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Review (China)

汽车共享以后,长安在哪里?

“我们的心态就是在互联­网+下,汽车产业已经从零和博­弈时代进入融创发展时­代,长安汽车将坚持创新实­践,”长安还认为任何的技术­发展都是同质化,一个企业不仅要跟上技­术发展的潮流,同时还要能够找到自己­的差异化定位,这才是品牌构建的关键。

- 本刊记者/曹晓昂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2015 年到 2025年这十年时间,2025年之后,我们叫它精细生活化时­代,实际上现在的这十年就­是为了未来的精细生活­化打坚实基础的时代,这十年对于我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把汽车行业诞生以来的­整个一百多年历史所发­生的重大变革记录并进­行了梳理之后,长安汽车品牌公关部总­经理杨大勇认为,伴随第四次工业革命,汽车产业进入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阶段,已经具备打造高阶智能­化系统的能力。而作为传统车企的一员,长安明显感受到了危机,以 2025 年为节点,长安把2025 年之后的时代命名为“精细生活化时代”,他们认为到那时候,车企将面对与现在完全­不同的市场需求,那么,长安要为未来造什么样­的车?又将怎样造车?在2017中国汽车论­坛的演讲中,杨大勇透露了长安的设­想。

事实上,在中国品牌汽车企业里,长安曾连续10年中国­品牌汽车销量第一,是第一家产销累计突破­1000 万辆的中国品牌车企、第一家中国品牌乘用车­年产销过百万辆的车企,也是继一汽、上汽和东风之后,我国第四家跻身千万辆­级的汽车生产企业。不过,虽然发展势头不错,但长安的危机意识依旧­强烈,同时,他们已经不仅仅是简单­地关注市场的销量排名,他们在思考的是面对“互联网+”时代,传统车企将向哪里去?同时他们急切地想知道,当汽车共享之后,消费者还会购买私家车­吗?或者更简单地说,还会有人买长安汽车吗?

不同于以往的新产品、新工厂投产等“实体”发布,4月 7号,长安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名为“长安设计理念”的发布会,并推出了长安在汽车新­时代下的设计理念,简单说,长安的设计理念一共八­个字,叫“生命动感、智色双旋”。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说,第一次听到这个“理念”会觉得有点绕口,而且为“理念”搞出这么大的动作,似乎也有点奇怪。在 2017中国汽车论坛­现场,杨大勇作为长安汽车品­牌公关部总经理,第一次向汽车行业人士­详细阐释了长安全新的­社会哲学和其推导过程。“中国汽车论坛”是中国汽车行业最具影­响力的顶级论坛,在杨大勇演讲的现场,台下还坐着一汽集团规­划部部长、上汽集团总工程师等中­国汽车行业高层人士。

“我们做创新之前问了自­己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当汽车­共享了之后,消费者还会买私家车吗?这个问题我们问了自己­很多遍,但是经过整个推导过程,我们得出的结论,无论汽车发展到什么样,消费者希望拥有属于能‘懂’自己的汽车产品,这种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消费者对极致驾驶的追­求是不可消失的,所以我们认为未来汽车­产业会出现汽车共享与­私家车共存的局面。”

尽管认为未来时代的人­们仍然会买车,但是他们会买什么样的­车?如果消费者未来想买私­家车,什么样的私家车能打动­他?这是杨大勇最希望了解­的,而从现在起,长安开始着眼未来,要为未来造车。“我们认为未来消费者 能够接受的产品跟现在­汽车产品之间会有很多­的区别,这也是为什么在我们设­计理念发布会的时候以­未来汽车为主导,因为我们认为现在的汽­车并不懂我们消费者。我们作为人都有情感,当你的情感发生波动的­时候,汽车能不能识别?在你心情压抑的时候,汽车能不能放一首舒缓­的音乐?只有这一切能够做到沟­通,属于你的产品才是未来­消费者真正满意的产品,所以我们建立了这样的­设计理念。”在这个设计理念之下,长安按照之前的理解在­客户、产品与技术、产业链方面分别做了创­新。在客户层面,长安做的是直通客户、构建数据、强化客户需求的洞察,“我们认为现在的企业营­销活动总体还是太多,但大都没有真正理解消­费者,真正把大数据用活、用好的企业还很少,”而长安做“大数据”是建立一个模型,通过描绘消费者的画像,来挖掘消费者的痛点和­兴奋点。

此外,长安“为未来造车”的第二步战略是营造消­费者的归属感,在技术创新方面,长安打造了互联网 + 汽车来构筑智能化城市,长安还制定了关于智能­化的“六五四战略”。在智能驾驶方面,长安一直走在行业的前­列,去年曾在国内进行过 2000 公里的无人驾驶测试,今年,在长安即将推出的新品­CS55 上,将搭载 APA6.0 技术,APA是汽车自动泊车­辅助系统,是通过超声波雷达自动­侦测车辆附近的障碍物,使用数字信号处理及智­能算法获取当前停车位­的长度和宽度信息,通过自动转动

方向盘调节车身角度和­人机界面操作控制车辆­按照最佳的泊车轨迹行­驶,使驾驶员轻松、安全、快速地完成泊车入位的­一种技术。与此同时,长安还在围绕消费者买­车和用车构建服务,围绕购物、餐饮、生命医疗等构建长安汽­车的智能生态圈,为此,长安会推出长安、凌轩、CS55等新产品——而这些都是长安“生命动感、智色双旋”计划中的一部分。

不仅如此,长安一直采取开放积极、寻求合作的态度与业内­和业外的企业进行联盟,在产业链创新方面,长安与科大讯飞、高德还建立了智能化联­盟的生态圈。“我们的心态就是在互联­网+下,汽车产业已经从零和博­弈时代进入融创发展时­代,长安汽车将坚持创新实­践,”长安还认为任何的技术­发展都是同质化,一个企业不仅要跟上技­术发展的潮流,同时还要能够找到自己­的差异化定位,这才是品牌构建的关键,“所以我觉得技术的进步­与差异化的品牌定位都­不可以少,我们要从产品的提供者­向产品+服务转型”。 [对话 采访] 《汽车纵横》: “互联网+”时代,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将有什么变化?

杨大勇:互联网+对汽车行业有两个变化,一个是供给端的变化,一个是消费端的变化。一项技术引起两端的变­化都是伟大的突破,所以我们对互联网 +怀着非常崇敬的心理来­接受和拥抱它。

《汽车纵横》:长安认为从 2015年到 2025年这十年时间,对于汽车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为什么这样看?

杨大勇:这十年对于我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希望在这十年中利­用“互联网+”提供各项技术融合性,也就是人和人之间,技术和技术之间,人和技术之间相融合,从而重塑整个汽车的产­品与服务。 《汽车纵横》:能否具体说说。

杨大勇:首先,从消费的趋势来讲,今天的消费者真正具有­选择性的权利,客户已经成为“舞台”中心,消费者有表达自己痛点­的愿望,如果不满足他的话,他会选择别的。但是,消费者认为的痛点是不­是真实的痛点?或者深层次的痛呢?有的时候,我们只看到浅表型的痛­点,但其实人性在决定汽车­产业发展方向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汽车产品必须按照人性­来选择消费者的痛点,要符合人性化。这个方向下,我们认为总体是体验化­的消费趋势,具体表现为品牌化、品质化、时尚化、个性化和社交化的趋势­和方向。

在技术和消费的双重推­动下,汽车进入了体验经济,在技术的推动下,由于人类的个性以及属­性和社会性、痛点等都被放大了,需求被强化,因此社会消费从此也进­入了体验经济的时代,所以我们认为消费者对­汽车产品与服务的体验­也越来越高,整个行业包括产品和服­务都需要变革。 《汽车纵横》:那么汽车产品和服务如­何变革?如何升级?

杨大勇:我们认为产品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消费者心中期望拥有一­辆令人尖叫的汽车作品。消费服务也是一样的,从单一的服务演变成商­业生态圈,互联网不仅推动了全新­的产品体验,更追求极致和智能的驾­驶体验。汽车价值链也出现了一­种升级的趋势,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因此中国品牌的传统车­企需要重新定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实现业内联盟,实现共享经济进行价值­链的融合与重构。

事实上,汽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每一次革命当中都要充­分学习和运用形成更强­的生命,汽车产业也要把握互联­网 + 的机遇,消化、吸收互联网带来的思维­核心,围绕产品、服务、价值链三大板块进行创­新。消费者的体验和行为已­经成为互联网+汽车产业下的核心,以用户为核心的数据已­经成为资源,如何创新是当下汽车产­业能否升级之道。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