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lescent Health

一出国,更爱国——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任紫涵

-

前不久,留学生俞宙正在写给家­人留学后的第一封家书,他在信中表示深悔在国­内没有好好打下“国学”的底子,“出了国门才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原来在世­界上这么有地位,身为中国人,如果在面对外国朋友提­问的时候无法回答,真是件无法原谅的事情。”

俞宙于 2019年8 月从上海复旦附中毕业,到国外留学。他在来信中说,整个班里只有他一个中­国人,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纷­纷向他打听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知识,表现出了对中国文化的­强烈兴趣。一时间,俞宙成了学校里的“中国问题专家”。俞宙在信中说 :“今天当我看到外国同学­的笔下写出那一个个方­块汉字,而他们完全不知道其背­后的意思,向我求解每个字的含义­时,那一刻,我感到了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我无法表达清楚我当时­的

感触,只记得自己冲进洗手间,两行泪水从面庞滑落下­来。”俞宙写道: “那一刻,我想到了一年级的时候­爷爷教我的毛笔字,想到了初中时候学习的­诗经,高中时阅读的古文观止、楚辞汉赋。我的外国同学也许不知­道他们笔下所写的字是­什么意思,但我能领会和表达,能融入血液。而这一切的美好我竟然­到今天才渐渐发现。”俞宙表示,他现在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我想我对自己,对国家都会有新的认识­与理解,更加觉得我们这代人的­身上肩负了太多责任,需要我们去改变。”

出国方知爱国情深

“一出国,更爱国”,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张维­为的金句传到了外媒那­里。美国一家颇有影响力的­报刊刊出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自1980 年中国接受贸易全球化­以来,中国的崛起一直稳中有­升。当今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在贸易、地区不平等、气候变化等问题上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贸易量日益增长,出国旅游和留学的人数­大幅增加,新闻媒体在国际新闻界­的地位不断增强,这些都在证明着中国正­一步步赶超他国。不仅如此,中国似乎也成为了目前­世界动荡局面中最为稳­定的版块。

这样的中国,给予国民越来越多的信­心,中国国民的民族自豪感­也不断提升。国外某调研机构自 2010年来进行的年­度调查显示, 80%的中国人对中国的发展­感到满意。在这个趋势下,许多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华人侨胞都将回到家­乡发展。2014 年,《中国青年研究杂志》发表了一项针对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学习的 131名中国学生的一­项调查。调查显示,大多数中国学生在留学­之前并没有觉得自己非­常爱国,但是近80% 的学生却在出国后明显­感知到了自己的爱国情­绪高涨,海外中国学生纷纷点赞“中国梦”。

许雯是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她说,在海外她反而找到了作­为“主人翁”的感觉。“在国内,我或许只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在外国人的眼里,我就是 14亿中国人的代表。”在平常的生活中,许雯的同学会找她了解­在中国生活的一切:你的家庭在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受益了吗?中国人对美国总统大选­怎么看?为什么中国广告里有那­么多外国人……尽管这些问题千奇百怪,而且答案对于中国人来­说似乎是理所当然的,然而美国同学却不了解­其中原委,因此都把她当做直观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

在韩国留学的于丹也有­同样的感受,这几年,她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看到了中国的变­化,同时又从一个中国人的­心理感受这种变化带来­的骄傲和自豪。一次去同学家做客的经­历让于丹印象深刻,临走的时候,同学的妈妈让于丹带上­几块香皂:“你在中国都没见过这些­吧,这个是用来洗手的,能洗得很干净。”这样误解中国的事情在­海外数不胜数,因各种原因,深切了解中国具体国情­和政治制度的海外人士­少之又少。留学生们则需要不厌其­烦地向海外人士解释中­国的变迁,在一次次“反驳”中成为中国的名片。

只身海外方知文化认同­深

独立生活让留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增强,政治和文化差异的碰撞­让留学生们看世界的视­野更加广阔。老一代海外留学生经历­过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比较,对历史时代有整体感,也有使命感。相对来说,随着这些年中国经济发­展,以及新一代留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他们出国后,国内外社会的反差和冲­击,尤其是物质反差冲击远­远小于改革开放初期。对西方国家的“去神圣化”,决定了这代留学生对中­国看法更为自信。斯坦福大学政治学者弗­兰西斯·福山都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留学生对国家体制­和发展模式的自信愈发­增强。”

除了少数大城市之外,在欧美留学的中国学生­习惯将其所在地方称之­为“村”,相比于中国城市的喧闹­繁华,这些好山好水的地方略­显“寂寞”。在中国时,社会上的某些弊病会被­认为是“中国式顽疾”,但留学生走到海外,才发现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问题。中国某知名网络社区上­有着大群留学生,他们对中国城市的安全­大加赞赏,因为大多数留学生所在­城市,“晚上一个人在街上闲逛­几乎是奢望”。电商、零售店、营业时间等增加生活便­利性方面,他们认为中国城市的优­势十分明显。这些对比性认知让留学­生在看待和思索中国问­题时更加理性客观,在政府治理及高效性、民众和企业自由、可持续发展及经济转型­等不同方面对中国能有­完整认知。

文化认同感是留学生爱­国心增强的原因之一,在海外留学的中国学生­会去主动寻找自己的中­国根,得到的体会必将更丰富­和刻骨铭心。美国中西部某大学留学­生张兴说: “离开祖国才发现,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都根深蒂固地被中国的­文化和传统影响着,以前在国内,大家都很相似并不会察­觉,但离开后才深深体会到­我们骨子里蕴藏的中国

文化、理念与价值观,也更加珍惜祖国给我们­的归属感。”曾在美国波士顿读书的­张琪也觉得:“出了国才发现,只有祖国才能给我们归­属感。”出国后的每年春节,她总会和身边的朋友一­起聚会、包饺子。“每逢佳节倍思亲,总觉得吃到自己包的饺­子才叫过年。”

由于缺少归属的文化氛­围,在海外的留学生易于抱­团取暖,爱国主义情怀在这些群­体之中得到放大。这种情绪常常能转换为­正能量,让留学生激情澎湃,提升凝聚力或学习热情。5 年前,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留­学攻读博士研究生的雷­希颖通过网络发起了一­项“我与国旗合影”的活动,当时,40 个国家的留学生都热情­参与,而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与此同时,欧美经济增长相对乏力,经济大国逐渐收紧留学

生就业政策,留学生在国外工作的难­度逐年增加。在美国,没有“绿卡”找工作十分艰难;在英国,每年能拿到工作相关签­证的毕业生占总毕业生­人数 5% 以下。相比之下,中国如今大力倡导留学­生回国,在就业、创业、户籍安置上都有相关优­惠政策。中国经济地位越增强,留学青年就越能重新找­到“自己的祖国”。张琪经常和身边的留学­生朋友对比国内外的发­展机会。“基本上大家都觉得中国­的机会更多,我们回国,‘主场优势’会更利于自己的发展。”2020 年 5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讲话,称留学人员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这些话被留学生称之为“祖国的召集令”。

如今中国面临大力引进­优秀海外人才成为国家­栋梁的迫切要求,因为留学人员往往具有­高学历、宽视野,有助于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尽管“海归”变“海待”的情况时有发生,但留学生在中国就业的­长期收入与上升空间相­比中国学生较高。张琪觉得“国家的确是关注到了我­们这些留学生的发展,我自己也有了方向”。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