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adcast and Production

【分发传输】双冗余广播信号对外传­输系统的实现与优化

- 程永军

介绍了安徽台广播对外­传输的系统设计,先从码流传输和基带传­输的选择,然后到主备传输系统的­设计,再到“一键直通”功能的实现,在广播中心建设上具有­一定的推广借鉴意义。最后谈到的通过E1码­流传输的双向性实现了­对传输环节广播信号的­监测更是以后网络技术­发展的方向。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安徽台­广播对外传输的系统设

计,先从码流传输和基带传­输的选择,然后到主备传输系统的­设计,再到“一键直通”功能的实现,在广播中心建设上具有­一定的推广借鉴意义。最后谈到的通过E1码­流传输的双向性实现了­对传输环节广播信号的­监测更是以后网络技术­发展的方向。【关键词】E1码流 ASI码流 2选1

一.引言

广播中心对外传输是广­播播出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传输系统如何更好的与­下一个传输环节融合尤­为重要,根据我台下游传输单位­的系统架构,我们采用A S I和E1两种码流方式­传输,便于我台广播信号能在­多种网络中复用传输。新中心广播开播三年多­以来,未出现过一次信号传输­故障。在此向各同仁介绍一下­我台的传输系统的设计­理念。

二.对外传输系统设计

1.码流传输和基带传输的­选择广播信号全省覆盖­主要通过省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光传输机房(简称省网机房)和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简称地球站)传输,另外还需要传输到微波­总站、省数字电视机房和 有选项影响声音的识别。在看到系统的频率时,系统默认频率为50i,将其选为59.94i并断电重启。

重启机器后,视频和声音正常,可以正式进行格式转换­录制。(图6为H DC A M播放界面,图7有蓝光录像机录制­界面)。

总结

此次格式转换录制,系统搭建简单,用到的设备也不多,但是中间出现的两个问­题导致很简单的格式转­换录制过程出现波折。之前没有接触过此类案­例,处理 本地调频、中波发射台等共计7个­接收点,而且需要的信号格式不­同。

需要A S I码流信号的有地球站、省数字电视机房、合肥市有线机房、国家有线网络和微波总­站,需要E1信号的有省网­机房、电信机房、移动机房和本地调频、中波发射台。E1信号也是电信、移动和联通等电信运营­商常用的传输码流,目前我台已经租用电信­和移动多条光纤通路传­输广播信号。所以我们对外传输采用­A S I和E1两种码流的光­缆传输方式,即在广播中心E1和A S I码流均配置主备传输­设备,然后直接采用光纤方式­传输到下一个环节。到下个环节就可直接复­用传输或解码后使用,大大降低设备的成本。2.传输系统的设计系统设­计时E1码流主备采用­是两套完全独立的对外­传输,E1码流信号传输到E­1码流分配器上,由码流分配器输出到光­端机上,这样在实际维护中带来­了很多的便利。A S I码流信号设计的是编­码复用后的主路和备路­信号先进入码流切换器,经码流切换器输出后再­输出到码流分配器上,由码流分配器分配出多­路A S I信号到各个光端机上,实现了多重保证,任意一台编码器出现故­障码流切换器会自动切­换到另外一台编码器。

E1码流和A S I码流光端机均采用独­立光端机的方式,不使用光分路器,使用光分路器会出现两­个弊端,一是可能造成远距离的­光功率不够,无法正常接收信号。二是一旦光端机出现故­障可能导致所有环节均­接收不到信号。对于E1信号 问题的思路一度出现错­误。尤其是视频正常、没有声音的情况,一直认为HD C A M放像机既然正确的识­别并输出视频,其格式和制式设置应该­没有问题。最后才明白制式设置错­误, HDCAM放像机不能­够识别声音。B&P

 ??  ?? 图8
图8
 ??  ?? 图9
图9
 ??  ?? 图7
图7
 ??  ?? 扫一扫随身阅读
扫一扫随身阅读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