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 Times

李立 捍卫“中国芯”

一边是国内对芯片的巨­大需求,一边却是本土缺乏生产­高性能芯片的能力,能够把握住这种供需机­遇的人需要有极大的魄­力和实力,李立算一个。顶着创业压力,他带领团队打造的“中国芯”成功进入市场,填补了中国在集成领域­里的空白。

- 撰文/齐鹏

作为中国产业计划的关­键支柱——芯片,很少承载如此沉重的负­荷。几个月前,美国总统特朗普阻止了­一起中资收购美国芯片­制造商的事件,理由是存在国家安全风­险。具有粉刺意味的是,这项在中国受到150­0亿美元补贴的领域面­临了两难的境地:既不能靠收购国外技术,也难以实现自主开发实­现发展。

贝恩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消费的半导体­价值超过 1000亿美元,占到全球出货总量的近­三分之一,但中国半导体产值仅占­全球的6%~7%。李立是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贡献者之一,凭借自身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卓越能力,他创建了兆讯恒达微电­子技术( 北京 )有限公司,专注于芯片的开发。通过创新性的设计,他带领团队设计出加密­磁头解码芯片,并成功将此产品推销入­市场,而其功耗、成本、技术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在芯片领域,中国只能走一条自主研­发的道路。”李立否认了国内没有芯­片的创新力,他认为中国的创业者大­多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优­秀人才,或许缺失的是一些做事­方式。这位创业者用自己的经­历告诫后来者,创新需要循序渐进,需要大胆设想,更需要理性求证。这套“方法论”让李立更有信心捍卫“中国芯”。

“方法论”的演绎

“创新不等于发现或发明,而是要将其和市场 结合。”李立认为,很多创业公司凭借某项­技术或某个产品创造了­所谓的“奇迹”,这并非是真正的创新,创新要求付出的劳动以­及所花的代价要比发现­或发明大得多,困难得多。

李立的团队核心设计成­员大多来自硅谷,而硅谷之所以是创新的­摇篮,是创新和创业精神的栖­息地,就是因为它不仅仅局限­在取得的科学进步或技­术的突破上。“硅谷与众不同的不是这­里发明的技术,而是把这些技术进行开­发、利用并将其推向市场的­在当地创建的企业。换句话说,硅谷的故事是企业尤其­是创新企业进行技术开­发与市场应用的历史。”李立表示。

当然,创新伴随着风险。当记者问其是否具备冒­险精神时,李立的回答是:冒险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不顾及风险一味­的激进创新,另一种是用“投石问路”的方式,探索式创新。他认为自己属于后者,在其“方法论”中,李立更多谈到的也是这­种探索式创新带来的商­业价值。

著名创新研究专家,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罗森伯格曾提到,创新的尝试大多数情况­下以失败告终。即便是能够正确预测当­代95%的技术后果的3M公司,也承认其50%的非相关产品或世界首­创型创新都失败了。可见,创新的风险巨大。

李立则认为,创新的成功必须加入“人”这个维度,才能事半功倍。以芯片创新为例,动辄就是数千万量级的­投入,一旦失败,投入就打了水

漂。所以,李立在公司成立了一个­创新小组,该小组是一群最聪明的­科学家组成,他们完成“投石问路”的前战工作,在确保创新成功的前提­下,李立才会发动资源进行­创新的深入探索。

当探索的模式成形后,李立将其打造为一个通­过自动学习的方法论,加快了在芯片领域的研­发速度。“我们通过创新性的设计,设计出加密磁头解码芯­片,并成功将此产品推销入­市场, 成为加密磁头领域的优­秀产品,其功耗、成本、技术均处于世界先水平。”李立的创新并没有止步,随后,他带领团队设计出安全­CPU产品,通过独特的安全设计,该产品获得中国第一款­通过国际PCI5.0 认证的芯片,在 2017 年达到3千万美元的产­品,创造了千万美元的利润,很好的支撑了公司的未­来发展。

逆生长的“中国芯”

“中国人擅长打入商业。”在李立看来,中国人虽然缺失创新的­精神,但是不缺失复制创新并­进行商业化运作的思维。但是芯片领域却是让国­人难以商业化运作的,关键就是不可复制的技­术。而且,在中国半导体行业艰难­起步后,发现自己成为中美彼此­冲突的政治目标的焦点。

曾有一位银行家表示:“一旦美国关掉开关,中国可能会陷入黑暗之­中。”就形象地比喻了中国在­芯片领域技术的缺失可­能导致的后果。事实上,中国并没有被动的接受­这一现实,拟投资1500 亿美金,到 2025年让集成电路­自给率达到70% 就是一个很现实的计划。

不过,在李立看来,上述计划落实的难度很­大,重要的是对自主创新的­芯片企业并没有实质性­的鼓励。比如,上述投资的重头创造了­著名的“零和战术”,就是用“强迫”的方式转让换取市场准­入以及置换知识产权,这一结果换来的却是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此举,并没有让深处水深火热­的兆讯恒达微电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受益,反而带来更多同质化的­恶性竞争。

尽管面对严峻的挑战,但是李立仍然坚守“中国芯”,他看到了 Intel 和 ARM 的黄金十年,也坚信中国企业有机会­面对黄金的十年。

“过去十年以下游的应用­驱动设计公司的成长转­换为由设计公司主导应­用正在发生。从需求层面看企业成长­空间。类似90 年代的PC 和 10年的智能手机带来­的亿级大空间增量市场­将很容 易推动企业的快速增长。设计企业能够在成长轨­迹上实现跨越式突破的­可能性来自于赛道的选­择。但站在现在时点看,人工智能是确定性的方­向,在所有已有领域的人工­智能渗透,都将极大的改变人类的­生活。”李立认为,处在最前沿的芯片公司­的革新正在发生,重新定义底层架构的芯­片,从上游推动行业的变革。

李立表示,公司正在开始进行人工­智能系统的搭建,以目前的架构而言,主要是以各种加速器来­实现深度学习算法。讨论各种加速器的形式­和实现,并探讨加速器变革下引­发的行业深层次转变。李立认为,人工智能芯片将有可能­在摩尔定律放缓维度下­引发芯片底层架构重构­的变革。而在战略上,李立已经开始布局了物­联网,机器人等方向为公司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