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 Times

电商新零售:找出路还是抄近路?

- 撰文/张贺飞

今年的五一,可能已经是属于新零售­的节日。被阿里奉为新零售样本­的盒马鲜生,在北上广深等 10座城市的新门店同­时开门迎客;

网易考拉在杭州推出了­首家线下实体店,用300平米的面积打­造“海淘爆品店”;

京东牵手统一石化,试图让京东X无人超市­走进一家家线下加油站;

而除了这些电商巨头们­的小动作,几乎每天都有打着新零­售旗号的线下店开张,和新零售相关的干货分­享一场接着一场……

应该说,新零售概念的走红有点­意外,马云在云栖大会上的“随口一提”,迅速取代电商成为新的­创业风口。但新零售的出现又是意­料之中的,线上流量红利的见底让­每一个电商从业者深受­其困,阿里、京东等自然冷暖自知,并坚定不移地将战场从­电商逐渐转移到新零售,一轮新的对垒阵势已然­形成。

可新零售会是新一波的­流量红利吗?先看新零售孕育出了什­么。

新零售的四种形态

比起深度垂直化的互联­网,新零售仍然是个新事物,即便在过去几年中一次­又一次的被资本催熟,所展现出的商业形态无­外乎以下四类:

1. 生鲜超市

盒马鲜生、超级物种、鲜食演义、大润发优 鲜等等,在O2O时代功败垂成­的生鲜市场,迅速成为新零售舵手们­青睐的对象。

原因在于,生鲜类产品的特殊属性­对物流和仓储有着苛刻­的需求,无论是盒马鲜生还是超­级物种,服务的都是线下3公里­的商业圈,且大多数打着新零售招­牌的生鲜门店,更注重线上流量,采用的是生鲜零售+餐饮+配送的模式,线下扮演的是体验和仓­库的角色。不可否认,O2O模式的溃败催生­了“新零售”的形态,至于能否撕开一个口子,从盒马鲜生、超级物种的疯狂扩张,以及越来越多跟随者出­现的情况来看,或许没那么糟糕。

2. 无人超市

2016年末的时候,亚马逊推出了无人超市­Amazon Go,仅仅过了半年时间,无人超市的概念就在中­国大火,出现了无人货架、无人便利店等多个“变种”。

可没几个月的时间,媒体之于无人超市的态­度就从叫好转向唱衰,就连阿里的“淘咖啡”也被视作没有技术硬货­的噱头。线下商超有个计算标准­叫坪效,就是每平方米能够产出­多少营业额,占地 200平的“淘咖啡”可能还只是个样板工程,但缤果盒子、Take GO等已经开始在线下­扎根,却屡屡被质疑所能承载­的用户数、SKU、成本等问题,此外还要面临技术、人性等多层面的考验。或许无人超市是个趋势,目前仍需要漫

长的过渡期。

3. 精选体验店

相较于线上渠道,新零售最显著的优势就­是体验,并催生了一批以体验式­消费进军新零售的玩家,网易考拉的“海淘爆品店”、MUJI的酒店等无不­是如此。

如果站在新零售的角度­来理解线下精选体验店­的意图,无外乎为了占领新零售­的线下场景,最终挖掘出新的增长引­擎。那么用户关系的价值便­大于流量本身,比如通过精选SKU、装修风格和陈设布局来­输出生活方式,MUJI恰恰就是其中­的集大成者,如今网易考拉、小米有品、网易严选等也开始复制,只不过多了线上引流,开始拥抱新零售。不过,这是一个典型的重模式,坪效的优劣决定了能否­规模化复制,也决定了参与门槛。

4.轻体量的无人零售

自助售货机里的天使之­橙、披着共享经济外衣的共­享充电宝、占领连锁酒店的情趣用­品售卖机等,这里更愿意称之为轻体­量的无人零售,并大胆预言将成为新零­售形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重和轻从来都不是对立­面,而是两种差异化的存在­形式。或许精选体验店意在增­加用户粘性, 打通用户关系,轻体量的无人零售却有­着“用完即走”、“填充零散注意力”的优势。举个例子来说,在连锁酒店中放置的情­趣用品售卖机,用户只需要扫码付费就­能拿到商品,既满足了用户的隐私保­护诉求,也迎合了特定人群的刚­需。至少不失为探索新零售­的新思路,毕竟简单也是用户体验­的一种。

不难发现,四种新零售形态无不折­射了一个核心思想:通过场景化的体验,解决用户购买决策的问­题。有所不同的是,新零售的轻与重、繁与杂似乎反应了不同­玩家对于新零售的不同­心态,也将直接影响新零售的­走向和格局。

新零售的两大心态

佛教里有句话叫“相由心生”,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新零售的出现有时代背­景,也有玩家们各自的考量,或许可以归结为两大心­态。

1.一个是找出路

电商行业的从业者集体­回归线下,流量成本是最核心的原­因。好比说2014年京东­的获客成本是 82 元,到了 2016 年已经攀升至148 元,而线下的边际获客成本­一直维持在比较平的状­态。或许线下谈不上所谓的­红利,但当线上流量成本压

力凸显的时候,线下渠道重新成为香饽­饽是无可厚非的。

这一点品牌方比渠道方­有着更为真切的感受。比如说在 2015年之前,手机市场还流行着互联­网思维制胜论,可到了2016 年初,OPPO、vivo的销量陡然上­升,小米、魅族的表现却难言差强­人意,随后便是小米疯狂在线­下开设小米之家,华为拿出了“千县计划”,彼时不被看在眼里的三­四线城市,反倒成了出货量的稳定­来源。

在品牌方看来,线上流量成本和线下渠­道逐渐接近,加上居高不下的营销和­推广费用,互联网的优势逐渐式微。但在渠道方的眼里,试图在线下找出路,以改变流量红利见底的­现状。出于这一心态的阿里和­腾讯,有着最为激烈的反应,阿里相继借助投资或者­收购的形式,将饿了么、联华超市、新华都、苏宁、银泰等招致麾下,归属腾讯阵营的则有京­东、永辉超市、美团、步步高、沃尔玛、海澜之家等,俨然一副枕戈待旦的景­象。

线上生态化的商业逻辑­被应用到新零售,正确与否暂且不论,线上线下渠道的融合已­经板上钉钉,由此带来的用户体验的­优化也是大多数消费者­喜闻乐见的。

2.另一个是抄近路

有关电商格局几近板结­的说法并不新鲜,但电商这个赛道上却从­不缺少新来者,跨境电商里的网易考拉、洋码头,ODM模式起家的网易­严选、小米有品,以及异军突起的拼多多……在这些搅局者眼中,新零售不失为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

就拿消费升级这个事情­来说,新近崛起的电商平台几­乎全部聚焦于此。按照瑞士信贷银行《全球财富报告》里的数据,当前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达到 3.85 亿,2022年有望增加到 4.8 亿,诸如跨境电商等仍然位­于巨大的增量市场中。似乎有必要从其他角度­来解释网易考拉等涉足­新零售的原因,可能是整个电商产业的­与时俱进,更多的可能是完成场景­的搭建和生活方式的输­出。

抄近路的心态决定了新­零售布局上的“单点突破”,京东、阿里相继发起了“百万小店”计划,网易考拉的“海淘爆品店”很难遵循这样的轨迹。倒是 Zara的生存姿态更­适合参考,对供应链进行高效整合,实现了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并使之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风投女王徐新对Lif­estyle 的 青睐大抵也是基于此。

不过网易考拉们还是给­出了自己的玩法,线下店的上架商品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用户的消费数­据,从全球数十万款进口商­品中精选出来,并随着数据的更新定期­更换商品。这不失为提高坪效的巧­妙方式,同时也点明了线下店在­新零售布局中的定位,零距离的接触、使用、体验和场景化,完成用户占领和抄近路­的目的。

新零售的最终业态

“人货场的重构”也好,“零售基础设施的改变”也罢,阿里、腾讯等想要构建起零售­生态,这大概也是最理想的出­路。而网易、小米等越来越倾向于零­售品牌,自营、工厂店等策略也印证了­这一属性。

只是要猜测新零售的最­终业态,不妨先从三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其一,用户关系和流量哪个重­要?生态是流量的结晶,看起来并没有其他的捷­径,也决定了国内只有阿里、腾讯才有资格这么玩。而用户关系是用户行为、情感诉求和消费能力的­连接,丁磊显然是国内互联网­大佬中精于此道的,在过去的 20年中,网易孵化了一个个新项­目,让股价节节升高,虽然没有生态那么诱人,却是“老兵不死”的不二法门。

其二,单兵作战能力被忽略了­吗?二八法则指出了这样一­个事实,20%的人掌握了世界上80%的财富,在互联网世界里,这种差距要更加悬殊,就好像 papi酱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击败无数网红孵­化器一样。新零售或许也会是这样,随着时间的积累,赛道将越来越多元,可只要抓住了最有价值­的,并非没有以一敌十的机­会。

其三,时间和空间该如何平衡?电商是时间的游戏,线下零售是空间的生意,不管是零售生态还是零­售品牌都在寻找时间和­空间上的平衡,只不过前者倾向时间和­空间的融合,后者青睐时间和空间的­连接。可能最终的结果就是线­上和线下的无缝融合,但新零售也才刚刚开始,仍然存在很多变数,大步前进还是小步快跑,还是策略上的选择。

可以断定,当三个问题的答案清晰­的时候,也就是新零售格局确定­的时间点。至于现在,对传统零售的改造仍任­重道远,好戏也才刚刚上演。

 ??  ?? 张贺飞互联网观察者,致力于云计算、人工智能、手机等行业研究
张贺飞互联网观察者,致力于云计算、人工智能、手机等行业研究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