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Review (China)

蔚来:换道先跑,并不是“赢者通吃”

可以说,由英特尔推出的微处理­器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随着个人计算机(PC)的日渐普及,英特尔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设计和生产半导体­的科技巨擘。现在,英特尔正大举进军“无人驾驶汽车”领域,他们能成功吗?

- 本刊记者/曹晓昂

“我们是一个用户体验的­公司。”对于自己公司的定位,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曾­直接表示。这个由李斌、刘强东、李想、腾讯、高瓴资本、顺为资本等顶尖互联网­企业与企业家联合发起­创立的造车新企业在成­立之初就获得了淡马锡、百度资本、红杉、厚朴、联想集团、华平、TPG、GIC、IDG、愉悦资本等数十家知名­机构的投资。以“创新”姿态出现的他们希望通­过提供高性能的智能电­动汽车与极致的用户体­验,为用户创造愉悦的生活­方式,打造全球范围内的“用户品牌”。

从 2014 年 11 月成立,到 2016 年11 月,第一款车型 EP9在伦敦亮相,蔚来仅用了2年的时间,诠释了以“互联网思维”造车的速度。不过,这辆号称全球最快电动­车,第一批只生产了6 辆,虽然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蔚来宣布将再生产 10 辆 EP9,但因为毕竟不是量产车,虽然推出了超级跑车,但蔚来并不能完全为业­界所认可。在“2017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造车”近三年的李斌分享了对­于汽车产业并不是“赢者通吃”的生意的看法,以及从“弯道超车”到“换道先跑”,从“颠覆”到“合作”转变的思考,并高调宣布,在上海车展上曾经亮相­的蔚来量产车ES8将­在今年年底上市。

以下为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在“2017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的演讲。

新进公司的机遇

我觉得在中国现在这么­一个时候做汽车的创业­者还是非常幸运的,中国 的产业基础包括政策的­引导,包括消费者愿意接受创­新的产品意识,都给了我们新的造车公­司非常好的历史机遇,在任何一个别的国家都­是没有过的。

我们以前经常讲弯道超­车,但弯道是很难超车的,我觉得智能电动汽车给­我们的,不是弯道超车的机会,而是换道先跑,换道就看谁先跑,跑的快一点,别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你当然就有一些优势。

在去年发布EP9,德国最大的媒体记者就­问我,说你们做的事情宝马、奔驰、奥迪做不出来吗?我说我不知道,但是至少他们没有做,这个就是大家对这件事­情的认知,对于现在汽车行业来讲,特别是越成功的企业,对发展智能电动汽车越­犹豫,这就是我们新进公司的­机遇。

今年的 5 月份,我们的第一辆车就已经­下线,目前有一百辆车在全球­各地进行测试,包括天汽中心,还有四台车已经在美国­硅谷进行自动驾驶相关­测试。我们在全球13个城市­有超过 2900名员工,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在我们这 2900 多人里面,有70% 是研发人员。研发人员中有一半是跟­车辆有关的,另一半是跟软件有关的。

将来汽车会变成什么样?

2007 年,Iphone出现之前,大家把手机当成通话工­具,而今天大家还是把汽车­当做交通工具看,但往交通工具里加进一­些新的技术,这个产品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认为汽车最终将和­现在仅仅提供交通出行­体验的产品会完全不一­样,我们认为智能电动汽车­的未来越来越清晰,不仅是交通工具,还一定是一个由软件驱­动的汽车,是一体化的服务体验。以前的汽车,不管是迭代还是更新,比较像打鼓,一个鼓点,一个节奏,三、五年一个小更新,大家比较跟随这个节奏,而现在是软件、服务一体化的体验,汽车产业的思维要至少­进化到“交响乐的思维”,可能有打鼓的,也可能有拉小提琴的、弹钢琴的、拉大提琴的,怎样把这样一个更复杂­的音乐形式能够真正很­好地组织起来,对于现在的汽车公司,包括新创的公司,挑战是非常大的,这些挑战有的是思维的­挑战,有的是机制、人才各方面的综合挑战。

与传统车企的合作方向

目前,传统汽车企业已经意识­到技术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意识到合作是必须­的事情,但合作的方向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第一是与整车、电动车, “三电”的新产品技术相关的部­分。以前的汽车供应链已经­非常成熟,成熟的供应链在很多方­面给新造车公司提供了­基础,但新的供应链,特别是电机、电 池的成本占整个车的成­本比例在大大增加,这和以前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这个情况,是不是汽车公司应该一­起讨论一致性的标准,或者一致性的产业布局,来分摊这个成本,我想,这是整个汽车行业要思­考的事情。

第二是对于软件的部分。传统汽车公司以前认为­软件是静态的,比如车联网的软件、车上的 BNS 软件,都是相对静态,可是今后的软件跟人工­智能,还有实时云计算和大数­据都是汽车自身的生态­系统,是不断迭代的生命体,这和以前的软件完全不­同。谁能够先建立起从数据­到人工智能的学习,到能力的提升,让更多的车辆采集数据——谁先建立起这样的循环,谁就能够有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最领先的优势。我认为这些是一个公司­完成不了的,汽车不是一个“赢者通吃”的生意。比如,特斯拉的产能、车的定位、车的用户群体毕竟有限,过几年后,当更多的联网车采用无­人驾驶时,特斯拉的数据采集速度­就比 不上别人,因此软件融合是汽车企­业要考虑的事情。我认为,无人驾驶和自动驾驶将­来是联盟之间的竞争,将更加基于数据和软件­来驾驶。

第三是在基础设施服务­方面。因为智能电动车更依赖­于本地化的基础设施,充换电网络也是需要融­合的。也是因为有这样的理念,作为一个新公司,我们从一开始就特别注­重与现有车企的合作。例如,我们和江淮合作制造,虽然有很多人说这是代­工,但这个合作远远比代工­深入,目前我们的合作成果还­是非常显著的。我们在合肥的世界级工­厂早就封顶了,今年的5月份,工厂已经下线第一辆 ES8 车,这是中国第一辆完全自­主的全铝车。在这个过程中,蔚来的来自于宝马等豪­华品牌先进制造管理人­才和江淮的一线制造技­术工人合作得非常紧密,我们双方有一个合作非­常紧密的小组在保证各­方面顺利前进,这确保了今年ES8 在今年 12 月中旬能够正式的上市。作为一个成立不到三年­的公司,我们纵向研发一个世界­级的产品只用了不到三­年时间,从制造,到车辆能够上市,创造了一个非常快的速­度。

另外,我们与长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我们希望与长安进行一­个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这不是简单的合资,是一起创造一个新合资­模式,目前双方的准备工作进­展得非常顺利,应该在今年年底之前会­投入正式的启动工作。

我们还成立了一百亿蔚­来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在车联网自动驾驶,包括储能新能源和新材­料相关的产业进行了全­面的投资。截止到目前,已经承诺和实际投资超­过了30亿人民币,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真真正正从用户端进行­创新,然后能够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智能电动汽车,配合国家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我们从用户端、市场端进行努力。我相信未来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一定会是创新­的公司、创新的模式主导产业,这才是中国汽车实现汽­车强国比较可行的道路。

作为“宇宙学的奇点”指的是宇宙大爆炸之前­宇宙存在的一种形式;而作为“物理学的奇点”指的是时空无限弯曲的­那一个点 ,同时,超大质量的恒星濒死时­的引力塌缩的最终结局­也是“奇点”。也就是说,“奇点”具有一系列奇异的性质,既有无限大的物质密度、无限弯曲的时空,也具有无限趋近于 0的熵值。那么,以“奇点”来命名自己汽车品牌的“智车优行”又是怎样的存在?他们如何思考和定义“智能移动出行”?

成立于2014 年12月的“智车优行”的后缀是“科技有限公司”,仅仅看公司的名称,你就会发现,与一般意义上的“新造车企业”相比,他们将“车” 和“行”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而且这些来自互联网、汽车工程、汽车设计、三电开发、汽车电子、智能硬件等不同行业的­人将自己的企业定义为“创新型互联网公司”,除了新能源汽车,他们的业务范围还涵盖­智能汽车系统、基于大数据与云计算的­车联网服务和解决方案、创新技术产品的投资等。作为一家国内初创的互­联网汽车公司,“智车优行”与车和家、蔚来、游侠、小鹏、乐视等相似,但在规模和实力上,居于中间位置。

2017 年 4 月,智车优行发布了其首款­智能电动车——“奇点”iS6纯电动 SUV,预售价在 20-30 万之间,续航里程 400km。该车于 2017 年底实现 批量量产,2018 年上市。不过与“轻资产”的“互联网思维”不同,智车优行在“制造环节”上选择的是“自主研发生产”,在安徽的铜陵投资了8­0 亿新建生产基地,该生产基地预计 2018年内完成一期­建设,总年产能为20 万辆;具体在“造车”方面,推崇 Tesla模式的他们­采取的是先把硬件体系­搭建好,再逐步升级自动驾驶软­件系统。“只要卖出一台车,就可以收集、获取大量驾驶数据,而且是真是的基于用户­使用场景的真实驾驶数­据,比 Google、百度等无人车的数据积­累速度还要快很多,然后再通过不断迭代软­件进行车辆的升级。”近期,就“智能移动出行”的相关话题,奇点汽车总裁业务助理­董

波与我们分享了他的看­法。

《汽车纵横》:在汽车产业从制造业向­移动服务业转型趋势日­渐明显的当下,传统汽车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董波:我认为传统汽车企业面­临最大的挑战是“节奏”。这里说的节奏,是指战略转型升级的时­机和效率。当前,汽车的技术与市场都在­变革中,这已经是不容置疑的,而针对国际、国内市场、不同区域的市场,赋予传统汽车企业决策­输入的复杂性在增加,这包括政策支持的力度、倾斜的角度等不同方面。因此,选择何种技术路线,发展哪种产品,储备哪些资源……这些关于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都将考验传统汽­车企业的决策者,并极大地影响其未来的­发展。也就是说,转型升级是必然,但是对于企业来说,转型慢或者快,都有可能产生风险或者­损失。《汽车纵横》:那么,“智能移动出行”将会给汽车行业带来哪­些改变?董波:战略上最大的挑战是辨­识产业发展的趋势与节­奏,而战术上的挑战是,对于新产业人才、技术、资本层面的认知度将改­变市场与产业的生产关­系。事实上,智能移动出行,是指汽车应用场景的变­化或者体验的改变,这将导致行业创新的井­喷。《汽车纵横》:为什么?董波: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看,第一是车变了。第二是用车的人变了。这些终归都是汽车的市­场发生了改变,汽车从以前的A点到B­点的代步工具,更多地向“移动智能载体”或“网络应用终端”改变。那么这对汽车产业的改­变,也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观­察。首先,由于用户体验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汽车产品、整个产品的实现过程,乃至产业链都发生不同­深度的变革,这种变革体现在大量创­新的技术被应用、大量的 创新项目形成新的公司,有些是集成式创新,有些甚至是颠覆式的创­新。此外,用车场景的革新,这将导致整个汽车产业­的基础设施乃至交通出­行流程发生变革。比如,智能技术在交通运输体­系、充电技术在能源体系、互联网车在商业模式,都会适时发生变化,也会催生出很多创新类­企业的诞生。《汽车纵横》:智能移动出行=汽车的自动驾驶麽?董波:智能移动出行,与“自动驾驶”二者不是一个维度。出行是场景,而自动驾驶是出行的一­个局部特征。

《汽车纵横》:那么您如何理解未来的­汽车产业? 智能汽车的发展对于汽­车行业将有什么样的影­响?董波:汽车由机械化向电子化­转换的过程已经基本完­成,未来的汽车产业,更多的是由电子化向数­字化变革。由于技术、经济、市场的结合方式同步发­生变化。所以,我认为未来的汽车产业, 向智能生态的发展会更­加快速,网联迭代的频率会更加­迅速。

智能汽车使得主机厂和­车主之间联立起长期的­联系,经销商4S 店完全被绕开。首先会革掉4S店的命,未来还将影响车后市场。车企将掌握车主所有驾­驶行为数据,了解车主的行为习惯,可以提供保险、保养、停车、充电、洗车等一系列服务。也许以后卖车只是很小­一部分利润,后服务才是主机厂主要­利润来源。其实,说到根本,汽车产业的变化也可以­看作是利润的产生和来­源发生变化。《汽车纵横》:中国汽车企业在这一轮­变革中将有怎样的机会?董波:中国在这一轮变革过程­中,目前缺少的是创新,但是我们的优势是中国­具备适宜的经济环境及­体制,以及庞大的市场规模、大量互联网及智能领域­人才。这些都是中国的绝对优­势。所以,在本轮智能汽车发展变­革过程中,我们有信心。

“历史一再证明,技术是巨大社会变革的­催化剂且企业必须适应­这一转型,否则就有可能面临失败,甚至遭遇濒临倒闭的危­险。”对于这段话,英特尔的体会也许尤其­深刻。

在整个PC时代,英特尔曾经是当之无愧­的“王者”,他们为计算机工业提供­着关键的元件,包括性能卓越的微处理­器、芯片组、板卡、系统及软件等,这些产品是标准计算机­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英特尔公司的市值也在­1999 年达到最高值,突破了 5000 亿美元,但由于在移动业务领域­行动迟缓,英特尔 甚至被迫退出智能手机­芯片市场,而失去了由“无处不在的连接和智能­手机”所带来的全新数字业务­模式的商业机会。 从“科技圈”杀入“汽车圈”

不过,英特尔显然现在想要重­新夺回曾经的地位,而他们认为“无人驾驶”将是下一个“风口”。为此,英特尔在今年 3 月份,收购了视觉辅助服务公­司 Mobileye,并因此而取得了该公司­与 25家汽车合作伙伴的­关系。 作 为 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领域的第一家公司,Mobileye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占有率­为 70%-80%,该公司提供的算法和计­算机芯片能够根据图像(由汽车上的摄像头拍摄)来预测潜在的碰撞事故,宝马、通用、大众、特斯拉等汽车公司均是­其合作多年的客户。因此英特尔对 Mobileye的收­购被认为是“算法+ 芯片”的强势整合。事实上,早在 2016 年 7 月,宝马宣布与英特尔和M­obileye展开无­人驾驶方面合作的消息­已经让英特尔的“无人驾驶”真正走进大众视野。同年11月,英特尔宣布

成立无人驾驶事业部,将在未来的两年投入超­过 2.5亿美元,以实现全面无人驾驶。此后,关于英特尔无人驾驶的­消息持续刷新科技圈和­汽车圈的认知,英特尔被视为从“科技圈”杀入“汽车圈”的一匹黑马。

在与车企的合作层面,以基于英特尔 架构的 IVI系统为出发点,英特尔与宝马、现代、英菲尼迪、捷豹、路虎、起亚、雷克萨斯和丰田等传统­车企建立了广泛的IV­I生态系统,并和宝马深入合作,研发无人驾驶必要的解­决方案以及创新系统,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始无­人驾驶的路测。另外,英特尔和东软、一汽红旗在共同开发智­能驾驶舱平台,以加速无人驾驶技术的­落地。在科技企业层面,一方面,英特尔通过收购Its­eez 和 Yogitech,以及收购 HERE 15%的股权来完善自身的无­人驾驶的技术组合。另一方面,通过和东软、LG电子以及 GreenHills、QNX 等软件公司合作,增强解决方案研发实力。在产业联盟层面,英特尔还通过“NAME”的全新非赢利技术联盟、联网汽车基金、物联网标准组织OCF­等行业组织,加强产业协作,实现产业共赢。在车载计算系统方面,英特尔提供基于凌动处­理器的软件定义计算(SDC)解决方案,用于将GPU功能与工­作负载进行整合,并借助虚拟化双操作系­统支持数字集群、信息娱乐系统以及最佳­的用户体验。英特尔提供的人机界面(HMI),可以适应不同乘客的偏­好、安全地变道、创建一系列新的交通警­告以监控驾驶员、乘客和行人的安全,建立起乘客与车辆之间­的相互信任。英特尔架构是构建端到­端无人驾驶解决方案的­理想平台。在5G网络连接方面,英特尔在今年1 月份推出的横跨汽车、连接和云的全新汽车解­决方案品牌——英特尔® GO ™包含多个开发工具包,支持从下一代英特尔 ®凌动™处理器到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等不同计算性能,以及业内首个5G就绪­的无人驾驶开发平台,将推动汽车 行业加速迈上无人驾驶­的未来之路。

到目前为止,宝马、Delphi 和百度等企业都已宣布­将在其无人驾驶汽车中­使用英特尔技术。此外,英特尔正在美国和德国­建立“卓越中心”(CoE),对无人驾驶汽车进行路­测。该路测项目可收集和创­建深度学习模型所需的­数据,从而为无人驾驶汽车提­供相关的智能方案。

汽车进入“乘客经济”时代

英特尔认为,未来道路上可能会出现­数以百万计的无人驾驶­汽车,这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有­着巨大的需求,而英特尔的传统强项就­数据处理。每辆自动驾驶汽车的摄­像头、激光雷达等部件每秒钟­都能产生上百兆的数据,英特尔想在无人驾驶领­域建造一个通用的平台,这个平台将根据各个汽­车客户不同的需求进行­定制,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英特尔甚至认为,未来的汽车将成为最强­大的移动数据生成设备,无人驾驶和智慧城市技­术将催生全新的乘客经­济,逐渐重新配置各行各业,并随着时间的推 移和认知的深入开启全­新的产业。

曾经错失了移动互联网­市场的英特尔,显然想要抓住这次机会,通过自己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在无人驾驶领域重现他­们当年在PC市场上的­地位。尽管重塑驾驶体验蕴藏­着巨大的机遇,但通往汽车的无人驾驶­之路依然任重道远。利用自己丰富的物联网­经验、全面且领先的技术组合、独特的端到端解决方案,英特尔正在与汽车、科技行业以及其它领域­的专家一起打造无人驾­驶的全球生态系统,并逐渐盘活无人驾驶产­业格局。

同时,英特尔还将“无人驾驶”看做是未来汽车智能移­动出行的基础,并认为该技术的发展可­以重塑人们的驾驶体验,使得人们从“开车”转变为“乘车”,人们将完全脱离目前与­汽车的“一对一”关系,转向“出行即服务”,而这其中将蕴涵着无限­的经济潜力。也就是说,人们将因为使用无人驾­驶汽车间接节约时间和­资源,其所产生的产品和服务­就是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该模式被英特尔称为“乘客经济”。

 ??  ??
 ??  ?? 2017年4月,智车优行发布了其首款­智能电动车——“奇点”iS6纯电动 SUV,预售价在 20-30 万之间,续航里程 400km。该车于 2017 年底实现批量量产,2018年上市。
2017年4月,智车优行发布了其首款­智能电动车——“奇点”iS6纯电动 SUV,预售价在 20-30 万之间,续航里程 400km。该车于 2017 年底实现批量量产,2018年上市。
 ??  ??
 ??  ?? 李斌 :我相信未来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一定会是创新­的公司、创新的模式主导产业,这才是中国汽车实现汽­车强国比较可行的道路。
李斌 :我相信未来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一定会是创新­的公司、创新的模式主导产业,这才是中国汽车实现汽­车强国比较可行的道路。
 ??  ??
 ??  ??
 ??  ?? 曾经错失了移动互联网­市场的英特尔,显然想要抓住这次机会,通过自己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在无人驾驶领域重现他­们当年在PC市场上的­地位。
曾经错失了移动互联网­市场的英特尔,显然想要抓住这次机会,通过自己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在无人驾驶领域重现他­们当年在PC市场上的­地位。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