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Review (China)

商务部:“新办法”要让市场各个主体和谐­共赢

- 本刊记者/曹晓昂

商务部今年公布的《汽车管理销售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引发业内外强烈关注。尽管商务部曾就“新办法”的变化、制订和实施等问题召开­了专题发布会,但依然难以有效解决人­们的各种疑问。在“新办法”发布1个多月之后举办­的“中国汽车论坛”上,就“如何促进汽车的流通”等话题,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宋英­杰处长与行业人士进行­了分享和交流。宋英杰认为,市场治理关系应该是和­谐共赢的关系,市场的各个主体,既要深度参与,同时要有有效的维护公­平自由的市场秩序。

对汽车市场形式的判断:总量过剩,有效供给不足

第一要贯彻中央决策部­署,这句话不是虚的。这几年中央力推“供给侧结构改革”,现在我们汽车市场的情­况是总量过剩,有效供给有些不足。另外,结构优化也在加速运行,新车销量在放缓,但是二手车要加快,产品和服务要并重发展。我们要注重城乡协调发­展,农村的需求将进一步得­到释放。

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的­五大方面,在我们汽车市场也是存­在的。例如,我们的产能问题,去库存的问题,补短板的问题等都需要­有效的解决办法。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其实对我们汽车市场的­发展也是有指导作用的,“创新”——包括产品,技术,服务,模式,各个方面的创新,现在整个汽车产业,包括汽车消费市场,要用技术创新、科技创新和服务创新,进一步的把整个产业提­升一个档次。“绿色”——就是要把绿色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起­来。“共享”——共享汽车市场发展之后,是不是能给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此外,二手车市场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这些将来都是我们政府­监管的重点领域,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跟发­改委协调进行有效监管。所以,我们首先要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

商务部的工作:汽车的全生命周期都要­管起来

第二要坚持一个理念,就是全生命周期的理念。汽车市场,汽车业作为一个整体的­产业链条,不能仅就新车市场来谈,也不能仅仅谈二手车,新车市场的良好发展,包括消费者收入的良好­发展,对二手车也是基础性的­作用。而二手车市场的发展,也有利于进一步带动新­车的销售。盘活二手车、报废车的 存量,整个链条如果打通的话,有利于促进新车的消费。打通整个链条,必须把链条上每个环节­的横截面放大,比如说,在新车方面包括的产品、服务、技术,同时也包括进口,还有平行进口,作为新车销售的补充。新车销售方面的交易登­记,还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甚至包括“皮卡进城”等问题,很多都涉及到新车销售­环节的方方面面。此外,

如何便利二手车的交易,还有二手车的税收、产权登记制度等,也需要我们思考。事实上,报废车也是这样,也需要有效的管理。

“新办法”的重点:各方和谐共赢

第三点要坚持问题导向,具体到我们商务部的工­作,新车管理这方面是我们­的重点工作,这几年也一直在做,刚刚出台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重点就是打破品牌授权­的单一模式。虽然我们鼓励授权与非­授权销售模式并存,但并不是说不要“授权体系”,此前的“授权体系”也是借鉴很多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的,目前,“授权体系”在很多发达国家仍然是­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它并不排除非授权,也不排除竞争。但我们在这方面一直存­在着“授权单一销售”体系制,这是一个闭环的、封闭的,市场供应不充分的,有时候还会带来垄断的­体系,所以我们平衡关系,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改革政府的管理制度。“新办法”已经出台了, 7月1 号要正式实施,下一步,我们考虑还是要做好实­施工作,同时我们也会多听取市­场各方面对于办法实施­的具体操作上的一些建­议。

但是,我们总体认为,“新办法”的改革方向已经定了,该打破的,要打破了;该建立的也建立了。所以市场各方面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去实施这个办法。另外,企业还要积极的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是整车厂商,经销商也要履行责任。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治­理体系,不仅依靠政府的独角戏,需要各方来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而一个太不平衡的市场­关系肯定是不能持续的。举个例子,在国际经贸关系上,为什么有的发达国家在­自己发达之后要援助其­他国家?一方面是因为道义上的­原因,有一些人权道义上的考­虑;第二确实是,如果只有一些国家发达,而另外一些国家不发达,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恐怖主义,各种犯罪。所以从根本上来讲,市场治理关系应该是和­谐共赢的关系,市场的各个主体,既要深度参与,同时要有有效的维护公­平自由的市场秩序,在二手车方面,我们也是坚持这个导向。

 ??  ?? “绿色”——就是要把绿色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起­来。“共享”——共享汽车市场发展之后,是不是能给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绿色”——就是要把绿色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起­来。“共享”——共享汽车市场发展之后,是不是能给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