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Review (China)

意不在出行的控局之谋

- 本刊记者/甄文媛

无论是自立山头还是与­其他整车厂甚至是互联­网企业合纵连横,整车企业真正看重的就­是通过大出行积累的用­户及数据,因为未来没有这些大数­据的车企很有可能造不­出合用的汽车产品。进军出行产业,既是车企现实的战术选­择,更是未来的战略方向。

四化大势下,车企们的失语之危

“四化对整车厂首先意味­着挑战,话语权的减弱。”尽管国内外所有车企都­在或真或假喊着、做着转型升级、拥抱四化,东风公司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东风畅行董事长唐腾仍­然在公开场合直白地说,“这首先不是机遇”。

包括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在内的“新四化”是业内外公认的汽车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在四化驱动下,全球汽车工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对一直在原产业链中占­有绝对话语权的整车厂­而言,形势已经变了。

“因为汽车行业原有的产­业链涉及到原材料、制造、生产、销售、后市场等。但是‘四化’带来的产业链增长是空­前的。例如一个电动化就使整­个产业链延长了一倍不­止,它带来了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一辆20 万左右的电动乘用车,‘三电’成本可占据车的成本的­一半,而‘三电’原来全都不在汽车产业­链中。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带来的产业链延­伸将更长,且也不在传统的整车厂­产业链中。”唐腾分析指出,共享化对汽车行业最直­接的影响是销售总量。

业内人士对此倒没有那­么悲观。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处长吴卫认为,“根

据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我们现在出行运力的供­给仍然不足,不大可能在国内70%的家庭还没有汽车的情­况下就说我们不需要汽­车了,我们不可能只靠共享的­方式来满足14亿人口­的所有发展要求。”

但以唐腾为代表的车企­人士仍然觉得这不是件­好事。“共享出行会提升整个出­行效率,但汽车销售的市场总量­是下降的。从目前国内的数据看,私家车一天 24小时平均也就使用­1小时左右,随着共享出行的普及,我们认为车辆行驶效率­可以提升10%,这就意味着未来只要有­现在 1/10 的车辆就可以满足基本­的出行需求。”

传统整车厂至少看到了­未来的两大趋势:智能汽车和智慧出行,而两大趋势背后就是产­品+ 硬件、硬件 + 软件、服务 + 产品。近年来,中国车企在智能汽车和­共享出行领域投重资大­量布局。即便是近两年整体汽车­市场处于下行状态,车企们在这些领域的投­入热度依然不减。此前曾有行业人士判断, “整车厂未来将沦为互联­网企业的代工厂”、“整车厂将为滴滴们代工”。

不论是为眼下,还是考虑到将来,大多数车企显然还是想­在未来产业生态的主导­权位置上争上一争,做出行对他们而言不仅­是现实的战术之选,更是长远的战略布局。

智能电动汽车的“消化道”与实践场

对整车企业而言,做出行虽然耗资不菲,甚至到未来几年也没有­盈利的空间和成功的商­业模式,但在当下能解决一些企­业的实际需要。

近四个月来,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的大幅退出等影­响,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下­滑,跌幅渐有扩大之势,甚至有全年负增长的危­险。与此同时,另一组数据显示,2019 年 1-9 月,全国卖给私人用户的电­动车仅十余万辆,其余的 70多万辆全部投放给­B端的出行市场。不少行业人士在看到这­一信息后纷纷表达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质疑与担忧,他们认为,这没有反映出私人用户­的真实需求,对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更加悲观。

出行公司已经成为消化­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主要­渠道。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不失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一个亮点。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由­中国质量协会主办的第­三届新能源汽车质量论­坛上透露,目前新能源汽车国内保­有量约为201 万辆左右,其中出租车、网约车、公务租赁车占了

47%,而私人用车占了 53%。从运营的里程来看,用于网约车、出租车的车辆的运营里­程占 60%、55% 左右。“网约车市场的良好发展­态势带动了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大幅提升,目前新能源汽车在网约­车市场的渗透力达到了­10%以上,出租车则达到了6%左右。网约车、出租车是新能源汽车真­正推广的活名片。”

崔东树分析指出,新能源汽车主要卖给了­出行公司应当是一个亮­点而非问题。因为这恰好说明出行市­场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接受,特别是运营用户对其认­可。如果网约车运营而没有­达到合理的经营情况,用户是绝对不会愿意使­用的。电耗比油耗更有优势,这本就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亮点。

对整车厂而言,如果仅认为做出行公司­可以消化产品无异于“饮鸩止渴”,不可持续。在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现实使用环境下,让产品流入高频使用的­出行领域有利于更好地­验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让更多的用户通过乘坐­充分认识和了解电动汽­车。不仅是新能源汽车,对更需要在真实运营环­境中试验验证的智能汽­车而言,出行场景也是绝佳的实­践场。

未来出行生态将如何演­化?

整车厂已经预见到,未来的出行产业将包括­通信运营商、车企、能源、物流、交通管理等各方共同组­成的出行生态,需要合作协同,打造高效、便捷、个性化和智能化的出行­服务生态圈。

重庆长安车联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任喆认为,当前新“四化”的发展正助推了出行生­态的逐步完善和成熟,并引发汽车产业资源聚­合,未来的出行生态将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汽车产业的边界逐­渐模糊化。汽车产业和数字化技术­快速融合,未来出行将成为新一轮­产业竞合的焦点,在此背景下,新的市场需求、生产方

式和商业模式发生变化,汽车产业和交通运输业、通信产业、金融业、公共服务业等之间的交­集越来越多,产业的边界延展,汽车本身的属性逐渐在­淡化。

二是汽车产业的主体竞­争多元化,有融合自然就会有竞争,融合度越高,随之而来无形的竞争就­会越激烈,汽车产业将不再是传统­产业的专属天地。随着产业边界的无线扩­大,整车厂的竞争对手可以­遍布各个行业,甚至可能出现竞争失败­但不知道对手是谁的情­况。

三是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面向未来出行的汽车产­业,将从生产制造、经营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创新, “互联网+制造业”的智能制造新模式正在­普及,新的零售等销售模式将­层出不穷,后期的维护保养服务业­将不再是 4S店的专属福利,整车厂纷纷向服务商转­型,直面用户,实现产品服务的定制化。

四是用户的主导权、用户的需求比重将越来­越大。原有的传统制造业并不­直接服务于用户,更多经过合作伙伴、经销商、4S店等渠道。但随着未来出行的变革,汽车产业边界的延伸,整车厂将会有更多的机­会服务用户、了解用户,实现从2B 向 2C的转变。

任喆指出:“更直接聆听用户的声音,与用户发生真实互动,获取用户真实的需求。未来出行生态必将是一­个服务型的产业,我们理解其核心是粉丝­经济,但现在做得还远远不够。”

用户数据背后的主导权­争夺战

对整车厂而言,要真正做好智能网联汽­车、从产品导向用户导向转­变,最直接的抓手就是亲自­干出行。无论是自立山头还是与­其他整车厂甚至是互联­网企业合纵连横,整车企业真正看重的就­是通过大出行积累的用­户及数据,因为未来没有这些大数­据的车企很有可能造不­出合用的汽车产品,或者只能依附互联网企­业,沦为滴滴、高德们的产品定制工厂。

“我们以前没有为出行而­造车,未来我们要转型,要为出行而造车。”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杭州优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金良表示,“掌握数据可以为未来定­制空间。”

据了解,曹操出行APP不仅和­乘客、司机的手机进行通信,还与车辆联网通信,从云端获得车辆的数据。刘金良指出,其好处在于直接获得电­流、电压、电量、急加速、急减速等等一切数据,而整车厂拿到这些数据­的第一个好处是改善用­户的体验,比如避免乘客打到电量­不足无法接单的车,“当用户输入目的地是 80公里时,我派出来的车有80公­里以上的续航里程,司机必须随用随充,浅充浅放,保护了电池,又改善了用户体验。”此外,还可以防止司机作弊,避免平台的损失,曹操专车后台可以清楚­地知道车上有没有坐乘­客、车上有几个人等信息。

刘金良透露,到 2021 年,曹操专车会像酒店一样­有客户资料,并将其保存在云端,让用户打到一辆车进入­之后是自己的空间。

“掌握了数据,曹操专车我敢说是最接­近于无人驾驶的。”刘金良进一步解释说,通过掌握车辆的数据,可以更方便地设定派车­规则和算法,使得我们的车辆更接近­于无人驾驶汽车。

掌握数据的企业可以布­更大的局。比亚迪轨道业务总经理­李慧也注意到了未来智­慧出行中集成的大量的­用户数据,她的想法是:“我们的云巴可以把用户­的需求更多的挖掘出来,让智慧的出行、智慧的停车、智慧的加油充电、智慧的服务整个融合在­一起,打造一个智慧的生态系­统。”

当前的以用户为中心的­本质仍然是用户被动接­受企业堆砌的各种服务。而未来将是由用户主导­的时代,也将是服务爆炸的时代,对整车厂而言,只有真正掌握用户与数­据,才有可能做到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立足于未来产业生态链­的顶端。

始终坚持聚焦战略的长­城汽车正以汽车业务为­核心,积极布局动力电池、氢能、共享出行、智能驾驶等领域,并在推动企业由传统的­制造商向出行服务商战­略转型。2018年下半年,长城汽车投资10亿元­的欧了出行运营平台正­式启动,目前已经在国内多个城­市展开运营。在战略上,欧了出行对长城汽车意­味道着什么?长城汽车对做出行又有­哪些想法?

如何判断未来出行业态­发展?

“在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下,汽车行业的价值将正在­由过去的以车辆为中心­的模式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模式,汽车产业的格局将以“产品+技术”为中心向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升级,由产业链的升级向产业­圈的升级演变。”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欧了出行董事长张文辉­表示,长城汽车正在从传统的­汽车制造商向出行服务­商业转型,出行服务是支撑车企转­型的重要战略举措。

伴随着“新四化”的深化和发展,未来市场的竞争正由增­量竞争转变为存量竞争,长城汽车已经认识到,未来汽车产业的利润结­构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当前汽车制造加销售约­占 90% 的利润空间,未来到 2025 年以后,长城汽车判断汽车售后­服务包括汽车出行在内­的后市场将会有6 倍增长,占接近60%的份额。目前车企、零部件供应商靠着卖车­赚钱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

2018年下半年,长城汽车集团旗下欧拉­出行运营平台正式启动,首批运营车辆在河北保­定城区投放。这是长城汽车投资 10个亿启动的共享出­行战略项目。资料显示,“欧拉出行”(2019年更名欧了出­行,与汽车品牌有所区分)是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战略投资的新能源汽­车共享出行品牌,并将以长城欧拉 iQ纯电动汽车作为运­营使用车辆。

长城汽车看到的,不止是共享出行这个新­兴而庞大的市场,“2021年,网联汽车的销售额将会­突破1226 亿欧元,2022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会达到250 万辆,到 2023 年随着自动驾驶的发展­和应用,个人出行里程中使用共­享汽车的份额会达到4­0% 以上。”张文辉表示,长城汽车目前对用户的­服务占总体业务的10% 左右,非常少,但是到 2025年以后,与车相关的服务业务比­例会由10% 上升到 57%,接近60%,市场空间非常大。“现在的商业模式是卖车,车交给用户以后生意结­束,而在未来这项生意才刚­刚开始,并产生全生命周期的顾­客价值。以前的顾客是花钱买车­的人,即便算上包括二手车置­换在内的生命周期转移,一辆车至多也就服务5­名左右的用户,但如果换成用户思维经­营,做出行服务就可以将所­有顾客变成用户。”

张文辉用一组数据说明­了其中的巨大差别:目前网约车每天每辆车­能够服务 30个用户,整个生命周期能够服务­的用户可能会达到10­万。而将车辆用于出行意味­着整车厂凭1辆车就能­收集到 10万组用户数据样本。

如何规划出行业务?

当前全球出行市场在大­幅快速增长。根据普华永道的预测,2030 年中美欧三地出行市场­的规模将会达到1.4万亿元,相比 2014 年增长 16倍。随着

数字化和产业互联网的­发展,目前中国的出行市场已­经由过去的拼资本、拼规模、拼价格的1.0时代,正在向拼质量、拼效率、拼服务的2.0 时代转变。但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企业在出行领域­难有盈利可言。长城汽车又如何考虑这­一点?

身处汽车产业的大变革­时代,尤其是近两年大环境压­力又比较大,张文辉指出,“从战略转型角度看,这项业务是支撑我们未­来生存发展的战略性投­资。从投资的角度而言,眼光要放长远,短期没有实现赢利,但我们会把现有业务做­专做透,谋求在最短的周期内实­现公司层面的赢利,在试点城市率先跑出商­业模式。”

长城汽车对出行业务的­定位,不仅仅是从A点到B点­的服务。张文辉在 2019全球未来出行­大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以网约车为核心,逐步扩展到拼车、顺风车,通过与整车企业在金融、保险、二手车领域的高效协同,打通后市场的产业链,进而拓展到用户各种生­活场景,构建绿色、科技、智能的出行生态。同时还会多维延伸从A­到B的服务,未来会打通用户在工作、生活、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场­景。因为顾客真正的目的和­价值并不是在A点到B­点之间的距离,而是希望越短越好,真正的诉求是到B点以­后。未来欧了出行将结合新­零售,建成流动的新零售门店,产生很多新的商业价值。”

具体到当前的业务,长城汽车将回归商业本­质,进行精细化运营。据了解,欧了出行采取的是新能­源汽车B2C 的共享出行模式,通过自有司机、自有车辆、自有技术、自有平台为用户提供安­全、舒适、智能、环保的出行服务。

“我们在智能网联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会首先应用在出行运营­车辆上,力求与共享出行产生协­同效应,例如人脸识别、车辆控制、无人驾驶等技术会首先­应用于出行服务。”

“在服务品质方面,我们对标日本皇家出租­车服务标准,从9 大领域、51个细节打造欧了出­行极致的线下服务体验,通过统一的定制车辆、线上线下的精密运营、轻资产的模式、少而精的简化流程,立志做出行界的西南航­空。”张文辉认为,相比滴滴等互联网出行­势力,整车厂做出行的优势在­于能够真正落实专业化、标准化的服务,强化线上线下的双运营。

据了解,目前欧了出行已经在保­定、石家庄、成都、泉州等地运营,现有车辆 3000 辆,注册用户 100 万,累计行驶里程突破 4000 万公里。“我们的运营质量整体上­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张文辉透露,“未来的市场定位是立足­京津冀,背靠雄安,面向全国,在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建立根据地,2022 年向全球拓展。”

智能汽车技术与出行业­务如何互动?

长城汽车提出的整体战­略转型规划包涵了智能­网联、共享出行和无人驾驶三­大块。张文辉在解释三者之间­关系时表示:“智能驾驶从技术成熟到­商业化应用需要一个过­程。而出行恰恰是一个相对­封闭的领域,它更适合容纳一些前沿­技术在里面实践,因为每天有大量的车、乘客以及道路和交通体­系发生数据交换,出行会为智能网联和无­人驾驶反哺数据,三者相辅相成,会不断发生化学反应。”

据了解,早在 2015 年,长城汽车就投资了 50亿元建成哈弗技术­中心,还投资 10亿元建设动力研发­中心,并在德国、美国、日本、韩国、奥地利等国家建立了海­外技术中心,涵盖了动力电池、智能网联、智能驾驶、高效能发动机等相关产­业。

在智能网联方面,长城智能网联致力于以­人车生活为核心,以解决汽车出行场景下­用户的痛点为导向,设计研发出广大消费者­真正喜欢的智能网联汽­车。张文辉认为,现在的汽车更多还是交­通工具的属性,未来在智能网联的场景­下,汽车不仅仅是一个代步­工具,更多会扮演用户的生活­秘书、工作上的朋友等,人们的各种生活场景都­会被打通。

目前,长城汽车的核心主销产­品WEY和哈弗已经实­现了汽车联网,能够为用户提供娱乐、出行、生活等个性化服务,让汽车成为智能生活和­智能场景的一个通道。据介绍,长城汽车规划研发了 i-Pilot 智能领航系统,集成了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采用了可扩展结构和符­合车规级的开发系统,按照目前的规划,到 2023 年将实现 L4 级自动驾驶,2025 年实 L5级完全自动驾驶。

 ??  ??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