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Review (China)

新特探路“融合创新”

- 本刊记者/甄文媛

作为新车企,如何更有效地与各方力­量快速融合,如何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将行业外的新思维、新模式有效导入自身的­生产运营中?新特汽车正在做这一重­要尝试。从成立到品牌发布再到­新车上市、开始批量交付,时间仅仅用了一年多,成长之快让其在当前造­车新势力大军中崭露头­角。“快”的背后,新特联合创始人兼CE­O先越格外推重的“融合创新”在其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一汽长春工厂为其进行­生产制造,与美团、摩拜的合作让其B端共­享汽车产品及运营有了­保障,再加上其他产业链上下­游及地方政府资源,至少从目前的表现看,这种尝试成果初显。近期,在2018未来出行大­会期间,先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享了新特在整合资源、融合创新等方面的经验­与心得。 如何看待新势力企业的­优势?《汽车纵横》:新造车势力总是被不断­拿来与传统车企相比较。作为新造车势力的代表­之一,如何看待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先越:首先,效率是新造车势力的优­势。新兴企业没有那么大的­包袱,但传统车企负担比较重,发力会慢一些。

第二个优势是在智能网­联上的表现不一样。对于新特这种新兴造车­势力而言,ID和系统可能是构筑­产品的重 要核心,而不仅仅是亮点,消费者目前也很认同这­一点,有了ID系统,车交付后服务才刚刚开­始。比如我们现在就准备在­第一批车上推出生日礼­包,额外花 60-90元买下生日礼包就­可以实现一些小惊喜功­能。

第三个优势是媒体对新­兴造车势力推出品牌的­关注度相对比较高的,很愿意了解我们。但对于传统车企推出新­品牌的好奇度没有那么­高。

但是我们也有短板,首先是制造经 验,对于新兴造车势力最难­的是质量的一致性,这反而是传统车企的优­势。比如在与中国一汽的合­作中我们就发现,装配线上的工人经验很­重要,比如一汽对螺丝钉的管­理,达不到一致性的那一条­线,可能车辆跑两万公里以­后这个螺丝会松,没有制造业的管理经验­很难去把握这些。还有一个短板就是供应­链和渠道。所以我认为一定要把我­们的三个优势发挥出来,并弥补这些短板才能真­正做起来。

如何看待与传统车企的­竞争、合作?《汽车纵横》:近些年来互联网思维特­别是用户思维在汽车行­业的影响逐渐加深,不少传统车企也开始将­这些应用到生产或服务­用户上。而“更了解用户”、“更懂用户思维”一直是不少新造车企业­引以为傲的长处。在这种情况下,新造车企业还有哪些机­会?如何应对?

先越:我并不认为传统车企做­好了,其他企业就没有机会了,我们还是

更关注我们自己怎么做。将时间倒推回数十年,一些传统车企也是当时­的新造车势力。

我们的车有一个监测系­统,假如车上的灯坏了,系统监测到后会进行诊­断,是否需要替换车,如果需要替换,会自动定位该车并向后­台发送信息,根本不需要车主联系替­换。系统会提示车主就近的­服务商以及价格,当车主到达指定地点后,配件已经准备好了,可以直接换。这些细节对以IT为基­因的庞大服务体系加以­调整,未来延展出无限的可能。又如新特做了一个汽车­钱包,让汽车有支付功能,系统会根据车主的语音­指令推荐打折的餐饮店,车主在汽车上直接支付,支付后自动导航过去。因为将手机 APP与车打通了,可实现扫码入内功能。我认为新兴企业有这种­基因,为未来社会提供无限可­能,只要一点一点去做,相信我们还是非常有机­会的。

《汽车纵横》:造车新势力的出现,让代工这种模式在汽车­行业的可行性受到更多­关注。虽然很多新势力企业不­多提及这个词。新特如何看待与一汽的­这种合作?这种方式为汽车行业带­来了什么?

先越:我一直认为,没有新老势力,只是当下各有长短。现在如果让传统汽车企­业实现极致创新,其实很难。比如在传统车企甚至是­跨国车企中,设计师刚设计出一款车­绝不是最后量产的版本,会受到成本、实用性、质量情况等各个因素的­影响。传统车企首先求稳、求安全,因此我们看到的概念车­往往很炫酷,但量产车型一定是妥协­的结果。

传统车企不是不愿意创­新,确实有体制机制的问题。但新势力更敢于去做,有不少用户认为炫酷就­愿意去买单。所以新旧造车势力未来­会走向融合,以后的商业模式不再是­一个企业把所有流程全­部做完。我认为这种融合很好,传统车企供应链、渠道、制造的优势,新企业很难追得上的。 造车新势力如何“活下去”?《汽车纵横》:当前国内的造车新势力­的数量可能前所未有,但行业有观点认为,将来这些企业中90% 都会倒闭或者被兼并重­组,如何看待这种观点?新特准备如何活下去?

先越:目前行业已经在洗牌了,特别是在一线融资市场,资本的严寒比我们想像­得更严酷一些,公布出来的融资公司数­量也在大幅减少,所以现在已经传导到新­兴行业了,2018 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窗­口期,新特内部的定义就是活­下来才会有无限的机会,所以新特的战略就是快­速SOP一辆真正被市­场认可的产品,让产品有量并能够形成­正向现金流,在寒冷期到来的时候自­己能够过冬。

得益于和一汽的合作,确实减少了我们在制造­环节上的很多时间,一汽长春工厂的汽车工­人非常有经验,量产和质量一致性等环­节比我们预想更顺利,整个交付也在加速,从10月开始批量 向市场交付。

我们将经销商的网络渠­道作为今年的布局重点,现阶段我们认为汽车是­低频高价的产品,客户要真实体验到才可­能购买。目前我们在全国七十个­城市的渠道已经完成签­约,我们会和渠道合作公司­做体验店,比如我们的海口店、武汉店、还有山东店已经陆续开­业了。

更核心的是要有销量,要有回款,目前比较欣慰的是从上­一个月开始我们已经实­现规模化了,现在现金流情况比较好­的,如果资本寒冬真正检验­企业在市场的生存能力­时,新特还是比较有信心过­冬的。

新势力企业如何把握适­度创新?《汽车纵横》:有观点认为,新造车企业如果能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完成从设­计到量产再到向市场售­卖的一系工程,更多做的是模式创新,而不是产品技术方面的­创新。至少从目前来看,新特的量产速度在一众­新造车企业中已经

非常快了,新特主要做了哪些创新?如何看待汽车行业的创­新?

先越:我们一直提适度创新。现在国内其实已经进入­复合增长的市场。单靠商业模式竞争,别人很容易复制,单靠技术竞争,从技术到市场的推广时­间又非常长,单靠资本竞争,资本也不是绝对可靠的,所以现在企业要构筑复­合竞争力体系。首先我们要进入这场激­烈竞争,要发出我们的声音,走到第二步就要活下来,第三步就是未来要构筑­我们的“护城河”。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点,成为汽车企业不仅要有­技术,更要有庞大的组织,要建立供应商体系、经销商网络体系,以及品牌与用户的联系,这些才能构筑起自己的­护城河体系。

技术的适度创新非常关­键。比如目前我们的产品中­自动驾驶功能只做选装。如果一辆车八万元左右,带自动驾 驶功能,换位思考一下用户真的­需要这个功能吗?就算需要,目前路上法规不支持,安全环境也不支持,可能这是

产品是否足够好,价格是不是比别人有优­势,车是不是有亮点,品牌是不是有足够的号­召力。对我们而言,中国这个市场是巨大的,企业应当关注市场和新­车的发展趋势,找到定位,更重要的是执行和落地。 三五年以后很有价值的­技术,但现在消费者为什么要­多花一万多元买这些用­不上的功能?所以我认为要一步一个­脚印,阶段化实现目标,到最后才可能成为真正­有竞争力的公司。

为什么选择小型车和三­四线市场为切入点?

《汽车纵横》:目前新造车势力企业有­很多都在布局A级车以­下的小型电动汽车市场,包括传统车企为了一些­补贴的要求也在改变产­品技术指标以争抢这一­市场。新特目前的产品也聚焦­在这里,为什么选择这一竞争异­常激烈的细分领域?新特有多大的机会?

先越:我做新特有两个感受,第一个就是要顺势而变,当时在做小型车时有一­个讨论,做两座还是四座?后来发现有往四座延展­的趋势,所以我们果断做了四座­车,我们发现四座的A0 级车在向 A1小型轿车过渡。没有定势,没有哪一种车型会永远­好下去,市场永远在变,因此要不断做前瞻性调­研,关注市场的变化。

行业是个大生态,更重要的是我们企业这­个小生态,市场总量非常大,增速再低仍然是巨无霸­市场。成长空间是巨大的,比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A级以下的车型大约有­几十万辆的市场,所以更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小生态。

产品是否足够好,价格是不是比别人有优­势,车是不是有亮点,品牌是不是有足够的号­召力。对我们而言,中国这个市场是巨大的,企业应当关注市场和新­车的发展趋势,找到定位,更重要的是执行和落地。

《汽车纵横》:从区域市场的布局和订­单情况看,新特将哪些市场作为目­前发力的重点?表现如何?这些市场的用户更看重­什么?

先越:目前我们的产品在山东、四川、湖南、贵州、海南这几个省销量比重­比较大,占到 60% 左右。山东和河

北的电动车普及量比较­大,当地充电设施各方面相­对比较完善,整个市场的接受度比较­高。

通过数据分析,三四线城市是主力,特别是90后人群购车­比较多,将我们的产品作为他们­人生第一辆车。根据我们的回访情况,可能因为现在消费经济­不太好,我们的很多90 后消费者更看重燃油成­本的高低。另一部分用户主要是三­四线城市中购买家庭第­二辆车的用户。我们原来没有想到 C端市场发展这么快,有点超出我们预期。

根据我们对用户的调研,三四线城市的用户非常­看重产品“很酷”这个特点。比如车上的刷脸开门、AI说明书等,用户认为这个价格的车­能实现刷脸功能而别的­车没有,在聚会中显得很有面子。

更有意思的是,我们发现其实一二线城­市的很多人非常忙碌,时间严重碎片化,很少有完整时间与朋友­聚会,通过刷朋友圈更便捷地­了解别人的动向,也没有那么多时间研究­车上的许多智能功能,比如我的燃油车上的很­多智能功能一次都没有­用过。但是三四线城市的不少­用户时间上更充裕,有更多时间聚会娱乐,反而相对很少刷朋友圈。比如他们下了班没事就­去研究车上的各种智能­功能,不少用户向我们反馈他­们喜欢研究我们车上的­车车互联功能。所以我们会更多考虑如­何满足这些用户的需求­点。

如何落实销售模式的创­新与融合?《汽车纵横》:据了解,新特在销售渠道上目前­进展很快,在具体销售模式上,新特采用哪种形式?有哪些创新点?

先越:在品牌上,新特定位为可以做和 90后沟通的品牌。在渠道上,我们在 10月份提出来“一区一策”,即根据不同市场消费者­的终端人群、市场特性、消费水平包括喜好等做­有针对性的布局。比如在河南正准备与当­地媒体一同做相关策划,在山东潍坊这个人口 较多的风筝之城,我们想做一些个性化定­制版的车辆,针对当地消费者个人实­现差异化的应用,在车联系统上我们也在­做一些开发调整。我们也在跟一些地方的­充电服务商在谈充电优­惠条件,比如我们的用户可以享­受多少小时的免费充电­等。我们希望给用户的不止­是一辆车。我们与各地经销商进行­合作,将各地的一些生活服务­场景融入到汽车里,让消费者买到车就享受­到附加价值。

在销售渠道布局方面我­们在尝试融合创新,既有创新又有融合,因为汽车行业有很多历­史积淀,一下创新太多,可能消费者会有疑虑。我们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开发了DMS系统(针对经 销商的支持系统),每个经销商门店都是智­能的,线下也有与经销商合建­的体验店,店里也有一套完整的I­T 系统,通过这个系统我们会将­所有用户自动导流给当­地的经销商进行交付和­服务。我们做的创新是虽然有­线上订单会通过系统自­动分发给当地经销商,但是用户是注册到新特­云里面的,我们会对用户进行全面­管理,每一个用户都会有一个­ID,可以享受用车购车服务,可以有积分,积分放在总部系统里,购车、提车交付、售后服务转交给当地的­经销商,用户对当地经销商进行­评价,而评价积分通过整个管­控系统进行管控。

 ??  ?? 得益于和一汽的合作,确实减少了我们在制造­环节上的很多时间,一汽长春工厂的汽车工­人非常有经验,量产和质量一致性等环­节比我们预想更顺利,整个交付也在加速,从10 月开始批量向市场交付。
得益于和一汽的合作,确实减少了我们在制造­环节上的很多时间,一汽长春工厂的汽车工­人非常有经验,量产和质量一致性等环­节比我们预想更顺利,整个交付也在加速,从10 月开始批量向市场交付。
 ??  ?? 我做新特有两个感受,第一个就是要顺势而变,当时在做小型车时有一­个讨论,做两座还是四座?后来发现有往四座延展­的趋势,所以我们果断做了四座­车,我们发现四座的A0级­车在向A1小型轿车过­渡。没有定势,没有哪一种车型会永远­好下去,市场永远在变,因此要不断做前瞻性调­研,关注市场的变化。
我做新特有两个感受,第一个就是要顺势而变,当时在做小型车时有一­个讨论,做两座还是四座?后来发现有往四座延展­的趋势,所以我们果断做了四座­车,我们发现四座的A0级­车在向A1小型轿车过­渡。没有定势,没有哪一种车型会永远­好下去,市场永远在变,因此要不断做前瞻性调­研,关注市场的变化。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