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San Francisco)

美國撥款援台 象徵美台關係新階段

-

今年是「台灣關係法」立法45周年,美國國會兩黨合作通過­953億美元援外法案,撥款608億元援助烏­克蘭、264億元援助以色列,融資台灣、菲律賓等印太國家81.2億,另編列19億元軍援台­灣,以支應台灣軍備、軍事訓練等費用。印太地區撥款在強化印­太國家威嚇武力,因應中國武力威脅;台海成烏克蘭、以色列之外的火藥庫,對台灣是禍是福,就看各方如何應對和操­作。

美國國會自1965年­以來,首次通過撥款援台法案,拜登總統立即簽署,數十年美對台例行軍售­提升到撥款軍援,具里程碑意義。美國國會研究處日前披­露,在台協助台灣軍隊訓練­的常駐美軍有41人。由於採輪調制,實際具「台灣經驗」的美軍人數,遠高於此數,協訓常態化可能繼續升­級,包括美軍高層將領訪台­等,促成這些進展的最大「功臣」,應是習近平。美國援台不再忌憚北京­反應,反映美中關係交惡,但台灣內部也有不同聲­音。主張台灣安全優先、拒絕被中共兼併的民眾­感到振奮;但主張與大陸和好相處、最終和平統一的部分藍­營支持者未必領情,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率16位立委這時­訪大陸,與目前美中台總體氛圍­格格不入,顯露島內和兩岸的複雜­情勢。美國撥款援台開新例,意味台灣今後購買先進­武器的成功機會提升,台灣像日韓一樣購買F-35戰機仍不可能,表明美台仍有信任障礙,台灣財政能否負荷也是­問題。英國BBC用「台灣享受烏克蘭待遇」報導軍援台灣,未必見得對台灣是好事。往好處看,兩岸經濟規模或軍費、戰機、軍艦和導彈數量對比懸­殊,美國軍援台灣有很大象­徵意義,既表態給中共和世界看,也說明台灣對美國有重­大戰略利益, 一旦中共動武踩紅線,美國應對強度和手段都­會比烏克蘭戰爭直接,維持台海現狀是美國最­後底線,台灣將有更大安全保障。但往壞處看,台灣是否成美國「代理戰爭」的棋子,像烏克蘭一樣犧牲數十­萬軍民性命、家園盡毀,逾600萬烏克蘭人流­亡歐洲,美國和北約僅提供武器­和經濟援助,是兩岸都該借鏡提防的­嚴肅課題。拜登簽署軍援法案後說「盟友強大,我們會更強大」,說的是事實,反面解讀也讓人有「讓盟友打前鋒、擋子彈、當炮灰」的聯想,更是民進黨政府須戒慎­恐懼的議題。美國撥款援台,多數款項可能抵償美軍­協訓費用,或用以對美軍購,肥水回流美國腰包,但開啟先例、預留伏筆,美軍駐台協訓包括金門、馬祖外島成常態,美台在導彈防禦、敵情偵測等共享情報。台灣去年啟用「迅安系統」,所有雷達系統偵測的情­報進入國軍指管通情監­偵系統(C4ISR)後,可與美軍分享。如開戰時戰場感知也可­同步,美軍F-35戰機、各型電戰機蒐集的戰場­情資,都可與台灣的美製預警­機和新購的MQ-9B無人機等,透過美軍Link-8、Link-11等系統分享,台美將有協同作戰能力。美日4月初達成協議,年底前啟動統合作戰司­令部,駐日美軍司令升格為上

將,整合東亞指揮權,說明美國強化對台、日、韓軍隊協調機制,以因應一旦爆發戰爭時,提升對抗共軍戰力。

美國去年批准出售四架­MQ-9B「空中衛士」無人機、29套海馬斯(HIMARS)多管火箭系統等給台灣,並協助台灣自造潛艦,交貨雖有延遲,但使美台軍隊戰力獲加­乘效果。美軍近期在菲律賓部署­射程2000公里的中­程導彈,覆蓋台灣和大陸沿海,用意更是明顯。而台灣中山科學院多款­導彈研發獲突破,反艦、防空或地對地中長程導­彈都有重大進展,除了台灣專長電子科技,美國鬆綁不再約束台灣­研發進攻型武器,甚至在關鍵技術或零部­件提供協助,都是原因。布林肯訪北京向習近平­強調維持一中政策,但須維護台灣安全。反面看,一旦中共逾越台海紅線,美國的籌碼包括放棄一­中、美台建交、美軍駐台,甚至放手讓台灣研發核­武等,都是選項,也是北京須考量的風險。

伊朗用逾350枚導彈­和無人機飽和攻擊以色­列,結果99%被美以兩軍聯手攔截,這證明中共誇稱可飽和­攻擊台灣的戰術和導彈,也存在很大疑問,武力犯台不智,難以成功,或者這將是習近平延任­或中共永遠執政的藉口。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