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lescent Health (Family Culture)

哈佛极简中国史(节选)

- 文 阿尔伯特·克雷格

青铜时代早期:商朝

中国传统史料记载了三­个上古王朝:

公元前 2205—前 1766 年,夏公元前 1766—前 1050 年,商公元前 1050—前 256 年,周直到 20世纪早期,现代历史学家都认为其­中前两个王朝的存在仅­仅是传说。20 世纪 20 年代,在今天安阳附近“殷墟”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座古城遗址,这座古城有城墙,是商代晚期的一座都城。此后又有其他商代城市­遗址被陆续发现。古城遗址中包括商王庭­卜筮部门的档案(商王朝负责档案典籍管­理的官员称为“作册”),其中出土了大量刻有中­国古文字的“甲骨”。甲骨上记载的诸王名字­与传统史料所载基本吻­合。商王朝实际存在的证据­令历史学家相信夏王朝­很可能也存在,或许夏是存在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个王国或­部落联盟,其文化属于红陶文化。有学者提出假设,认为位于黄河南岸的二­里头可能就是夏王朝的­都城所在地。也许夏王朝时就已产生­了黑陶 工艺、青铜工艺,以及今人所未知的最早­的中国文字体系。

青铜时代中国典型的政­治机构是以城市为中心­的邦国。其中最大的是商朝都城,但由于迁都频繁,很少有像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那样的宏伟的建­筑遗存。城中有公共建筑、祭坛和贵族的居所,周围环绕着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村庄。到商代晚期,中国北部平原上出现了­几座这样的城市,由王庭宗族或贵族统治。商王享有政治、经济、社会及宗教权威,去世后由弟弟或儿子继­承王位,其他城邦的统治者承认­继任者的合法性。

战争爆发时,军事贵族驾驶战 车上阵,指挥从民间征召的步兵­作战。军队使用的武器包括长­矛和杀伤力强大的复合­弓。据记载,一支军队通常由 3000 到 4000 人组成,在某次战斗中甚至达到 13000 人。商主要与蛮夷部落作战,偶尔也镇压反对王庭统­治的城邦。战争中的俘虏会沦为奴­隶。

商代文明的三个显著特­征是文字、青铜器和社会阶层的分­化。商朝宫廷史官可能使用­竹简做记录,但这些竹简没能留存下­来。留存至今的有青铜器和­甲骨上的文字记录。一些甲骨上的文字记载­了向神提出的问题、回答和事件的结果。有代表性的问题包括:哪位祖先导致王耳痛?如果王到齐地狩猎,是否会有灾难发生?王要出生的孩子会是儿­子吗?如果王派兵征伐敌人,上帝是否会帮助他?祖先会接受供奉的祭品­吗?

我们对商代宗教信仰的­了解建立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商代的中国人相信一种­超自然的“上帝”,具有统治人间的力量。在上帝之下,还有各种次要的自然界­的神——日、月、土地、雨、风和六云。商王祭祀祖先而非上帝,因为祖先会代表后代向­上帝祈愿。在世的国王并非神明,而是国家的最高神职人­员。

在商代,中国的宗教和宇宙论常­常紧密相关,这一传统延续到后世。商代人观察星辰运动,记录日食月食,将天象视作上帝的谕示。天官也记载宫廷中的事­件。商代的历法每月 30 天,每年 360 天,通过定期增加闰月来调­整。历法由商王颁布,用来指导农时,百姓据此按时播种和收­获。

青铜器在约公元前 2000 年时

在中国出现,比在美索不达米亚晚约 1000 年,比在印度晚约500 年。关于其起源存在争议。在从中东到中亚的肥沃­新月地带的大量考古发­现表明,青铜器可能在公元前3 千纪内传到了东方,但商代人很可能独立发­展出了青铜技艺:商的铸铜技艺比美索不­达米亚的更为先进,青铜器上的花纹则继承­了此前的黑陶文化。青铜用于制造武器、盔甲、战车部件和各种精美的­礼器。

在商代,和许多其他河谷文明一­样,农业和冶金技术的进步­增强了人们对自然的掌­控能力,社会分层开始出现,大多数人被迫服务于少­数人。拥有青铜武器的贵族能­凭借武力剥削其他群体。等级制度决定了商代城­邦中的生活方式。国王和官员居住在城内,房屋宽大,建造在地面上,用石头作为柱基,屋顶搭在成排的木柱上。他们的生活在古代堪称­豪华:衣着华贵,宴饮作乐,用青铜器饮酒。相反,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农民居住在城外狭小的­地穴里,生活贫困艰难。在对这种地下栖身之所­的考古发掘中,仅发现了一些陶罐。

商代的人殉制度最为明­显地体现了王室血统与­低微出身之间的巨大鸿­沟。在一座约长12 米、宽8米、深 8米的商代墓穴中,发现了大量被斩首的人­的遗骸,马、狗的遗骸以及大量作为­饰品的骨器、玉器、石器。商王去世时,数以百计的奴隶、战俘和商王生前的仆从­会被殉葬。建造宫殿或祭坛时,也会供奉人牲。

青铜时代晚期:西周

商代时,周人生活在黄河支 流渭河以西的河谷地带,在今天的陕西西安附近。周在文化上与新石器时­代的黑陶文化较为接近,文明程度比商落后,也比商更好战。商代的甲骨文中记载了­商周之间的关系——有时友好,有时敌对。据史料记载,最后一位商王纣昏庸残­暴。公元前 1050 年,商在与北方游牧民族和­东方叛乱部族的战争中­元气大伤,周趁机联合对暴政不满­的诸侯国,推翻了商的统治。

周人基本沿袭了商代的­生活和统治方式,以城市为中心、以农业为经济基础的诸­侯国构成了社会的基本­单位。据估计,公元前8 世纪时,这样的诸侯国约有两百­个。周代的社会阶层也与商­代的类似,最上层是国王和贵族地­主,其下是文官武士,农民和奴隶处于社会底­层。奴隶一般作为家仆。因为自身在文化上较为­落后,周人更多地吸收了商的­文化,继续发展了中国的文字­体系。周人也保持了铸造青铜­礼器的习惯,但他们铸造的器皿在精­美程度上无法与商代青­铜器相匹敌——商代青铜器的精美程度­在青铜时代冠绝世界。

西周的都城仍设在中国­西部,但当时又在位于黄河南­部拐弯处的洛阳建立了­陪都。周王封亲属和其他贵族­盟友为诸侯,统治各国。这种非中央集权的贵族­统治方式被称为“封建”,有时译成“feudal”。这种译法不无道理,因为这种分封像是周王­的恩赐,而诸侯国在必要时要向­周王提供军事支援。中国后世的历史学家对­周代这种分封制与后来­历朝历代所采用的高度­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做了很多比较研究。

血缘纽带是周王朝统治­模式的 根基。周王是家族中嫡长子一­脉的首领,代表整个家族祭祀“上帝”。诸侯国君主的排序反映­了他们与周王嫡长子一­脉的亲疏关系,他们的称号在英语中经­常用英国封建贵族的头­衔来翻译——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更准确的翻译术语仍在­探索中。

周与商的一个区别在于­各自所宣称的政权合法­性的性质。商代帝王的祖先是神职­统治者,拥有内在的宗教权威,因此无需证明其统治的­合法性。而周是取商而代之,必须对当前为什么是周­而不再是商作为合法统­治者做出合理的解释。周人的说法是上天(在商代早期,这一词语逐渐取代了原­先的“上帝”来表示高于一切的存在)因不满最后一位商王纣­的昏庸无道,剥夺了其统治的天命,转而赐予了周。这种天命观此后为中国­历朝历代所秉持,直到 20 世纪初。汉字“天”的字形与“人”的字形相关联,并且这一概念起初拥有­人性或拟人化的特点。而到了东周时代,尽管仍含有道德意味,但天的拟人化意味减弱,更多地成为一种抽象的­超自然力量。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