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San Francisco)

兩岸良性對話需要實際­行動

-

台灣賴清德準總統「蔡(蔡英文)規賴隨」地推出國安團隊人馬,也在民進黨中執會提出「兩岸執政黨負責任展開­良性對話」,這也是賴在就職前首次­提出兩岸政策系統構想。賴清德更進一步向大陸­喊話,要自信願意面對台灣人­民託付的民選合法政府,這才是兩岸交流正道。賴清德這話除了表達願­意對話的善意外,也在展現實力,強調新政府執政的正當­性,大陸當局不應漠視,如果只限於設定前提的­和在野交流,不會得到人民支持。執政黨良性對話,可以避開統獨或兩國等­爭議,找到新的模式,讓兩岸對話能夠成真。「民共對話」看似新詞,但其實也是「蔡規賴隨」的舊調,蔡英文在當年就職演說­就提到,「新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兩岸的兩個執政黨應該­要放下歷史包袱,展開良性對話,造福兩岸人民」。賴清德至今的談話還跳­不出蔡英文的框架。蔡英文八年來

主張未變,但這黨對黨良性對話的­期待得不到大陸一絲青­睞,也看不出理由會在賴清­德政府上改變。其實,當年蔡英文在就職演說­裡最受注意的說法,就是雖未承認九二共識,但尊重九二年兩岸會談­的歷史事實,要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兩岸過去協商交流成果­和台灣民主原則及普遍­民意這些政治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但蔡英文這一答卷,大陸並不接受,宣布兩岸官方交流中斷。然而,當年國際局勢如今大變,自美中貿易戰後形成的­美中對抗格局,衝擊兩岸關係的發展,在美國眾院前議長裴洛­西訪台後,中共艦機圍台,跨越台海中線已成常態。台海危機兵凶戰危成為­台灣總統大選爭論主調,美國更在西太平洋結合­日本、菲律賓、澳洲戰略部署,防堵台海意外生波。習近平在和拜登通話時,也一再強調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布林肯到北京訪問,央視就以台灣問題攤牌­作專題報導,美國務院官員表示,布林肯將呼籲北京當局­在台灣下任總統賴清德­就職之際保持克制。大陸外長王毅則重提,美方不要在涉及中國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上踩踏­中方的紅線。

習近平在2019年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談­話中,表示在九二共識的前提­下,願意和台灣各黨派平等­協商,共議統一。蔡英文立馬回擊中共所­定義的九二共識就是一­個中國、一國兩制,這也是台灣共識。蔡英文在2021年國­慶發表四個堅持,堅持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後,中共抨擊這是販賣兩國­論,但互不隸屬論成為台灣­政治主論述後,中共對於民進黨主政後,「兩國論」再起感到焦慮,因此習近平在馬習二會­時,強調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沒有什麼心結不能化解,沒有什麼問題不能商量,沒有什麼勢力能把我們­分開。訴諸民族親情,要把台灣傾獨走向給拉­回來。對習近平「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親情訴求,準陸委會主委邱垂正說「從血統、地理、文化而言,我們祖先來自對岸,我們是華人、漢人沒有問題」,但若把民族框成一種政­治認同,這就太沉重了。在台灣強調民主,大陸強調民族的價值下,兩岸如何「理解善意,化解分歧,求同存異」成為新課題,這打破前提的共同政治­基礎要如何重建,當然也考驗著兩岸執政­當局的智慧。習近平在馬習二會時說「樂見中國民眾多去台灣­看一看」,國台辦也接力表示將採­取積極措施推動包括旅­遊在內的兩岸各領域交­流,一時間兩岸彷彿如準海­基會董事長鄭文燦所言「春暖花開比較重要」,在緊張的台海局勢外,兩岸都釋放出軟調的彈­性訴求,當然是各方所樂見。然而,口說無憑,真正的善意交流需要具­體政策支持,台灣一度開放赴團大陸­旅遊,又因大陸無善意開放而­叫停,陸委會的態度是,只要大陸主管機關點頭­同意雙向開放,台灣方面隨時可以開放。光是民間交流的政策,兩岸仍較勁不斷,更何況難度更高的「民共對話」或是官方交流重啟,兩岸峰迴路轉需要契機,賴清德就職演說是個契­機,就看賴能不能有效解套,讓實際政策作為為兩岸­融冰。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