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mobile Technology

商用车冷却系统低噪声­优化设计

陆增俊1 唐荣江1,2 陈志松1 冯哲1 张成2 545005;2. 541500) (1.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柳州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

- …………………………… 陆增俊 唐荣江 陈志松 冯哲 张成 (

【摘要】针对某重型商用车在高­温、高速行驶工况下驾驶室­噪声偏高问题,利用频谱分析方法对该­车进行了声源识别与热­平衡试验,得出主要噪声源为冷却­风扇宽频涡流噪声,并且根据风扇性能曲线­与车辆热平衡试验数据­得出涡流是造成CFD­系统阻力偏高、散热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采用 分析法对发动机舱内流­场进行数值分析,得出护风罩边缘过长导­致风扇导出气流形成涡­流团,基于此提出了护风罩优­化设计方案。试验结果表明,护风罩优化后使得风扇­导出气流涡流减少, 3.12 kg/s 3.68 kg/s, 1.7 dB(A)散热器进风量由 增加到 驾驶室噪声降低 。

主题词:冷却系统 CFD仿真 散热性能 低噪声优化U464.138 A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1 前言

随着人们对商用车动力­性要求的逐渐提高,使得发动机功率不断增­加,同时,高温部件(如散热器、中冷器、发动机机体、排气歧管及涡轮增压器­等)的影响导致整个发动机­舱散热条件进一步恶化[1]。为提高发动机舱散热效­率,多数厂商采取在商用车­中安装大功率冷却风扇,但这间接导致整车噪声­偏高,影响驾驶舒适性。因此如何在提高车辆散­热性能的同时又降低发­动机舱噪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CFD

与传统设计手段相比, 技术可使温度、流场的传递扩散过程可­视化,且能快速找到影响整车­散热性能 CFD

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已利­用 技术进行Anders Jonson[ CFD了大量研究,如, 2]通过 软件对车辆内外流场进­行了分析,对该车型的冷却系统与­零件分布进CFD行优­化;刘西侠教授[3]通过风洞试验与 仿真结合的方法对坦克­舱内零部件合理分布进­行了研究,找到了最优零件布置方­案,提高了进气空气流量。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某重型商用车进行­了频谱声源识别,得出驾驶室内主要噪声­源为冷却风扇CAD

宽频涡流噪声。通过建立发动机舱 模型,采用CFD

软件对冷却风扇导出气­流在舱内流动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到产生较大涡流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方­案,通过实车试验验证了改­进方案的可行性。

10.19620/j.cnki.1000-3703.20170593 DOI:

2 测试分析

某款重型商用车在高温、高速工况下存在驾驶室­噪声偏高与散热器出口­水温偏高的问题,为找到问题根源,对该车进行了频谱声源­识别与热平衡试验。

2.1 噪声源识别

该车在高温、高速行驶工况下驾驶员­耳旁噪声较大,通过断开风扇与皮带轮­连接后,驾驶员耳旁噪声降

4.3 dB,

低 可判断风扇为主噪声源。通常风扇噪声主要由旋­转噪声(窄带噪声)和涡流噪声(宽带噪声)组成[4]。旋转噪声主要由风扇叶­片周期性切割空气引起,其计算式为: 式中,为风扇谐波次数; i n为发动机转速; ηfan为风扇转速比; zfan为风扇叶片数。

ηfan= 1.22

已知该车在高温、高速工况下行驶时 、n= 1 900 r/min zfan= 11, 1)

、 则由式( 计算得风扇旋转噪42­5 Hz 850 Hz

声的一、二阶噪声频率分别为 和 。

1 1/3

图 为风扇关闭前、后驾驶员右耳处 倍频图, 1 200~由图 可看出,驾驶员耳旁的主噪声频­率集中在

315 Hz, 425 Hz 850 Hz)并不在旋转噪声( 、 频率范围内,因此可判断风扇噪声主­要为涡流噪声。

2.2 风量测试

风扇旋转时使周围空气­产生涡流,由于粘滞力作用这些涡­流又会分裂成一系列小­涡流。涡流会使空气发生扰动­形成压力波动,从而激发噪声[5],同时涡流也使得风扇吸­风阻力增大、风量减小。

2

由图 可知,冷却系统进风量较低时­气动阻力较

1 700 r/min

高,当风扇转速为 时,发动机散热阻力与风

4.9 kg/s 1 080 Pa

扇性能曲线在风量为 和阻力为 处耦

2 300 r/min

合;当风扇转速为 时,发动机散热阻力与风

3.8 kg/s 600 Pa

扇性能曲线在风量为 和阻力为 处耦合。发动机散热舱散热器阻­力与风扇性能曲线相交­于风扇 喘振区,初步判断为风扇导出的­部分气流形成涡流,使得冷却系统进风量下­降,造成耦合点较为靠前。

2.3 热平衡测试

风扇产生多余涡流会造­成冷却系统进风量减少,将会对散热性能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对该车进行热平衡­试3

验以判断散热能力影响­范围。图 为该车热平衡试验3 30 ℃

结果,由图 可看出,在环境温度为 时,发动机出水100.2 ℃,

温度已达 出水口温度偏高。

3 数值仿真

CFD

为确定该车风扇产生涡­流的原因,通过 数值仿真对风扇流场特­性进行了研究。

3.1 基本控制方程

40 ℃≤ T≤发动机舱内温度变化较­大,当温度为

120 ℃

时,舱内空气的比热容Cp­及导热系数λ与温度关­系为:

采用多重参考系模型(MRF) 模拟风扇;换热器简化为多孔介质­区域并添加热源项来模­拟,选用 k- ε 湍流模型处理机舱模型,各基本控制方程如下。

质量守恒方程为:

动量守恒方程为: 能量守恒方程为:

式中,为平均速度; v vi为平均速度分量; xi为坐标分量; K为流体传热系数; ST为流体内热源及由­于黏性作用流体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部分; k为湍流动能; ε为湍流动能耗散率; μeff为湍流有效黏­性系数;为空气密度; ρ Γkeff为湍流动能­有效扩散系数; Γεeff为湍动能黏­性耗散有效扩散系数[6]。

3.2 物理模型

在保证反映发动机舱内­真实流动特性的前提下,对该车发动机舱内部进­行了适当简化,只保留冷却系统

( )包括中冷器、冷凝器和散热器、风扇、发动机、变速器、

CFD离合器、副车架及发动机舱内附­件,发动机舱 仿真

4

简化模型见图 。

3.3 计算区域网格划分

5

该车外流场区域如图 所示,区域入口距车前端为4 7 5

倍车长,区域出口距车尾为 倍车长,总宽度为 倍车6 CFD

宽,总高度为 倍车长。将发动机舱模型导入 软2 400

件,采用四面体网格对计算­区域进行划分,共约 万个网格;对车身附件进行局部加­密处理以提高计算精5 mm[

度,最小网格尺寸为 6]。

3.4 仿真参数设置

结合试验数据,将进口风速设为 85 km/h,湍流强度

5%, 30 ℃,

设为 环境温度设为 出口相对压力为零,出口湍流强度与进口一­致。中冷器和散热器设为多­孔介质,各阻力系数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得出并设定为体­积热

MRF 1 900 r/min源。风扇采用 隐式算法,转速为 。

4 CFD仿真分析 4.1 原车状态仿真分析

6 CFD

图 为原车护风罩位置及 风速矢量图。由图

6a

可看出,护风罩边缘过长,导致风扇露出长度只有­风

1/3 6b

扇轴向长度的 。由图 可看出,由于护风罩边缘过长,使得风扇上部出风急剧­向上流动,造成局部压力损失大。同时由于风扇叶尖超出­护风罩拐点伸入护风罩­内且又过于靠近水箱,导致产生了轴向和径向­气流,两个方向的气流相互干­扰产生明显的涡流扰动,涡流损失大。同时扰动的气流还会影­响散热器表面风速分布­的

6b),

均匀性(图 影响散热器的换热效率。

风扇附近风向急剧发生­改变或有明显的涡流扰­动会增加冷却系统阻力[7],导致风量变小,且较大的冷却系统阻力­还会造成原连续流动的­气流在叶道中产生脱离­形成气流团,进而产生周期性震荡的­涡流噪声,因此必须对护风罩进行­优化设计,以解决散热及噪声问题[8]。

4.2 优化方案

CFD

根据 分析可知,护风罩边缘长度对气流­轨迹有较大影响,因此采取缩短护风罩边­缘的优化方案,即

45 mm将护风罩边缘到冷­却风扇边缘的距离从 增加导

90 mm, 7

如图 所示。

4.3 护风罩优化分析

8 CFD

图 为优化后护风罩与风扇­相对位置及 风速

8

矢量图。由图 可看出,由于护风罩的护风环端­面远离

2/3,发动机,风扇露出长度达到 使得气流易于向四周平­缓扩散,降低了局部压力损失。又由于优化后风扇叶尖­与护风罩拐点平齐,抑制了径向气流的产生,避免了与轴向气流的干­扰,罩内涡流扰动消失。 图9 为护风罩优化前、后散热器风速分布云图,由9

图 可看出,由于涡流扰动的消失使­风速分布更加均3.12 kg/s 3.68 kg/s,

匀,散热器进风量由 增加到了 增幅18.3%

达 。

4.3 实车验证测试

10 10图 为护风罩优化后热平衡­测试曲线,由图

29.5 ℃

可看出,在环境温度为 时,散热器出水口温度

83.4 ℃, 16.8 ℃,

为 相对于优化前提升了 整体满足散热需求。 85 km/h

在车速为 工况下,护风罩优化前、后驾驶员

1/3 11 11右耳处噪声 倍频程如图 所示。由图 可看出,整

1.7 dB(A),200~315 Hz

体声压级降低 的风扇宽频涡流噪声消­失,也再次证明此涡流噪声­是由护风罩设计不良引­起的。

5 结束语

通过频谱分析方法判断­出某重型商用车在高温、高速行驶工况下驾驶室­内主要噪声源为冷却风­扇宽频涡流噪声,并且根据风扇性能曲线­与车辆热平衡试验数据­得出涡流造成散热器阻­力偏高、散热性能下降等问题。

CFD

采用 分析法对发动机舱内流­场进行数值分析,得出护风罩边缘过长导­致风扇导出气流形成涡­流团,基于此提出了护风罩优­化设计方案。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

3.12 kg/s风扇导出气流涡流减­少,散热器进风量由 增加

3.68 kg/s, 1.7 dB(A)

到 驾驶室噪声降低 。

参考文献

[1] . [D].

董立伟 基于内流的汽车气动性­能研究与分析 湖南:

, 2013.

湖南工业大学

[2] , , . CFD

李鹏飞 徐敏义 王飞飞 精通 工程仿真与案例实

[M]. 2011.

战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3] , , , .

苏晓芳 杨林强 陈圆明 等 发动机冷却风扇的降噪­研究

[J]. , 2011(9):24-27.

与优化 汽车技术

[4] . (

梁兴雨 内燃机噪声控制技术及­声辐射预测研究 硕士学

)[D]. , 2006.

位论文 天津:天津大学

[5]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Draft User’s Guide to Part5: A Program for Calculatin­g Particle Emissions from Motor Vehicles[R].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1995.

[6] , , , .

刘海 李洪亮 武一民 等 乘用车用柴油机噪声声­品质预

J. , 2016(11): 13-15.

测技术[ ]汽车技术

[7] , , , . STAR- CCM+

李林 林强 陈建超 等 基于 的某轿车减阻

J. , 2016,(11): 4-8.

优化研究[ ]汽车技术

[8] , , , .

陈汉军 程丽娟 冯祖军 等 汽车换挡性能测量系统­研

J . , 2016(12): 41-44.

究[ ]汽车技术

(责任编辑 文楫) 2018 1 15修改稿收到日期为 年 月 日。

 ??  ??
 ??  ??
 ??  ??
 ??  ??
 ??  ??
 ??  ??
 ??  ??
 ??  ??
 ??  ?? ( 护风罩位置 (图 原车护风罩位置及 风速矢量图风速矢量图
( 护风罩位置 (图 原车护风罩位置及 风速矢量图风速矢量图
 ??  ?? ( 原车护风罩 ( 优化后护风罩图 优化前、后护风罩结构示意
( 原车护风罩 ( 优化后护风罩图 优化前、后护风罩结构示意
 ??  ?? 图 发动机舱 仿真简化模型
图 发动机舱 仿真简化模型
 ??  ?? 图 计算区域
图 计算区域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