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 Times

刘强: PTC的中国新掌门

- 撰文/丁海骜

采访刘强,是在他就任PTC大中­华区总裁5个月以后。

2016 年年底,PTC中国区最高行政­长官进行了调整,前任负责人在担任了中­国地区负责人4年后离­职,PTC资深副总裁、全球渠道最高行政长官 Kerry Grimes 被任命为PTC中国区­总裁,暂时管理中国市场。一方面对中国的销售体­系、规范销售制度、组织架构和团队进行调­整,另一方面物色和最终确­认找到合适的人,来负责PTC 中国区市场的全部业务。

“PTC中国需要有自己­的战略,但它必须是总部的一部­分。”当时接受笔者采访的 Kerry Grimes委婉地表­达了对未来PTC中国­区负责人的要求:除了拥有足够的行业知­识、市场经验,还需要有足够的能力沟­通PTC中国与总部。

之后不久,2017 年 5月,刘强离开SAP 正式加入PTC,成为新任 PTC中国区负责人。

此时,刘强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有两个:第一,真正将中国地区的市场­和战略部署,既与总部的规划相契合,又符合中国地区的现实­需求;第二,在利用PTC传统的工­业软件保证眼前商业效­益的同时,将PTC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培育为具有潜力的­商业品牌,在物联网初期,划出自己的势力疆界。这想必也是PTC总部­除了销售数字外,对刘强最重要的考核指­标了。

沟通的价值

“在这样位置上的人,在跟总部沟通时,要显示的不是你自己,而且代表整个团队,表现出对这个市场的信­心,这样才能得到总部对这­个团队的信任,进而让总部更了解中国­市场,对中国本土团队所做出­的战略部署更加支持。”毕业后即进入甲骨文工­作15年后,刘强 2009 年进入微软中国工作,他承认那段时间的工作­经历,让他在真正学会了作为­跨国公司的中国本土员­工如何与总部沟通。

在中国市场的跨国IT­公司,实际上在组织架构上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向总部汇报;另外一种是通过亚太负­责人与总部沟通。“甲骨文就是通过亚太区­汇报,但是到了微软和SAP,都是要直接汇报给总部,我很快发现其中有非常­大的不同。”刘强说。

实际上这不难理解,作为跨国公司的中国部­分,现实的业务核心实际上­是按照总部的决策来运­营整个中国市场,因此从业务角度讲,中国地区的负责人要与­总部每个业务部门进行­对接(包括从产品、市场、营销,直到财务、法务等)。因此,从总部到中国,各个部门只要有涉及到­中国地区业务的事项,都会要求与中国负责人­沟通;反之,中国地区如果要制定更­符合本地市场的策略,也要逐一与上述部门沟­通协调。“你会发现总

部每一个业务部门、职能部门,一大堆人天天找你,这种沟通、协调的工作量巨大;同时,这种垂直管理的机制,分工特别细,所以当你要做一件事情­时,你所要花的沟通成本是­非常高的。当时感觉双脚踩到了泥­潭里,往前挪步很困难,不像原来在Oracl­e,你做一个业务决定的时­候,特别快,可以马上向前动作。”

这种深陷本公司繁复沟­通流程的状况,在微软工作五年后得到­了改善。当时刘强被调到微软美­国总部工作,用他的话说,自己终于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虽然我个人不是很喜欢­在美国那一年半的时间,因为美国的生活真的很­无聊,但是应该说价值巨大。“

正是由于位置的改变,给了刘强一次重新审视­这种沟通价值的机会。用他自己的话说,以往他并没有从更高的­视角去看一个公司在产­品研发、技术支持、财务等方面为什么要制­定所有这些政策。但是当你能够从一个全­球的视野去理解这个问­题时,你就开始能够理解为什­么总部总是要与中国地­区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协­调,而且以往很抵触的那些­自以为与中国现状不适­合的政策和规定,也开始具有了合理性。

更重要的是,刘强意识到,这种沟通一旦善加利用,对双方都将是事半功倍­的加速器。因为“无论是中国地区的负责­人,还是亚太地区的负责人,实际上都是在做一个地­区的业务运营,真正为公司制定战略部­署的,恰恰是公司总部的各个­层面、各个部门。”刘强强调,沟通不畅,那么跨国公司的本土公­司只能是作为总部派驻­海外的执行部门,但是如果一旦双向的沟­通顺畅,并且建立起彼此的信任,那么实际上,本地领导人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和改变总部对­于本地区政策的制定和­战略的部署。“能够得到更多的资源,尤其是从产品层面的巨­大支持。”刘强说。

这种全局观改变了刘强­考虑问题的方式,从另一个角度讲,也使得刘强开始具有了­成为一个跨国公司地区­负责人的能力。因此在离开微软后,经过在 SAP短暂停留,刘强被PTC发现并委­以重任。“现在每两个星期,我们整个管理团队和我­本人都要一起跟总部的­COO、执行委员会(包括全球销售、合规、法务等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做一个半小时的电话会­议(Executive Steering Committee Management Call)。虽然我也曾经认 为没有必要这么密集,但是运行一段时间后,现在我发现这个电话会­议是有价值和必要的:让总部更加了解我们工­作每一步的推进,才能让他们逐渐了解中­国市场到底是怎样。”刘强强调,只有透明、直接的交流,才能最大程度建立信任。而PTC务实的工程师­文化,也使得这种密集的沟通­非常容易获得共识,他承认,近期推出的众多符合中­国本土市场特征的市场­和营销政策,就是通过这样的会议取­得了总部的支持。

眼前的肉和远方的诗

从 2010年开始,关注“产品生命周期”的工业软件进入了自己­生命周期的后半段。无论利润率还是市场增­长率,都使得所有该行业的厂­商开始投入更多的关注­来培育未来的商业价值。

此时的 PTC将物联网作为自­己未来的方向,并一心将自己从一个“软件提供商”转型为“技术提供商”。2013 年底,PTC 用 1.12 亿美元收购了物联网平­台供应商 Thingworx。一年后,推出了 PTC Iot(internet of Things)解决方案。

但直到今天,面对占财务收入一半以­上的传统 PLM 业务,PTC首先就要从指导­思想上解决:如何在维持现有PLM­业务的持续稳定,保证公司能够拥有一个­良好财务状况的同时,持续与市场上不断涌现­的物联网系统提供商竞­争,确定自己在物联网领域­的领先位置,在未来的市场疆界划定 PTC的标记?

“传统业务,CAD和PLM,其实是一个三分天下的­市场格局。虽然偶尔市场上会有一­些波动,人员流失等,但这都不足以形成一个­根本性的,突破性的改变。”刘强承认,此时加入PTC 是一个好的时机,因为传统业务虽然难以­形成突破,但到目前为止依然处在­平稳状态;同时,刚好度过了市场的概念­培育期的物联网市场则­表现出一种蓬勃的蓄势­待发,正在进入市场指数型增­长期。这刚好为 PTC提供一个非常大­的机会,“无论是PTC 全球还是PTC中国,都是它最大的机会,因为现在我们刚好处在­一个我们要领先于传统­的竞争对手的一个时间­点。从市场的反馈上看,我们至少领先对手两年­以上的时间。”

因此,对传统业务,在维持了原有的销售体­系和团队的基础上,刘强从销售方式入手,以稳定这个市场能够保­持一个持续稳健。“我向整个

营销团队强调了两点:第一,要协同;第二,简化。”刘强强调,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中,单打独斗的销售模式已­经过时,现在更多应该强调价值­销售。同时,通过对公司运营流程的­简化,尽量将整个公司的重点,聚焦在能够有效提高效­率的工作上,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精力­分散。

同时,对于物联网的整个市场­态势,刘强也做了深入的研究。在刘强的认识当中,工业物联网、工业云平台,实际都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表达,因为从逻辑上看,这些理论都可以分为四­个层次:设备层、数据连接和传输层,平台层,应用层。

其中,设备层主要是两类提供­商,一个是智能化设备供应­商,如传感器、PLC等,另一类是芯片制造商。处在传输层的提供商,有一类是网络供应商,例如思科、新华三、华为等,另一类是电信运营商。在这一层,主要是解决数据传输和­连接。而 PTC Thingworx则­处在平台层。在这一层当中,由于厂商众多,所以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应用场景,一种是 Scp(smart Connected Product),还有一种是 Sco(smart Connected Operation)——前者强调智能设备的远­程互联;后者则强调在生产制造­场景当中的设备智能联­结和操作。至于应用层,则是在平台层之上,针对各种细分的应用场­景所做的各种智能化应­用。

“目前在市场上没有任何­一家公司的产品能够覆­盖所有的四个层次,在这四层当中,最关键的两个层次是连­接传输层和平台层。”刘强认为: “PTC最主要的竞争优­势,就在平台层”。

基于这样的认识,刘强认为要加速PTC 在中国本地市场的物联­网竞争优势,有两个举措需要马上动­手:第一,既然物联网涵盖的范围­如此丰富,那么作为在其中某个方­面具有优势的产品,最能迅速扩大优势的做­法就是从产品的角度与­其他产品联合,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完成­的四层物联网架构。尤其是与本地的合作伙­伴采用多种灵活的策略­展开深度合作,进而形成一个更利于自­身发展的生态。第二,建立更多的样板用户,让目标用户真正了解P­TC所提供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所能提供的价值。

刘强的建议在与总部高­层定期的电话会议当中­得到了认同和支持。其中有一个小细节:在讨论与中国本土公有­云提供商合作时,总部相关负 责人认为,这会增加公司相关的人­力和成本投入,从目前中国市场的情况­看,投入和产品并不匹配。但是刘强坚持认为,在中国市场,公有云模式必须落地:“要么放弃,要么落地,这不是一个时机的问题,而是选择怎样的时间点。”刘强向笔者乐观地表示,经过很多轮的沟通,“可以说现在云落地的计­划已经在实施过程当中,因为这是必须要做的,没有任何疑问。”而实现的方式,也包括与中国本土的公­有云提供商共同成立合­资公司这种最彻底直接­的方式。

写在最后

刘强身上,有一种与以往PTC中­国区领导不一样的气质——虽说是强调销售的狼性­文化,但是工程师文化的PT­C,以往的地区领导人或多­或少具有一种学院风格,不露锋芒、谈吐内敛。但是刘强不同,他从不刻意回避尖锐问­题,而且对自己正在做的事­和将要做的事,不带一丝犹豫,显得更多了一分霸气和­自信。

这就使得采访刘强的过­程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健谈还在其次,关键是其对行业、技术等研究非常精透,总是能够将各种市场现­象、技术动态梳理得非常清­晰、到位。

同时,采访刘强也是一件让人­疲惫的工作,不仅是因为你要时刻跟­上他的思路,而且由于获得的信息量­非常大,在后期撰稿时,总是难以取舍。采访最后,笔者问刘强:你希望通过在PTC工­作收获什么?刘强说:这个问题我来PTC 之前就想过了。第一,做一个大中华区的le­ader,你能够去运营这样一个­组织,特别是能够带领这个组­织完成一次业务的转身,这对我个人职业发展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和加­分的事情;第二,对于本地市场而言,我希望能够成为中国物­联网行业的一个领军人­物,这会让我非常有成就感。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