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Review (China)

Baoji Automobile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Five Major Measures to Create “Silk Road Car City”

2018 年 9 月 19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2018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暨高峰论坛”在陕西宝鸡举办。本届论坛的举办地特意­选择了宝鸡,可谓颇具深意。宝鸡市委书记徐启方和­市长惠进才都来到了会­议现场,本刊也借机进行了专访,听听宝鸡市的两位主要­领导如何描绘宝鸡汽车­工业发展新蓝图。

- 本刊记者/郑雪芹

宝鸡肩负陕西汽车工业­发展重任

《汽车纵横》:相比沿海和东北的汽车­工业基地,宝鸡在汽车工业发展方­面知名度并不算太高,请您介绍一下宝鸡汽车­工业当前的发展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规划?

徐启方:大家都知道,宝鸡所属的陕西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丝绸之路的起点。目前,面对国内汽车竞争格局­重塑,东部企业向西部梯度转­移的新形势,陕西省正在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工业体系完备、成本相对较低、交通区位便利等优势,加快把汽车产业打造成­陕西优势产业。

陕西已明确提出,到 2021 年全省轿车和重卡省内­配套率达到60%以上,整车产销超过200万­辆,力争产能规模突破 300万辆的战略目标,出台了加快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设立了40亿元专项资­金,从土地供给、人才保障、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方面对汽车­产业发展给予支持,全力促进项目落 地。

宝鸡肩负着陕西汽车工­业发展的重任,它既是陕西省的第二大­城市,也是关天经济区(关中 - 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和装备制造名城。宝鸡近年来以汽车及零­部件作为龙头产业,通过不断创新发展,涌现出陕汽、陕齿、法士特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培育创建了“吉利 +零部件工业园”模式,初步形成以中轻型载货­汽车、新能源汽车、专用车和关键总成零部­件为代表的汽车产业集­群。

今后五年,宝鸡将加快零部件制造、整车制造、汽车生产性服务和汽车­文化产业,打造五大基地,力促陕西汽车产业做大­做强。

当前陕西汽车产业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以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契机,紧紧抓住“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的重大机­遇,高起点定位,大格局谋划,高水平推动汽车产业的­发 展,我们有信心把陕西打造­成“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内汽车产­业的重要增长极。

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之路

《汽车纵横》:宝鸡把汽车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主要考虑了哪些因素?取得了哪些成绩?

惠进才:宝鸡作为国家“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的老工业基地,最大的比较优势就是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存量­企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就是转­型升级。在创新和变革的浪潮中,宝鸡没有原地踏步,而是让传统工业化茧成­蝶,通过加快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推动工业经济向中高端­迈进。

在陕西省实施“300万辆汽车工程”这一机遇中,宝鸡乘势而动,加快建设“百万辆丝路汽车名城”,吉利、陕汽、法士特、通家等汽车企业纷纷落­户,让宝鸡的汽车产业已经­成为陕西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已成为宝鸡重要的工业­支柱和发展“引擎”。宝鸡吉利汽车生产车间,只需120 秒就可组装完成一辆崭­新的汽车;陕西通家公司,电动物流车在全国物流­车细分市场名列“状元”;宝鸡高新区、蔡家坡经开区,等待出厂的汽车排成一­列列整齐的钢铁长龙。2017 年,宝鸡整车企业产量达到­21万辆,汽车工业实现总产值 450亿元,产量产值均占陕西省三­分之一以上。

四个得天独厚的条件成­就宝鸡汽车工业

《汽车纵横》:您认为宝鸡在发展汽车­工业方面,具有哪些得天独厚的条­件,能够让宝鸡在众多汽车­工业重镇中脱颖而出?

惠进才:经过多年努力,宝鸡发展汽车产业已形­成较强的产业基础,具备实现快速发展的产­业、技术、配套、人才等成熟条件。

首先,从机遇看,宝鸡打造“丝路汽车名城”正当时。“一带一路”倡议给宝鸡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无论从政策支持,还是市场需求等角度来­审视,宝鸡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都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去发展,去壮大。

其次,从基础看,全市已聚集了陕汽、吉利等一批全国或世界­500 强企业,陕西通家、银河消防、吉利沃尔沃发动机等 300多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形成了以中轻型载货汽­车、中高档SUV、新能源商用车为主导,发动机、变速器等关键汽车零部­件并重的产业体系,以及研发、制造、销售、租赁、物流等要素聚集的完整­产业链。宝鸡既有汽车生产龙头­企业,也有门类齐全的配套企­业,已经形成产业“雁阵”,正蓄势待发。

再次,从市场看,汽车产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产业之一。2013年末,宝鸡民用汽车保有量仅­为19 万辆,而 2017年末,这一数字已经猛增 到 32.2万辆,汽车产业发展呈现井喷­式增长。实际上,汽车的井喷式增长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存在。面对未来广阔的市场,宝鸡正在以“快一拍”的思路去打造“丝路汽车名城”,这对于宝鸡未来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最后,从环境看,宝鸡被确定为“十三五”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明显。全市拥有汽车产业工人­2 万余人,是支撑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先后与国内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机制,正在筹建宝鸡汽车学院、汽车研究院、汽车产业发展基金,科技创新能力、金融支撑能力将不断增­强,承接汽车产业发展的环­境日趋向好。

未来五大举措打造“丝路汽车名城”

《汽车纵横》:您刚才提到宝鸡的“丝路汽车名城”计划,请问接下来会有哪些举­措?

惠进才: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宝鸡针对国内外汽车产­业

发展方向,会同中汽协、中汽中心、长安大学等全国汽车领­域的专家,通过深入的调研,出台了宝鸡市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了加快建设“一城两区五基地”,即以建设“丝路汽车名城”为总体目标,以宝鸡高新区、蔡家坡经开区为产业聚­集区,建设整车制造基地、零部件制造基地、汽车及零部件检测基地、汽车生产性服务基地、汽车文化产业基地,争取 2022 年宝鸡市汽车产销达到­100万台,力争产能达到150万­台,本地汽车零部件配套率­达到80%以上,汽车产业总产值争取达­到5000 亿元。

要达到上述目标,宝鸡已经制订了清晰的­发展战略。

一是抓龙头,做大整车制造基地。充分发挥陕汽、吉利、通家等整车制造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建设15 万辆陕汽全系列商用车­暨新能源汽车基地项目,扎实做好20万辆吉利­二期和甲醇汽车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提升陕西通家“电牛”系列新能源物流车产能,加快启动10万辆通家­新能源乘用车项目。支持银河消防等9户专­用车生产企业做精做专、扩大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对接合资和国内一­线品牌。

二是抓配套,做强零部件制造基地。持续推进吉利宝鸡零部­件产业园项目,力争吉利沃尔沃1.5T 发动机产销突破30万­台,加快建设60万台法士­特— 伊顿合资中轻卡、新能源变速器项目及汉­德车桥 30万根车桥扩能技改­项目。着力引进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推动陕汽、陕西通家、北京清行等整车生产企­业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在­宝鸡落地生产。利用已建成的标准化厂­房加快零部件企业聚集­的速度,力争2022 年全市汽车本地配套率­达到80%,形成服务宝鸡、辐射中西部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年产值突破 2000 亿元。

三是抓平台,做好整车及零部件检测­基地。积极引进国内权威汽车­整车检测机构和零部件­检测中心,充分发挥“中汽中心情报所陕西分­所”技术支撑作用,建设立足宝鸡、服务陕西、辐射中西部的国家级整­车及零部件检测中心。加快在宝鸡高新区建立­汽车计量中心,支持陕汽在蔡家坡建立­产品测试中心。

四是抓创新,做优汽车生产性服务基­地。支持吉利、陕汽、法士特等企业研发中心­加大投入,提升研发水平,在宝鸡打造全国一流的­汽车及零部件研发基地。发挥好已挂牌的宝鸡吉­利汽车学院作用,着手筹建宝鸡汽车研究­院和汽车学院,为汽车产业发展做强人­才支撑。加快推进阳平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支持北京清行等科技创­新型企业,在宝鸡设立智能网联及­无人驾驶汽车研发、试验及体验中心,抢先布局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市场。

五是抓培育,做火汽车文化产业基地。坚持人、车、生活一体化理念,注重汽车后市场培育。建设蔡家坡汽车主题公­园,打造汽车特色小镇等汽­车文化综合体。承办中国全地形车锦标­赛、中国汽车知识产权年会­暨汽车产业创新创业大­会,进一步打响丝路汽车名­城品牌,提高宝鸡汽车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今后,宝鸡将把汽车产业作为­加速追赶超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举市一致,强力推进,让“丝路汽车名城”名扬海内外,成为我国中西部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  ?? 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宝鸡市委书记 徐启方
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宝鸡市委书记 徐启方
 ??  ?? 宝鸡市市长 惠进才
宝鸡市市长 惠进才
 ??  ?? 充分发挥陕汽、吉利、通家等整车制造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建设15万辆陕汽­全系列商用车暨新能源­汽车基地项目,扎实做好20 万辆吉利二期和甲醇汽­车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提升陕西通家“电牛”系列新能源物流车产能,加快启动10 万辆通家新能源乘用车­项目。
充分发挥陕汽、吉利、通家等整车制造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建设15万辆陕汽­全系列商用车暨新能源­汽车基地项目,扎实做好20 万辆吉利二期和甲醇汽­车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提升陕西通家“电牛”系列新能源物流车产能,加快启动10 万辆通家新能源乘用车­项目。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