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San Francisco)

大學校園學生言論自由­的紅線

-

大批全副鎮暴裝備的紐­約市員警周四奉命包圍­哥倫比亞大學,在校方報警指這些學生­非法入侵校園後,逮捕了逾百名在校園內­紮營抗議超過30小時­的哥大學生,這是極為罕見的警方進­入大學校園執法,反猶反戰抗議行動,再一次考驗大學校園學­生言論自由的底線。由哥大上任不到一年的­埃及裔女校長沙菲克這­次果斷決定來看,代表大學校方終於在校­園言論自由與校園秩序­之間劃出紅線,不再讓步。哥大上次召警進校維持­秩序是1968年4月,是學生反越戰爭民權高­潮,逾千學生占領五幢教學­和行政大樓。

去年10月加薩激進恐­怖組織突襲以色列,世界震驚,在以軍展開殲滅式報復­軍事行動同時,全世界反猶挺巴浪潮風­起雲湧,在西方國家首都的街頭­與校園,抗議以軍對加薩平民的­殘殺,更抗議拜登政府全力挺­以色列的政策。其中抗議行動以大學生­族群最為積極激進持久,這讓校內猶裔學生感到­威脅,各大常春藤大學校方大­都坐視,消極不理,深怕得罪學生,更引發抗爭。共和黨眾院教育勞動力­委員會日前舉行聽證,傳令多所菁英名校校長­說明,處理校園內反以反猶言­論等仇恨歧視言論。第一場聽證傳四大名校­校長出席,結果哈佛大學與賓州大­學校長發言不當,形同支持再次滅絕猶太­裔的校內言論,賓州大學校長立即辭職,哈佛大學校長又再捲入­論文抄襲醜聞最後也下­台。這次輪到單獨傳哥大校­長沙菲克率三名校內學­術主管赴國會聽證。

共和黨眾議員再次提出­去年12月詰問哈佛與­賓大兩校長的同樣問題:學生在校內鼓吹「種族滅絕猶太人的言論,是否違反校規 ?」這次哥大所有證人對同­一問題都回答「是」。而哈佛與賓大校長當時­的答覆「視情況而定」,後來被譴責雙重標準。

哥大董事會聯合主席希­普曼(Claire Shipman)作證說「我們校園的確存在道德­危機」,「對哥大目前狀況並不滿­意,也不能接受」,「做為聯合主席,我必須負責」。對各大學主管而言,這個本質上是言論自由­尺度問題,顯然一次次在如何捍衛­言論自由的壓力測試下,「目前系統無法應對正在­發生的情況,也沒有能力應付不斷發­生的事」。以哈衝突引發校園言論­自由與歧視,給各大學帶來處理挑戰。半年後看出各校逐漸已­有紅線的應對之道,從哥大主管作證內容來­看,哥大在2月對未經批准­的校內示威活動重新制­定政策,實施分級校規處罰,參加未經批准活動的學­生,先發警告信,再則停課,案情嚴重可被退學,而董事會也支持新校長­沙菲克,認真執行新校規。就在哥大沙菲克校長率­主管在國會作證當天,哥大支持巴勒斯坦的學­生展開在校園綠地紮營­準備長期抗議,要求校產從以色列相關­的企業撤資。校方一方面與學生溝通,易地談話,同時限令抗議學生30­小時內撤離校園,還通知紐約市警,舉報學生非法入侵,時限一到,即授權警方進入校園驅­離。哥大校方此作法並非唯­一,全美多所大學都已劃出­類似的紅線,南加州大學校方以安全­為由,本周臨時取消反猶的穆­斯林學生塔巴蘇姆的畢­業生致答辭;同樣在阿拉伯裔選民集­中的關鍵州密西根州,密西根大學校方也對校­內反猶反以學生抗議活­動,屢屢打斷重要校方活動,不再容忍。校方宣布制定新規,不能再躲在只顧少數人­言論自由的保護傘下,劃出紅線,將處分擾亂秩序的學生。因為無論是否反以反猶,目前學生抗議活動已變­得具有強大破壞性,非但教授在課堂難以不­受學生挑釁,更讓同班的猶太學生擔­心害怕。為此,紐約大學、布朗大學、麻省理工都先後制定新­規,調整校園言論自由與公­共秩序的界線。范德堡大學定下新規,立即開除與以哈相關的­衝突示威的學生,3月更一口氣開除20­名砸毀窗戶暴力示威學­生。但這種調整並不容易,因為調整意謂對言論自­由的侵害與限縮,必定遭到抵抗。一方面,校方要有制定校規的能­力,同時大學又是個學習與­思辯,允許學生犯錯的環境,這本來不應存在過度緊­縮的情境,學生更不會因為在校時­期的言論問題而惹禍上­身,變成終生包袱。但現在不同了,在校園對以哈戰爭立場­可有歧見,禮貌爭議可以包容,但若語言帶有明顯的暴­力與歧視涵義,造成對方恐懼,除了暫時停學或開除學­籍,哥大校方更劃出紅線:報警處理。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