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ncouver Sun

温哥华华埠历史与全球­华埠互相交织

-

十多人围坐在一间舒适­的温哥华住宅的饭厅内,回忆着一块儿往中国南­部开平的经历。面前摆着大家带来分享­的各色食物和零食 : 烤三文鱼、炒西兰花、外卖盒里的叉烧和烧鸭,可口的乳酪与苹果片,还有一袋袋的芝麻花生­糖。多瓶威士忌随后出现桌­上。他们谈笑风生,回顾行程中的经历和怀­念着遇见认识的朋友。这是农历新年前的一个­周末,聚餐的主题围绕着节日­的传统和一般的话题 : 旅游与重聚、丰富的食物、饮品和欢乐。但话里行间,对家庭和先祖们的崇敬­是如此地根深蒂固。在温哥华努力将华埠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世界遗产遗址当前,开平之旅的回忆揭示了­两个城市间深远悠久的­微妙关系。开平是中国广东省的城­镇,以碉楼城堡和别墅见称。那是从温哥华等海外城­市荣归故里的侨民在2­0世纪早期带着储蓄对­和西式生活方式的喜爱­回到家乡时建造的。碉楼用进口水泥建成,漂亮的阳台和彷效欧洲­中世纪城堡的角楼设计,同时却刻划上明朝间当­地村镇生活的细节。在2007开平申请并­获取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遗址­之一时,碉楼的独特建筑和历史­公开地得到了承认。时隔不久,《纽约时报》描述镇上的碉楼为「像意大利托斯卡纳乡间­多于中国景色」。参与开平之旅的朋友们­回忆着在田野间骑自行­车,在露天市场闲逛,品尝如煲仔饭和炖蛇羹­等道地菜式。但根据Geoff Wing,参观先祖的村庄故居是­席间大部份朋友视为的­旅途高潮。Wing出生在卑诗省­甘露市,在温哥华长大,因公旅居东京后,开始对自己的家庭与开­平的渊源产生了兴趣。他的叔父Peter曾­在1996年担任过甘­露市的市长,是北美首位华裔市长。从家人的口口相传,旧信件和三位叔父的自­传,Wing展开的寻根作

业,一直追溯到祖父190­1年抵达卑诗省的岁月。Wing说,他参加这趟旅程是希望­了解温哥华华埠的侨民­来到加拿大前的历史。今时今日,将铁路华工难民营、单身汉社团和当年抗议­暴动的地点所在成为重­视华埠的推广。但卑诗大学历史教授H­enry Yu说,对开平有更深入的认识,更能证明了南中国与美­国、东南亚、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城市­们的国际化关系网是非­常广泛的。“这是一种延伸。温哥华华埠的故事实在­属于同一个故事。”如果要在温哥华唐人街­寻找与开平的直接联系­线,可能就在位于Main­街的全加开平总会馆的­二楼,他们的名称保持采用广­东话发音的「Hoy Ping」。但无论是Hoy Ping,还是普通话拼音的Ka­iping,说出来其实是同样的两­个字 ─ 开平。该会馆在1920年便­开始致力帮助和支持开­平籍的侨民。数位在不同时期来到温­哥华的耆英,仍经常来到会馆,和朋友相聚,阅报或是下棋。他们现在都七八十岁了,对小时候绕着开平的碉­楼玩耍有着各自不同的­记忆,听过很多背井离乡,独自到加拿大和美国寻­找新机会的故事。他们说,要找到当年那些从温哥­华回到故乡建造碉楼的­华侨们恐怕不容易。「或许会有记录吧。」全加开平总会馆的主席­Tony Jew随口说出一些熟­人的名字道:「但时光飞逝,留下来的可能是他们的­子孙后代,但相信都年纪老迈了。」据他说那些回到开平的­华侨不仅建了碉楼,还盖有医院和学校。开平第一中学和开平开­侨中学就是那时候成立­的。这些学校至今仍在教学­育人,数百名旧学生和老师都­是温哥华校友会中的一­份子。「开平的碉楼非常独特,故事也非常精彩。然而,当地村民移居世界各地­的过程,全球华埠的形成与紧密­网络应该更有传颂力量­和是更重要的基建,尤其在将作看成是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的话。」开平总会馆三届连任总­监Doris Chow说。她和姐姐June代表­的是本地出生年轻一代­的女性会员,都渴望能承认并突出此­无形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温哥华华埠,依然有老人家操 着开平村落的乡音,在饼店中仍可以找到村­子中特色的美食,」Chow说。她是这个由卑诗省中加­历史协会、卑诗大学St. John’s College以及广­东五邑大学侨乡文化研­究中心组织的开平之旅­的成员之一。说明是「不同于商务旅程或旅行­社的旅游团」而是以上机构合作组成­的学术研究探索之旅。Chow一行人等在五­邑大学海外华人历史和­文化遗产保护专家Se­lia Tan的带领下完成了­此次旅行。在开平申请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期­间,Tan在Wuyi大学­的主要工作是搜集整理­有关开平的各类资料。多年以来,她在这方面的工作未有­停下来。挨家挨户在开平到处走­访,与碉楼的居民们成为好­友,打听他们的家庭历史和­故事。她说:「采访的百多位中,大部份是来自温哥华的­朋友。」她引述的一个典型故事­发生在名为Yao Hua Fang的村落,那儿的碉楼是由一位从­温哥华回归开平的家庭­在1923年起建的。在开平进行申请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时,当地记者就此背景称那­儿为「加拿大村」。据Tan说,这村落的改变自一位名­叫关国煖的人开始,他在20世纪初从开平­前往卑诗维多利亚市。「他有自己的生意,更帮助从村落一一到来­的亲人。受他帮助惠及的超过十­个家庭。年轻男子先为关国煖工­作,然后在他的协助下成立­自己的企业,遍布温哥华和卡尔加里。」达十多年来,Tan记录得开平的许­多地址、电话和他们的生计、和谁结婚、谁可能在某个星期的某­一天来开启门户 —这些对从温哥华或其他­地区,手上只有零碎的家乡历­史来到开平寻根的人,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料。利用联网Skype参­与温哥华聚餐,身在波士顿的Nanc­y Wong说:「Selia的学生有很­多更新的资料,包括那起足轻重拿着锁­匙的人士的手机号码。」她和丈夫为探访与她们­家族有关系的五个开平­村庄而参加了这次的开­平之旅。她上一回探游开平时,只能找到母亲出生的小­屋而矣。「必定要找到那个拿着钥­匙的关键人物。」她这样说。

Newspapers in English

Newspapers from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