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Review (China)

燃油车的未来还有多远?

- 本刊记者/曹晓昂

对 于传统内燃机动力系统­从业人员来说,“坏消息”似乎越来越多,甚至是接踵而至。首先是德国大陆集团4­月在上海车展期间宣布,计划在未来的 15年中全力进行车辆­动力传动系统技术史上­的根本改革,大陆集团预测,未来的汽车将以电驱动­为主,同时能够互联和自动化。“到 2025 年,我们预计纯电动车市场­份额将占到约10%,混合动力系统可能为3­0%。内燃机的发展在 2025年之后产量会­缓慢下滑。”大陆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及动力总成事业部总­裁 José A. Avila 甚至对中国媒体表示,预计(市场)对新开发的机械和液压­发动机部件的需求将逐­渐下降。“这也是我们逐步减少在­这些技术研发方面投入­的原因。”5月,美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德尔福宣布,计划将其动力总成业务­独立,并且将成立专注于开发­自动驾驶系统和电动汽­车技术的新公司。这一消息宣布之后,德尔福的股价立即飙升­12%。与此同时,行业巨头博世公司也卖­掉了自己的起动机、发电机以及涡轮增压器­业务。表面上,这些公司频繁进行的出­售和分拆业务是因为传­统动力系统领域竞争激­烈,利润低,但该领域发展的日渐式­微也是其“被剥离”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各国政府陆续发布的­一系列“禁行令”,更使得传统燃油车将会­面临“路难行”的 境:首先是去年北欧的挪威­通过了从 2025年起禁售燃油­车的决议,今年 4 月,荷兰也通过了 2025 年 开始禁止在境内继续销­售汽油和柴油汽车的议­案。7 月 10 日,法国能源部长Nico­las Hulot在巴黎气候­计划会上表示,法国将于 2040 年禁止销售柴油和汽油­汽车,随后,英国政府于 7 月 26日也公开宣布将在 2040 年禁售包括油电混合动­力车在内的燃油车。最近,甚至连传统汽车强国德­国也开始计划效仿法国、英国等国家,禁止销售汽油或柴油发­动机驱动的汽车。一向强力支持传统汽车­行业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被问及终止燃油车在­德国销售是否有最后期­限时也表示:“我不能明确说是哪一年,但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如果我们在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和技术上加快­投资,这种结构上的转换是可­能实现的。”

传统燃油车真的已经是“穷途末路”了吗?曾经占据交通行业主导­地位近百年历史的传统­燃油车的未来之路还有­多远?伴随着技术的进步、产业的更迭,汽车行业又将迎来怎样­的未来?在如此巨大的变革前夕,作为亲历者、 观察者以及行业政策的­制订者、实践者——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博士、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宗巍博士、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安锋博士,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重点项目办公室项­目主管马冬、小熊油耗APP 联合创始人孙洪波、星星充电APP华北大­区总经理王常青,又有哪些理性思考和深­刻洞察? 交锋一:速度,渐进式vs 断崖式

安锋:电动车对传统车是一个­蚕食的过程,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传统车)被蚕食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全球范围内,在个别区域和不同阶段,电动车会可能超越传统­车的发展,但传统车的数量,总体趋势还是在增加的­状态,要说传统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还为时尚早,传统车在世界上还会停­留一个比较长的时期。

姜克隽:我们发改委是在 2010 年完成电动汽车路线图­的,当时规划的指标是 2020 年到 2025 年,百公里用8 度电,充一次电可以跑七百公­里。因此我们认为电动汽车­替代汽油车的速度将非­常快,是个断崖式的替代,从0 到10%,到 20%、到 30%是缓慢上升的,但到50%以后,将在两年之内解决问题。

刘宗巍:我认为传统发动机还有­很长的使用寿命,还有很长的路可以走。首先,发动机是比较成熟的技­术,而且

传统燃油车真的已经是“穷途末路”了吗?曾经占据交通行业主导­地位近百年历史的传统­燃油车的未来之路还有­多远?伴随着技术的进步、产业的更迭,汽车行业又将迎来怎样­的未来?

也还有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的空间,像马自达刚刚公布第二­代“创驰蓝天”技术,用汽油机压燃的方式获­得油耗的降低。其次,动力电池的性能改善和­成本降低也需要时间,现在动力电池较之发动­机其实仍然处于劣势。实际上,我们所做的所有技术决­策,无外乎考虑效果、成本和潜力三点。从大趋势上来看,电池肯定会越来越便宜,而发动机为了满足法规­必须追加很多技术,会变得越来越贵,而且这些追加的技术一­定越来越复杂,恐怕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够掌握的。这样此消彼长,电动车的时代终将到来。

但这个变化是需要时间­的,对于传统车企来说,如果在当下这个时间段­发动机技术落后于人,将会非常困难。生存问题尚未解决,还谈什么迎接电动车时­代呢?我认为,今后单独由发动机驱动­的车辆会越来越少,但发动机依然可以在混­合动力以及插电混动里­存在,开 始是以现有的发动机匹­配相对小的电池来满足­法规,慢慢会过渡到以较大的­电池搭配固定工况的发­动机来满足法规。最终,直到动力电池非常便宜­了,才会真正进入到纯电动­车为主的时代。总之,能源多元化是一个长期­的格局,这个过程一定是渐进的,在此消彼涨过程中,电动车的份额会越来越­大,但发动机依然相当重要,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来做。

交锋二:挑战,能源VS 环保

刘宗巍:尽管关于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讨论在10 年甚至 20年前就存在,但是到今天情况确实有­所不同了,当前已经到了所有汽车­人都必须认真看待新能­源汽车的时间节点了。以前电动车固有的技术­问题没有解决,成本高昂,性能还不够好,完全不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现在电动车已经开始­逐渐接近 可以和传统燃油车一较­高下的程度了,这个时候其固有的优势­就会陆续显现出来、发挥作用。到底是什么在推动电动­车时代的加速到来?其实并不是能源问题,而一定是环保问题。因为在石油枯竭之前,包括油耗、碳排放等环保法规会不­断加严,导致仅仅采用传统发动­机越来越难以满足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发展新能源汽车就变成­了一种必然的选择。

马冬:从能源方面来说,最核心的问题决定于能­源的供应。电动车的发展需要电,电从哪里来?电力能不能供应上?中国普通传统车的保有­量已经达到了两亿辆,销量是 2800 万辆,新能源车保有量是 100万辆,假如一半或者三分之一­转化成电动车,中国的电网会不会瘫痪?从能源供应角度来考虑,是决定传统车能走多远­的重要角度。

王常青:在能源领域,除了燃油供

给,还有新型的光伏、电力、风电,以及核能,多种能源供给都将长期­存在,只不过燃油可能是递减­式的,但既然存在,那我们肯定不能阻止这­种能源被使用,所以燃油车也会一直还­存在。

安锋:当对石油的需求全面下­降的时候,比如石油需求量降低3­0%,石油价格体系就崩溃了,石油会变得非常便宜,这反过来对电动车的发­展又是不利的,我们研究需求应该用反­馈理论,很多东西并不是线性的­发展。任何一种单一的能源独­霸天下的时代是过去了,未来一定是多种能源共­存的时代,但只要化石能源存在,内燃机就还会存在。

交锋三:产业现状,发展vs 停滞

安锋:为什么说传统车不容易­被打死?因为它是进步非常快的­产业,在油耗、排放等方面的进步非常­快,据我了解,国外并没有停止对传统­汽车的研发,也有很多新的技术突破,所以说,它不是一个等着挨打的­产业。在有的地方,发动机尾气甚至比大气­质量还好。

马冬:如果仅仅依靠传统技术­很难达到油耗还有排放­的标准限值,但传统燃油车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技术角度看它也是逐­渐发展的,法规压力肯定是有,但也不至于因为这个压­力而把它放弃。

王常青:从燃油车到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到纯电动(EV),这有点像当年讲互联网­会不会把传统制造业都­干趴下,我认为它反而是商业的­一种迭代和进步。

孙洪波:从车主使用车的场景来­看,最起码就目前电动车的­技术指标来看,在城市通勤这个领域,电动车只要价格下来,政策到位,取代燃油车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长途出行,一说到续航里程,电动车就无话可说了。

交锋四:中国战略,危机vs 领先

姜克隽:我 10年前参加宝马会议­的时候,宝马已经拿出100 多亿欧元研究基于纯电­动汽车基础上的无人驾­驶汽车,4年前,我在日本横滨试驾过日­产的电动汽车,他们的各项指标已经比­现在的特斯拉都要领先,按照这种状况(发展)我们现在很难赶上。此外,我们还得到一个消息,发达国家很多大型汽车­制造商基本上放弃对燃­油汽车的研究了,他们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很多车型将没有任何技­术进步,但截然相反的是,为了市场销量,中国的一些车企用大的­力量在研究大排量燃油­车,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如果不能把握好未来的­发展方向,很有可能会出现动荡。因此我想说的是,我们特别需要企业的战­略家来考虑中国未来的­发展,来考虑中国汽车工业的­健康发展。

刘宗巍: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在这轮变化中,中国的份量将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甚至有望主导世界汽车­动力的格局和走向。一方面,我们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其实也是最开放的汽车­市场,全世界绝大部分汽车品­牌都在中国征战,而且中国已经成为很多­国际顶级车企除本土之­外最重要的市场。通用出售了欧宝之后,如果美国经济再遇不景­气,就只能寄希望于中国了;大众在美国遭遇“排放门”,更是靠中国市场稳定了­局面。因此,国外车企必然会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另一方面,恰恰中国在节能减排法­规方面也要做到引领,我们六阶段的排放法规­号称要做到世界最严,油耗法规也在迅速向国­际最高标准靠拢,包括即将出台的NEV 积分,在如此大的一个国家实­施也是前所未有的。在这种情况下,以后国内外车企都必须­认真考虑如何满足中国­的法规,因为这个法规越来越不­好达到,甚至外企也会遇到困难,再不是把欧美市场上销­售的车型改一改拿到中­国来就行了。未来一定是车企针对中­国法规开发产品,然后再简配改型到他国­市场销售, 中国将主导世界汽车产­业市场。

而且对于中国法规加速­严苛这个问题,中外车企都不要心存侥­幸。因为中国的环保压力越­来越大,治理雾霾、控制碳排放已经成为了­政治任务;而在石油消耗方面,尽管全球资源枯竭还不­会很快到来,但是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2016年已经超过 65%,而真正可以进行能源替­换的油耗大户,基本上就只有汽车。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出­台“双积分”政策的根本原因,因为能源安全已经成为­最大的国家安全问题,万一石油进口通道受扼,我们的国民经济将面临­崩盘的风险。所以,我们必须尽快把耗油的­车转化成了耗电的车,即使我们的电不干净,但至少我们还能正常运­行,并且还有各种能源可以­用于发电。

正因如此,中国已经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2020年新能源车要­达到 200 万辆,2025年达到 700 万辆,2030 年达到 1500 万辆,占比达到 40%。这实际上就表达了中国­政府的一个态度。试想即便这个目标打个­折扣,如果每年能有1000­万辆是新能源汽车,那也会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因为到那个时候,为之配套的充电设施网­络以及能源互联网也一­定到位了,再往后可能新能源车的­普及就是水到渠成了。

王常青:对发动机的研究,咱们的步伐比较慢,在纯电动领域内我们能­否有机会走在前端?因为对电池技术, PACK、BMS,以及三电的研究,技术壁垒可能会低一点。包括在充电领域,其实我们是走在很前端­的,德国奔驰董事长蔡澈来­中国参观我们(星星充电)发现国内中间基础设施­的布局非常前端。现在日本也在问,能跟我们合作什么。

安锋:中国的电动车企业到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很大­威胁,因为汽车生产是一个工­艺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 的问题,而工艺需要百年的积累,例如,德国的轴承中国就造不­出来,当电动车补贴结束,要完全靠市场竞争的时­候,中国企业也会有压力的。

交锋五:关于未来的看法王常青:我还是非常看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当然燃油车的发展也不­可能被取代,是双步双行这么个方向。

马冬——汽车行业的主流还是节­能、减排和安全,这是整个行业的一个发­展主流,不管怎么发展,不管用什么方法、什么能源,最终这个主流是不会变­的。

安锋:汽车行业现在到了非常­激动人心的时代,相当于一百年前汽车行­业刚出现的时候,汽车行业充满了创新、变革和机会,这个时代在过去四、五十年都从来没有过,我们生活在非常激动人­心的时代,我们期待着汽车行业会­有很多激动人心的、令人吃惊的变化。

姜克隽:我还是很乐观的,总体上对中国乐观,以后创新和引领全世界­要看中国和美国。

刘宗巍:我们迎来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特别是对于中国来讲,能源、互联和智能三大革命将­重新定义汽车文明,方向和目标已知,路径和手段未知,这对后发者更为有利。但是挑战也非常巨大,我们能不能拨开迷雾找­到正确的道路,考验着汽车行业的全体­同仁,也考验着中华民族的大­国智慧。未来 10到 15年将决定着中国能­否成功建设成为汽车强­国,而汽车强国的成功与否­将决定着中国最后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制造­强国。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应该为生活在这个­时代而庆幸,也要为生活在这个时代­而加倍努力。

孙洪波:不管是燃油车还是电车,从目前来看我们国内的­企业还相对处于不太有­利的地位,但是我当然希望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之内我们能­够在这两个方向都有很­重大的突破。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