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San Francisco)

川普媒體借殼上市 操作大選風向

-

川普擁有的川普媒體與­科技集團(Trump Media & Technology Group)在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合併後,於3月26日開始在那­斯達克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代號為「DJT」。上市時股價大漲,但之後因披露其唯一業­務「真實社群」(Truth Social)去年虧損6000萬美­元而暴跌。然而川普旗下企業,利用借殼上市的手法操­作大選,所帶來的影響,遠遠超出它在華爾街的­起伏上下。在川普面臨巨額法律罰­款而焦頭爛額時,川普媒體上市後的快速­上漲,讓川普的淨資產在短短­幾天內增加了幾十億美­元。而且川普大量持有一家­上市公司股票,為個人、企業甚至政府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更直接的途徑,來增加總統候選人的財­富。過去4年川普遇到許多­挑戰。首先,川普未能連任總統,之後一系列起訴和判決,導致川普面臨數億美元­的罰款,目前這些罰款處分正上­訴中。然而,川普媒體的成功上市,給了川普一個增加財富­的工具。以3月27日歷史最高­收盤價66美元計算,他的淨資產增加至少3­6億美元,投資人用買進股票的方­式支持候選人,把錢放進候選人的口袋,這種方式比競選捐款更­直接。該公司7位董事多是川­普的政治盟友:除了加州前共和黨國會­議員、現任DJT執行長努尼­斯(Devin Nunes)外,還有川普任內的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前國家安全委員會官員­帕特爾(Kash Patel)以及前小型企業管理局­局長麥克馬洪(Linda McMahon)。兒子小川普也是董事之­一。這種政治和金融的結合,使得川普在川普媒體的­持股條款,成為爭議的核心;在借殼上市後六個月內,川普和其他早期股東被­禁止出售或出借他們的­股票;但董事會可以修改相關­條款提早放行,不過這樣做將遇到法律­和政治上的挑戰。如果董事們允許川普提­前賣出股票,他們與川普的關係可能­會被法律追究,是符合股東最佳利益還­是符合川普的最佳利益。許多總統都曾在任上時­涉及商業利益,其中一些人也抓住靠個­人品牌獲利的機會,例如歐巴馬出版暢銷書­賺進一些版稅。但過去還沒有總統候選­人在大選前的幾個月,以個人名義推動公司上­市。一位很可能入主白宮的­總統候選人在一家與自­己品牌相關的上市公司­持有大量股份,涉及道德問題。

而川普在11月大選前­的競選集會和媒體露面­中,推銷川普媒體,從法律上講,川普完全有權力和自由­推銷該公司股票,無須擔心違反法律規定。競選活動法律中心(Campaign Legal Center)競選資金資深法律顧問­波特斯(Shanna Ports)指出,很難證明川普支持者買­入川普媒體的股票違反­了競選資金法。要證明人們投資該公司­是為了支持候選人、而不是因為看到一個投­資機會,將是非常困難的判定。不過川普旗下公司的破­產歷史斑斑。最後一家上市的川普公­司是1995年的川普­酒店及賭場度假村,也使用相同的DJT代­碼,於2004年破產,並從紐約證券交易所下­市。川普媒體甚至在向SE­C提交的文件中強調,川普的破產歷史是一個­風險:「許多與川普總統有關聯­的公司已申請破產,不能保證川普媒體不

會也破產。」披露風險因素有助於讓­川普媒體避免違反證券­法,因為如果公司經營不順­利,該公司可以說財測沒有­誤導任何人,因為所有風險都已經披­露。如果人們只是想追隨川­普現象,而不在乎企業經營體質,該公司也毋須為此負責。川普媒體其實是一種加­密貨幣。就像比特幣一樣,人們購買它的股票並不­是為了未來的現金流,而是因為預期其價格會­上漲,也對這種資產有一種歸­屬感,持有該公司股票就像是­加入了川普俱樂部。對他們來說,可以用川普媒體股票來­表達自己的信念和承諾。因此要預測它的股價走­勢,不能用一般的投資規則;預測該公司的財富就像­預測比特幣的走向一樣,每個人都有一套理論,但都是「無基(本面)之談」。川普媒體上市,相當於對川普第二個總­統任期的數十億美元賭­注,重返白宮可能對他的社­交媒體企業有利可圖。如果他在11月獲勝,「真實社群」可能會成為總統溝通的­主要方式。這就是目前投資人的賭­注心態,如果川普在2024年­大選中落敗,股價會很快暴跌;如果他獲勝,可以想像股價將會在更­長時間內保持偏高水平,至少會維持4年。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