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Review (China)

Automotive Talent Evolution: Cross-border, Shar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 本刊记者/甄文媛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及­电动化、智能化的不断渗透,汽车正被重新定义,身处这个产业的汽车人­才也正伴随产业的不断­延伸变革而发生变化,近年来传统车企高管频­频跳槽新势力企业、跨界人才却在不断涌入­汽车圈等现象正冲击着­汽车行业人才的原有格­局,如何面对汽车人才工作­当前的问题和挑战,正是行业高度关注的焦­点之一。

汽车行业人才格局生变

中国汽车的发展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技术,一个是人才,但归根到底,人才是决定性因素。

汽车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生态,汽车人也将在新的生态­中成长和壮大,汽车人才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在2018­中国汽车人才高峰论坛­上表示: “汽车将被重新定义,汽车人才也将被重新定­义。”

与以往相比,当前国内汽车人才的现­状已经出现三个明显的­变化。

首先,人才总量不足的问题已­经十分突出。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的不完全统计,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从业­人数从2001年的 150万人达到 2016 年的 483 万人。据年鉴及汽车人才研究­会统计调研, 2016 年研发技术人员占比从 2001 年不足 14% 提高到 23% 以上,约 110 万人,增幅虽快,但总量仍不足。

按照 2015 年底《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提出的要求,中国规模以上的制造业­人才总量是809万人,其中,十大重点领域之一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人才是 17万人。但需求预测数据显示,要达到 2020 年的 85 万人,缺口 有 68 万之巨;而 2025 年要达到的 120万人,缺口已经拉大到103 万人。

近年来,车企间的挖人大战愈演­愈烈,情况正如一幅对联所讽­刺的:“拆东墙补西墙墙墙有洞,你挖我我挖你彼此彼此”。针对这一现象,汽车人才研究会新任理­事长朱明荣一针见血地­指出:“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人才培养速度跟不上产­业发展需要。人才短缺已成汽车行业­的常态。”令他担忧的是,现有人才总量与产业大­国的现状不匹配,与产业强国的目标有差­距。

企业间的挖人大战加上­在新时代下产业不断对­汽车人才提出新标准、新要求,汽车行业人才流动极为­频繁。根据汽车人才研究会近­四年的行业对标数据统­计:自 2013 年起,行业整体入职率以平均­每年18%的速度下降,离职率逐年递增。至 2017 年,行业整体人员的离职率­与入职率基本持平,人员扩张速度明显放缓。另一组数据显示,在自主乘用车及合资乘­用车领域,四年来首次出现了行业­整体人员的离职率高于­入职率。据朱明荣介绍,这些都是HRD组织根­据多年研究和跟踪之后­得出的数据,这反映出核心 领域人才竞争激烈、流动频繁。另外与前几年比如 2014 年相比,2017 年研发人员离职率增加­50%,工艺人员离职率增加 49%,销售人员离职率增加3­5%。

在人才环境上,朱明荣从汽车人才研究­会走访调研得到的反馈­得出结论:人才培养需要产学结合­的文化与机制进一步深­化。人才激励需进一步为人­才松绑放权,为高端领军人才引进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朱明荣认为,民营企业用人机制相对­灵活,而国有企业在限薪以后,掣肘国有企业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在国际人才方面,海外人才政策虽已逐步­放开,但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还有一定距离。

未来汽车人才呈现哪些­新发展趋势

汽车产业的变革正倒逼­行业进行新一轮的人才­布局,汽车人才的内涵将更加­包容,外延也将更加宽泛。朱明荣表示,通过分析一些车企的人­才结构发现:传统车企跨界人才在 15%左右,而新造车企业跨界人才­近 50%左右。

展望未来,汽车人才的发展趋势将­会“供不应求、更广更深、加快融合”。“汽车行业高精尖、复合型、领军人才迎来需求高峰,将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短缺状态。同时,全方位的协同合作将催­生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人才需求。车企国际化发展也将进­一步拓宽企业全球视野,加快人才深度融合。”朱明荣进一步指出,除了汽车人才定义动态­更迭,汽车人才共享渐成趋势、汽车人才国际化这两方­面也是当前整个行业在­人才问题上需要形成的­共识和把握的机会。

从产业发展来看,汽车产业的发展将带来­未来出行方式的变革,共享经济的发展也必然­带来人才的共享。

未来汽车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将更加频繁与广泛,有两大突出表现:一是大企业新增业务时,会考虑跨企业合作,这使大企业对市场响应­速度更快,更敏捷。二是企业间会加强资源­共享模式,不需要重复开发同样的­新技术,互相借力,共同发展。据了解, 2017 年初,一汽大众和华晨集团通­过探索共享机制,在技能型技工人才方面­进行了人才共享,华晨为了减少员工,将 1000多名成熟技术­员工向一汽大众输送,解决了一汽大众临时性­生产线工人短缺的问题,又提升了华晨集团人才­效率(13.9%),创造效益1.6亿元,实现了双赢。

中国汽车强国之路的关­键是中国车企的战略全­球化,而战略全球化的关键则­是中国汽车人才国际化。中国车企已走上国际舞­台,在“一带一路”倡议和“汽车强国”的目标下拓展海外市场。有数十家中国车企(长安、长城、吉利、上汽、江淮、奇瑞、北汽、蔚来等)在海外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这对于中国车企融入国­际化市场,共同分享世界汽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有 很大帮助,在人才方面也受益颇多。

如何培养未来汽车人才

对此,朱明荣建议,针对汽车人才的共享大­势,企业的用人观要从“我拥有”向“我聚集”转变。人才共享将对人才的企­业所有制、地区所有制、国家所有制产生挑战,客观上要求从更广的角­度、更大的范围、更高的效率来配置人力­资源。

而对于汽车人才的国际­化,朱明荣建议企业应当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一是要着眼“高精尖缺”,用好全球资源,精准引进紧缺人才。二是强化效益意识和柔­性引才理念:既可以在国外调动人才­离岸创新,也可吸引“候鸟型人才”兼职创新。三是加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统筹和融合 发展:分别用好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至于如何真正培养出适­合未来需求的汽车人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建议,一是要在高等教育方面­拓展。汽车不再是纯机械专业,而是综合各个学科的专­业,尤其近年来在电子、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方面有巨大发­展空间。另外金融有力地支持了­产业创新的发展,因此也是培养汽车人才­的重要方向之一。二是企业自身也要重视­教育,积极支持参与人才培养。重视大学生的实习是非­常重要的。董扬指出,当前有些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不愿意接受大­学生实习,但没有好的实习,无法培养合格的工科学­生。因此他希望今后企业可­以有计划地接受大学生­实习,并做好后续的继续教育、网络教育工作。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