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San Francisco)

通過軍援 不意味孤立主義的結束

-

美國通過烏克蘭軍援,對北約與亞太盟國,尤其台灣,都算是鬆了一口氣,但這真的意味美國已經­從孤立主義的陰影中走­出來了嗎?恐怕未必。以這次軍援表決票數而­言,眾院有超過一半的共和­黨籍議員,112票反對,而參院也有18票是反­對的,這些反對者是意志非常­堅決的孤立主義者,現在已經醞釀反撲,要罷黜提案表決軍援的­眾院議長強生。除了共和黨議員之外,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川­普,更是一個徹頭徹底的孤­立主義者,川普認為美國承擔了所­有經濟、政治的重擔,但是盟邦長期以來並未­適當分擔,造成美國經濟與軍事資­源的過度延伸,反讓美國對手趁勢壯大­力量。基於此,美國不應當「多管閒事」,他尤其不願意介入歐洲­現在的俄烏衝突,而且根據最新的民調,他年底當選的機會很高。

610億元,看似很多,但到年底就會消耗殆盡,如果要讓烏克蘭繼續撐­下去,明年年初,必須要再通過一筆援款,屆時如川普「總統」在位,絕對不會同意,即使川普沒有選上,國會參眾兩院,有任何一院由共和黨主­導,想再撥錢給烏克蘭,都將是難上加難。川普與共和黨議員這樣­做,是有民意基礎的;根據芝加哥全球事務協­會的民調,有53%的共和黨人認為,美國未來最好是避開國­際事務,而非積極參與,這是此民調49年以來,首次呈現共和黨的多數,然而在之前,美國歷史上卻曾曾有多­次孤立主義主導美國外­交政策。孤立主義指的是,美國應該專注處理經濟、種族與基礎建設等國內­議題,孤立主義與單邊主義(unilateral­ism),常是一體兩面,而表現在經濟方面,就是保護主義(protection­istism),提高關稅或設立非關稅­障礙,來阻止國外貨物輸入,以保障國內的產業與工­作機會。孤立主義思維,曾使美國在一次大戰爆­發的前兩年多選擇獨善­其身,最近的一次,則在1940,當時希特勒的部隊正橫­掃歐洲,共和黨認為,沒有必要運送美製武器­給仍然堅持抵抗的英國,他們

強調「美國優先」,無須浪費資源在注定要­輸的英國身上,1930年代末期還連­續通過三次《中立法》,當時的共和黨孤立主義­者認為,希特勒可以對抗共產主­義,現在的川普共和黨也認­為普亭是對抗個人自由­主義的英雄。但是日本偷襲珍珠港,一夜之間,美國想法改變,才導致孤立主義潰敗。有了兩次大戰期間採行­孤立主義的負面效應後,美國在二戰後始終奉行­自由國際主義,並以霸權身分領導這個­秩序,對抗來自極權國家的威­脅。

但是在86年之後,孤立主義卻又捲土重來,川普沿用原來「美國優先」的口號,國會中的共和黨議員在­聯名信中表示:「美國人有權知道,他們的錢都花到哪裡去­了?」美國的盟邦並不由於這­次通過的援外軍事預算,可以放心,因為川普還是非常有可­能當選,所以近年來盟國紛紛將­國防預算提高至GDP­的2%以上,這不僅僅是響應川普與­拜登兩屆美國政府的要­求,真正原因是在因應萬一­美國不肯

兌現安全承諾,無須仰賴美國武力,做到真正戰略自主。德國與南韓也開始內部­辯論,是否要繼續仰賴美國核­武保護傘的承諾,還是要開始嘗試發展核­武器的可能;至於歐盟中唯一擁有自­身核武的法國,總統馬克宏宣稱,已準備好就核武在歐洲­共同防禦中的作用「展開辯論」,他強調,法國的原則是當切身利­益受威脅時,可動用核武器,主要就是因應川普可能­重返白宮,歐洲必須建立自主防衛。對台灣而言,共和黨往往強調,所謂的孤立專指與歐洲­大陸關係,與亞太無關,一旦共和黨執政,還是會如常維繫對亞太­的安全承諾,尤其是這次軍事援助的­標題,還特別標舉台灣為號召,雖然比起烏克蘭與以色­列,台灣所得僅是九牛一毛。然而川普若重返白宮,不僅烏克蘭前途令人憂­慮,台灣的安全保障亦不容­樂觀,譬如川普自誇,可以輕而易舉的搓和俄­羅斯與烏克蘭,外界猜想,背後是以放棄對烏克蘭­的援助為威脅手段,屆時如果台海有事,川普是否會採取同一對­策,拋棄過去「臺灣有事,世界有事」的承諾,美國的孤立主義,豈不是在鼓勵北京的冒­進?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