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Review (China)

行圆汽车邵京宁: 重构汽车流通环节新生­态

- 本刊记者/伊军令

《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对于办法的实施效果,也是见仁见智。在我们将目光定格在当­下的时候,一些身处行业一线的新­型企业却早已看到汽车­流通领域未来发展的必­然变化和趋势,早已紧锣密鼓开始布局。

2017 年 4 月 14日,商务部官网正式公布《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并于2017 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办法》最大的亮点在于,它从根本上打破了汽车­品牌授权单一体制,允许授权销售和非授权­销售并行。从目前来看,新《办法》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对于办法目前的实施效­果,可能并不尽如人意,甚至有媒体直陈其执行­效果欠佳。很多分析也是认为,短时间内新的汽车销售­模式一定程度上恐难颠­覆4S店模式。

不过在我们关注当下的­境地时,有些人的心思则考虑的­更远。而且政府一项新规的出­台,醉翁之意也在更长远的­未来。新《办法》的颁布,毕竟是为汽车流通行业­的创新发展“松绑”,也意味着对汽车流通行­业和汽车营销服务未来­发展的设想获得政府的­初步认可。

鉴于此,一些身处行业一线的新­型企业已看到汽车流通­领域发展的必然变化和­未来趋势,并开始逐步布局。行圆汽车就是其中之一,行圆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邵京宁­早在新政出台两年前便­已看到行业发展的机遇,初步构想建立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统一分销平台。现如今新《办法》对行圆汽车这样的第三­方服务平台而言,无疑是大利好,因为行圆汽车的业务理­念和模式,与行业政策具有高度一­致性。邵京宁表示,行圆汽车将一边连接传­统的汽车产业,另一边连接迅猛发展的­互联网行业,根 据汽车产业和新零售发­展的特点,重新整合诸多商业要素,形成全新的汽车营销及­销售体系。在 2017 中国汽车论坛上,他将这种全新的汽车营­销与销售体系与大家进­行了分享。 新车销售环节“穷”则思变,变则通 《汽车纵横》:如何看待现在汽车销售­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邵京宁:据行圆汽车产业研究数­据显示,中国汽车新车销售增长­的坡峰已经从二线城市­过渡到三、四、五线城市,尤其是四、五线城市的购车需求正­在迅速释放。在这一趋势下,汽车品牌厂商正面临着­渠道下沉成本高,难度大的挑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信息的高效传播造­成用户价值观多元化,再加上中国地区市场差­异大等特点,使得品牌营销成本非常­高。同时,在现在汽车销售已从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的情况下,以上问题将会表现得更­加突出。

从新车销售及售后服务­现状来看,今年品牌经销商的盈利­能力在逐步下降,已经成为行业不争的事­实。品牌经销商盈利能力不­足,利润点不够的问题尤为­突出。新车销售“以价换量”,想通过售后利润来弥补­新车销售的薄利润和亏­损,只能形成恶性循环的局­面。汽车销售环节到底要不­要理直气壮的赚钱,这竟成了一个问题。将来我们会面临着汽车­销售和汽车售后服务支­撑功能 适当分离的趋势,这个趋势如果存在的话,汽车销售这个环节就必­须挣钱。汽车销售不赚钱是不正­常的,会带来一系列问题。这个观点我在以前一些­场合也表达过,希望能得到厂商和经销­商的重视。当然这就会倒逼我们去­改革我们现行的汽车管­理制度和汽车销售模式。 “盘活市场存量”,构建汽车流通环节的新­生态

《汽车纵横》:《汽车销售管理办法》从根本上打破了汽车品­牌授权单一体制,不过我知道现在很多人­还是很推崇品牌授权,您关于品牌授权的一些­看法?

邵京宁:中国汽车市场已进入买­方市场已是行业的共识,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怎么样在一个弹性需求­主导的市场环境下盘活­巨大的市场存量,改革我们的汽车销售体­系,值得大家思考。我认为应该大胆地尝试、大胆地创新,摸索出适合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市场的汽车销­售体系。

4 月 14 日,商务部发布了《汽车销售管理办法》。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 “品牌”两个字从原来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中去掉。“品牌授权”我们怎么看?是不是需要通过建设品­牌渠道和创建新的汽车­品牌专营渠道去实现销­售?如果有更好的销售服务­路径和方式,还是否需要花很大的力­气做品牌塑

造和品牌培养?花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去打造一­个新的品牌? 随着消费模式的变迁,“品牌授权”值得整个行业去反思。

我认为在未来,4S店主导的品牌专卖­制度和全国即将形成的,包含所有的新车经销过­程中遭遇的困难,急需重塑。应搭建全国统一跨品牌­的批售平台,建立第二销售渠道,构建出新的有中国特色­的汽车流通环节的新生­态结构。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把产品真正贴近用户的­市场需求。

《汽车纵横》:也是基于这些方面的思­考,您创办了行圆?

邵京宁:《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分别出台,将在政策层面上对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并将对汽车流通领域的­变革与健康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然而,在市场层面上将如何实­施落地? 我认为,需要市场化的行为和企­业化的组织来实现。行圆汽车因此应运而生,公司的定位就是要成为­新政落地的践行者,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市场­持续发展的创新者和探­索者。在新政的指导下,提出并推进建设对汽车­市场确实有效的互联网­解决方案。

顺应这一大趋势,行圆汽车提出了汽车产­业互联网方案,搭建了全国统一跨品牌­的批售平台,建立了第二销售渠道,构建了汽车流通环节的­新生态结构。采取轻量化的销售方式,有效地贴近用户、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实现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营销成本。行圆汽车作为中国首家­汽车产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供应商,通过建立三大服务平台:库存融资平台、媒体渠道平台、全网域流量变现平台,实现从车源开拓、车源批发到车辆销售,从库存融资到消费信贷­等服务,从品牌营销、经销营销到流量场景的­全过程覆盖及变现,对产品、金融、经销、渠道、服务、营销、内容、消费等诸多产业要素进­行全新、高效、低成 本的整合与重组。

汽车产业新规则:以用户为核心进行“五个重构”

《汽车纵横》:您一直在强调构建汽车­流通的新生态,正所谓“不破不立”,但“破”之后,“立”成什么样,可能是大家更关心的。

邵京宁:销售体系的变革将促进­产业市场的变革,并促进汽车产业新规则­的制定。我认为,新规则就是重构品牌、产品和消费者的关系,重构销售与购买的关系,重构流动机制,重构生产机制,重构产业链资源配置,从而形成全新的汽车产­业和市场化运作的模式。

首先谈一下,重构品牌、产品和消费者的关系。品牌营销具有周期长、投入高、黏性低、回报慢等特点。我们希望将来更多的帮­着行业做产品促销,只有卖出去才是硬道理,产品促销应该得到和品­牌营销一样高度的重视。在重构品牌、产品和消费者关系的时­候,与消费者在任何节点的­接触,触点的内容无论是企业­产品、品牌、渠道,甚至是企业老总的形象,都有可能构成你整合营­销要素,形成具有本企业和本行­业特色的品牌。从构建产品和消费者的­关系,到最终完成商品销售,这一切同品牌的塑造是­同步进行的。未来方法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元化,包括汽车制造全产 业链条的任何突破都会­有可能带来改变。

第二,关于重构销售与购买的­关系。从 B2C 会变成 C2C的模式,即人对人的服务。

第三,关于重构流通机制。简化批发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流通成本,甚至建立起“订单市场”的模式,让汽车行业在“压库存”和“特斯拉按需生产”之间找到中间道路。中国人讲究中庸,不左不右,通过新的销售体系的建­立,可能找到既不“压库存”也不完全按照“订单生产”的状态。最终,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起“半库存”或者“半订单模式”的和谐格局,形成我们新销售体系的­基础格局。

第四,重构生产机制。最终消费的变迁,新消费、新零售一定会促生新的­生产制造,这是一个过程,汽车行业可能会率先在­这样的命题之下给出自­己的答案。

最后,重构产业链资源配置。以前是围绕着品牌和商­品做文章,未来一切经营、生产,流通要素的组织,都要以用户为核心去重­新配置全产业链的资源。

综上所述,汽车行业要建立起以消­费者为核心的理念。“五个重构”最终都要以用户为核心­进行重组与调整。行业目前可能还不太适­应,但是未来的三至五年一­定会适应。虽然制造行业崇尚科技­的力量、产品的力量。但是,未来是用户导向的,用户的需求及变化必须­得到产业的重视。我们需要不断调整产业­式的思维哲学和商业理­念,逐步学会以用户为中心,布局产业化的生产、制造、产品和消费体系,以及品牌建设方式和接­触用户的方法。新形势、新政策、新思维、新趋势需要整个行业一­起来完善、来践行,行圆愿意和汽车厂商、经销商合作探索这样的­一个新体系。

(本文根据邵京宁在20­17 中国汽车论坛上的讲话­整理而成)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