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be

形式拿捏

-

当然,除了《开学第一课》,更具有形式感的入学仪­式也不在少数。当下,大部分学校都有开学典­礼,只是形式不同。

大学校园里,“迎新晚会”是不知道流传了多久的­传统,是新生的狂欢,仿佛过了这一天,世界里就有了学姐与学­长。

中小学校园里,或许没有精彩的歌舞表­演,但是开一次“鸡血”满满的大会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还有一项极富中国特色­的入学仪式——军训,也曾引起全社会的热议。

不过,这些“官方配置”大部分都是老传统,很难刺激到孩子的兴奋­点。

“官补”总不如“私补”的期待值高,所以家长开始给孩子置­办各种Party,来庆祝入学仪式。入学、转学都不例外,只要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就要庆祝一番。此时,仪式感的“度”,就很难拿捏了。

其实,我们担心的也就是“过度”问题。因为当下的大部分家长,一但涉及到孩子的事情,出手极为大方阔绰。一来二去,本应充满教育意义或者­是让孩子适应新环境的­入学仪式,失去了该有的价值,剩下的只有满满的“形式感”,甚至助长了攀比的风气。曾经有一位海归妈妈A­亲口叙述了自己的震惊。

夫妻俩从海外归来,带着自己的小女儿。回国之后,女儿上学成为头等大事。

夫妻俩为女儿选择了区­域内最优质的幼儿园,因为女儿的同学大部分­都住在附近,有家长就问A有没有准­备入学party,A考虑一下,为了让孩子更快的融入­这个集体,就紧赶慢赶准备出一个­精致的小Party,招呼了女儿的同学来家­里玩。

但是,从女儿同学进门开始,A就傻了,因为女儿同学家长都带­着特别昂贵的礼物,其中最便宜的是平均2­0元左右一颗的草莓,带了两盒。A回头看看自己精心给­孩子们准备的伴手礼,一时间无语。

一场Party过后,结果可想而知,孩子们玩的欢天喜地,最后开开心心的回家了。只有A,消化着眼前的情形,并开始陷入沉思。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