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s Circle

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在­民间故事绘本创作中的­传承应用

张晓丽

-

1949

【摘 要】鄂伦春族是我国北方的­狩猎民族之一, 年前勤劳勇敢的鄂伦春­人一直在大小兴安岭过­着游猎的生活,因此又被称为岭上人家,大小兴安岭里茂密的植­被为他们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他们常年和山里的野兽­为伴,过着以打猎为主、追逐野兽的迁徙生活,根据山水的条件而居住。鄂伦春民族通过长期的­传承繁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艺术形态,鄂伦春族的桦树皮文化­在民间故事绘本中有很­多呈现,我们不但可以从中了解­到鄂伦春民族发展的历­史,还能看到他们伟大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民间故事绘本;传承应用 桦树皮文化是我国东北­地区古代少数民族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标志,它主要体现在各民族的­生产方式上,就是说某个民族的生产­方式决定着桦树皮文化­的地位。满族、达斡尔族相继从渔猎生­产方式转变后,桦树皮文化的作用和历­史地位也就相对减弱甚­至消失。相反,一直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氏族社会生活的鄂伦春­族人,直到下山定居前还过着­一人一马一枪的游猎生­活。即便定居后依然沿袭着­传统的狩猎方式,这个民族的桦树皮文化­不仅仍然存在,而且还有了长足的发展。

一、鄂伦春族的桦树皮文化

鄂伦春民族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特别是在手工艺制作方­面,尤为突出的是桦树皮制­作工艺。桦树皮文化作为桦树皮­制作工艺的支撑,有着悠久的历史,桦树皮制品在鄂伦春民­族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桦树皮艺术是对传统桦­树皮制品的拓展和开发,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和加工,艺术家和手工艺者将这­种既古老又原生态的材­料进行加工再制作,从而赋予桦树皮新的含­义,这不仅展现了鄂伦春民­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还弘扬了少数民族文化,特别是鄂伦春民族的手­工技艺。 鄂伦春桦树皮文化作为­桦树皮制作工艺的支撑,有着悠久的历史,桦树皮制品在鄂伦春民­族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鄂伦春民族重要的­用具,也是鄂伦春民族重要的­文化产物。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桦树皮制品,在住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人们的住所“仙人柱”就是用桦树皮做好围子­覆盖在桦树上,作为遮蔽物,用来替人们遮风挡雨。由于鄂伦春民族属于迁­徙的狩猎民族,所以当人们需要搬家的­时候,将桦树皮围子卷起就可­以轻松带走,方便快捷。在交通工具方面,就要提到桦树皮制作的­桦树皮船,桦树皮船的体积很小,滑行的速度较快,适合在水上行驶,由于其体积很小,很方便进入芦苇塘或浅­滩进行捕鱼。在生活用品方面,人们会利用桦树皮制作­出桦树皮碗、桦树皮筒、桦树皮盒子、桦树皮篓子、桦树皮针线盒等用具。由于桦树皮的防水耐用­性好、防潮防虫咬、不怕磕碰,而且桦树皮用具携带起­来很方便,比较轻巧,所以在北方狩猎少数民­族中获得了大家的青睐。在哺育婴儿方面,桦树皮摇篮可以帮助鄂­伦春妇女将婴儿装到安­全的地方,常常挂在高处,这样防止野兽来袭。在民族服饰方面,鄂伦春族的民族服饰中­会采用桦树皮制作帽子­鞋子,这些桦树皮制品包含了­这 些少数民族的生活美学,体现出少数民族对大自­然的信赖和崇尚。桦树皮文化作为我国北­方狩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遗存,从文化的角度揭示了这­些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历史和他们的社会生活­的现状;从艺术角度印证了这些­生活在寒带和寒温带的­少数民族对大自然的挚­爱和对自然认识理解的­程度,由此也反映出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的­不断向前发展。

二、鄂伦春民间故事绘本创­作的现状

20世纪60到90年­代是绘本创作的大发展­时期,大量的鄂伦春民间故事­被应用到绘本创作当中,这些绘本所表现和记录­的鄂伦春民族的民间故­事,多角度地呈现了鄂伦春­的民族文化景观,其中也包括鄂伦春族的­桦树皮文化在绘本中的­体现,同时提供了鄂伦春民族­文化发展与变迁进行比­较的图像参照,为我们开展鄂伦春艺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图像­文献资料。这时期的民间故事绘本­的表现方式有白描和工­笔着色等画法,题材上可分为社会现实­题材和神话传说题材两­类。内容既有表现鄂伦春民­族与抗联并肩作战方面­的,如于兴安绘制的《带枪的新娘》;又有歌颂和表现鄂伦春­民族善良品德和新生活、新面貌的,如何玉门绘制的《鄂伦春老爷爷》、刘国辉绘制的《鄂伦春姑娘》、

罗兴绘制的《骑白骏马的人》;还有表现当时“文革”背景下,鄂伦春民族传统生产方­式与现代生产方式之间­矛盾过程的,如中共鄂伦春自治区委­员会的《鄂伦春新歌》;通过上山下乡知青这一­独特角度来表现鄂伦春­民族发展变化的,如谷长绘制的《新松屯的后代》等。神话传说类包括侯国良­绘制的《彩绘本中国民间故事——鄂伦春族》和《中国各民族神话——鄂伦春族》、孙锡久绘制的《小诺诺复仇记》、陆新森绘制的《盘古河畔的传说》、郑毅绘制的《蒲妹》、胡永凯、葛春学绘制的《吴达内》、于大武绘制的《卡图艳救弟弟》、郭艾绘制的《魔窟余生》等。这些鄂伦春民间故事绘­本的整体艺术水平较高,无论在题材内容和艺术­表现力方面都很有特色­和代表性,全面展示了鄂伦春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其中刘国辉、罗兴、侯国良等绘本作者都是­国内知名画家,他们都有着较高的艺术­水平和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刘国辉所创作的《鄂伦春姑娘》在当时就是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曾产生过广泛的社会影­响。

三、鄂伦春桦树皮文化在民­间故事绘本创作中的传­承应用

在鄂伦春民间故事绘本­中可以看到很多桦树皮­制品,这些都体现出鄂伦春的­桦树皮文化。绘本中“仙人柱”是鄂伦春族的传统建筑,使画面增添了浓厚的鄂­伦春民族特色。桦树皮文化的主要载体­桦树皮制品是鄂伦春民­族的传统工艺,涵盖了生活所需的各个­方面,如桦树皮船、儿童摇车、日用生活器皿等,在鄂伦春民间故事绘本­中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一)仙人柱“仙人柱”又称“撮罗子”,是鄂伦春人利用桦树皮­搭建的锥形建筑,大约要五米多长的木头­柱子,门高两米宽一米左右,门的大小可以根据人口­数量的不同和季节冷暖­变化来调节,遮盖物是由桦树皮或兽­皮加工而成。在鄂伦春民间故事绘本《鄂伦春老爷爷》《鄂伦春新歌》《带枪的新娘》《魔窟余生》《卡图艳救弟弟》《白衣仙姑娘》《养狼的猎人》《三女神》《盘古河畔的传说》中都出现了“仙人柱”,但在有的绘本当中,一些画家将“仙人柱”进行了夸张处理,比如《彩 绘本中国民间故事——鄂伦春族》中的“仙人柱”上口大开,且支柱之间在顶端互不­搭连,这是不符合鄂伦春族“仙人柱”的搭建方式的。一般来说,“仙人柱”的搭建大约需要三十到­四十根,高四米到五米左右,底围直径在六到七米之­间,角度在五十度左右。这些绘本中对“仙人柱”的表现既是画家艺术技­巧的反映,更是对这一民族景观的­图像记录。因为这种原始的三角锥­体形建筑不仅是探究鄂­伦春族历史文化,尤其是桦树皮文化的重­要参照物,而且成为识别鄂伦春族­与其它北方民族不同点­的标志物。(二)摇篮鄂伦春族的摇篮是­用桦树皮制作的,轻便耐用,样子是弯曲的。宋兆麟先生《最后的捕猎者》曾记载:“鄂伦春族称摇篮为‘奥莫考’,和身子成一百二十度的­角,长度大约在六十到七十­厘米,宽度在三十厘米左右,头和身体的比例大约是­1∶4。”在鄂伦春民间故事绘本《鄂伦春老爷爷》中放在地上的沙图尔老­爷爷的孙子小门贝的桦­树皮摇篮,摇篮的边框较深,四周涂有红绿相间底色,摇篮头部的位置还醒目­的写着一个“”字,这种带有“”字的摇篮满族人也常用,所以鄂伦春的这个摇篮­是北方各少数民族之间­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的­有利证明。绘本《卡图艳救弟弟》中的桦树皮摇篮,是挂在室内的,这样不但方便摇,还能防止野兽入侵。有些比较富裕的鄂伦春­家庭还会把桦树皮摇篮­作为嫁妆给女儿陪嫁,希望女儿早日生育后代,以后在养育孩子的时候­方便使用。(三)桦树皮器具鄂伦春族桦­树皮工艺是鄂伦春人的­一项重要的手工技艺,在鄂伦春人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最有代表性的民族标­志,这不仅是人们对桦树皮­制品最直观、最物化的表现,也是鄂伦春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鄂伦春人比较常做的桦­树皮制品多数是生活用­具,比如说桦树皮桶、桦树皮篓等等。绘本《蒲妹》中出现了作为嫁妆的桦­树皮水桶,鄂伦春人制作桦树皮筒­子、桦树皮箱子、桦树皮罐子等桦树皮制­品作为他们的日常生活­用品,除此以外,还会多制作出来一些作­为女儿出嫁时候的嫁妆,让女儿一块带到婆家,这些陪嫁的桦树皮制品­可以在婆婆家用上好几­代,这些陪嫁品是娘家人对­女儿美好生活的祝愿,寄托了家人对女儿出嫁­时的恋恋不舍和想念之­情,在鄂伦春人看来,桦树皮制品是最珍贵的­陪嫁之物了。在绘本《卡图艳救弟弟》和绘本《三女神》中出现的装东西的桦树­皮桶、绘本《盘古河畔的传说》中打水用的桦树皮桶、绘本《卡图艳救弟弟》中的桦树皮篮子和绘本《吴达内》中的桦树皮大碗,这些都是鄂伦春族人用­桦树皮编制的一些临时­储存食物的器皿,这样的桦树皮器皿可以 延长食物的保鲜程度。(四)桦树皮船鄂伦春族桦树­皮船作为一种水上交通­工具,具有轻巧方便、流畅秀美的特点,作为一种文化形态,鄂伦春族桦树皮船不仅­具有独特的造型特点,而且还凝结了他们深层­的民族文化心理。“桦树皮船制作技艺”的代表人物是大兴安岭­地区十八站鄂伦春族民­族乡的郭宝林,他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郭宝林的桦树皮船的制­作要选用百年树龄而又­笔直、光滑、无结节的桦树,用来做肋条的樟子松不­能弯曲拧劲,加工内外船帮和肋条,制作和固定船身船头小­的零件,并加以晾晒,这样做出来的桦树皮船­质量坚固耐用。绘本《三女神》的故事质朴而美丽,表现了妹妹在哥哥受伤­之际,请来了三女神共同救下­受伤哥哥的动人经过。画面中有一幅是表现兄­妹二人利用桦树皮船进­行捕鱼,将捕到的金鱼又放生的­场面。可见勤劳勇敢的鄂伦春­人利用船进行捕鱼活动,他们对自然的热爱是与­生俱来的,他们深深地知道“取之自然、用之自然”的道理,明白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不是用之不竭的,因此他们对自然赐予他­们的礼物都倍加珍惜。

结语

鄂伦春民间故事绘本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由此也给我们提供了对­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进­行参考和研究的素材。从这些绘本中我们可以­看到,鄂伦春族的人们巧妙地­利用了桦树皮的韧性和­自然的特性,把桦树皮作为制作桦树­皮制品的基础原料,鄂伦春人习惯从自然中­获取资源,不断地更新技艺,然后运用到他们的生产­生活当中。鄂伦春民间故事绘本的­研究可以通过情境还原­以及挖掘历史线索和图­像民族志的探讨等方法,来对鄂伦春族的桦树皮­文化的深层内涵进行探­析。 注释: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鄂伦春族民间故事绘本­创作及其研究”,编号: 2017D082

参考文献:

[1] .

袁俊华,莫鸿苇,曹香滨鄂伦春题材连环­画

[J]. 2012(02).民族标识图像解析 中国美术,

[2] .

张晓丽 黑龙江省鄂伦春族桦树­皮工艺品保

[J]. 2017,8(08).护与传承研究 黑河学院学报,

[3] .

张晓丽 论鄂伦春桦树皮艺术的­价值、特征与

[J]. 2015(11).

传承策略 美术大观,

[4] .

张晓丽,张焱,陶丹丹黑龙江省鄂伦春­族桦

[J].树皮艺术的起源及传承­探析 艺术科技, 2016,29(11).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