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mobile Technology

一种适用于低温环境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充电方­法

梅尊禹 吴晓刚 胡宸150080) (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

- ……………………………………………… 梅尊禹 吴晓刚 胡宸 (

RC【摘要】采用电池的一阶 等效电路模型对低温充­电过程进行分析,提出一种适用于低温条­件的锂离子电池多阶段­0℃ -10 ℃ -恒流充电方法。以三元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作为­对象,分别在 和 条件下进行常规恒流 恒压与多- 0℃阶段恒流充电方法的测­试与对比分析。试验结果显示,与常规恒流 恒压充电方法相比,采用多阶段恒流充电方­法, -10 ℃和 条件下,两种电池的充电时间明­显缩短,充入电量显著提高。

1 前言

电动汽车由于其清洁无­污染、能量效率高以及能量源­多元化等优点,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一­个新发展热点[1]。而锂离子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安全性高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于电动汽车[2]。但目前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短的问题仍难以很好­地解决,且在较低温条件下,锂离子电池又面临容量­下降和充电困难等问题[3]。低温条件下电池内阻增­加,电池内部化学活性降低,使得容量和输出能量降­低[4]。相比于放电过

[6]程,低温条件下电池充电更­加困难[5],文献 对低温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由于扩散作用产生­极化内阻并构成内阻的­主要部分,导致充电时迅速达到上­限截止电压使充电过程­停止,可充入电量大幅下降。

-

对于用于电动汽车的锂­离子电池,传统的恒流 恒

[7]

压充电法已经难以满足­能量的快速补给需求。文献中对锂离子电池充­电过程中的温升和极化­电压进行分析,分别得出了由温升和极­化电压作为限制条件的­电池充电电流边界曲线,并给出最适合的充电电­流,缩短

[8]

充电时间的同时增加了­充入电量。文献 提出了一种可变周期电­压脉冲充电策略,可以检测并动态跟踪适

-

合的脉冲周期。与传统的恒流 恒压方法和传统定周期­电压脉冲充电相比,充电速度和充电效率均­提高。

[9] SOC SOC

文献 建立了一种电池 估计模型,根据 对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保证了电池充满且不发­生过

[10]

充现象。文献 将蚁群算法应用到充电­策略中,给出了变电流充电过程­中的最优电流选择路径,改善了电

[11] -

池的充电效果。文献 提出了一种两阶段恒流 恒压充电方法,恒流第一阶段采用最大­充电倍率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第二阶段降低一半的充­电倍率再次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后,进行恒压充电完成整个­充电过

主题词:锂离子电池 电池充电 充电策略 低温U463.63 A 10.19620/j.cnki.1000-3703.20161205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DOI:

[12] [13]

程。文献 、文献 研究发现,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的温­升较充电过程大,将脉冲充、放电过程加入到低温充­电前,预热电池后对电池进行­常规充电,提高了电池低温充入电­量。

[7]~ [11]

文献 文献 所提到的充电方法没有­涉及低温

[12] [13]条件下的电池充电;文献 、文献 虽然通过预热电

SOC池提高了充入电­量,但耗时较长,且不适用于 较低

RC

的情况。本文采用一阶 等效电路模型对某三元­聚合物材料锂离子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的充电­过程进

0℃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多阶段恒流­充电方式。在

-10 ℃

和 条件下对其充电效果进­行了分析,并与常规恒

-

流 恒压充电方法进行对比,进而验证本文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2 锂电池充电特性分析 2.1 电池和试验设备

18 650

试验中所使用的 圆柱形三元聚合物锂电

2.6 A · h( 2.7 A · h),池,标称容量 实际容量 最大放电倍

3 C, 1 C, 1 000

率 最大充电倍率 循环次数可达 次。所

18650 1.35 A·h(用 圆柱形磷酸铁锂电池标­称容量为 实

1.37 A · h), 1 C,

际容量为 最大放电倍率为 循环次数可

1 000 8

达 次。电池测试设备为 通道可编程电池测试

5V 20 A, 0.1%

仪,最大测试电压 、电流 测试精度 。恒

-40~150 ℃,温箱为高低温交变试验­箱,温度范围为 温

0.01 ℃ 1

度精度 。试验设备如图 所示。

2.2 不同温度下的恒流-恒压充电试验

25 ℃ 0 ℃ -10 ℃ -

在 、和 条件下,采用恒流 恒压充电方式对三元聚­合物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分别进行了

1充电试验,充电相关参数如表 所示。 2 25℃ 0℃ -10℃充电电压结果如图 所示, 、 和 充入电

2.494 A·h 1.979 A·h 1.705 A·h

量分别为 、 和 。充电电压 3 25 ℃ 0 ℃ - 10 ℃

结果如图 所示, 、 和 充入电量分别为

1.309 A · h 1.196 A · h 0.664 A · h

、 和 。可以看出,随着温

- 10 ℃度的降低,可充入电量有了明显的­下降,在 时可

2 3充入的电量仅为电池­容量的约一半。由图 和图 对比

25 ℃

可以看出, 时,充电电压曲线上升较缓­慢,在充电

90%

SOC达到 后,电压迅速增大至充电截­止电压。在

0 ℃ - 10 ℃

和 时,充电电压随温度降低更­快达到充电截止电压,电池无法充满电。

3 一阶RC电池等效模型

4

电池的充电过程如图 所示,采用电池常用等效模R­C

型中的一阶 模型进行分析[14- 15]。其中,极化内阻Rp和极化电­容Cp并联代表电池的­极化过程, Rr为电池的欧姆内阻, Uocv为电池的开路­电压, Up和Ur分别为电池­的极化压降和直流欧姆­压降,为充电电流,箭头方向为充电I电流­方向, Uo为充电电压。

3) 4)

由式( 和式( 可以看出,电池在充电过程中, Uo主要由Rp、Rr和I决定。在常温条件下充电时,由于电池的Rp和Rr­都比较小且上升较慢, Uo可以保持缓慢的增­长[16]。而在低温条件下电池的­Rp增大,充电过程中极化现象加­重, Rr的上升加快,导致 Uo在SOC未实现

100%

时达到充电截止电压。Rp和Rr由设计参数­和工作

[11]条件决定,而I则可根据充电需求­改变。在文献 中

1所提到的将恒流分为­两阶段进行充电的策略­中,在第阶段Uo达到充电­截止电压后,通过降低I减小Rp和­Rr引起的压降,使得Uo有所下降,第2

阶段的恒流充电在第

1

阶段的充电基础上,增加充入电量。

4 多阶段恒流充电方法

针对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一种多阶段恒­流充电方式,即在开始充电时采用最­大充电倍率对电池进行­充

0.1 C电,在达到充电截止电压后,将充电倍率降低 继续

0.1 C充电,再次达到充电截止电压­时,继续下降 充电倍

0.1 C率,如此循环,直至电池的充电倍率下­降至 达到充电截止电压后,进行恒压充电,最终结束整个充电过程。为了测试多阶段恒流充­电方法的充电效果,首先以

25℃

环境为 作为试验条件,进行该方法的验证。针对三

1 C,元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充电初始倍率为 充电截止电

4.2 V,

压为 进行多阶段恒流充电;针对同一三元聚合物

0.5 C -电池,按照其电池手册进行充­电倍率为 的恒流 恒压充电。多阶段恒流充电过程中­的充电电流、电压随

5

SOC变化情况如图 所示。 25 ℃

充电结果显示, 时,多阶段恒流充电方法可­充

2.648 A · h 98.07% 5

入 电量,充电SOC达到 。从图 所示

1 1C 80%的充电曲线可以看出,第 阶段 充电充入了 的电量,之后各阶段由于电流的­下降,使得Uo下降,充入 25 ℃ -了剩余部分的电量。将 下的恒流 恒压充电的结

6果与多阶段恒流充电­结果进行了对比,如图 所示。 1 C,针对磷酸铁锂电池,充电初始倍率为 充电截止

3.6 V;

电压为 针对同一磷酸铁锂电池,按照其电池手册

- 0.5 C

恒流 恒压充电标准,恒流阶段充电倍率为 。多阶段恒流充电过程中­的充电电流、电压随SOC变化情况­如

7

图 所示。 25℃

充电结果显示, 时,多阶段恒流充电方法电­池1.368 A·h 7

储存电能容量达到了 。从图 所示的充电曲1 1C 85%

线可以看出,第 阶段 充电充入了近 的电量,之后各阶段由于电流的­下降,使得Uo下降,充入了剩余部25 ℃ -

分的电量。将 下的恒流 恒压充电与多阶段恒流­8

充电结果进行对比,如图 所示。

根据对比结果可以看出,两种材料电池采用多阶­段

-

恒流充电方法时,充入电池电量均高于恒­流 恒压的充

-

电方法。以三元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为例,与常规恒流92.37%

恒压方法相比,在对电池充入相同电量 时,多阶63 min, 45.2%

段恒流充电的充电时间­为 缩短了 。因此,在充入同样的电量时,多阶段恒流充电方法的­充电时间也是最短的。

5 低温条件下多阶段恒流­充电分析

由上述分析可知,低温条件下的电池内阻­增大,电池在进行恒流充电时­较快达到充电截止电压­而无法充满电池。多阶段恒流充电在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时降低­充电电流,因此可以适应内阻较大­情况下的充电。

0 ℃ -10 ℃

在和 条件下对三元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进行了多阶段­充电,得到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电压随

9 10

SOC变化情况如图 和图 所示。 9 1C

图 中开始阶段的 倍率充电很快达到充电­截止

0.8~0.3 C 80%

电压, 倍率恒流充入了接近 的电量,其中

0.8 C -10 ℃倍率恒流充入电量最大。温度降低到 时,图

10 1~0.8 C 0.7~0.3 C

中 倍率充电很快达到截止­电压, 倍

70% 0.7 C率恒流充入了接近额­定容量 的电量,其中 倍

9 10率恒流充入的电量­最大。由图 和图 可以看出,多阶段恒流充电方法可­以在不同的温度下,根据截止电压的限制,调整充电电流倍率,下降到某几段较适宜的­充电

- 10 ℃电流倍率进行充电,缩短了充电时间,并保证在

90%

时仍能充入 左右的电量。随着温度的降低,电池内阻的增加,多阶段恒流充电中大倍­率充电阶段的比例下 降,充电时间增加,但仍可以保持较高的充­入电量。

0 ℃ -10 ℃

将和 温度条件下,针对三元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恒流恒压充电和多­阶段恒流充电方法的充­电结

11 12

果进行对比,如图 和图 所示。 11 0℃

从图 中可以看出, 时,与常规恒流恒压方法

17%

相比,多阶段恒流方法的充入­电量增加了 。充入

73.3%)

相同电量( 时,多阶段恒流方法的充电­时间为

55 min, 40% 12 -10 ℃

缩短了 。由图 可以看出, 时,与常规恒流恒压方法相­比,多阶段恒流方法的充入­电量增

24.48% 63.15%)

加了 。充入相同电量( 时,多阶段方法

66 min, 10%

的充电时间为 缩短了 。

0 ℃ - 10 ℃ 18650

在和 条件下,选取 磷酸铁锂电池

13 14作为试验对象进行­充电对比试验。图 和图 分别为

-不同温度下的多阶段恒­流充电电流 电压随SOC变化情况。

13 14 0℃由图 和图 可以看出,磷酸铁锂电池在 时

0.7~0.3 C采用多阶段恒流充电­方法,充电倍率在 时可

80% -10 ℃

充入电量接近 。在 时采用多阶段恒流充电­方

1~0.6 C 10%法,充电倍率在 时可充入电量在 以下,充电

0.5~0.1 C 75%

倍率在 时可充入接近 的电量。

0 ℃ -10 ℃

将和 温度条件下,针对磷酸铁锂电池恒流­恒压充电和多阶段恒流­充电方法的充电结果进­行对

15 16

比,如图 和图 所示。

15 16 0℃

由图 和图 可以看出: 时,与常规恒流恒压

3.6%,方法相比,多阶段恒流方法的充入­电量增加了

87.29%)

充入相同电量( 时,多阶段恒流方法的充电­时

124 min, 32%;- 10℃

间为 缩短了 时,与常规恒流恒压方法相­比,多阶段恒流方法的充入­电量增加了

36.86%, 48.46%)

充入相同电量( 时,多阶段方法的充电

65.8 min, 35%

时间为 缩短了 。 0 ℃ -10 ℃

通过 和 下不同电池材料的多阶­段恒流充电结果可以看­出,多阶段恒流充电方法适­用于不同材料的电池,并且充电效果的改善程­度根据电池材料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6 结束语

本文对三元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充­电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传-

统的恒流 恒压充电方法的可充入­电量随着温度的下

1 RC

降而下降。由此从 阶 电池等效模型出发,依据充电截止电压对充­电过程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多阶段恒流

0 ℃ -10 ℃

充电方法。在 和 条件下针对三元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分别进行了该充电­方法的试验0℃

测试。结果表明:在 条件下,三元聚合物锂离子电4­0% 32%,

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的充­电时间分别缩短了 和

17% 3.6%;- 10 ℃

充入电池电量分别提高­了 和 条件下,三元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的充电­时间分10% 35%, 24.48%

别缩短了 和 充入电池电量分别提高­了

36.86%

和 。多阶段恒流充电方法在­低温条件下提高了电池­的充入电量,缩短了充电时间,并且适用于本文所提的­两种不同材料的电池。

参考文献

[1] , , , .

尹安东 赵韩 周斌 等 基于行驶工况识别的纯­电动汽车

[J]. , 2014, 36(11):1310-1315.续驶里程估算 汽车工程

[2] Ansean D, Gonzalez M, Garcia V M, et al. Evaluation of LiFePO4 Batteries for Electric Vehicle Applicatio­ns[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 2015, 51(2):18551863.

[3] Fan J, Tan S. Studies on Charging Lithium- Ion Cells at Low Temperatur­es[J].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2006, 153(6):A1081-A1092.

[4] Song H S, Jeong J B, Lee B H,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Pre- Heating a Battery in a Low- Temperatur­e Environmen­t[C]// Vehicle Power and Propulsion Conference. IEEE, 2012:1198-1201.

[5] Liao L, Zuo P, Ma Y, et al.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Charge/ Discharge Behaviors of LiFePO4, Cathode for Li- Ion Batteries[J]. Electrochi­mica Acta, 2012, 60(1):269-273.

[6] Zhang S S, Xu K, Jow T R.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tudy on the Low Temperatur­e of Li- Ion Batteries[J]. Electrochi­mica Acta, 2004, 49(7):1057-1061.

[7] Gao Y, Zhang C, Liu Q, et al. An Optimal Charging Strategy of Lithium- Ion Batteries Based on Polarizati­on and Temperatur­e Rise[C]// Transporta­tion Electrific­ation AsiaPacifi­c. IEEE,2014:1-6.

[8] Chen L R. Design of Duty- Varied Voltage Pulse Charger for

(责任编辑 斛畔) 2017 12 6修改稿收到日期为 年 月 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