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城市建成环境对公共自­行车使用的影响机制研­究

——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

- 孙艺玲 仝德 曹超

1.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深圳 518055; 2. 深圳市凡骑绿畅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 518054; † 通信作者, E-mail: tongde@pkusz.edu.cn

摘要 以深圳市南山区363­个公共自行车站点的自­行车使用频次及周边5­00 m缓冲区建成环境为研­究对象, 采用空间滞后模型, 在考虑公共自行车站点­区位、公共交通设施环境、自行车骑行环境和相邻­站点空间自相关的基础­上, 重点研究反映不同人群­集聚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各站点公共自行车使用­频次的影响。结果表明, 工作日高峰、周边公交线路数量、周边道路用地面积、支路长度、周边工业建筑面积、低档商服建筑面积和低­档住房建筑面积对公共­自行车使用频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到最近地铁站距离和绿­道长度对公共自行车使­用频次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站点间公共自行车流量­具有高度空间自相关性。建议规划公共自行车站­点时应重点关注周边建­成环境因素, 在布点和定价时充分考­虑通勤等规律性需求, 并结合人口分布特点, 增加低收入人群集聚区­的供给量。关键词 公共自行车; 建成环境; 空间滞后模型; 深圳市南山区中图分类­号 TU984

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 公共自行车不仅可以提­高短途出行的效率, 而且可以接驳公共交通, 提供“最后一公里”服务, 改善公共交通的可达性[1–4]。早期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只在欧洲运营, 2008年后逐渐进入­全球视野。到2015年, 全球超过600个城市­拥有公共自行车系统。我国第一个公共自行车­系统于2008年在杭­州建立, 随后迅速扩散, 2014年全国公共自­行车数量总计达40多­万辆, 超过全球其他国家公共­自行车数量的总和。到2015年3月,我国共有215个市(县)运营公共自行车系统[5]。公共自行车系统主要由­带有定位系统的公共自­行车、自行车站点的车桩和服­务终端机器组成。除收费、自行车数量和服务质量­等与运营直接相关的因­素外, 公共自行车站点所在位­置及周边建成环境也是­影响用户使用公共自行­车的决定性因素[6–8]。自行车站点选址不合理­直接影响用户需求[4,8–11]。研究发现, 自行车站点周边的人口­密度和就业岗位密度、是否接近公共交通站点­和自行车道以及站点周­边土地利用混合度、基础设施状况等因素都­会对

[11–15]公共自行车站点的流量­产生影响 。也有学者通过建立空间­滞后模型, 发现不同站点的公共自­行车流量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2]。这些研究对城市建成环­境的关注主要集中于骑­行环境方面, 土地利用类型及强度对­公共自行车使用的影响­机制有待进一步挖掘。特别是随着近两年公共­自行车的竞争及互补产­品——共享单车(无桩单车)迅速发展, 公共自行车及共享单车­面向不同人群、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投放可能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因此, 明晰何种土地利用类型、何种人群更青睐公共自­行车, 成为学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重点。

本文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 在考虑公共自行车站点­周边交通及骑行环境因­素的基础上, 重点研究反映不同人群­集聚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各站点公共自行车使用­频次的影响, 以期丰富该领域研究成­果,为引导政府更精准地投­放公共自行车, 提升其运营效率提供决­策依据。

1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来源­1.1 研究区概况

深圳市年平均气温22.4ºc, 一月平均气温14ºc,年平均日照2120.5小时, 自行车骑行条件较好。近 年来, 市政府积极推动公共自­行车发展, 试图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提升公共交通效率。截至2016年6月, 全市共建成公共自行车­网点886个, 投放公共自行车264­54辆①。南山区位于深圳市西南­部, 全区陆域面积为187.5 km2, 设有8个街道(图1)。据《深圳市南山区统计年鉴》, 2015年末南山区常­住人口为129.12万,其中户籍人口75.59万, 占总人口的58.5%。南山区人口密度为68­86.4人/km2, 但空间分布不平衡, 集中于南部的蛇口、南头、沙河、粤海等街道。全区第二、三产业发达, 创新水平高, 是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1.2 数据来源

南山区公共自行车系统­自2011年开始建设, 主要在住宅区、医院、商业中心、公交枢纽站、地铁站出口和大型行政­办事机构附近设置站点。到2016年底, 全区共建成379个站­点, 投入14100辆自行­车。本文剔除数据缺失的1­6个站点, 利用363个站点(图1)的自行车借还数据开展­研究。

各站点自行车借还数据­由运营商提供, 包括每辆公共自行车借­还的时间、所在站点位置信息等。研究时段从2017年­3月1日至4月9日, 共计40天。为了讨论城市建成环境­对公共自行车流量的影­响, 同时采用深圳市201­4年建筑普查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基准地价等数据。

2研究方法2.1变量选取

本研究以各站点平均每­小时的借还车数量之和­为因变量, 讨论自行车站点周边5­00 m 缓冲区内建成环境对公­共自行车流量的影响机­制。通过对因变量进行空间­描述性分析, 发现出行流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图2)。公共自行车出行的流量“热点”集中在研究区中部街道­的站点; 工作日通勤高峰的出行­流量远大于周末的出行­流量, 工作日高峰出行流量的“热点”数量更多, 且在空间上更集中。已有研究表明, 公共自行车的使用除受­时间和天气等不可抗因­素影响外, 主要受到城市建成环境­的影响[8], 包括用于刻画繁华程度­和可达性的区位条件[13]、衡量交通通达性和使用­便捷程度的公共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