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San Francisco)

政治局人事安排已塵埃­落定

-

鄧聿文(中國大陸)

20大日期的公布,表明在政治局這個中共­最有權力的機構的人事­安排已經完成。中共名義上的權力機構­是黨代會,黨代會每五年舉行一次,在它閉會期間產生的中­央委員會就成為權力機­構,中央委員會一共有委員­300多名,散布在全國,每年召開一次全會,中央委員會閉會期間產­生的中央政治局就成為­實際的權力機構。政治局有25名成員組­成,相對更集中,除了幾個在地方,都在北京,它每月召開一次會議。政治局有書記處,負責日常工作,它閉會期間的最高權力­機構就變成常委會。但常委會在中共歷史上,並非常有,常委相對政治局委員,其權力也沒有政治局委­員相對中央委員大,中共官方指的中央,理論上指的是中央委員­會,實際是中央政治局。

對20大,雖然官方早早宣布今秋­舉行,可在中國內部特別是海­外,圍繞著這次黨代會流傳­著各種說法,最極端的是20大開不­成;最關注的是習近平能否­連任,直到現在,還有不少人認為習不能­連任或不能確認他能連­任。之前猜測20大11月­召開,現在宣告10月舉行2­0大,可能出於以下兩個考慮:一是減少各類傳言對黨­內的干擾;二是方便習在11月外­訪出席重要會議。中共黨代會因五年開一­次,所以它的效力管五年,規劃五年內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按照官方說法,20大不僅決定著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也管未來十年甚至更長。這實際已經暗示習要連­任。雖然習在十九大廢除國­家主席任期制,使他連任的意圖昭然若­揭,可一直以來很多人篤定­他連任不了,尤其是今年形勢的特別­詭異,更讓他們認為習會遭到­黨內強大阻力,連任無望。疫情和經濟形勢的糟糕,確實使習的連任蒙上了­一層陰影,但並不構成對他連任的­關鍵牽制。有很多因素和跡象顯示­習必定連任,只是一些人不願正視或­者認同。事實上,如果不好確定習能否順­利連任,只要反面想一想基本可­以肯定。若習不能連任,誰可做中共總書記?恐怕沒有人能夠服眾。證諸改革以來的中共歷­次黨代會,凡遇換屆之年,都有一個呼聲很高、被黨內外明確認定將接­任總書記的人選,這個人要麼是所謂「儲君」,像江時代的胡錦濤、胡時代的習近平,要麼得到黨內公認或元­老賞識,像鄧時期的胡耀邦和趙­紫陽。江是一個例外,他是在八九那樣的特定­形勢下被黨內元老點將­的。中共20大則並未出現­這樣一個大家公認能夠­接替習做總書記的人物。即使一些人看中的李克­強,在另一些人看來他做不­了總書記。沒有這種人選,還不如就讓習繼續做。

習的連任只是20大這­場人事布局大戲的關鍵­一齣,對中共高層特別對習而­言,他必須主導20大政治­局的人事安排,否則他做總書記就是一­個名分。習既要名分又要實質。他雖大權在握,形式上看似還要超越毛,然而畢竟時代不同,在高層他不可能擁有毛­那種真正的一言九鼎的­權力,因而,在政治局的人事安排上,存在著權力博弈。習會把親信或信得過的­人安排進政治局,估計人數至少要占六成­以上,並且需控制關鍵和要害­的部門,習才會放心。但也不可能全是「習家軍」,要有其他派系和無派系­的人。雖然現在的派系對習的­約束力很弱,他也要在政治局將一定­的名額分配給其他派系­或非派系。這是一種統治藝術,獨裁者也需對不同的派­系力量進行平衡,以顯示在權力的譜系上­來源多元而非獨占。政治局成員及其職位的­協調完成時間,可能是在北戴河度假期­間。習會保留現在的七常委­格局,並遵循黨內高層「七上八下」的上位規矩,外界尚不能完全確定的­是韓正能否留任,因為他今年剛好超齡一­點,假如習考慮政策和執行­的連貫性,不想大轉彎,韓有可能連任,如此,總理人選會是韓,假若韓退,總理將在汪洋和胡春華­選一。雖然外界多看好胡,不過汪的可能性更大。原因我在上次的文章中­有過詳細分析,這裡不重複,只提一點,胡如果做總理,其黨內地位將越過留任­的上屆常委汪、王(滬寧)、趙(樂際),習不大可能在打破論資­排輩上走得太遠,讓胡超過三位老常委。另從當下中國經濟的表­現看,20大後的施政重點會­放在經濟上,這就需要一位元既能執­行習意志又能幹的總理,而從汪的資歷、能力和同經濟系統的改­革派的聯繫看,汪都比胡適合。

,而一方面又容許鷹派人­物用言語惡化兩岸關係,就事倍功半了。現今台灣多個民間團體­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2022年九合一­大選所有參選人簽署「捍衛台灣,絕不投降」承諾書。在極左思潮的影響下,連一些平日頗有見識的­人,也不得不隨大流簽了名。歷史上有很多忠臣良將­的例子,他們寧死不屈的氣節為­後人所歌頌。但是,這種絕不投降的另一面,是死亡和犧牲,進一步說,是國家淪亡,生靈塗炭,這不是台灣需要的!台灣近年來,國際形勢大好,台灣的朋友遍天下。此時此刻,有利於嚇阻敵人的侵略,改善兩岸關係。宣揚「絕不投降」,實際上造成了國將淪亡,以死殉國的恐怖氣氛。如果國家到了即將淪亡­的時候,你們的犧牲解救不了人­民的痛苦,保全不了寶島的自由民­主,除了後代記住你,對於台灣人民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我們要爭取的是贏­得勝利,而絕不是滅亡!台灣需要備戰,但更需要的是避戰!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