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mobile Technology & Material

发动机铝合金气门室罩­盖防变形装夹工艺研究

赵亮 郭华卫 郑佳春 王智 齐光辉 李鸿波130022)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长春

-

摘要:通过对铝合金罩盖常规­机加工艺常见的问题进­行阐述,描述了基准面加工后平­面度的超差问题,同时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确定了原因,原因在于夹具的强度及­夹紧力影响了基准面的­平面度,通过对夹紧力的探索,提出了问题解决方案。通过实践得出了正确的­加工参数及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满足了基准面的平面度­要求及其他加工面的加­工要求,对后续该类零件的加工­具有指导性意义。关键词:加工变形 夹紧力 平面度TH16 B Doi:10.19710/j.cnki.1003-8817.20180242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1 前言

发动机铝合金气门室罩­盖是发动机的关键零件,因此其正确的加工工艺­非常重要,铝合金零件在加工时容­易产生变形[1],因此如何控制铝合金件­的变形问题成为了工艺­难题;加工变形的原因主要包­括切削参数的选择和装­夹工艺参数的选择[2],本文的核心内容是铝合­金气门室罩盖的防变形­装夹工艺研究。

2 问题描述

在某一款发动机气门室­罩盖的第一序加工中,基准面加工后平面度超­差严重。具体工艺方案如下:

以铸造的工艺凸台支撑­并压紧工件,定位方A式采用两个预­加工点火线圈孔定位,加工 基准A A 0.05 mm面以及 面上的孔,保证基准面 平面度 满足要求;装夹方式采用组合夹具­装夹,三点支撑

1工艺凸台并压紧,具体支撑及压点如图 所示。

1983—),作者简介:赵亮( 男,工程师,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新产品­试制。

考虑到罩盖形状复杂,且工艺凸台与定位销不­在一个平面上,为避免零件毛坯与夹具­干涉,通过组3 120 mm;合夹具,使用 个支撑柱将工艺凸台垫­高 定45 mm位销安装在 高的固定块上,实现一面两销的定位方­式,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具体工装及装夹2后的­效果如图 所示。以上方案是本铝合金罩­盖的定位夹紧方式, 0.20 mm,粗加工时留余量 等于不粗加工,加工后20- 22 ℃零件在自由松紧状态及­室温 下进行测A 0.082 5 mm,量,基准面加工后平面度达­到了 相0.05 mm 0.032 5 mm对于图纸要求的 超差 。对于此种情况,对基准面的多点进行了­测量,分析问题的原因。

3 问题分析

对基准面的多点进行了­测量,通过平面度趋

182x409 mm势图可以看出,被测 的平面呈现两端低中间­高的趋势,且分别测量两个不同的­工件,平3面度趋势基本一致,具体数据见图 。所以,此问题很有可能是变形­引起的。一种可能是工件装夹时,夹紧力导致工件变形;另一种可能是零件材料­残存加工应力,引起加工变形,造成平面度超差。

首先,分析是否是零件材料残­存加工应力,引起加工变形,造成平面度超差。排查方法:同一个工件,不同的加工余量对比分­析,使用相同的夹紧力距3­0 N · m, 1.5 mm 0.2 mm,两次加工余量分别为 和 两

4次加工后平面度对比­分析如图 所示,通过两次测量结果对比­发现,使用相同夹紧力情况下,加工余量

0.004 mm,对平面度的影响不大,两次测量差值只有所以,加工应力变形不是本工­序平面度超差的主要原­因。 图4 罩盖基准面平面度分析­对比图

其次,分析是否是由于工件装­夹变形引起加工变形,造成平面度超差。三点打表监测基准面,

30 N · m并压紧工件时发现,使用 夹紧力距,工件

0.1 mm, 5基准面变形量为 如图 所示。打表检测夹具支撑柱,压紧工件时支撑柱变形,变形量随夹紧

6力距增加而增大,如图所示。通过分析发现:产生变形的原因应该是­夹具的强度不够,夹紧力距使支撑柱向前­倾斜,导致工件变形。因此,通过试验发现铝合金罩­盖加工后基准面变形问­题是定位装夹的夹紧力­距所致,所以预通过试验调节夹­紧力距的大小来研究基­准面的变形数据,这样就能解决加工中的­问题。

4 问题解决方案

通过试验调节夹紧力距­的大小来研究基准面3­的变形数据,首先通过块千分表多点­监控,检查

工件在不同压紧力距时­的变形量。测试夹紧力距30 N·m 0.1 mm,拧紧扭矩 时工件变形 然后逐次减小20 N·m 10 N·m 7.5 N·m,夹紧力距拧紧扭矩至 、 、 测得0.06 mm 0.033 mm 0.02 mm,其相应的变形量分别为 、 、7 7.5 N·m结果如图 所示;因此,最终选择了 的夹紧A, 0.2 mm力距拧紧扭矩,加工基准面 余量为 时, 0.03 mm,测得加工后的平面度为 达到预设目标0.05 mm;然后将精加工的夹紧力­距拧紧扭矩也设为7.5 N·m, A, 0精加工基准面 余量为 时,测得加工后0.03 mm, 0.05 mm,的平面度为 达到预设目标 结果8如图 所示。因此,根据试验研究,得出了一个有规律的正­确结论,对后续该类零件的加工­具有指导性意义。

根据以上的试验数据,得出了一条“夹紧力距变形量”二者关系的线性回归模­型,根据该线性回归模型,可以反向计算求出Y关­于X的线性回归方程,也就是变形量与夹紧力­距之间的一元线性方程;根据此方程,可以简单的通过夹紧力­距计算出零件变形量的­大小,具体方程简要求解过程­如下:

该四个点大致位于平面­直线坐标系的一条直线­上,可以认为变形量Y与夹­紧力距x的关系具有简­单的线性回归模型。

n= 4;其中X =16.875, Y =0.053 25均值 均值Lxx =( X12 + X22 + X32 + X42)1) ( X1+ X2+ X3+ X4) 2/ 4= 317.187 5 ( Lxy =( X1Y1+ X2Y2+ X3Y3+ X4Y4)( X1+ X2+ X3+ X4) 2) ( ( Y1+ Y2+ Y3+ Y4)/ 4= 1.085 6 Lyy =( Y12 + Y22 + Y32 + Y42)Y1+ Y2+ Y3+ Y4 /4= ( 3) ( 0.01+ 0.003 6+ 0.001 1+ 0.000 4 - 0.01134= 0.003 76 b=lxy/lxx= 1.085 6/317.187 5=0.003 4 4) ( a= Y - bx =0.053 25- 0.003 4*16.875=均值 均值0.004 1

因此,夹紧力距与变形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y= 0.003 4x-0.004 1 5) (以上是通过计算得出的­夹紧力距与变形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通过该一元线性方程,大致找到了夹紧力距与­变形量的简单关系,并可以指导实际应用,同时,又测量了两组数据,测量夹紧力15 N · m 25 N · m距分别为 与 时的变形量,一元线性0.046 9 mm 0.080 9 mm, 3方程的理论值为 与 通过0.043 5 mm块千分表多点测量­的实际结果分别为0.082 5 mm, 10 11 ;与 如图 、图 所示实际结果与理论结­果的偏差如下: 0.046 9- 0.043 5)/0.046 9=7.25% = ( 准确率100%-7.25%=92.75% - 0.082 5- 0.080 9)/0.080 9=1.98% = ( 准确率100%-1.98%=98.02% 199毫米 以上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可以在实际的零件装夹­过程中有效的进行指导,有效的判断了零件的

92%,变形量,准确率超过了 因此,该一元方程可以606­1作为材质为 的铝合金罩盖类似结构­件装夹变形的简单计算­公式。

5 结论

6061本文通过对材­质为 的铝合金罩盖常规机加­工艺常见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描述了基准面加工后平­面度的超差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原因在于夹具的强度及­夹紧力距影响了基准面­的平面度,通过对夹紧力距的正确­探索,以及 通过实践得出了夹紧力­距与变形量数据对比的­参数;通过探索的结果计算得­出了一元线性回归方

y= 0.003 4x- 0.004 1,程 该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式­可以指导对结构类似零­件进行装夹,根据图纸要求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具体对应的参­数进行加工,可以满足基准面的平面­度要求及其他加工面的­加6061工要求;本文对材质为 的铝合金罩盖加工具有­指导性意义,同时也对该类零件的加­工问题进行了经验及理­论总结,后续零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参考该文章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参考文献: [ 1] , . [M]. ,聂毓琴 孟广伟 材料力学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9-110. [2] , [M].何平 数控加工中心操作与编­程实训教程 北京:国, 2006:25-35.防工业出版社

 ??  ?? 图2 罩盖与工装定位装夹图
图2 罩盖与工装定位装夹图
 ??  ?? 图1 罩盖定位装夹及基准面­位置图
图1 罩盖定位装夹及基准面­位置图
 ??  ??
 ??  ??
 ??  ?? 图5 30 N·m夹紧力距基准面变形­图
图5 30 N·m夹紧力距基准面变形­图
 ??  ?? 图6 30 N·m夹紧力距夹具变形图
图6 30 N·m夹紧力距夹具变形图
 ??  ?? 图10 15 N·m夹紧力距基准面测量­结果图
图10 15 N·m夹紧力距基准面测量­结果图
 ??  ?? 图8 7.5 N·m夹紧力距基准面测量­结果图
图8 7.5 N·m夹紧力距基准面测量­结果图
 ??  ??
 ??  ?? 图9 夹紧力距与变形量的数­值关系图
图9 夹紧力距与变形量的数­值关系图
 ??  ?? 图11 25 N·m夹紧力距基准面测量­结果图
图11 25 N·m夹紧力距基准面测量­结果图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