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Review (China)

“十四五”汽车产业发展之路浅析

从两会代表议案看如何­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 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雷滨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在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里面明确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从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角度对此也给予了鲜明­的表述: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重要任务。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和­中小微企业协作配套作­用。可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是推动汽车产业“十四五”期间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强链、补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不仅给国际民生带来严­重危机,同时对于我国汽车行业­供应链、产业链安全也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为此,汽车工业不仅要做好强­链、补链,更要对于“卡脖子”关键技术给予重点突破。今年部分“两会”代表委员不约而同对于­车规级芯片的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而且都强调了要积极联­合行业力量大力开发自­主芯片。比如陈虹在建议中从“加大消费级芯片企业的­扶持政策力度”、“制定车规级芯片‘两步走’的顶层设计路线”、“针对具体高技术门槛芯­片推动联合攻关”等三个维度对于快速提­高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案;朱华荣则从“设立汽车产业核心芯片­及生产设备国产化重大­专项”、“强化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引导建立良性、有活力的产业环境”、“加强标准制定,设立准入门槛”等四个方面重点在保证­产业链、稳定供应基础上,维护汽车供应链安全,促进国产芯片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曾庆洪则主要针对国内­芯片投资不积极、汽车芯片产能被挤占,以及标准和验证体系缺­乏等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尹同跃在建议中提出通­过制定国产车载芯片技­术路线发展纲要、成立芯片创新发展平台,以及强化产业生态融合­等方面重点突破车载芯­片“卡脖子”难题。

其实对于自主芯片开发­薄弱问题,国家层面已经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目前工信部已经汇聚行­业力量,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未来将利用举国体制优­势重点解决车规级芯片­等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

推动碳达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方向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除了制定完成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之外,今后还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重点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全面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

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

新能源汽车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未来如何更加积极健康­发展,“两会”代表也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其中包括:《关于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政策配套,助力汽车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建议》(陈虹);《关于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端管理,促进新能源汽车加速普­及的建议》(朱华荣);《关于解决货车电动化法­规障碍的建议》(李书福);《关于推进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建议》(王凤英);《关于加快开展汽车产业“碳达峰和碳中和”系统研究工作并适时引­入碳交易的建议》(周福庚);《关于鼓励支持农村汽车­电动化,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议》(张兴海);《关于加快电化学储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国家3060战略­目标落实的提案》(曾毓群)等等。以上议案从不同角度、多个维度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动力电池利用、充电桩建设以及充电分­离模式、储能以及新能源下乡等­方面对于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生态链高质量发展,从而把大力实施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化推广战­略同深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破除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制约要素合理流动的­堵点,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产业良性循环无疑­起到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践行“双循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路径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全­面开启第二个百年

新征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唯一路径。而“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最主要的手段就是以积­极扩大内需为基点,大力促进国内消费。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支持汽车消费同样­给予了十分明确的表述: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取消对二手车交易不合­理限制,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这对于全面畅通汽车产­业内循环,促进汽车产业全生命周­期的规范化管理,营造更加完善的消费环­境都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对于汽车产业而言,认真践行“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一个最为重­要的指标是打造真正属­于自己的“民族汽车品牌”。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在一汽调研时­对广大汽车业内同仁提­出的殷殷嘱托。为此,朱华荣在议案中特别提­到“在当前市场与舆论环境­下,要持续提升中国汽车品­牌社会认可度”。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多年发展,我国民族汽车品牌无论­是在技术水平以及市场­认可度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提升,在智能网联、新能源等方面有些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市场消费主体逐步­年轻化和消费升级的碰­撞,也为品牌重塑提供了方­向。其中合资品牌价格下探,在挤压中国品牌市场份­额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品牌企业­开始全面产品升级。尤其是进入“后疫情时代”,中国品牌面临更大的压­力,其中一些弱势企业已经­面临生存危机,但同时行业内骨干企业­如一汽、长安、长城、吉利、比亚迪、奇瑞等,均加大了研发投入。此外一些造车新势力如­蔚来、理想、小鹏等,其产品在市场上也有不­俗的表现。总体来看,中国品牌乘用车头部企­业以及品牌竞争力较强­的产品已经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和追捧,未来发展也有望取得更­突出的成绩。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