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s Circle

古石拱桥文化意蕴研究——潇贺古道生态文化系列­研究之六

谢嘉雯

-

文 谢嘉雯 贺州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摘 要】潇贺古道遗存有较多的­古代桥梁,按其结构分有石拱桥、石梁桥、石拱廊桥、木平梁廊桥等,这些古桥有着独特的地­域特征。本文以钟山县石龙石拱­桥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修建的文化动因,解析石拱桥建筑文化内­涵及装饰艺术特征,以利于深入发掘其人文­景观与地域文化,从而推进潇贺古道生态­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石拱桥;文化意蕴;潇贺古道 潇贺古道沿线的古村落­有25个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77个被列为省级传统­村落。这些古村落都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遗存了大量的古桥、古寺、古庙、古民居、古戏台等古建筑,这些古建筑从建筑选址、建筑布局、建筑装饰等方面,既传承着中原传统文化,又保留着岭南百越文化­的遗风。本文以钟山县石龙石拱­桥为研究对象,挖掘其建筑文化内涵,阐释其独特的人文景观­和地域文化,以利于保护传承潇贺古­道古桥梁建筑文化。

一、石桥建造的动因

石桥起源于原始社会,在人类还没有自主意识­去建造桥梁的时候,自然成为了人类之师。自然界的地壳运动或是­自然跌落的石块而形成­的石梁、石拱,便是最初的“石桥”。石桥给人们带来了生活­上的便捷,由此人们根据自身的需­要而效仿“石桥”建桥,这就是石桥建造的动因。随着年代的更迭,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需求、审美需求不断地提高,石桥的形式也趋于多样­化,如石梁桥、石拱桥、石廊桥等。其中,石拱桥以其合理的建筑­结构成为石桥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一种类型。石拱桥最早出 现于西方国家,源自古希腊的拱券技术,在罗马时期得到了继承­与发展,直至今天仍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石拱桥。我国的石拱桥起步较晚­于西方,中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在《桥梁史话》前言中指出:“我国最早的石拱桥——旅人桥建于洛阳。”旅人桥建成于西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后来遭损毁。明清时期,随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我国的石拱桥从艺术性、装饰性、观赏性等方面发展到了­空前的高度。这时候的石拱桥都远已­超出了单一的功能性,它们蕴涵着地理水文、民俗民风、环境景观、人文情怀、建筑美学、文化交流等内容,饱含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乡土情怀。

二、石龙石拱桥概述

(一)石拱桥建造的历史背景­据史料记载,古道分东、西两条干道,东道为修筑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桂岭通楚古道,西道为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开辟的“新道”。至此,潇贺古道由政治军用通­道正式成为沟通中原与­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民用交通要­道。因此,潇贺古道上出现了许多­造型独特、形式多样的桥梁。据不完全统计,潇贺古道 上现存的、较为完整的石桥有20­多座,风雨桥27座。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形式之多样,足以代表本区域甚至是­南岭走廊核心区的族群­文化交互、交融的历史发展过程。其中,贺州市钟山县石龙镇石­拱桥,它以独特的建筑构造、精湛的装饰艺术,体现着人、建筑、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蕴含着潇贺古道各族群、民族的生态智慧,成为现存为数不多的景­观性石桥的代表。(二)石拱桥的建筑构造石拱­桥位于钟山石龙镇中心,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拆毁重建,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石拱桥采用中国石桥传­统的砌筑方法——纵联砌石法,浑厚的青石块间不费一­个铆钉而紧密地垒砌在­一起,虽然是大小拱也可以让­桥面重力集中到桥墩上。同时,桥面与桥拱有所不同,桥面呈三折起伏且南北­对称,有助于平衡大小拱之间­的水平推力。石桥两侧设望柱和栏板,栏板造型独特,栏板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为栏板的基础部分,上部是栏板的主体部分,由扶手与栏板组成,由一整块原石雕凿而成,可见当时工程之巨大和­工艺之精湛。(三)石拱桥的装饰艺术古人­有诗云:“石龙大桥五十六,步步台阶砂石镶,四方四面石狮子,八仙下凡坐中央。”可见石拱桥的壮丽场面。石龙石拱古桥最为精彩­的部分是两旁的望柱、石栏内侧的石雕装饰。石雕图案均以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中国传统­吉祥寓意为题材,由人物、花、草、鸟、兽等不同的传统图案元­素,构成具有丰富内涵及寓­意的装饰图案,包括八仙下凡、孔明祭风、西湖借伞、福寿双全、凤穿牡丹以及双凤朝阳­等共74幅,全长80余米。石雕构图和谐、雕刻精湛,特别是对人物的刻画,

不仅对人物举止动作刻­画得栩栩如生,甚至连人物的神态表情­也刻画得入木三分,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石龙石拱桥石雕技术之­精湛、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可谓是潇贺­古道石雕建筑艺术长廊。

三、石龙石拱桥文化意蕴

石龙石拱桥通过独有的­建筑布局、建筑结构、装饰艺术等建筑构造方­式,体现丰富而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建筑文化意蕴(生态文化、道家文化、民俗文化、吉祥文化等),是潇贺古道生态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深挖石龙石拱桥的建筑­文化意蕴,为正确解读潇贺古道生­态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佐证。(一)石拱桥与生态文化石龙­石拱桥位于石龙镇的中­心,呈南北走向,桥总长40米,宽5.2米,高12米(如图1)。石拱桥巧妙地利用地理­位置建造为不对称式双­拱石桥,桥拱一大一小,大拱跨度14米,小拱跨度7米,大孔的矢跨比小孔的矢­跨大一倍,大小桥拱犹如龙的头部­及躯干,横跨在石龙河上。南接位于石龙河中心的­石龙庙,形成“游龙戏珠”之势。同时,潇贺古道沿线多属喀斯­特地貌,石材资源丰富,就地取材的建造方式既­节省建造成本,又为石桥的坚固耐用提­供保障。从自然材料的选用、色彩、质地等方面,使石拱桥更好地融入于­周围的自然环境中,体现出潇贺古道人们利­用自然、融于自然、尊重自然的生态理念。(二)石拱桥与道家文化从石­拱桥的石栏板、望柱的石雕图案中,就可以明显地看出道家­文化影响的痕迹。特别是多次出现道家的­人物圣贤、八卦图、法器等明显的道家文化­元素(如图2)。“八仙下凡坐中央”:八仙的石雕图案以单个­人物及其坐骑出现在望­柱上。如:手持葫芦脚踏祥云的铁­拐李,在道家文化中是救死扶­伤的仙人;手持荷叶脚踏仙鹤祥云­的何仙姑,在道家文化中是能预测­未来、知人祸福的仙人。“八仙”同时出现在同一建筑中­代表了祝颂长寿、康泰、吉祥之意。同时,在石栏板的石雕图案中­有“鹤鹿同春”“孔明祭风”等与道教文化有关的内­容。可以说,石龙石拱桥是潇贺古道­中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道教文化­建筑之一。 (三)石拱桥与吉祥文化在石­龙石拱桥的石栏板的石­雕图案中,包括了松柏、牡丹、莲花、龙、凤、狮子、鹿、鹤、喜鹊、蝙蝠等几十种传统吉祥­文化元素,通过夸张、隐喻、谐音、假借、比拟的手法,组合成双狮戏球、喜上眉梢、一路连科、多福多寿、凤穿牡丹等富有中国传­统吉祥寓意的图案。其中,位于桥中心石栏板及扶­手的“双龙戏珠”“双凤朝阳” (如图3)可谓将石雕艺术演绎到­最高潮。“双龙戏珠”“双凤朝阳”石雕均由三段石雕拼在­一起组成左右对称均衡­的形式,甚至于龙、凤的毛发和鳞片都刻画­得极致精细,造型极富动感、形神兼备。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凡有龙和凤的地方必然­是“风水宝地”。《述异记》卷上:“凡珠有龙珠,龙所吐者……。”传说龙能呼风唤雨,《尔雅·释鸟》郭璞注:“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因此人们用龙、凤延伸的图形符号象征­着人们对风调雨顺、平安吉祥的美好生活的­追求。(四)石拱桥与民俗文化石龙­桥的石雕图案有一部分­以民间故事、戏文掌故为题材,主要以人物、动物作为创作主体,对神态、肢体动作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特别是对人物的表现方­面,通过对人物表情、动作、服饰纹样等方面的细致­刻画,突出人物的身份地位,阐述故事情节并给人以­启发。如:“沣矶访贤”(如图4)有诗曰:“终日江干守钓矶,水寒饵尽叹无鱼;耐心十日滩头坐,获得金鳞原不虚。”说周文王访姜太公(姜子牙)并拜相的故事。暗喻凡事应当有耐心,最终会得到合适的时机­发挥自己的所长。“西湖借伞”是《白蛇传》传说的重要情节,反映了主人公许仙与白­娘子的美好爱情,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美满爱情的向往。“西湖借伞”的伞不仅是遮风避雨的­生活用品,它还被赋予了神秘而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

结语

石龙石拱桥充分体现了­古代匠人非凡的造桥思­想,而石桥的装饰风格又进­一步表征了潇贺古道族­群朴素的审美观、民俗观和社会观,其不但蕴涵了古道先人­的审美、文化、习俗、心理等诸多文化因子,它更是一个用之不尽的­民俗 文化的“深水井”。通过深入挖掘石龙石拱­桥文化的内涵,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潇贺古道建筑文化精髓。匠人将代表生态文化、道家文化、吉祥文化、民俗文化的具体元素应­用于石拱桥装饰,并通过形象化的符号加­以彰显,蕴涵了一种朴素的“和谐”生态观。匠人巧妙地把人们精神­中的文化因子融入石拱­桥,使其成为天、人、神合一的载体,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人与自身的平衡。实际上,是通过石拱桥装饰的传­统文化因子来表达一种­有神灵保佑、有幸福憧憬、有精神寄托的福祉文化,石龙石拱桥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与艺术遗产!

2017

*

2017KY0647 [1] . [M]. :

2013. [2] . [M]. : 2011. [3] . [M]. :

2009. [4] .

[M]. : 2017.

[5] . [M]. :

2012. [6] . [M]. : 2012. [7] . [M]. :

2012. [8] . [M]. : 2005. [9] . [M]. :

2004. [10] . : [M]. :

1998. [11] . [M]. :

1992.

[12] . [M]. :

1993.

 ??  ?? 石龙石拱桥鸟瞰图 图1
石龙石拱桥鸟瞰图 图1
 ??  ?? 石龙石拱桥“八仙”石雕 图2
石龙石拱桥“八仙”石雕 图2
 ??  ?? 石龙石拱桥“双龙戏珠”石雕 图3
石龙石拱桥“双龙戏珠”石雕 图3
 ??  ?? 石龙石拱桥“沣矶访贤”石雕 图4
石龙石拱桥“沣矶访贤”石雕 图4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