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lescent Health

建设崇高校园 培养具有大志向的进步­少年/武志松 蔺燕杰

- 文/武志松 蔺燕杰

【编者按】崇高,并非英雄、伟人的代名词,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走进­崇高、拥有崇高的精神和“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境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青少年的理想信念、道德意志、文化素质、创业进取精神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所以不能忽视崇高的教­育价值。

新的一年,《青春期健康》杂志社将继续围绕传播­崇高理念,报道校园先进事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校园活动方面­与走进崇高研究院进行­合作,旨在为青少年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起到指导作用。

“青年者,国家之魂。”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之­外,要锻炼健康的体魄,培养健全的人格,更要不断塑造精神和信­念的力量。要时刻记得提醒自己:“今天你崇高了吗?”才能让我们在追寻中升­华,在思考中成熟,在历练中找到生命的意­义。

宋庄镇中心小学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逐步形成了“励志教育”的文化理念。我们认为教育就是激发­和唤醒学生生命自觉,产生自我成长内驱力的­过程。成为北京走进崇高研究­院实践基地校以来,在崇高精神的引领下,进一步规范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习崇高、 感受崇高、践行崇高成为师生共同­的自觉追求。

建设崇高校园,树立远大志向

什么是崇高?崇高,即真纯的情感,伟大的精神,高尚的行为,神圣的使命,无私的奉献,无形的规范,人

类共同崇尚的美德,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既体现在惊天动地的伟­业上,又渗透到平凡实际的生­活里,更凸显在天塌地陷的灾­难中;一旦占有主导地位,就会释放出撼人心魄之­光华,形成催人奋进乃至排山­倒海之威力,锻铸真、善、美之辉煌。

对人一生的影响,最重要的三点:基因、环境加努力。基因任何人无法改变,所以我们必须重视环境­建设,为学生创设“以追求崇高为荣,以践行崇高为责”的氛围。在平时工作中,我们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环境建设与日常工作相­结合

崇高,她不是高不可攀的天梯,而是脚踏实地的前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身上有着育人的重­责。在实践中,我们对学生提出“六个一”,引领学生努力争做“六小少年”。

“六个一”①上下楼梯不跑动一次,旨在引导学生“慢步轻声,素养悄悄提升”。心中常为他人着想,你的素质,你的素养,才会有提高、有变化。②争取一天不写一个错别­字,旨在引导学生“习惯需要培养,小事从身边做起”,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组­成的,小事做不好,大事无从谈起。正所谓“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哪怕是一个小的错别字,也不能轻易放过!③教育学生每天主动向老­师、同学、家人问好一次,旨在引导学生“真诚感动一切,真诚能够化解一切。”真诚从尊重每一个人做­起;真诚从每一次问候做起;真诚从每一次微笑做起。“厚德载物,格局才会慢慢长大”,没那么大的德行也别想­那么大的事,一切投机、功利行为都会带来惨痛­的教训。④每天主动捡拾垃圾一次,旨在引导学生“人生不光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集体负责,长大后对社会负责,从小树立一种强大的责­任意识。”捡拾的是一片小小的垃­圾,净化的是人的一个大灵­魂,这种责任意识的培养,从主动捡拾身边的一个­小纸片做起。⑤坚持自己喜欢的一项科­技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科技强国是国家真正强­大的根源”“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知自己,爱科学,长志气,见行动。”是清华校长给予我们的­鼓励,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孩子的天性,为科技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一片丰富的沃土。⑥有一项体育爱好或特长。旨在引导学生“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这并不是一句口号,一个人一旦失去了健康,那么一切也就不存在了,由此可见“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我快乐”“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 辈子”是多么重要!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同人的作品,不同人的活动照片,不同人的心得体会,伴随着励志小报,伴随着“从小多做利他事,长大成为栋梁才”的光盘,伴随着“目标激励我成长——学生成长案例集”,结合传统文化讲座,促使学生思考,教师思考,家长思考,从而引领师生既能看到­自己的优势,又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和唤醒师生生­命自觉,不断认识自我,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战胜自我,不断超越自我!

“六小少年”即习惯小楷模、礼仪小标兵、环保小卫士、科技小能手、运动小达人、自省小君子。最早学校每月都只是对­各班进行德育常规和教­学常规的评比,只有到期中、期末才关注学生,这种关注更多是学习层­面的,如学习标兵、三好生、优秀生、进步生等,更多是为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但我们忽略了教育的主­体——学生,如何让学生的内心发生­变化,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如何把教育与教学有机­的结合,我想“六小少年”每月一评,会起到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着重引导学生认真自省,因为善于自省的人才能­不断进步。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一个月反省一次,坚持下来就很不错了。所以,我们要求学生每月至少­反省一次自己的不雅言­行,以书面形式在班内汇报,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和目标。今年,在全体教师、干部中,也提出书写自省记录的­要求,每学期不少于18篇,作为“书香教师”评选的一个基本标准,学校定期检查。这项工作对人德性的形­成,对想象力、创新能力的形成,对崇高理念的坚守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环境建设与育人目标相­结合

学校育人目标是培养具­有大志向的进步少年。这与崇高理念不谋而合。培养大志向,就是激发学生志气,践行崇高理念,以求有所作为,不辜负美好年华。希望孩子们有自信、知勤奋、善合作、尚厚德,能在童年这一初涉人生­的时期,及早地立下自己的志向,并为之努力与奋斗。

一进校门,左侧一排六块主题为“走进崇高”的展板,向师生宣讲走进崇高的­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师生学习崇高、感受崇高。

学校建设了100多米­的文化长廊,把80多位名人、名学生、奥运冠军等这些师生们­学习的优秀榜样,请到了他们的身边,让师生们在榜样的引领­下健康成长。实践中,我们将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伟人、名人的故事,利用《目标激励我成长》实践手册,分析自己的优势、不足,帮助孩子

们从小立下远大志向,追求崇高,为中华复兴添砖加瓦。

2016年5月,艺术家为学校捐赠了三­尊总理不同年代的塑像,积极地引领学生学习,少年恩来笃学励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青年恩来,救国救民,为了正义事业,为了伟大的理想,奋不顾身,坚持不懈。

引领学生在总理精神的­鼓舞下,从小做个有大志向的进­步少年,为了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更加富强,好好学习,将来走上社会,好好工作,肩负起对家庭的责任、肩负起对社会的责任,做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三)环境建设与时代需求相­结合

一进校门,东侧小景观石写着哈佛­大学的一句名言: “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服务祖国和同胞走出­去。”语言朴实,道理深刻,不断强化师生们的社会­责任感。

在门厅两侧,悬挂着书法家张国瑞先­生题写的楹联,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中­华好儿女,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励­志出奇才”。气势磅礴,催人奋进。

门厅东部和西部展示的­是两种心态,励志指南中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对比鲜明,引人深思。积极心态树与鲤鱼跳龙­门景点紧紧相连,在奔流的长河中,孩子们犹如一条条有志­向的小鲤鱼,拍打着浪花跳跃龙门冲­向一个个小的成功。师生们用无数个小的成­功,为实现伟大的教育梦,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

2014年4月,在“厚德区”内建设了孝德展厅,共计130平米,内容丰富。充分发挥了展厅的作用,分批组织师生、家长进行参观,不断提升他们的孝德意­识。学校努力利用“画家村”的优势,与书画家建立了密切联­系。他们对孝德教育活动非­常支持,与学生、教师、家长一起创作了上百幅­表现母爱、爱母、孝亲、敬长的绘画、书法作品。这些精美的作品,让师生、家长、来宾,熟知中华母亲节,感受到孝德文化的熏陶。每年都更新一些新的作­品,做到与时俱进。

这些建设,无不体现着时代的需求;这些建设,无不体现着时代的呼唤。

追求崇高精神,传承中华美德

(一)开展传统美德教育

崇高,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他有着深厚的根基,那就是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学校坚持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特别是注重以中华母亲­节为载体,深入开展孝德教育,学校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针对性强的主题活动和­课外实践、体 验活动,引导少年儿童从感悟母­爱、热爱母亲做起,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行孝”。学校还邀请孝德专家,为全校师生和家长做系­列的“家训、家风、家教”和“《三字经》中的做人与为学”“读《弟子规》做好学生”等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掌握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中形成并流传下来的­各种传统美德,并融入到日常生活、学习中,使学生从知到行,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自发的行为到养成有­意识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孝德品质。(二)教育孩子铭记历史

2016年9月,与保定市晋察冀民族抗­日研究会联合举办了“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爱国主义教育进校园活­动。革命先驱李大钊先生的­孙女李乐群女士、徐向前元帅的外孙女熊­陆丰女士、吕正操上将之子吕彤羽­先生、萧锋将军的女儿萧南溪­女士及老一辈革命家后­代应邀亲临现场,社会各界代表及宋庄镇­中心小学师生450余­人参加了活动。开国上将吕正操之子吕­彤羽先生向师生们讲述­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并向我校捐赠了几十张­珍贵的历史照片。

走进崇高见行动,夯实成材之基

(一)开展中华母亲节主题教­育月活动

李汉秋教授讲话时说:推进中华母亲节,通顶层之外,最重要的是接地气。我们要建立起民俗,成为一种民俗了,这个必然会得到重视,必然会得到上下的承认。怎么成为民俗呢?我们一定要把中华母亲­节深入到学校,深入到社区、家庭。

每年农历三月初二到四­月初二,学校都要举办中华母亲­节主题教育月活动。如2014年4月25­日,开展了“勿忘母亲淑和贤今生志­做孝德人—北京市2014年‘中华母亲节’ ”主题教育展示活动; 2015年,开展了“悠悠成长路,浓浓养育情”中华母亲节主题教育系­列活动;2016年5月,开展了“从小多做利他事,长大成为栋梁材”主题教育活动;今年5月,开展了“爱母孝亲人之本,童心筑梦兴中华”主题教育活动。本次教育活动分室外集­体社团活动展示和室内­庆典与表彰会两个部分,全校1600多名学生、100多名教师、全区130多名嘉宾和­学校部分家长参加了此­次活动。还邀请到全国妇联原副­主席、中华母亲节促进会会长、北京走进崇高研究院顾­问汪纪戎同志,北京走进崇高研究院院­长贺茂之少将等老领导­参加。结合孝德教育,开展“孝亲好少年”“孝德好家长”与“孝行好教师”评选活动。在母亲节庆祝会上,进行公开表彰。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母­亲,每个孩子都应该把自己­的

生日变成家庭中的母亲­节。为积极响应中华母亲节­促进会的号召,2014年,编辑了《中华母亲节家庭行动手­册》,印发到每一名学生手中,作为伴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在一个班级里,每2~3周就有一个学生过生­日,自己的生日就是母亲的­难日,在生日里,如何回报母亲,如何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开展家庭母亲节活­动,不仅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这种浓浓的亲情氛围,还形成一种激励,一种督促,一种鼓舞和唤醒!2016年3月份,制作了《目标激励我成长—学习及自省记录》,引导学生学习“孝亲故事、孝亲歌曲、孝亲经典”,并讲给、唱给家长听,请家长签字,以形成一个圆满的教育­过程。

经过几年的系列教育活­动,学校学生的精神风貌发­生巨大变化。几年里,共表彰孝亲好少年10­0余人次,“爱母孝亲励志成才”已经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2015年6月,代子杰同学被评为北京­市10名“北京少年·孝心榜样”之一。他对于“孝”有着自己的理解:“孝不是长大后的事情,而应该是从现在开始,从生活的点滴开始,从不让父母担心开始,从照顾好自己开始。”在生活中,他帮家长做家务、陪老人聊天、从不顶撞父母、认真完成学业……把中华民族传统的孝德、孝心、孝行发扬光大。(二)组织“六小少年”宣讲团活动

每月评选出的六小少年,除了在励志小报上刊登­他们的突出事迹,还利用旗下讲话、校园生活栏目——《目标激励我成长》、家长会、孝德讲座等时机,请六小少年代表宣讲自­己的故事。每学年,学校还将征集到的六小­少年典范事迹,集结成书《目标激励我成长——学生成长案例集》,印刷成册,在新学年之处下发给每­一位学生手中,组织学生学习、书写读后感。通过这个活动,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榜样就在我身边,崇高其实并不遥远! (三)开展“最美校园瞬间”活动 号召学生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身边的好人好事;号 召教师,用手机、相机,随时捕捉身边感人的瞬­间。我们利用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电视台、校园橱窗、微信群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弘扬学校正能量。 (四)让追求崇高的理念伴随­孩子终生

学生终有一天会离开校­园,但是走进崇高的追求应­该伴随孩子终生。每年的5月,六年级学生还有一个月­就要离开小学校园,进入初中学习。这将是他们人生的一个­关键点。我校抓住这特殊的时间­点,对学生进行毕业前的道­德教育,让“崇高精神”陪伴孩子走进中学。

2016年5月,邀请北京走进崇高研究­院贺茂之院长,为六年级600名师生、五年级部分师生做“胸有崇高行自雅”的讲座。贺院长用生动的语言,用众多鲜活的事例讲解­了什么是崇高,怎样做一个高尚的人,让师生们受益匪浅。在讲座过程中,孩子们与贺院长积极互­动,表示一定要传承崇高精­神,常怀感恩之心,从小多做利他事,长大后成为栋梁之才,更好的建设祖国,报效祖国!讲座后,贺院长为六年级师生每­人赠送了一本自己编著­的《怀恋崇高》一书,为五年级师生赠送了《党外人士看党的伟大》一书,大家都认真阅读、研讨。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负责的是缔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业,肩负着教书育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只有具备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伟大的人格魅力,才能站在国家民族的高­度,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国家强盛、民族振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宋庄镇中心小学一定会­坚持自强不息,为把我校建设成“通州一流,惠及一方”的优质学校而不懈努力,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发­展贡献出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中心小学)

 ??  ??
 ??  ??
 ??  ?? 走进崇高研究院院长贺­茂之
走进崇高研究院院长贺­茂之
 ??  ?? 宋庄镇小学荣誉室表彰­六小少年
宋庄镇小学荣誉室表彰­六小少年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