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s Circle

民间剪纸向驻地高校美­术课程转化的应用研究

- 文 / 陈跃琴 [滨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摘 要】民间剪纸艺术是一项具­有地域性特色的艺术,由于传承的方式限制,正在逐渐消失。基于保护和传承民间剪­纸艺术,驻地高校具备了延续和­发展这一条件。本文试从四种途径探讨­将民间剪纸转化为驻地­高校的美术课程形式,进而建立完善、系统的民间剪纸课程体­系,为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民­间剪纸艺术作出贡献。

【关键词】民间剪纸;转化;驻地高校;途径;美术课程

中国很多地域都有民间­剪纸,根据各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的不同,民间剪纸也各具风格和­特色,但在传承方式上却都比­较单一,导致民间剪纸这项技艺­正在逐渐消失。而驻地高校的课程环境­和学生的文化素养正好­具备了传承和保护民间­剪纸的条件,基于此,我们开展了民间剪纸向­驻地高校美术课程转化­的应用研究,试为保护和传承各地域­的民间剪纸做出一些可­行性探索。

一、民间剪纸向驻地高校美­术课程转化的意义

中国民间剪纸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特殊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特色体现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当地民众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因素构成的­统一体,是当地民众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和宗教信仰的­整体反应。它是劳动人民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标志和有意­义的形象创作而成,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但是,自从民间剪纸被国家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对其保护和传承问题却­不容乐观。由于现代社会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民间剪纸在传统的“口口相传、手手教授”的传承方式下逐渐消失。另外,由于当下社会对民间剪­纸缺乏一定的保护意识,与现行教育也严重脱节,导致未培养大批后备力­量来传承剪纸技艺。虽然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民间剪纸被纳入了教学­内容,但民间剪纸的传承不仅­只是技法上的传承,还是当时历史、文化、宗教和习俗一系列深层­文化因素的传承,而中小学生学习民间剪­纸仅仅停留在技法上的­简单模仿,不能担负起真正的传承­任务。与之相比,高校学生已经具备传承­民间剪纸的条件和能力,并且高校公共课程中包­含了历史文化、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能更好的衔接传统的历­史文化,发挥并继承民间剪纸的­精神与价值。所以,将民间剪纸转化为高校­美术课程显得尤为必要,我们借助高校公共课课­堂这个平台,将民间剪纸转化为系统­的美术课程,加强对民间剪纸技艺的­培训和教育,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民间剪纸的艺术形式、特殊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特色,了解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与民间剪纸的­关系,提高他们对民间剪纸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继承和发扬民间剪纸­和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民间剪纸向驻地高校美­术课程转化的基本途径

民间剪纸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要将它转化为驻地高校­的美术课程,形成特殊的课程体系和­结构,需要采取大学生易于接­受的途径和方式,并且要将当地民间剪纸­艺术的特色在课程中体­现出来,让学生加以理解和运用。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四­种途径:

(一)让学生了解剪纸,对剪纸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们通过开展“家乡剪纸展”“我剪我秀”等活动,并以微信、QQ为平台,做一些快速、简单完成的剪纸小视频,让学生感兴趣的同时,自己就能亲自体验创作­剪纸作品的乐趣。同时,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也让全校学生认识了解­了我们当地民间剪纸的­起源和发展,深入了解当地剪纸的历­史和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不断接受当地剪­纸艺术的审美刺激,形成强烈的第一印象,潜在培养学生的形象和­情绪的记忆力,起到增强审美情趣、审美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的效果,并且学生通过自己创作­剪纸作品,强化了自己的审美情感,通过实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获得成就感、喜悦感的同时,产生继续学习剪纸的欲­望。

(二)让学生通过参与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掌握民间剪纸艺术的技­巧

在学生通过前期剪纸活­动产生浓厚兴趣后,我们迅速组织成立了学­校剪纸社团,组织对剪纸有兴趣的学­生报名参加,让学生广泛参与到这些­有趣的活动当中来。通过参与活动,学生深化了对剪纸的认­识,并且在活动中通过好玩、有趣的游戏、表演等趣味操作实践形­式,建立了创作剪纸的自信­和欲望,进而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剪纸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广泛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他们就会主动、积极的学习民间剪纸。在开展的活动中,我们发现好多意想不到­的剪纸图案和构图形式­在学生们的精心设计下­应运而生,这是以前那种单纯的临­摹和复制剪纸的教学方­式所不具有的效果。这不但可以培养大学生­对美的事物和环境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将这种情感用­于实践创作中,这无疑对当地民间剪纸­的发展起到了强大的促­进作用。

(三)邀请当地民间剪纸艺人­或民间剪纸研究专家进­课堂,进行现场创作和指导

民间剪纸发源于民间,与当地人民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观念密不可分。它记录和再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发生、发展的过程,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乡土特色,它与当地的民风民俗、民间文学和宗教信仰相­互联系,被称之为“母体艺术”。所以,邀请当地的知名剪纸艺­人走进大学剪纸课堂显­得尤为必要。我们通过阶段性开展专­题讲座和现场创作、指导等方式,不仅向学生传授当地民­间剪纸技艺,还让学生了解了当地民­间剪纸的艺术形式、风格特色以及与当代民­风民俗、生活方式的联系,这对学生分析、研究本土民间剪纸的造­型意识、制作技法、艺术特色和本土文化等­因素,创作出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民间剪纸作品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这样既促进了民间剪纸­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拓宽了教师和学生的­知识领域,又为当地民间剪纸艺术­研究提供了人才储备,对保护、传承和发展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提供了保障。

(四)将民间剪纸教学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和美术专业­课程建设

将民间剪纸转化为美术­课程所产生的影响面比­较小,持续时间也较短。所以,必须建立一种长效机制,让学生把学到的民间剪­纸技能活学活用起来,进行长期或终身的学习。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将­民间剪纸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编撰专门的民间剪纸教­材,进行有序的剪纸授课教­学,将民间剪纸教育正规化­和普及化。将剪纸作品用于校园环­境和室内环境的设计和­装饰中,拓展剪纸的表现领域,让学生体会剪纸赋予生­活的审美性和人文性,还可以将民间剪纸用于­大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中,以此来丰富大学生的课­外活动和校园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剪纸的欲­望,在参与社团活动当中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

另外,也可以将民间剪纸教学­纳入美术专业的课程建­设当中。现在我国的美术专业是­借鉴了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体制,没有将专业美术课程与­民间美术进行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专业美术和生活的脱节。地方民间剪纸艺术具有­非常浓厚的本土人文学­科特征,是美术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纽带,结合驻地高校的地域文­化情境,将地方民间剪纸纳入美­术专业课程建设当中,是突破原有的专业美术­界限,与民间美术形成一种融­合,是对美术知识和领域的­充实,带给学生在美术方向选­择上的自主权,也将会让高校美术教育­更好地适应中国的国情,得到更好地发展。

结语

面对日益衰竭的民间剪­纸艺术,只有将民间剪纸放在地­域性民间文化的大背景­之下,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和­途径,转化为系统、全面、深入的美术课程,才能形成系统的驻地高­校民间剪纸课程体系,才能开展行之有效的民­间剪纸课程教学,保护和传承民间剪纸艺­术,使民间剪纸艺术得以良­性传承和发展。 注释:

2016

*本文为 年度山东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项目“民间剪纸向驻地高校美­术课程转化的应用

YJ20161220­5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为 。

参考文献:

[1] . [M].

乔晓光 中国民间美术 长沙:湖南美术出2011 .

版社,

[2] .

吴文生,曾军宏 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地­方美[J]. 2010(21).术传统文化的传承 教学与管理,

[3] .

刘吉平 师范院校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开发述[J] ( ) ,2014( 9).

论 大学 研究版

[4] .

张莹莹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美­术课程资源[D]. 2013.系统的研究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