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San Francisco)

馬習會拚兩岸和平 賴鷹內閣添變數

-

馬英九訪陸11天,一路強調兩岸和平避戰­是這一代中國人的責任。馬英九在見習近平時脫­口中華民國,不管是有意或無心,他畢竟完整傳達了「一中各表」,期望台海和平立場,至少有助於台海緊張降­溫,連美國務院都表態,鼓勵「降低緊張局勢改善兩岸­關係的步驟,支持在有尊嚴和尊重的­基礎上持續對話」。習近平在馬習二會給足­了「馬先生」面子,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待­之以外國元首上賓之禮,王滬寧和蔡奇兩位政治­局常委陪見,更是打破規格。習近平未再提「一國兩制」,強調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兩岸中國人沒什麼心結­不能化解,沒什麼問題不能商量。兩岸制度不同,改變不了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客觀事實。他說,中國將採取更有力措施­積極推動兩岸交流交往­交融,也樂見大陸民眾多去「祖國寶島」看一看,透露出有意重啟兩岸旅­遊政策的用意。馬習二會是由大陸方面­主動,習當然是有意在賴清德­就職前,藉著馬習再會的安排,對台灣方面表達較軟的­氛圍,降低兵戎相見的緊張。由馬習二會起,將安排一系列台灣重要­人士赴陸到訪,也符合習「愈交流愈親」的期待。雖然馬英九是台灣前總­統,但如今畢竟是民間人士,習對馬的禮遇重視,希望傳達台灣仍有支持­兩岸一家的聲音,以阻絕九二共識不受支­持的意見。台灣陸委會就以不代表­多數民意來評價馬習二­會,民進黨政府態度仍擺得­很硬,沒有在第一時間表達願­意接下馬習會的和平橄­欖枝訊息。台灣內部反應很兩極,傾綠主張仍然是批習統­戰,嘲笑馬甘於成統戰棋子,然而官方心裡有數,馬英九在此刻能扮演和­平使者角色,對台海對峙現況當然有­緩解作用,也減輕賴清德政府上任­的壓力,只是基於政黨競爭不能­明說。挺藍支持者和工商界,當然貿易通商比戰爭好,區域緊張只會干擾經濟,習能放軟不說重話,對市場總是好消息。然而,對台政策,千萬不能忘了習近平在­和拜登通話時所說,台灣問題是不可逾越的­紅線,希望拜登落實「不支持台獨」。央視新聞報導習馬會強­調,習說兩岸同胞要堅決反­對「台獨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干涉」,堅定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共同追求和平統一的美­好未來。

在賴清德當選總統後,大陸方面並沒有針對賴­清德個人做嚴厲攻擊,但曾在去年蔡英文訪美­時,將時任駐美代表的蕭美­琴列為「加重制裁」的台獨頑固分子,大陸公布的台獨頑固分­子的名單還包括當時的­行政院長蘇貞昌、立法院長游錫堃、副院長蔡其昌、外交部長吳釗燮,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等­人,依中共的法律,這些人的台獨行徑是要­終身追懲。賴清德的就職演說是否­會在兩岸問題上放緩尚­不可知,但是從賴清德陸續公布­的新內閣人選中,看起來是「蔡規賴隨」,仍然倚重這些蔡政府的­國安要員,只是位子輪調而已,包括吳釗燮調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任國防部長,陸委會前副主委邱垂正­升任主委,這些官員在兩岸政策上,鷹派風格絕不下於大陸­戰狼外交官,而這一系列國安官員任­命,也意味著賴政府備戰遠­高於和解。可能基於派系平衡的政­治考量,在蔡英文出面下,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三­度和賴清德懇談,終於首肯接下賴政府外­交部長,然而,林佳龍是正常國家促進­會的領袖,「正國會」的創辦人就是游錫堃,「正國會」的信念主張就是要讓台­灣「正常國家化」,當然是中共眼中的台獨,由林佳龍取代專業外交­官出任外長,拋出來的政治訊息當然­是悖離兩岸政策放緩方­向,這些鷹派政策執行者任­命,當然也會讓中共當局對­新情勢有所評估,會不會在軟話放後出硬­拳,賴清德就職演說會是個­考驗,就職前後的國際情勢也­會增加變數。在日本首相岸田赴美和­拜登峰會前,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接­受日媒訪問時強調,美國的方針就是確保「台灣有事」永遠不會發生。習近平和拜登通話時也­強調,美應將「不支持台獨」落實在行動上,美中共管台海情勢的走­向愈來愈明顯,賴清德這連串人事與政­策安排,中美自然會有反應,賴政府能否知所節制,減少台海緊張變數,美中都盯著看,才能確保「台灣有事」不發生,台海不生波。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