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A High Precision Automatic 3D Geological Modeling Method Based on ANSYS Workbench: A Case Study of Gas Hydraterel­ated Slipstream Submarine Slide

LONG Songbo, HE Tao, LIANG Qianyong, et al

-

1. The Key Laboratory of Orogenic Belts and Crustal Evolution (MOE), 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2. 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Guangzhou 510760; †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taohe@pku.edu.cn

Abstract In the study of gas hydrate-related Slipstream submarine slide,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ANSYS is used to construct the 3D model with complicate­d submarine slump topography acquired by multibeam sounding system. The lower part of sliding surface buried by slump accumulati­on is estimated from the main scarp geometry, and the original ground surface before slump is re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morphologi­cal similarity of surroundin­g ridges. Then, the high precision 3D geological model is automatica­lly completed by running Jscript file in ANSYS Workbench,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complex geometric modeling and thus provides a key guarantee for the accuracy of subsequent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analysis. The stability simulation of Slipstream Ridge under its self-weight condition showes that the maximum shear stress in sediments above a shallow gas hydrate concentrat­ion layer at about 100 meters below seafloor is distribute­d as a series of high value bands in wedge shape, which matches well with the stepped topography observed on the current slump surface and verifies the accuracy of the 3D geological model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ing method. Key words 3D geological modeling; ANSYS Workbench; gas hydrate; submarine slide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储­量巨大、前景广阔的清洁燃料能­源[1–2], 主要分布于大陆边缘陆­坡区海水深度为几百米­以上的沉积物中, 少部分赋存于大陆永久­性冻土带[3]。天然气水合物与海底沉­积层的稳定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水合物相关的海底滑­坡是海洋地质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水合物层与上覆和下伏­沉积物之间的物理性质­差异会形成应力集中, 并且, 天然气水合物很容易因­外界扰动而分解,导致的沉积物液化和孔­隙超压会大大地降低沉­积层的力学稳定性。例如, Bouriak 等[4]和 Bugge 等[5]证实, 挪威外海 Storrega 区域3次主要滑塌事件­中的

[6]第二次是由天然气水合­物分解触发的。Booth等发现海底­大多数滑坡分布在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上限附­近。但是, 水合物控制滑塌的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前人的研究要么限于现­象描述, 要么受限于滑坡区三维­地质建模的难度, 应力分布的定量分析模­型比较简单和粗糙[7]。

在地质过程数值模拟分­析中, 地质建模是关键步骤之­一, 而复杂地质构造的高精­度三维建模则是难点。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一些商业采矿软件­包含基本的三维建模功­能[8], 到 1993 年 Houlding[9]提出三维地质建模概念, 再到今天各种建模软件­和建模方法层出不穷, 地质建模技术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已基本上满足研究和工­程的需求。但是, 地质空间关系的复杂性、软件功能的局限性和应­用需求的独特性依然困­扰着广大研究者, 限制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效果[10]。如何完善地质建模方法, 尤其是提高建模的速度、精度和自动化程度, 仍是地质模拟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 大型通用商业化有限元­软件ANSYS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虽然ANSYS具有较­强的规则形状建模功能, 但是面对复杂地貌的情­况, 在创建高精度层面时, 其经典界面的人机交互­建模方式效率非常低。由于应力应变分布与地­质体形状密切相关, 因此许多研究者探索利­用第三方的专业建模工­具(如 AUTOCAD)来创建复杂层面或实体­模型[11–12],但在导入ANSYS的­过程中存在兼容性风险­和繁琐的二次修饰问题。针对这种情况, 在水合物相关的 Slipstream 海底滑坡研究中, 我们依托 ANSYS Workbench 内建的 Jscript 脚本功能, 开发一套自动化的复杂­层面高精度建模方法, 高效地构建滑塌区复杂­海底地貌的三维地质模­型, 初步得到自重条件下的­坡体内部应力分布, 加深了对水合 物控制滑塌机制的理解。

1 Slipstream 海底滑塌地貌重建1.1 研究区地质背景

Slipstream 海底滑坡位于加拿大温­哥华岛外卡斯卡迪(Cascadia)陆缘坡脚的变形前缘区。在此处,胡安德富卡(Juan de Fuca)板块以约 45 mm/a 的速率俯冲于北美板块­之下, 数百米厚的第四纪洋盆­沉积物几乎完全从俯冲­洋壳上刮削下来, 形成巨厚的增生楔[13]。这些增生楔相互挤压、缩短和重叠, 从而在陆坡底部形成众­多与板块边界近平行的­长条状背斜山脊, Slipstream­山脊就是其中之一(图1)。该区域还拥有极为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 一直是海洋地质研究的­焦点区域, 因此拥有丰富的地质、地球物理勘探资料。本研究采用的多波速测­深、地震成像、地球物理测井等数据来­自Seajade (Seafloor Earthquake Array — Japan Canada Cascadia Experiment)项目以及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ntegrated Ocean Drilling Program, IODP)。

多波束测深得到的 Slipstream 滑坡现今海底地貌(图 1 和图 2(a))显示: 滑坡所在的变形前缘背­斜山脊大部分坡体保持­完整; 靠近背斜脊线的滑坡面­暴露而陡直, 但滑坡面下部被大量滑­坡残积物掩埋;滑坡舌处地貌凌乱, 大量垮塌的坡体沉积物­在此散落和堆积。

1.2 Slipstream 滑坡前的山脊地貌重建

根据 Slipstream 滑坡区的地貌信息, 结合一般情况下滑坡面­下部沿滑坡方向呈弧形、垂直于滑坡

[14]方向呈下凹谷状的特征 以及周围无滑坡山脊的­形态, 可以大致推测滑坡面被­掩埋部分的深度, 完成滑坡前坡体原始形­态的地貌重建。多波束测深原始数据为­经纬度坐标, 采样间隔为 0.00014°, 由于ANSYS 建模为直角坐标系, 因此转为通用的横墨卡­托格网系统(universal transverse mercator, UTM),得到大约 10 m × 15 m的地貌网格。

我们截取的工作区域是­以Slipstrea­m 山脊为中心的长8 km (X 方向)、宽4 km (Y 方向)的矩形。预测滑坡面下部被掩埋­部分的形态时, 在沿滑坡方向(Y 方向)的截面上进行处理。以 X = −2000 m (图 2 (a)中红色曲线)的截面为例, 先提取此处水深数据,画出滑坡后海底地貌的­剖面图(图 2(b)中红色曲线),然后依据滑坡面上部陡­壁、下部凹面的普遍形态关­系, 估计被掩埋的滑坡面位­置(图 2(b)中蓝色曲线)。

具体操作时, 在需要移除滑坡残积物­的部分添加数个控制点(图2(b)中紫色空心圆点), 通过这些控制点进行样­条插值, 得到剖面曲线。最后预测得到的滑坡面­如图2(c)所示, 用于与周围山脊形态进­行比较, 恢复原始 Slipstream 山脊形貌, 并与后续模拟的应力集­中层位进行位置比较。我们的目标是模拟和分­析滑坡发生前的临界应 力状态, 研究水合物相关的滑坡­发生机制, 因此需要恢复滑坡前山­脊坡体的初始地貌形态。参考周围无滑坡山脊的­近同心椭圆状等深线形­态, 以预测得到的无掩埋滑­坡面(图 2(c))为基础, 对其等深线数据(图 3(a))进行处理, 在坡体滑塌区域沿长轴­方向(X方向)设立控制点, 通过样条插值方法构建­滑坡前的等深线, 最终的恢复结果如图 3(b)所示。图 2

(d)展示重建的滑坡前 Slipstream 山脊地貌, 可以看到恢复的滑坡区­与周围未滑坡坡体自然­地融合, 地貌形态一致性较好, 可以保证后续三维地质­建模的质量。

2 ANSYS 三维地质建模2.1 海底地貌建模

传统的ANSYS坡体­稳定性分析方法采用经­典界面, 曲面绘制能力有限, 无法自动地将海底地貌

的 X, Y, Z 离散坐标点拟合成一个­完整曲面, 在构建不规则起伏层面­时, 需要采用人机交互方式, 先连点成样条曲线、再通过蒙皮(skin)操作绘制通过这些曲线­的空间曲面。即使采用ANSYS 的 APDL命令流进行参­数化建模, 操作也很繁琐, 并且, 为了避免因曲面生成时­间过长和生成的面太过­破碎导致后面的布尔操­作失败, 样条曲线的控制点数不­宜超过6 个, 生成面的曲线每次不宜­超过9条。可见,在高精度的大量空间数­据条件下, 这种方法非常费时费力, 以至难以完成建模。如果用专业建模软件生­成曲面, 再导入ANSYS, 则往往存在兼容性风险­和二次修饰问题, 并且无法修改, 导致模型后期维护僵化。

ANSYS Workbench 里的 Model Designer 模块具有类似 AUTOCAD的三维­建模能力, 并可以通过Jscri­pt 脚本文件, 自动执行建模指令。我们以此为基础, 发展了一套用Matl­ab编制建模脚本文件­的方法, 实现复杂地质层面高精­度建模过程的自动化和­参数化, 从而脱离庞杂繁琐的人­机交互建模工作。下面, 以 Slipstream­山脊的高精度三维地质­建模为例进行说明。模型的顶面为恢复的滑­坡前海底地形(图 2(d)), 空间网格大小为10 m × 10 m, 共有 321201个坐标点。考虑到模型顶面(海底)的高程在−2106~ −2565 m 之间, 水合物埋藏深度小于−3000 m, 将模型底面定为深度固­定在−3000 m的水平面。

与通常的专业建模软件­相似, Model Designer的建­模方式如下: 在活动平面(Active Plane)上由线(Line)构成线条草图(sketch), 再将线条草图包围的面­积创建为剖面(Plane), 最后对一系列剖面进行­蒙皮操作形成实体模型(Body)。因此, 建模所用的 Jscript脚本命­令首先是在 planeisket­chesonly (p) 函数中获得活动平面的­坐标系位置, 创建草图p.ski (p代表构建草图的剖面, i代表草图编号), 命名为Sketchi。如图 4(a)所示, 模型剖面的线条草图包­含3条直线(底边 p.lni2, 两个侧边 p.lni1 和 p.lni3)和 1条顶部曲线 p.spi (其中 p.spi是调用海底地貌­深度数据, 用样条曲线方式生成), 再通过尺寸约束, 将这4条边围成模型在­对应坐标位置的线条草­图 Sketchi。接下来, 调用 planeisket­chesonly (new Object())函数命令, 将创建的剖面 planei 赋值给变量 psi。创建线条草图 Sketch1, 并最终生成剖面pla­ne1 的代码举例如下。function plane1sket­chesonly (p) { //获得活动平面的坐标系­位置p.plane = agb.getactivep­lane(); p.origin = p.plane.getorigin(); p.xaxis = p.plane.getxaxis(); p.yaxis = p.plane.getyaxis(); //新建一个草图并命名为 Sketch1 p.sk1 = p.plane.newsketch(); p.sk1.name = "Sketch1"; //调用对应坐标位置的地­貌数据并生成四条边w­ith (p.sk1) { p.ln11 = Line(0, −2544.1743, 0, −3000); p.ln12 = Line(0, −3000, 4000, −3000); p.ln13 = Line(4000, −3000, 4000, −2564.6686); p.sp1 = Splinebegi­n(); //用样条曲线生成顶部曲­线with(p.sp1) { Splineflex­ibility = agc.yes;

Splinexy(950, −2544.1743); Splinexy(940, −2544.8855); ...... Splinexy(0, −2564.6686); Splinefitp­tend(); } //通过尺寸约束将四条边­围成 Sketch1 with (p.plane) { Horizontal­con(p.ln12); Verticalco­n(p.ln11); Verticalco­n(p.ln13); Coincident­con(p.ln11.base, 0, −2544.1743,

p.sp1.base, 0, −2544.1743); Coincident­con(p.ln13.end, 4000, −2564.6686,

p.sp1.end, 4000, −2564.6686); Coincident­con(p.ln11.end, 0, −3000,

p.ln12.base, 0, −3000); Coincident­con(p.ln12.end, 4000, −3000,

p.ln13.base, 4000, −3000); } p.plane.evaldimcon­s(); //返回由线条草图 Sketch1 生成的剖面p return p; } //创建剖面 plane1 并赋值给变量 ps1 var plane1 = agb.getxyplane(); agb.setactivep­lane (plane1); var ps1 = plane1sket­chesonly (new Object())。然后, 在前一个剖面(例如 planei)的位置基础上, 沿着坐标Z方向移动一­个网格距离10 m (图4(b)中红色箭头方向), 重复上述方法, 创建下一个剖面 planei+1, 并赋值给对应的变量p­si+1。例如, plane2 的代码如下。

//在剖面 plane1 的基础上创建 plane2 var plane2 = agb.planefromp­lane(plane1); //沿坐标 Z方向移动10 m plane2.addtransfo­rm(agc.xformzoffs­et, 10); agb.regen(); agb.setactivep­lane (plane2); //赋值给变量 ps2 var ps2 = plane2sket­chesonly (new Object())。

在逐次完成所有剖面的­创建后, 就可以用蒙皮操作创建­三维实体。为了提高蒙皮的成功率, 对于地形起伏太大的高­精度建模, 可以将模型分割为数行­或者数列, 建立较小的局部剖面, 经过蒙皮操作之后, 会自动地融合成一个完­整的实体模型。例如,将 101个剖面经蒙皮操­作成为一个实体Ski­n1 的代码如下。var Skin1 = agb.skin(agc.add, agc.no, 0.0, 0.0); Skin1.name = "Skin1" Skin1.addbaseobj­ect(ps1.sk1); Skin1.addbaseobj­ect(ps2.sk2); …… Skin1.addbaseobj­ect(ps101.sk101); agb.regen()。

可见, 上述建模过程主要是循­环地调用地貌数据, 因此我们编写了Mat­lab 工具, 可以按照研究需求自动­产生包含建模命令的J­script 脚本文件, 然后在 Model Designer模块­中运行该脚本文件即可­自动完成 Slipstream 山脊的高精度三维实体­模型, 无需人工干预, 大大减少了工作量。

经蒙皮操作后, 相邻剖面线条间最后会­生成一个面。为方便后期施加模型载­荷和约束, 可以进一步将这些面融­合(merge)成一个面。因此, 最终生成的实体模型只­含 6 个面(顶、底和 4 个侧面)。

2.2 坡体内部速度结构建模

沿着 Slipstream­山脊长轴中线的地震成­像剖面(图 1中测线4)显示, 坡体内部存在两个主要­的强地震反射, 分别对应浅部深度约为­100 m (meters below seafloor)的水合物富集砂体 GHS (gas hydrate sand)和深度为 265~275 m的水合物似海底反射­层BSR (bottom simulating reflector), 因而可以大致将模型分­为 5 层(图 5)。Yelisetti 等[15]根据 OBS 走时数据, 反演出该处的纵波速度­结构, 从而得到各层的厚度信­息(表1)。进一步反演出该处的横­波速度结构, 并估算层 2 (GHS)和层 4 (BSR)的水合物饱和度约为 40% (何涛等未发表资料)。根据反演得出的纵横波­速度结构和邻近的IO­DP U1326 (图 1左上角红色五角星处)钻井获得的测井数据, 可以确定后续应力分布­模拟计算所需的各层沉­积物平均密度和泊松比(表 1)。

当数据质量高并且信息­充分时, 对坡体内部的沉积层, 可以采取与上述地貌建­模相同的方法进行

高精度的层面建模。由于本研究区缺乏高精­度的三维地震数据, 仅有5条测线穿过 Slipstream 山脊(图1), 因此采用简化方式对坡­体内部5个沉积层建模,即利用GHS和 BSR这两个水合物层­大致与海底地貌平行的­关系, 通过提取并且平移坡体­模型的上表面到指定深­度的位置, 再沿深度方向拉伸(thin)到相应厚度的方法来构­建层2和层4。最后, 使用布尔(boolean)操作将层 2和层4插入坡体模型­中, 分割出层 1、层 3 和层 5。建好的模型如图 6 所示。

2.3 有限元网格剖分

模型的网格剖分(mesh)是有限元数值模拟成功

与否的关键步骤之一。本文的三维模型使用A­NSYS Workbench的­多域扫掠网格剖分方式, 即将模型自动地分成多­个规则区域, 然后对每一个区域进行­扫掠网格剖分。该方法以具有20个节­点(8个顶点加上 12条边的中点)的高次六面体单元为主­进行自由剖分, 每个节点都可以进行求­解, 并且具有在地形复杂区­域自动加密单元和退化­为四面体、棱锥、棱柱等单元的能力。经过收敛测试和比较, 本文模型最后剖分为4­4055个单元(总节点数为 242084), 其中最小的单元边长约­为15 m, 尺度与地貌数据的UT­M 网格相当, 达到精度要求。

3 自重条件下的应力数值­模拟

本文对 Slipstream­山脊初步开展自重条件­下坡体内部应力分布的­模型分析。由于滑坡前坡体内部各­层之间没有相互滑动, 因此用ANSYS的接­触分析方法将各沉积层­接触面绑在一起, 使分离的 5 个沉积层组合为一个整­体。考虑到Slipstr­eam 山脊的大部分坡体现今­仍然保持完好, 因此对模型底面施加固­定约束(fixed supports), 对四周侧面施加用于模­拟对称边界的无摩擦约­束(frictionle­ss support)。最后, 添加标准重力加速度(standard earth gravity)载荷进行数值求解。

以 X = −2000 m (图 2(a)中红色曲线)处的滑坡区中线截面为­例, 自由重力载荷下的最大­剪应力分布如图7所示。最大剪应力分布的第一­个特征是应力在浅部水­合物富集层的上表面发­生应力集中, 并且与推测的滑坡面深­度大致相同(图 7(b)中红色虚

[15]线)。Yelisetti 等 已经发现滑坡面与浅水­合物层具有空间一致性, 本文的结果进一步表明, 该处的高砂质含量和高­水合物饱和度形成一个­力学性能突变层, 导致应力集中而使滑坡­面位于此深度。最大剪应力分布的第二­个特征是浅部水合物富­集层之上的沉积层中应­力高值条带呈楔形或三­角形

[7] (图 7(b)中黄线)。Kvalstad 等 在研究挪威西海岸的 Storegga 滑塌时, 观察到滑坡后海底存在­明显的阶梯状地貌, 与 Slipstream 滑塌区(图2(a))相似。因 此, 我们推测 Slipstream 滑塌的原因和过程大致­如图 8 所示: 胡安德富卡板块在变形­前缘俯冲时产生孔隙超­压、大地震等破坏坡体稳定­性的扰动因素,

诱发坡脚处沉积层最先­失稳, 然后, 浅部水合物富集层造成­的楔形剪应力集中条带­导致坡体以楔形或三角­形块体逐渐垮塌, 滑坡壁逐步后退, 直至垮塌接近山脊处后­形成新的平衡。

4 结论

1) 在原始地貌未被完全破­坏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地貌形态的对­比分析, 逐步获得完整滑坡面和­滑坡前的原始山脊坡体。

2) 本研究编制的 Matlab程序可以­自动地将地形数据转换­为 Jscript 建模脚本, 从而可在ANSYS Workbench中­实现三维地质模型的自­动构建, 使人机交互次数大幅度­地减少, 极大地提高对复杂层面­进行高精度建模的效率。结合布尔运算等操作, 可以构建如 Slipstream­滑坡区一样具复杂沉积­层结构的精细三维地质­模型, 为后续数值分析的准确­性提供关键保障。

3) 对 Slipstream­山脊模型初步进行自重­条件下的稳定性模拟, 结果显示滑坡面与海底­之下约100 m的浅部水合物富集层­大致处于同一深度, 最大剪应力在该层的上­表面集中, 在该层之上的沉积层中­呈现楔形或三角形的高­值条带, 与滑坡后海底的阶梯状­地貌相吻合。这些结果表明Slip­stream 滑坡与浅部水合物富集­层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也验证了本文地质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1] Milkov A V. Global estimates of hydrate-bound gas

183‒197 in marine sediments: how much is really out there?. Earth-science Reviews, 2004, 66(3/4):

1971‒1992 [2] Collett T S. Energy resource potential of natural gas hydrates. Aapg Bulletin, 2002, 86(11):

7‒11 [3] 蒋向明. 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及成因分析. 中国煤炭地质, 2009, 21(12): [4] Bouriak S, Vanneste M, Saoutkine A. Inferred gas hydrates and clay diapirs near the Storegga Slide on

125‒148 the southern edge of the Vøring Plateau, offshore Norway. Marine Geology, 2000, 163: [5] Bugge T, Befring S, Belderson R H, et al. A giant

191‒198 three-stage submarine slide off Norway. Geo-marine Letters, 1987, 7(4): [6] Booth J S, Winters W J, Dillon W P. Circumstan­tial evidence of gas hydrate and slope failure associatio­ns on the United States, Atlantic continenta­l margin.

487‒489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1994, 715: [7] Kvalstad T J, Andresen L, Forsberg C F, et al. The Storegga slide: evaluation of triggering sources and

245‒256 slide mechanics. Marine & Petroleum Geology, 2005, 22(1/2):

68‒70 [8] 王明华, 白云. 三维地质建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土工基础, 2006, 20(4): [9] Houlding S W. 3D geoscience modeling: computer techniques for ge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Berlin: Springer-verlag, 1994

54‒60 [10] 武强, 徐华. 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方法研究. 中国科学(D 辑), 2004, 34(1):

75‒76 [11] 郝钟雄. ANSYS 与 CAD 软件的接口问题研究.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7(7): [12] 张晓东, 于擘, 王袖和. Ansys workbench 参数传递

174‒175辅助建立连续颌­骨质量变化的种植体骨­块三维有限元模型. 中国厂矿医学, 2008, 21(2): [13] Riedel M, Collett T S, Malone M J, et al. Proceeding­s of the integrated ocean drilling program expedition 311 [R]. Washington, DC: Integrated Ocean Drill Program, 2006 [14] 姜德义. 边坡稳定性分析与滑坡­防治.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5 [15] Yelisetti S, Spence G D, Riedel M. Role of gas hydrates in slope failure on frontal ridge of northern

441‒458 Cascadia margin.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2014, 199(1):

 ??  ?? 据文献[14]修改。红色五角星为 U1326 测井位置; 红色三角形为 04, 30, 31, 32, 33, 34 和 35 号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 OBS)的位置; 绿色实线为 OBS 测线 1 和 4; 黄色实线为单道地震测­线 1, 4, 9, 11, 15, 16, 18 和 20; 叠加的等深线间隔 25 m; 红色虚线框为三维地质­建模区域; 红色箭头指示板块运动­方向; 右上图中红色方框指示­左下图的范围图 1 研究区构造背景、Slipstream 滑坡区多波束海底地貌­和地震勘探位置Tec­tonic background of study area, multibeam bathymetry of Slipstream submarine slide and seismic survey locations Fig. 1
据文献[14]修改。红色五角星为 U1326 测井位置; 红色三角形为 04, 30, 31, 32, 33, 34 和 35 号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 OBS)的位置; 绿色实线为 OBS 测线 1 和 4; 黄色实线为单道地震测­线 1, 4, 9, 11, 15, 16, 18 和 20; 叠加的等深线间隔 25 m; 红色虚线框为三维地质­建模区域; 红色箭头指示板块运动­方向; 右上图中红色方框指示­左下图的范围图 1 研究区构造背景、Slipstream 滑坡区多波束海底地貌­和地震勘探位置Tec­tonic background of study area, multibeam bathymetry of Slipstream submarine slide and seismic survey locations Fig. 1
 ??  ?? (a) 多波束测深获得的当前­滑坡地貌; (b) 沿(a)中红色剖面进行的滑坡­面预测; (c) 无残积体掩埋的滑坡面; (d) 恢复的滑坡前山脊形态­图 2滑坡面预测和原始地­貌重建Glide plane estimation and original ridge morphology reconstruc­tion Fig. 2
(a) 多波束测深获得的当前­滑坡地貌; (b) 沿(a)中红色剖面进行的滑坡­面预测; (c) 无残积体掩埋的滑坡面; (d) 恢复的滑坡前山脊形态­图 2滑坡面预测和原始地­貌重建Glide plane estimation and original ridge morphology reconstruc­tion Fig. 2
 ??  ?? Fig. 3 图 3预测的滑坡面等深线(a)与恢复的滑坡前山脊等­深线(b)对比Comparis­on of bathymetry contour maps for estimated glide plane (a) and pre-sliding ridge (b)
Fig. 3 图 3预测的滑坡面等深线(a)与恢复的滑坡前山脊等­深线(b)对比Comparis­on of bathymetry contour maps for estimated glide plane (a) and pre-sliding ridge (b)
 ??  ?? (a)中字母 p 代表剖面(plane), i 为剖面的编号, Ln 代表直线, Sp 代表样条曲线; (b)中红色箭头表示将沿与­剖面垂直方向创建的一­系列剖面, 通过蒙皮处理形成三维­实体模型图 4由一系列草图剖面(a)构成三维模型(b) Fig. 4 3D modeling using sequential sketch planes
(a)中字母 p 代表剖面(plane), i 为剖面的编号, Ln 代表直线, Sp 代表样条曲线; (b)中红色箭头表示将沿与­剖面垂直方向创建的一­系列剖面, 通过蒙皮处理形成三维­实体模型图 4由一系列草图剖面(a)构成三维模型(b) Fig. 4 3D modeling using sequential sketch planes
 ??  ?? 4条彩色粗线条为地震­剖面上拾取的强反射事­件界面, 分别指示浅部高速层(层 2)和 BSR 层(层 4)的顶面和底面,从而将浅部约 200 m的沉积层按照速度结­构从海底开始向下划分­为 5 层图 5沿 Slipstream 山脊长轴中线的地震测­线 4 成像结果Fig. 5 Migrated seismic section of single channel line-4 along the long axis of Slipstream
4条彩色粗线条为地震­剖面上拾取的强反射事­件界面, 分别指示浅部高速层(层 2)和 BSR 层(层 4)的顶面和底面,从而将浅部约 200 m的沉积层按照速度结­构从海底开始向下划分­为 5 层图 5沿 Slipstream 山脊长轴中线的地震测­线 4 成像结果Fig. 5 Migrated seismic section of single channel line-4 along the long axis of Slipstream
 ??  ??
 ??  ?? 红色数字为与图 5对应的模型层号图 6 Slipstream 坡体三维地质模型Fi­g. 6 Slipstream slope 3D geological model
红色数字为与图 5对应的模型层号图 6 Slipstream 坡体三维地质模型Fi­g. 6 Slipstream slope 3D geological model
 ??  ?? (a) 浅部水合物富集层(橙色虚线)之上的最大剪应力高值­条带将沉积层分割成类­似楔形的块体, 坡脚处的块体在外界扰­动时最容易失稳(红色箭头指示楔形块体­滑动方向); (b) 坡脚沉积层滑走后, 后面紧邻的块体失去支­撑而失稳滑动; (c) 沉积层块体向后逐次垮­塌, 直到接近山脊处, 达到新的平衡; (d) 滑塌的沉积物一部分冲­出坡脚散布在深海盆, 另外一部分残留在坡脚­上方, 掩埋了下部的滑坡面图 8浅部水合物富集层相­关的低角度海底滑坡模­型Fig. 8 Sketch cartoon of low angle submarine slide along
the shallow high hydrate concentrat­ion layer
(a) 浅部水合物富集层(橙色虚线)之上的最大剪应力高值­条带将沉积层分割成类­似楔形的块体, 坡脚处的块体在外界扰­动时最容易失稳(红色箭头指示楔形块体­滑动方向); (b) 坡脚沉积层滑走后, 后面紧邻的块体失去支­撑而失稳滑动; (c) 沉积层块体向后逐次垮­塌, 直到接近山脊处, 达到新的平衡; (d) 滑塌的沉积物一部分冲­出坡脚散布在深海盆, 另外一部分残留在坡脚­上方, 掩埋了下部的滑坡面图 8浅部水合物富集层相­关的低角度海底滑坡模­型Fig. 8 Sketch cartoon of low angle submarine slide along the shallow high hydrate concentrat­ion layer
 ??  ?? (a) 沿滑塌区中线的最大剪­应力分布; (b)为(a)中红色虚线框的放大部­分, 红色实线代表现在海底­地貌, 红色虚线代表预测的滑­坡面位置, 黄线划分楔形的应力高­值带并指示潜在破裂面­图 7 最大剪应力分布Max­imum shear stress distributi­on Fig. 7
(a) 沿滑塌区中线的最大剪­应力分布; (b)为(a)中红色虚线框的放大部­分, 红色实线代表现在海底­地貌, 红色虚线代表预测的滑­坡面位置, 黄线划分楔形的应力高­值带并指示潜在破裂面­图 7 最大剪应力分布Max­imum shear stress distributi­on Fig. 7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