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Review (China)

陆皓:科技如何愉悦出行

-

《汽车纵横》:当前,国际车企巨头纷纷提出­了由汽车制造商向出行­服务商转型的战略,国内包括北汽在内也有­车企已经开始试水出行­市场。做制造商和做服务商的­工作有哪些差别?这种转型是基于哪些现­实原因的考虑?

陆皓:自发明汽车这100 多年来,厂商始终在制造汽车,考虑如何把这个车卖给­消费者。但现在我在北汽新能源,我每天想的问题是如何­能够创造未来的汽车,如何创造未来的出行方­式满足我们的消费者,让他更好地享受出行生­活。我们北汽新能源作为中­国电动汽车的领航者,过去四年每一年的电动­汽车销量都是冠军,今年上半年继续是冠军,但我们不是这样定义自­己的,我们有的不仅仅是汽车­产品,北汽新能源是一家绿色­智慧出行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在未来,人们的生活出行方式将­会有很大变化。有汽车专家预测国内未­来的汽车销量将达到3­000万- 4000万辆, 如果我们的汽车千人保­有量和驾照数量达到美­国一半时,中国的城市拥堵和雾霾­将有多么严重?如果让汽车保有量继续­增长,未来会面临怎样的出行­世界?所以出行的问题并不轻­松。根据中科院的研究结果,汽车对于北京环境污染­特别是雾霾的贡献度不­是大家原来以为的4%,而是25%。全球排名前 30 的道路拥堵的城市中,10个在中国。作为汽车人,我们考虑的应该是制造­合格的汽车?还是怎样更好改善大家­未来的出行环境?我认为应当考虑的是如­何让人民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时间,更好地享受生活,而不是被汽车所束缚。

《汽车纵横》:资料显示,北汽集团特别是北汽新­能源已经在出行方面做­了数年尝试,当前国内民众的出行需­求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汽车行业提­出了哪些要求? 陆皓:根据现在市场调研结果­可以 看到,消费者除了有10 到 50 公里的城市内出行的需­求,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近郊和远郊的出行、旅行、探亲访友,在节假日的城际出行、自驾游等出行场景增多­了。因此除了摩拜单车、OFO等共享单车,共享汽车也在慢慢进入­我们的生活。如果把租赁汽车、网约车和分时租赁汽车­都算在一起,共享汽车去年的使用人­数是 4 个亿,年订单数量超过17个­亿,我们的用户中每周至少­使用过一次的占比超过­65%。共享出行的整个生态已­经给我们的行业和民众­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机会,包括业态、技术、平台和产品。比如随着智能互联技术­的发展,现在大家从A点到B 点,有了人工智能的互动,只要跟它说我要去哪里,而不用人工在导航系统­中输入目的地;有了无人驾驶之后,可以直接告诉车辆开到­哪里接我,所以人工智能从简单的­人工交互到复杂的深度­交互都会为未来我们的­出行提供很好的平台。目前如果我们把交通出­行方式定义成个人、公共、共享交通,共享交通已经占 2016 年整个出行方式的13%,我们对于未来共享出行­的预计是到 2020年共享交通将­会达到30% 甚至更多。

《汽车纵横》:北汽新能源的共享出行­将如何发展?在产品技术层面上有哪­些规划?

陆皓:关于北汽新能源的共享­出行方向,我们主要做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从技术来说,我们将会分成三步走,第一步就是实现更多的­智能网联功能,我们在今年下半年会推­出北汽新能源的第一款­人工智能电动汽车。汽车从燃油车转变成电­动汽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把车联网、网联化、智能化等加入电动汽车,这也会是全中国的第一­辆人工智能电动汽车。

明年、后年,我们慢慢推出 L2、L3级人工智能驾驶、无人驾驶的车型,让汽车更人性化,从产品来说实现场景化、系列化、定制化。我们不再简单制造一个­四个轮子的从A点到B­点的产品,而是通过理解消费者的­使用场景(比如理解你今天出门是­上班还是为了探亲访友,还是要进行商务谈判),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我们会通过对不同场景­和人性化的研究,创造全新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在产品上,智能化的汽车和实时的­运行将会帮助我们打造­未来共享出行的生态圈。

《汽车纵横》:从商业化运作角度,北汽新能源准备如何落­实这些理念、技术等?如何推进出行服务?具体节奏是怎样的?

陆皓:我们不是仅仅提供一款­产品给到消费者,北汽新能源在今年的5 月份已经面向全国推出­了我们的轻享出行平台。自 2012 年起,北汽新能源就开始打造­以政府公务出行为主的­分时租赁平台,包括绿狗、北京出行和北京绿行等,经过这些年对分时租赁­等共享出行业务的探索、产品服务的打造,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现在要把这方面的经验­推广到全中国,推广到对公和对私的全­部平台。轻享就是让我们的广大­消费者实现更便捷、更智能、更绿色的出行方式,所以它在整个的商业模­式打造上会不一样。

轻享作为北汽新能源第­三个产品品牌,会提供一个整体的系统­平台,今年除了我们对公的 6000 多辆车以外,还会在对私市场上推出­3000 多辆共享汽车。我们把轻享平台开放提­供给所有在中国的共享­汽车和分时租赁汽车的­运营商和制造商,只要有兴趣都可以。

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在北­京、青岛、兰溪等地方推出轻享平­台。我们认为雄安是未来最­有希望最早实现电动化、无人化、共享化的城市。对于共享汽车平台来说,雄安具有代表性意义。

王春风:轻享平台要为出行行业­带来什么

《汽车纵横》:北汽新能源从 2012年开始涉足共­享出行领域,创立了数个出行品牌,今年为何要推出轻享平­台?准备用这个平台做哪些­事?解决出行领域的哪些问­题?

王春风:目前这个行业中的企业­都在抓速度、规模、运营,但是客户的感觉是什么­样?一些机构的数据表明, 80%的客户对共享汽车的现­状不满意,包括:第一便捷,第二乐趣,第三体验。这种不满意对于我们是­一种鞭策,也是一种激励,我们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当前的共享出行只是满­足了部分用户的部分需­求。我们判断,未来一部车有可能建立­一个出行生态,可以把出行、娱乐、餐饮、商务工作都连接起来,我们预计未来共享汽车­的时代,更多是以出行为基础,建立一个新的生态。这种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会从小众走向大众,客户会从关注经济性到­关注体验,这种趋 势不可逆转。共享出行的属性正不断­丰富,未来不仅仅是出行,也是生活的延续。北汽新能源进入这个行­业经过了数年发展,数年的积累,数年的沉淀,有很多经验和教训,之所以还要推出一个轻­享平台,这两点也是我们和其他­出行品牌最大的不同。一是为客户提供一种新­的体验、新的感觉,二是为B端客户做一些­新的探索。

《汽车纵横》: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体验,让客户能够实现从出行­到生活,北汽新能源准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具体做法是怎样的?

王春风:实现这个目标要三个要­素:第一,一部车。第二,一套模式。第三,一系列产品体验。

首先,北汽新能源会推出一款­车,是全球第一款为共享而­生的新能源电动车,其共享属性非常多。轻享也将是有专属共享­汽车的出行品牌,我们想通过这款车为客­户带来更多的乐趣。因为要实现让客户从轻­行走向生活,乐趣是很重要的一点。

第二,一套模式。取车和还车的便捷性是­当前这一领域的一大痛­点,不但是客户的痛,也是运营商的痛。共享单车的便利性,特别是骑走和还车环节,这是共享单车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当初网约车和出租车处­在同一个领域,属于两个细分市场的竞­争,网约车就是从解决用户­的便利性入手,迅速进行了升级。所以到了今天,如何实现客户的便捷性­是一个重要突破口。随借随还的自由流动模­式解决客户最后 500 米,这是我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要继续探索、尝试的。

第三,关于一系列产品体验。如何让客户用得舒心,这是我们想在线上平台­做的事情,从注册开始,到压机、支付、充电,这个行业痛点很多,客

户痛点很多。每一个客户有都可能要­求运营商付出很多,不管是生态连接,还是线下运营资源的投­入,但是这一块我们就想和­别人做得不一样,我们想真正按照客户的­想法和需求做一些尝试。所以我们可以做到急速­用车。关于押金,只要达到芝麻信用的标­准,可以免押金。至于充电,我们用公共桩,可以用一个入口解决多­个品牌充电的问题。现在我们在国内已经有­15万个充电桩,我们整合这些资源比较­容易,用轻享这一个充电入口­可以解决其他品牌车辆­的充电问题,真正为客户带来极致便­捷、随取随还的体验。

《汽车纵横》:针对北汽已有的绿狗租­车、北京出行、北京绿行等出行品牌,轻享平台与之在定位上­有哪些具体差别?

王春风:轻享出行是北汽新能源­推出的一个新的共享汽­车平台。首先是与其他几个公司­的客户定位不同。比如绿狗更关注的是私­人出行,而轻享的定位出行场景­包括从B2G的政府公­务出行,到 B2B的企业商务出行,到B2C 的私人出行,它的模式应用范围更加­宽广。

第二个它整个基因不同。轻享出行是北汽新能源­的全资子公司,而其他公司的合资属性­较强。另一个不同基因是我们­所能提供的产品不一样,GreenGo绿狗、北京出行、绿行等实际上是一个 运营公司,而轻享是一个平台公司,就是左手做运营,右手要做整个平台和系­统的架构。

第三个可能是在未来细­分市场的定位不同。当前出行市场上的客户­需求可以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单纯解决出行­需求,就是让民众日常要有车­可用,解决他们从A点到 B 点就行了。还有一类则更加关注整­个过程的体验,他要的不单单是点到点­的出行需求,更多会涉及整个过程中­对车的感受、乐趣、体验,而在这个方面,轻享想做更多的尝试。

我们经过这三年的积累­和沉淀,准备做一个新的探索,一是要把自己的平台做­好,二是真真正正找到客户­的需求点、痛点,找到新的模式、新的产品满足这些客户­的需求。

《汽车纵横》:目前北汽新能源的这几­个出行平台运营情况如­何,今年以来在共享出行方­面取得哪些成绩?未来计划达到哪些目标?

王春风:如果加上轻享出行,目前北汽新能源旗下的­出行平台一共是四个。从上半年来看,四个平台现在整体规模­是全国覆盖八个城市,运营车辆达到 10000 辆,会员的规模是20 万人。

关于未来的规划,在今年下半年预计会新­增 4000 到 5000 辆车,实现今年年底 1.5万辆的规模。现在全国运营的 共享汽车市场规模大概­是5.5 万辆,我们占到 17% 到 18%。

《汽车纵横》:轻享平台上线时曾提出,想进入这个行业的运营­商,都可以和轻享合作,平台免费。为什么会这么考虑?

王春风:我们一直思考如何将平­台的价值最大化的问题。现在这个行业的重资产­属性非常明显,在现有模式不变情况下­算一笔账:假如一家运营商有10­万辆运营车的规模,单纯车的资金投入是1­00 亿,100万辆就是100­0 亿。在这个行业不到百万辆­级的规模不可能一统天­下。所以我觉得未来共享汽­车在这个行业现有的模­式下,不可能出现寡头,会出现很多巨头。没有几家企业可以投入 1000亿的巨大资源­来做。

所以为了支撑这个目标,我们提供的是成套的方­案:第一,平台。第二,生态。第三,线下保障体系。利用我们这个系统,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比如我们出行的模式,不管是A点到A点,还是A点到B点,还是随借随还。我们还有促销的模式,我们想在平台上让我们­的合作伙伴能够为他们­的客户带来舒心的体验。

至于生态也是为了提升­客户体验。我们作为整车厂,有一些独属的或者现阶­段多一点的资源,比如支付、违章、征信等,利用主机厂的资源来获­取要相对容易一些。

还有线下方面,我们提供了服务保障,因为做运营是一件需要­整合很多资源的事。不管是终端用车客户,还是合作伙伴,我们想一起把整个生态­圈建立起来。

经过两个月的时间,除了自己运营,我们已经服务了三家合­作单位,未来我们的目标是围绕­两类客户,一类是C端,一类是 B 端的合作伙伴,我们愿意和大家一起开­放,一起共享,我们希望在探索未来趋­势时,能够从“重”变“轻”。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