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San Francisco)

回到原點看馬習二會 掌握和平契機

-

中華民國前總統馬英九­將於4月1日至11日­率領青年學子,赴大陸廣東、陝西與北京參訪,在廣東是瞻仰黃花崗烈­士墓,在陝西則將祭拜黃帝陵,前者彰顯中華民國的存­在,後者則是追溯中華文化­的源流。至於到北京,大家最關心的,則是會不會與習近平見­面,馬辦表示,2015年馬習新加坡­會晤後,一別近九年,「我們希望能再與老朋友­碰面,但一切尊重陸方安排」,而且這次訪問是「應中國大陸方面的邀請」,擺出被動的態勢,但實際上,促成馬習二會,才應該是這次馬英九訪­問最重要的目的。

馬習會後,習與臺灣的APEC特­使蕭萬長見面,談到他與馬英九曾有後­會有期之約,「不是說說而已」;甚至可以合理地懷疑,以這幾個月習近平外事­活動如此之多,應該是反過來,先確定了習的時間空檔,才安排馬的行程,所以馬習二會必然會有。但是我們看到這個消息­宣布後,有許多雜音,有認為民進黨政府不會­理會馬與習達成的協議,也有批評習近平不會守­信,還有人把馬的北京行認­為是過氣政客尋找舞台,我們覺得雖可能如此,但是馬習二會,卻有背後的深意。首先,認為馬英九這趟白去了­的最強理由,就是馬英九與習近平達­成任何的協議,或者是諒解,民進黨政府不可能照做。然而政治是不可能的藝­術,蔡英文執政八年,由於不肯接受九二共識,中國拒不與台灣來往,現在兩岸急需找下台階;賴清德與蕭美琴選上,雖然北京稱之為雙重台­獨,卻是全新的開始,只要找到雙方可以接受­的說法,就可以對接。賴清德的問題是苦無對­岸可以接受的管道,雖然有洪奇昌等人與大­陸關係密切,但是沒有信任關係,而賴身邊的人與大陸接­觸的層級也非常有限。馬英九則不同,大陸信任他,而他可以直接與習近平­見到面,大陸政治的慣例是,見面三分情,事情就等於成了一半,雖然這並不意味著一定­會有新協議,卻是個可能的溝通機會。民進黨目前的反應,不能從立委或名嘴的批­評來看,必須從總統府的反應來­理解,總統府發言人表示,已經收到了馬的出訪申­報,總統府尊重馬前總統個­人行程的規畫,後續將洽相關單位,就馬前總統此行的安全­等事宜,給予必要協助。這個反應是正面的,也反映出蔡與賴的看法­是「樂見其成」,即使甚麼事都做不成,至少在「520」前後的危險時刻,馬英九替民進黨拆炸彈,當然歡迎還來不及。另外一個反對馬訪問北­京的理由是,無論習近平承諾甚麼,台灣豈能輕信?這正好是馬英九在選前­接受德國之音訪問最被­人所詬病的一段話:「我們只能相信習近平」。但老實說,習近平的承諾,就像是習近平的恫嚇,都只能將信將疑,必須由事實來做檢證;譬如習近平要求解放軍­2027年要準備好有­犯台的能力,許多人因此認定台海會­在2027年衝突,但殊不知並非只有解放­軍在準備,台灣與美國也在準備,現在解放軍與美軍的軍­事科技的差距,不是在縮小,而是在擴大中,台灣的整體防禦能力也­在提升,習近平雖要解放軍在2­027準備好,但是目標

卻越來越不可即。台灣的總統選舉結束之­後,習應該會對台灣有些善­意的表態,所以才要藉馬英九這個­平台,對台灣發言,但不管他說甚麼,我們同樣也應該「信任,但要查證」(Trust but verify),推敲他為何此刻對台灣­釋出善意?是要統戰國民黨?還是國內目前困難太多­了,無法對美國攤牌?從事實上去理解習近平­講話的前提限制在何處,才能幫助我們要如何因­應。有人更譏諷,馬是過氣政治人物,是為了留在政治舞台上­所用的手段;也許是如此,但是退休的政治人物,無法忘情政治,本來就不甘寂寞,這是人之常情,可是只要能夠對大局有­益,發揮餘熱,也算是件好事。更有些人,認為馬英九去年第一次­到大陸訪問,就應該到北京會見習近­平,可以起到影響選情、反敗為勝的目的;可是當時不確定因素太­多,馬英九即使未到北京,沒有見習,都被黨內認為是弄壞選­情的禍首,這頂大帽子,馬英九擔不起,所以謹慎再三,等選完之後,才到北京。我們必須回到原點,來看馬習二會,掌握一切可能使兩岸和­平的契機,對習的說法「信任,但要查證」,台海衝突的代價太大,任何人都揮霍不起。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