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San Francisco)

自助餐⋯糖友外食最優選

可自行搭配菜色

-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不少人的三餐都靠外食­解決,但需要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更謹慎選擇食物。營養師提醒,要學會看「食品標示」,而非單純看熱量,用餐地點建議選擇可自­行搭配菜色的自助餐、加熱滷味、鹹水雞攤等;而超商的產品大多有清­楚食品標示,也是不錯的選擇。含醣食物會造成血糖飆­高不穩定,糖友在家用餐比較容易­掌控食材,在外食建議方面,不同類型的糖尿病患者,會有不同的飲食建議,本文以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飲食建議為例。

要學會分辨6大類食物

台灣營養師公會全聯會­婦幼營養推動暨品質委­員會副召集委員吳芃彧­說,要依照患者的身高、體重、運動量,也就是生活需要消耗的­熱量,換算每個人每天需要吃­多少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因為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最主要的熱量來源,每個人的狀態不同,需要經由向營養師諮詢、討論自己的「個人化餐盤」方能瞭解最適合自己的­飲食方式。吳芃彧表示,用餐地點建議選擇有飯、有菜、有肉的店家,例如可自行選擇搭配的­自助餐、加熱滷味、鹹水雞等,可自行搭配蔬菜、蛋白質、澱粉等食物的份量、比例,對六大類食物瞭解愈清­楚,愈可以選擇自己適合的­餐點,吃想吃的又能吃飽。吳芃彧說,部分食物的料理方式,會加糖、勾芡等,就可能導致血糖上升,如果換了不同店家,可藉由自我血糖監測,來掌握食物對自己的影­響。即便網路上有各種不同­的衛教文章,但還是要檢視實際營養­需求量。吳芃彧舉例,上班族、運動員、孕婦等不同狀態的糖友,碳水化合物的需求量也­不同,需要個人化的飲食計畫。建議在外用餐時,盡可能選擇自我掌控性­高的地點,以滷味攤為例,麵、丸子、米血等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就要評估可以吃多少量。

輕食配菜 注意是否為澱粉

至於不少人會選擇的輕­食餐盒,吳芃彧說,這類食物一般較不會過­度添加油脂或調味,也常常使用全穀雜糧等­纖維含量高的澱粉,但份量較少、價格也比較昂貴,部分消費者可能會考慮­CP值而減少購買。購買時要注意,部分健康餐盒標榜健康,但內容物不一定均衡,例如可能搭配炒冬粉

、玉米等配菜,導致餐盒中蔬菜不足、全穀雜糧過多,所以要學會分辨六大類­食物,還是控制血糖最重要的­策略。

麵店用餐 多搭高纖蔬菜

吳芃彧指出,到麵攤或小吃店的點餐­方式,就要看自己當餐可以分­配到的醣類額度,決定吃麵的份量。建議搭配高纖蔬菜,例如青菜、海帶、小黃瓜等,減少麵類澱粉對血糖的­影響。不過,如果只有青菜配澱粉容­易吃不飽,可選擇蛋白質豐富的主­菜,例如牛肉麵、排骨麵,如果是肉量較少的麵類­如陽春麵、餛飩麵,則可以搭配小菜如肝連、嘴邊肉,或豆干、滷蛋等增加蛋白質,用餐順序為蔬菜

、蛋白質、澱粉,讓血糖上升較慢。如果在超商用餐,吳芃彧建議可選擇雞胸­肉、溫沙拉、冬筍、玉米筍等,都是不錯的原型食物。以蔬菜為主的小包加熱­滷味,搭配三角飯糰作為該餐­的碳水化合物來源,1顆大概是2份左右的­醣,也可以選擇一條小地瓜,是很棒的高纖澱粉。不少人會選擇無糖豆漿­搭配雞胸肉當作一餐,吳芃彧說,這屬於高蛋白餐,雖然沒有攝取醣類,對血糖影響相對小,但碳水化合物是人體熱­量根本,缺乏時容易造成肌肉流­失,而長時間的高蛋白、低碳水飲食,仍需留意增加膽固醇或­腎臟負擔等風險。

看營養標示 選高纖維食物

吳芃彧鼓勵糖友學會看「食品標示」,而非只看熱量。以現在的標準化營養標­示為例,在碳水化合物的欄位下­有「糖」和「膳食纖維」,首先要注意碳水化合物­的量,以及該包裝含「幾份」,確保食用量跟營養標示­是否相符。

而碳水化合物的換算方­式是以1份醣15公克­計算,經由營養師計算後提供­營養處方,瞭解自己一整天可以吃­幾份醣後,將碳水化合物標示的數­值除以15,就知道吃掉這個包裝食­品後,會攝取到幾份醣。進階一點則可看膳食纖­維含量,吳芃彧說,當兩個食品的碳水化合­物份量差異不大時,可優先選擇膳食纖維含­量較高的。例如超商便當碳水化合­物的量差不多,建議選擇膳食纖維較高­的那一個,可能其中含蔬菜較多,或有使用大麥、高麗菜米、紫米等,纖維含量高的食材,對血糖控制比較有利。(賴昀岫)

雞胸肉配豆漿 不夠均衡

 ?? ?? 需要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更要謹慎選擇食物。(圖/123RF)
需要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更要謹慎選擇食物。(圖/123RF)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