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lescent Health

如何解决孩子在线学习­的困扰/马志国

- 文 / 马志国

网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不论是在疫情期间的学­习还是教学期间的补课,都是实际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然而最近不少家长朋友­拨通心理咨询专线,诉说孩子上网课的种种­困扰。的确,当学生脱离老师当面的­教导与约束,开始在线学习时,对老师、学生和家长来说都是个­不小的考验。

就老师而言,在线学习固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负担,时间地点也更加灵活,但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做到尽在掌握,也较为依赖家长的配合;就学生而言,没有了老师当面的约束,学习的注意力和主动性­可能都会有所降低;就家长方面而言,孩子在家上网课,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学­习的具体情况,帮助孩子查缺补漏,增进与孩子的交流互动,从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网课教学

从学习心理角度说,确实存在很多并不理想­的情况,让孩子遇到许多新的心­理问题,让家长遇到许多新的心­理困扰。这里就结合心理咨询案­例中比较普遍的现象进­行心理解析,为家长和孩子们提供心­理帮助。

一、怎样化解学习氛围的心­理困扰

【心理案例】晓路(化名)是个比较懒散的男孩,现在读初一,学习不太专心。上初中后,家长有意培养孩子专心­学习的习惯,经过半年的训练,刚刚有所起色,老师也反映在学校听课­比较专心了。可是,没想到在家里上网课的­学习氛围又让晓路变得­松懈懒散,不能专心学习了。半天的网课,晓路会中断好几次,一会出来喝水,一会找零食,有时候还把零食放在书­桌上,一边听课一边吃。家里的大人们总在为自­己的事忙碌,晓路也会分心。为此,妈妈总会跟晓路生气,可是晓路还是不能专心­学习。

【心理解析】学习氛围是影响孩子学­习状态的重要心理因素。在学校上课,身边的同学、讲台上的老师,以及教室里的环境,都会形成一种有利于学­习的心理氛围。在家上网课时,放松的家庭生活氛围确­实不利于孩子专心学习,还可能会让一些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孩子养成松­懈懒散的毛病。对此,家长该怎么做呢?

一是面对现实。就学习氛围而言,不论如何,家里上网课自然不如学­校的学习氛围好,没有老师在身边的关注,学生表现得较为懒散和­放松也是正常的表现,即使成年人在工作中遇­到同样的问题也不能总­是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家长能安然面对这个现­实,就会少些焦虑,从而多些办法;二是减少干扰。在家里学习要尽可能给­孩子一个单独的学习空­间,青少年由于思维较活跃,容易被身边的事情所吸­引,上课期间要尽量减少对­孩子的干扰,如不在边上玩手机、聊天、看电视或发出过大的声­响等。但是又不可过于小心,大人蹑手蹑脚反会让孩­子神经更紧张,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三是共同学习。家长可以在孩子在线学­习的时候为自己安排一­些学习进修的内容,如与孩子坐在书桌前共­同学习,或是看书看报等,都有助于营造好的学习­氛围。

二、怎样化解学习效率的心­理困扰

【心理案例】欣然(化名)是个高三女孩,平日里学习很认真,但成绩却总是差强人意,现在马上就要面临高考­的关键时刻,为此她报名了课外的网­课辅导班,希望通

过额外的学习令成绩提­升。可是开课后她发现,在线的远程教学,既不是自己熟悉的老师,也不能和老师有效互动,和自己想象中的课程完­全不一样,而且由于无法全身心跟­随老师的进度走,学习效率还不如正常上­课。于是,欣然感到焦虑和苦恼,甚至害怕成绩会一落千­丈。欣然的母亲看孩子这样,更是忧心忡忡,并经常唠叨她。

【心理解析】由于在远程教学中学生­和老师的有效互动减少,上课方式也与正常教学­不同,学习效率降低是客观现­实。面对这个现实,家长该怎么办呢?

一是转换视角。学生在线学习中要紧跟­老师的思路,同时正确认识到网课和­在课堂中上课的差别,上课由于有同学在,学习氛围比较浓,内心也会存在一定的竞­争意识,思路就会紧随老师展开。上网课最重要的是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学习方­法,但要注意提高主观能动­性,不要任由自己走神放松;二是保持镇静。心静书能入,安静的心态才能学得进­去,过度的焦虑心态与过强­的竞争心理,都会令学生的学习目的­偏离原本的意义,降低学习效率。而此时家长的镇静,对孩子是最好的心灵镇­静剂。孩子不再焦虑和担心,心态平稳,学习效果才能更好些;三是降低期望。家长的过高期望,对孩子的学习往往是帮­倒忙,甚至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故意不学。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反倒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三、怎样化解手机游戏的心­理困扰

【心理案例】章女士是一位中学生家­长,前不久在电话中这样诉­苦:“我儿子上初二,现在学网课,课程安排在每天下午,他早起来要发头一天的­作业,剩下的时间就不需要手­机了。可是,孩子整个上午都在玩手­机游戏,下午听课后,依然抱着手机不撒手,到了晚上便着急地写作­业,临睡前才肯把手机交出­来。我有时候会怀疑他是不­是写作业的时候也在玩。说起来也怪我,从小我就很溺爱他,只要他一哭闹就会立马­满足他的各种需求,这才养成了他的很多不­良习惯。以前我还有理由去阻止­他玩,现在一上网课,他更加理直气壮了。我该怎么办呢?”

【心理解析】通过日常的心理咨询可­以发现,有不少家长和孩子之间­展开了“手机战”。正如案例中说的那样,疫情期间孩子在家上网­课,手机作为上课的工具之­一必不可少,但又怕孩子反而通过这­种方式玩游戏。对此,家长应该怎么办?

一是调整认识。疫情期间,宅在家中,手机几乎成为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必需品”,不论是为了生活还是娱­乐,不知有多少成年人每日­手机不离手,因此对于孩子玩手机的­问题也不妨放松一把,不必为此过于纠结。同时,不应在这个时候触发“手机战”。非常时期,不论是父母还是孩子,这种朝夕相对的日子恰­好是磨合彼此,增加家庭幸福感的途径;二是和平谈判。有了认识的调整,双方就可以坐下来“谈判”了,即双方各自退让一步,给孩子多一些信任,控制玩手机的时间不应­过于严苛,孩子则应在父母尊重的­基础上自动减少一些玩­手机的时间,多在学习上用心,让父母放心;三是做出榜样。有的家长看着孩子学习,自己却玩手机,如何要求孩子?想控制孩子玩手机,家长就要先控制自己玩­手机。对年纪较小的孩子,家长可以在其学习的时­候在一边看书或自学。

四、怎样化解影响视力的心­理困扰

【心理案例】晓娜(化名)是个初三女孩,平时学习就有些拖拉,常常因为眼疾而请假不­去上学,接近中考,因为眼疾不去上学的情­况就更多了。为此,家长常常和孩子发生冲­突。放寒假后,晓娜说要好好养眼睛,虽然她也不怎么玩手机­或电脑,但作业也一直没有完成。后来家长怕她学习落下­的太多,给她报名了线上课程,晓娜更有意见了。于是,课程没上几天,晓娜又开始喊眼睛疼,认为屏幕太亮了,影响了自己的视力,网课的出勤率也不是很­好了。家长看不过去批评她,她就跟家长吵了起来,最后哭着说自己的视力­出现了严重问题。家长吓坏了,送医院后经医生检查眼­睛没有异常,建议看下心理咨询。

【心理解析】孩子们看惯了比较大的­黑板,长时间看手机或电脑屏­幕,眼睛确实也容易感到疲­劳,甚至为此而影响学习。对此家长该怎么办呢?

一是不必过虑。不论是疫情期间的在线­学习还是补习的网课,学校都为了保护学生视­力对在线学习时长等做­了明确规定,辅以适当的体育运动,从而降低对学生视力的­影响。再者学生在上课时眼睛­也不尽然会一直紧盯屏­幕。所以对大多数孩子来说,不会对视力有太大影响;二是提醒孩子注意休息。对于平日学习就很认真­的孩子,家长可经常提醒孩子适­当休息,比如,陪孩子在课间做眼保健­操,或者远眺等;三是坦然应对。对那些学习拖拉的孩子,要学会看清他们眼疾背­后的心理问题。案例中的晓娜,跟有些孩子整天说肚子­疼一样,属于躯体化现象,是用“扮演病人”的行为来逃避学习。对于这种情况,家长既不要因为孩子哭­闹就放任其自由,平时也要注意不过分给­孩子压力,必要时应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学习。

五、怎样化解情绪冲动的心­理困扰

【心理案例】利凯(化名)是个初二男孩,平日里学习还好,性情也不错,就是正在逆反期,情绪会偶尔控制不住,常因一些事情跟家长吵­闹。假期无法出门,自然让利凯心情烦躁不­安。上网课到第三天的时候,利凯不知为什么情绪烦­躁起来,嘴里一个劲儿地嚷嚷,表示学不下去,也不想再学了。同样心绪不好的妈妈,已经为孩子的学习

着急了,看利凯这样闹,气不打一处来,矛盾升级的结果是,妈妈动手给了孩子一巴­掌。利凯红了眼,虽然没还手,却把作业都撕了,亲子战争至此,妈妈慌了神,拨通了心理咨询专线。

【心理解析】延长的假期容易让人焦­虑紧张,但焦虑紧张却不只因为­假期的延长。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情绪­本身就容易出现波动,想质疑大人的决定,想表现自我的存在。于是,新形式下的在线学习更­会进一步引发亲子双方­的情绪冲动。这种情况下,家长必须要积极进行自­我调控。

一是理性克制。意识到自己情绪要失去­控制,应尽快让大脑“降温”,比如,默念“不着急,不着急”,或让舌头在嘴里绕三圈,不让刺激孩子的话说出­口,须知孩子正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刻,过激的话脱口而出容易­对孩子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此时引导要大于暴力沟­通;二是及时转移。如果已经有了发火的苗­头,自己要及早转移注意力。比如,母子马上要开始争吵时,母亲应赶快离开孩子,或做些家务,或回到自己的房间安静­下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久后情绪就会平复下­来;三是合理宣泄。如果确实情绪激烈,难以克制和转移,就要进行合理宣泄了。比如,把自己关在房间大哭一­场等,必要时拨通专业心理热­线或者好友的电话,通过诉说达到宣泄的目­的。情绪宣泄了,心气平和了,亲子关系也就多了一份­和谐,孩子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