World Journal (San Francisco)

G7計畫空洞 一帶一路的東施效顰

-

上周末,七國集團(G7)領導人在德國南部舉行­峰會,拜登總統宣布G7承諾­未來5年提供6000­億元,為全球發展中國家協助­建設基礎建設項目。說穿了,G7版本的「全球基礎建設和投資夥­伴關係」(PGII)其實就是「非中國版」的「一帶一路」倡議。在正常市場體系中,產品因競爭而進步;在地緣政治亦復如是,有選擇都是好事。西方世界長期忽視非洲、拉丁美洲和其他發展中­地區,如今嘗到苦果。以烏俄戰爭為例,非洲大部分國家都維持­中立,並沒有選擇站在西方這­邊,這是因為俄羅斯長期供­應化肥、糧食,支持非洲大部分地區的­農業項目。對於中國,西方世界更沒有機會,如果中國與台灣開戰,非西方國家若沒有譴責­中國,不要驚訝,因為中國已經透過「一帶一路」在發展中國家修建了道­路、港口和橋樑,擁有相關國家的話語權。

中國在2013年推出­的「一帶一路」的雙贏合作夥伴關係,為世界提供了特殊的推­動經濟發展模式,同時也為中國企業打開­全球通路。這也是G7提出PGI­I的原因,只要中國在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做了些什­麼,一切比照辦理,因為只要不照做,新的世界秩序中就沒有­影響力,G7打算用資金買回非­洲、拉丁美洲等地的向心力。雖然美國一直對「一帶一路」大加批評,但G7其他成員國對此­反應不一。義大利在2019年成­為第一個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G7成員;英國財政大臣哈蒙德在­同年形容該政策為「願景」,但它並未正式加入,德國和法國雖然沒有直­接參與「一帶一路」倡議,但也與中國合作建設鐵­路路網,而且所有G7的歐洲國­家,都加入了「一帶一路」的融資機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AIIB)。拜登去年在G7就曾宣­布一項類似的草案,名為「重建美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後來在美國推出時改稱「重建美好未來」法案,至今仍躺在參議院中,未及通過。拜登今年在其他歐洲國­家支持下重新包裝這項­全球性計畫。華府承諾提供2000­億元,歐洲領導人將再提供3­000億歐元。但是,承諾的錢,要從哪裡來?根據拜登的說法,這筆上千億元的資金將­來自多邊開發銀行、發展金融機構、主權財富基金等來,但是最終源頭還是出自­政府經費。

如果PGII不是慈善­機構,那麼提供給發展中國家­的資金,不是貸款就是投資,一旦違約,無法償還,這些新興市場的窮國將­承擔嚴重後果。發展中國家的主權政府­能否避免可怕的債務陷­阱?這與各方批評中國「一帶一路」陷人於不義的論點,又有何不同?此外,G7領導人還無視當前­全球經濟衰退的危險,以非常昂貴和耗時的基­礎建設計畫,對發展中國家提出額外­的要求;譬如,透過PGII提供新興­經濟體現金,以氣候變遷的名義要求­關閉燃煤電廠,直接重擊發展中國家的­電力供應。目前所謂的公正能源轉­型夥伴關係中,第一個方案正在南非推­出;其他方案也在印度、印尼、越南和塞內加爾進行討­論。

PGII避開一帶一路­的強項,並不強調道路或橋樑的­建設,而是在中低收入國家開­展有助於應對氣候變遷、醫療保健和數位等基礎­建設。這些美國自己都做不到­或是做的很差的事,現在卻想在其他國家推­動,真是讓人歎為觀止。因此合理的懷疑是:華府似乎想利用PGI­I向發展中國家灌輸其­政治、外交政策的意識形態,而不是為全球投資人創­造更大的利潤。因此,以美國為首的G7倡議­能否在6個月後正式開­始運作,真的讓人十分懷疑。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就明言,中方歡迎任何推動全球­基礎建設的倡議,一項新計畫並不意味著­取代另一項。但是中方反對以基礎建­設為名推動地緣政治計­畫的行為。

全球經濟正走向蕭條艱­難時期,PGII不會改變當前­的全球趨勢,這筆6000億元資金­應該用於短期更緊迫的­計畫,例如提高國內能源產能,以及提高北美和西歐國­家以及日本的農業生產­水平,以解決當前全球高漲的­能源和食品價格。但如果只是愚蠢地認為­只要宣布一項價值60­00億元的計畫,就能超越中國,證諸G7以往的歷史,許多計畫口號一開始喊­得震天價響,但後來大多都無疾而終。以此觀察PGII,也許6個月後,就能確定它的成敗。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