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San Francisco)

陳獨秀,創建中國共產黨,卻被黨開除

- ■張作錦

上個世紀初,中國社會面臨巨變,天公「不拘一格降人才」,來了一大批風雲激盪的­人物,陳獨秀就是其中的一個。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創建中國共產黨,這些影響歷史的大事件,都與他有密切關係。而如此積極投身運動,除了因緣際會,也與陳獨秀叛逆狂傲的­性格密不可分。他的老朋友章士釗曾這­樣評價他:「不羈之馬,奮力馳去,不峻之阪弗上,回頭之草不嚙,氣盡途絕,行同凡馬踣。」意思是說,陳獨秀像匹不受羈絆的­野馬,不陡峻的坡不爬,回頭之草不吃,最後一口氣沒了,路也走不通了,會像普通的馬一樣倒地­死去。這個描述,恰恰成了陳獨秀一生的­寫照。陳獨秀,字仲甫,1879年出生在安徽­懷寧的一個書香門第,兩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他先後由祖父和大哥撫­養成人。從五歲開始,陳獨秀就在祖父的管教­下念書,學的是四書、五經。他從小聰明過人,卻不愛讀古書。十七歲那年,他考上了秀才,但批評科舉制度是「耍猴戲」。在家人的眼中,陳獨秀是個玩世不恭的­孩子,無論挨了怎樣的毒打,總是一聲不哭,把嚴厲的祖父氣得咬牙­切齒,說他「長大後不成龍,便成蛇」。從小讓祖父頭痛的陳獨­秀,還在日本鬧出過一個亂­子。1901年,二十二歲的陳獨秀去日­本留學。兩年後的一天,因為對留學生監督姚煜­不滿,他跟另外兩個同學一起,強行剪去了姚煜的辮子,引發軒然大波,陳獨秀被日本政府遣送­回國。

1913年陳獨秀再赴­日本,幫助章士釗辦《甲寅》雜誌,並發表文章,宣揚無政府主義。1915年回到上海,創辦月刊《青年雜誌》,第二年改名為《新青年》,自任總編輯。陳獨秀認為當時中國社­會的黑暗,歸咎於中國長久以來的­倫理、道德和文化傳統。他主張將文言文改為白­話文,還發表文章,攻擊儒教和傳統道德,認為需要先進行倫理道­德革命,才可能實現政治的改革。這波新文化運動風潮,對當時青年人有很大的­影響。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的時候,胡適正在美國留學。陳獨秀通過老朋友、上海亞東圖書館老闆汪­孟鄒向胡適約稿。此時,胡適正在留學生中發起­白話文運動,積極宣導新文化,這與陳獨秀的主張不謀­而合。陳獨秀非常看重這位早­有文名的安徽同鄉才子,不斷通過汪孟鄒向胡適­表達約稿之意。「陳君望吾兄來文甚於望­歲,見面時即問吾兄有文來­否。故不得不為再三轉達,務求撥冗為之。」想家、政治家、革命家陳獨秀。

《青年雜誌》創刊號。和《新青年》雜誌第二卷第一號。

1921年10月4日­被捕後的陳獨秀。

胡適終於來稿,他那篇著名的〈文學改良芻議〉發表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五號,緊接著,陳獨秀在下一期發表〈文學革命論〉接力鼓吹。他說:「文學革命之氣運,醞釀已非一日,其首舉義旗之急先鋒,則為吾友胡適。余甘冒全國學究之敵,高張『文學革命軍』大旗,以為吾友之聲援。」胡適「少年而得大名」,實自此始。這也奠定了陳獨秀和胡­適兩人未來數十年的友­誼。由於《新青年》辦得成功,陳獨秀和汪孟鄒打算辦­一個「大書店」。1916年11月26­日,他們到北京招股。恰在此時,北洋政府把蔡元培從歐­洲請回來,於1916年12月2­6日任命他為北大校長。受命的當天上午,蔡元培親赴陳獨秀下榻­的旅館,請他到北京大學任文科­學長,當時北大只分文理兩科。陳獨秀開始是推辭的,但蔡元培連續幾天登門,並答應可將《新青年》移至北京,陳獨秀才接受了聘請。並同時向蔡元培推薦了­胡適,蔡元培也欣然應允聘胡­適到北大任教。蔡元培是應教育部之召­從法國回國就任北大校­長,陳獨秀是應蔡元培之邀­從上海來到北大就任文­科學長,胡適是應陳獨秀之請從­美國回來任北大教授。蔡、陳、胡三人從天南地北聚集­北大,才有了新文化運動的如­火如荼。而這三人中,某種意義上最關鍵的是­陳獨秀。蔡、胡都是謙謙君子,言行較為溫和中正,陳獨秀則剛毅勇猛、銳氣逼人。由於上有蔡元培、中有陳獨秀、下有胡適等這些教授和­傅斯年、羅家倫等一批學生,北大才成為「新文化運動的大本營」。陳獨秀和胡適主導的新­文化運動在北大聲勢浩­大地行動起來,惟當時風氣未開,反對的人也不少,北大乃有了「新舊之爭」。恰在此時,發生了一件對陳獨秀很­不利的事。有報紙報導,陳獨秀狎妓且與人因爭­妓而生糾紛,更挖傷某妓之下體。人們都知道陳獨秀是《新青年》的領軍人物,卻很少知道他經常出入­於當時的「紅燈區」八大胡同。而蔡元培恰恰是一個注­重道德教育的學者,陳

獨秀曾加入他在校內發­起組織的「進德會」,會員必須遵守「不嫖、不賭、不納妾」的要求。現在陳獨秀傳出這種行­為,蔡元培不能不表示態度。三月二十一日,蔡元培以公開信的形式­做出回應:「對於教員,以學詣為主。……其在校外之言動,悉聽自由。……嫖賭娶妾等事,本校進德會所戒也,教員中間有喜作惻豔之­詩詞,以納妾狎妓為韻事,以賭為消遣者,茍其功課不荒,並不誘學生而與之墮落,則姑聽之。夫人才至為難得,若求全責備,則學校殆難成立。且公私之間,自有天然界限。」蔡元培雖想維護陳獨秀,但校內外壓力都很大,二十六日夜,蔡元培還是和北大教授­沈尹默和馬敘倫一起,在北京醫專校長湯爾和­家中開了一次臨時會議,討論陳獨秀的去留。最後做出以「教務長代替學長」的決定,廢除了北大學長制。陳獨秀的文科學長和夏­元瑮的理科學長職務,都由此取消,但仍繼任教授。蔡元培用心良苦,給陳獨秀一個體面的下­台階。但以陳獨秀的狂狷,豈肯再留。他得知自己文科學長被­罷免,當即決定離開北大。幾個月後的6月11日,陳獨秀因在公開場合散­發自撰並出資自印的反­政府傳單而被捕。胡適、李大釗等各方人士全力­營救。陳獨秀在獄中關了八十­三天,保釋出獄後,按警方規定,只能在北京活動,不得離京。但據《胡適口述自傳》中說,1919年底到翌年初,陳獨秀未經警方許可即­到武漢做學術演講,回京後員警找上門來。陳獨秀為免再度被捕,逃出北京,南下上海。在口述自傳中,胡適以遺憾的口氣說:「自此以後陳獨秀便與我­們北大同人分道揚鑣了。他在上海失業,我們乃請他專任《新青年》雜誌的編輯。這個『編輯』的職務,便是他唯一的職業了。」這次的被捕、逃亡和失業,對陳獨秀思想和情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為他不久後的急劇左傾­準備了條件。1920年4月,共產國際派代表魏金斯­基等來到北京,經李大釗介紹,到上海找到陳獨秀,建議他組建共產黨。陳欣然接受。

1921年7月23日,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陳獨秀當選中央局書記,也就是中共的第一任黨­魁。後來又被選為中共第二、第三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第四、第五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共成立後,在共產國際操控下,進行了大量的反政府活­動。比如1922年3月,共產國際指示中共黨員,以個人身分加入國民黨,用滲透的方式奪取權力。陳獨秀明確表示反對,認為應該以民主的方式­建立黨對黨的關係,而不是像附體一樣潛伏­在國民黨內。但是,反對無效,他只能勉強服從。之後,對於共產國際的一些做­法,陳獨秀還提出多次反對,結果都是徒勞。

1927年,國民黨開始「清黨」,抓捕中共黨員。面對重大失敗,共產國際將全部責任都­推到陳獨秀頭上,宣布撤銷他黨內外一切­職務。經歷了這些事件,陳獨秀踏上了與共產黨­的決裂之路。

1928年六月至七月,中共第六次黨代會在莫­斯科召開,周恩來和王若飛親自拜­訪陳獨秀,帶去共產國際的邀請口­信,陳反問:「中國問題,為什麼要到外國去討論?」拒絕出席。第二年七月,中國和蘇聯為「中東鐵路事件」發生衝突。中共中央發表宣言,提出「武裝保衛蘇聯」、「擁護蘇聯」等口號。陳獨秀致信中央,反對這些「賣國口號」。幾個月後,他被開除黨籍。陳獨秀隨後發表〈告全黨同志書〉,承認中共的領導的確有­很多錯誤,他個人要負主要責任,但他揭露,事實上每一個錯誤,都是根據共產國際的指­示做出的。他還說,「甘心做史達林留聲機器­的中共中央負責的人們,至今還沒有一點政治自­覺,而且日益倒行逆施,無可救藥了。」

陳獨秀認為當時中國社­會的黑暗,歸咎於中國長久以來的­倫理、道德和文化傳統。他主張將文言文改為白­話文,還發表文章,攻擊儒教和傳統道德,認為需要先進行倫理道­德革命,才可能實現政治的改革。這波新文化運動風潮,對當時青年人有很大的­影響。

(上)

 ?? ?? 
 ?? ?? 近現代思
近現代思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