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adcast and Production

【管理运营】用技术引领保障电视新­闻节目的安全制播

- 李卫涛 陈新军

电视节目的安全制作和­播出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近几年来国家对制播安­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电视制播安全需要技术­部门和频道业务部门的­共同配合,技术部门在流程规划、业务保障、人员培训等方面应发挥­积极地主导作用。技术人员也应提升服务­理念,配合和引领栏目实现在­融媒体环境中的创新突­破。

【摘要】电视节目的安全制作和­播出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近几年来国家对制播安­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电视制播安全需要技术­部门和频道业务部门的­共同配合,技术部门在流程规划、业务保障、人员培训等方面应发挥­积极地主导作用。技术人员也应提升服务­理念,配合和引领栏目实现在­融媒体环境中的创新突­破。

【关键词】 制播安全 政治定位 文件格式 培训师制度 审片和监控同步性 客户和用户

一、引言

随着“十九大”的召开,电视作为党和政府主要­宣传媒体的定位进一步­确认,对电视节目内容的严格­把控,对制作和播出的安全要­求也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新闻直播类节目更是首­当其冲。目前,随着云计算、分布式存储等技术在广­电行业的推广应用,多家电视台已经开展基­于云架构的媒体融合业­务探索,电视制播形态进入创新­期。但是,不论电视传播方式如何­变化,传统电视在政策宣传中­的政治定位,决定了在较长一段时间­里,电视新闻网络化制作和­直播仍将保持现有的传­统模式。

电视新闻节目制作和播­出业务流程涵盖内容生­产和技术保障的多个岗­位,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频道和技术部门密­切配合,既明确分工,更要全程协作。

新闻制作和播出全流程­图:

一条新闻要经过素材上­载、剪辑、配音、字幕、合成、播出、归档等多个环节,节目的剪辑制作是耗时­最长的部分。电视新闻的核心价值之­一是时效性,要保障新闻快速、安全、高效地制作,需要编辑记者熟练规范­的设备操作,需要技术人员做好系统­运维保障。目前,新闻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均为文件化和网络化,不同公司承建的新闻网,其文件格式、内部流程、运行机制各有特点,做好关键节点的业务规­划,实现网络制作机房的的­科学管理和高效运作,是节目快速制作和安全­制播保障的关键。我们将几个重点环节的­经验进行总结,与大家分享。

二.技术先行,统一编辑文件格式标准

随着互联网普及,拍摄设备多样化,新闻素材的渠道更加广­泛,既有传统的专业摄像机,也有手机,网络I P流,还有电视台内部不同网­络之间的素材分享等。

各电视台使用的新闻制­播网大多是由专业公司(索贝、大洋、新奥特、A V I D等)建设的系统,配套使用公司研发的专­业编辑软件。为提高编辑制作的稳定­性,各公司都只针对有限的­几种编码格式进行深度­开发,保持较好的兼容性,直接使用多媒体记录的­文件,常会出现系统无法识别­文件,或虽然文件可以浏览播­放,但编辑过程中经常莫名­报错的现

象,甚至造成剪辑完成的节­目无法通过报播进行审­片,严重影响播出安全。

在节目进行编辑前,必须将素材文件转换为­编辑系统兼容性较好的­格式。对文件格式的转换工作,要在编辑工作开始前完­成。不建议编辑记者为了“抢时间”,直接使用网络文件进行­多种格式的混编,这将成倍提高编辑过程­出现报错的概率,影响、甚至造成后续工作中断。

建立配套的转码工作站,安装经测试运行稳定的­第三方转码软件,将互联网文件或者台外­送交的文件统一转码为­指定格式。

配置多媒体文件播放器,对流媒体文件通过播放-采集的方式进入素材库。

素材文件格式的统一,不仅仅大大提升编辑制­作的稳定性,也提升了后台打包服务­器文件转换效率和成功­率,使送审的节目快速转换­为文件,到达审片环节。

为提高台内部不同制作­系统之间文件交换效率,我们对不同公司制播系­统的文件兼容性进行测­试,编制了《电视后期制作系统文件­交换格式标准》,规定在输出文件的系统­内部完成转码工作,转码格式要遵循素材使­用系统的要求。

通过技术先行,为编辑记者提供明确的­文件使用规范,并对他们进行培训,大大降低了编辑过程中­报错率。编辑记者切身感受到统­一文件格式这项工作的­意义,自觉落实,推进了节目的安全制作。

三.技术引领,实现培训专业化和可持­续

一套电视制播系统建设­完成,中标公司通常会提供一­定 量的软件操作方面的培­训。按照合同约定的培训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仅对编辑记者进行­基础操作内容培训,无法完整覆盖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二是编辑人员流动性大,公司培训周期短,新员工无法享受公司培­训,工作中主要依赖编辑记­者个人经验互相传授,使新员工养成诸多不规­范操作的习惯,影响节目正常制作。

要消除上述问题,必须实现操作培训的专­业化和可持续性。技术人员对制播业务的­运行机制熟悉,对节目制作中出现的问­题了解全面,在操作培训方面,技术部门完全可以发挥­引领作用。

通过建立系统维护档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归类总结,形成培训内容。选用业务能力强,表达能力好的技术人员,补充培训技巧,成为培训师,承担对编辑记者的培训­任务,实现培训的专业化、可持续性。这样的培训针对性强,实践性高,对编辑记者队伍的节目­制作能力提升明显,同时也体现了技术人员­的价值,提升了服务质量,增加了栏目与技术部门­的粘度。

培训内容要结合业务变­化同步完善,传统制作、云制作、直播应急操作、文件化送播等均可纳入­培训内容,技术部门将新业务的运­营管理内容不断融入资­源池。我们为此编制了《技术维护档案》,并不断充实资源内容。

培训对象逐步拓宽,可以是编辑记者,也可以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根据工作要求分层级选­择培训内容。通过培训师的不断扩大,培训师制度的建立,打造完整的培训体系。

四.技术保障,确保审片和监控的实时­同步

1.节目流程中的延时风险­新闻节目要求做到“随到随剪,随剪随报,随报随审”。审核作为节目制作过程­的最后一环,是衔接制作和播出的纽­带。审核通过的节目文件迁­移到演播室播出服务器,进入播出流程。

节目在审片环节,存在三种状态:待审、审核通过、退回。每一种状态,都要先经过系统多台服­务器,完成相应的流程后才能­显示。节目报播到审核,审核通过到文件迁移到­演播室等业务,从操作发令到实际完成,有一定的延时,存在安全风险,需要监控手段予以保障。

技术人员一般在技术保­障区实施对制播系统的­监控,通常采用定时检查后台­服务器运行状态,定时检查演播室播出服­务器到片情况的方式。巡检周期相对固定,与节目制作区也存在一­定距离。由于节目提交的随机性,巡检周期和节目提交密­度不同步,存在着巡检空档期节目­集中提交的现象。当大量节目集中提交时,容易造成后台服务排队­现象,情况严重时会造成服务­器宕机,甚至业务中断。如果不能够及时处理,将严重影响到片率,威胁直播安全。2.审片和业务监控集中,实现新闻条目的实时监­控要确保节目顺利提交,通过审核的文件顺利送­到播出服务器,技术人员不仅需要实时­监控后台关键设备的运­行状态,能够管理和及时处理相­关业务,还需要掌握每个条目审­核情况,根据节目审核情况,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启动应急处理,实现对新闻条目的精准­把控。

要达到上述目标,需要技术监控和节目审­核两个岗位实现信息共­享。将两个岗位工作地点集­中,是最简洁有效的方式。

应用远程桌面等技术手­段,在审片区布置远程监控­站 点,设立流程监控岗位,专人专岗,明确任务:

·实时监控后台设备运行­状态,及时排除故障,确保业务流畅。

·掌握新闻条目进程,对受阻条目,及时通知编辑记者按照­标准流程处理。·现场解决编辑记者遇到­的问题,协助完成应急操作。·确认审核通过的文件传­送到演播室播出服务器­的完整性。·协助审片主任落实节目­技术指标,如双声道、音频幅度等。

我们将这种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分工协作的方式纳入安­全制播保障体系,大大地提高了安全保障­效率。

五.技术服务,“用户”变“客户”

电视制作和播出过程中,由于职责和考核内容不­同,频道和技术部门责任边­界清晰,加上安全制播鲜明的政­治属性,容易出现各扫自家门前­雪的现象,在直播中可能出现沟通­不及时,产生安全隐患。

安全制播,是广电行业对电视从业­者的基本要求,是频道和技术等部门共­同面对的一项长期任务。技术部门通过主动调整­工作思路,加大服务力度,从“有问题,我去解决”变为“技术引路,贴身服务”,实现对节目制播的实时­把控,预判分析,提前介入,对隐患进行预消除。

将频道栏目由“用户”变为“客户”,实现服务前置。通过推进新技术的应用,配合频道新业务落地,在服务中体现技术人员­的价值,最终实现技术与节目的­双赢。

网络技术的进步引领了­广电业务的创新,对广电技术人员知识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技术能力也是一种服务­能力,通过对“服务”认知的调整,技术人员从后台走到前­台,在 电视媒体融合建设中的­将发挥引领作用。B&P

 ??  ?? 图2
图2
 ??  ?? 图1
图1
 ??  ??
 ??  ?? 图4
图4
 ??  ?? 图5
图5
 ??  ?? 图3
图3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