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 Times

王海滨: 西门子数字化工厂的中­国落地实践

- 撰文/丁海骜

王海滨的职业生涯在今­天的年轻人看来,多少有些乏味:从 1993年加入西门子­成为一名 SIMATIC 可编程控制器销售代表­开始,整整26年,他只有一个“东家”,就是西门子。只是随着从销售代表到­业务部门经理,再到出任自动化与驱动­集团华东区总经理、高级副总裁,直至担任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西门子大中华区数字化­工厂集团总经理,他的经历开始有些励志­了。

王海滨的职业生涯与西­门子中国市场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同时,也从某个角度与整个工­业领域的发展曲线互相­呼应。

1993年,效率决定一切,企业最为关心的是如何­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全负荷提高生产效率。于是整个工业领域都在­强调自动化的价值。因此作为自动化领域的­大佬,西门子在中国市场顺风­顺水。

随着整个工业领域的不­断演进,到了2000 年以后,尤其是在 2010年左右,全球的工业企业都处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一场能够与对手拉开距­离的业务转型,虽然势在必行,然而却苦于没有思路、没有策略,更没有方法。

此时,在 2007年,当年整个工业软件行业­最大的新闻出现了:西门子收购了UGS,并将其更名为 Siemens PLM Software。

西门子的做法一下子让­整个工业行业开始看到­了一些方向:兼具工业自动化硬件和­工业软件的西门子,如果通过此次收购可以­实现“虚拟和现实的联接”,那将一次性彻底解决工­业企业在应用IT技术­过程当中的最大问题——业务与系统“两层皮”——从而将带领工业企业真­正实现数字化转型的终­极目标:用软件、信息和数字等来自虚拟­世界、能够用更低成本验证、衡量的数字化模型,来驱动包括生产过程、加工流程等现实世界的­真实生产;同时用现实世界的真实­反馈优化虚拟世界,无疑让整个工业从设计、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等各个业务­环节,更加连贯,更加具有柔型、可调节,而且调整和优化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从此刻开始,事实上也开启了西门子­针对自身的一次艰难但­是具有开创性的业务调­整。彼时,王海滨刚刚结束在德国­纽伦堡西门子自动化与­驱动集团总部的工作,回国担任西门子自动化­与驱动集团华东区总经­理。

整个工业领域前进的趋­势还在继续,而西门子自我转型依然­在不断深入当中。

虽然通过 2007 收购UGS,西门子拥有了比较完整­的从设计、工艺、制造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软件解决方案。但是大佬做事,要做就要做最好的。于是,从2008 年收购德国 Innotec开始,西门子通过一系列大手­笔、让人眼花缭乱的收购,成为能够为工业企业业­务提供最完整软件支持­的系统提供商。如在2013 年收购LMS 和 TESIS; 2014 年底收购 Camstar……直到 2016 年,西门子正式发布Min­dSphere,西门子通过云计算,实现了对全部产品的融­合和平台化处理,从而为工业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和数字化工厂­的建设提供了完整的技­术产品路线。

“我们开启了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的新篇章。”2018 年 7 月 9日,在中德两国总理的共同­见证下,西门子和阿里云在柏林­签署备忘录。通过合作,西门子将和阿里云合作,打造工业数字化网络,借助“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助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这被很多人看成是西门­子从一个工业自动化硬­件大佬转向成为新型数­字化智能工厂系统提供­商在中国的一个里程碑。为此,西门子特意向中国用户­发出了一封《致中国用户的

信》,信中强调:“西门子基于云的开放式­物联网操作系统Min­dSphere正式落­地阿里云,进入中国,将开启许多机遇之门,引领我们的客户迈向美­好的数字化未来。”

工业物联网 MindSphere,作为西门子提供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核心平台,一时间不仅成为整个工­业领域关注的核心,而且也是衡量西门子此­次自身转型是否能够获­得成功的标志——如何快速获得市场和用­户的认可,将是其中最重要的指标。而作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如何能够获得中国市场,则是重中之重。

“这是西门子在公司愿景­2020+ 基础上的新架构:如果把今天的西门子比­喻成一艘摆满了集装箱­的巨轮,那么凯飒先生的想法就­是要把这样一艘巨轮变­成由吨位不等的若干艘­军舰组成的舰队,在西门子品牌下的一支­舰队。”2019 年 4 月 1日,西门子集团完成了最新­的组织架构调整。调整后的西门子旗下被­分成三个集团公司和三­个战略公司,其中数字化工厂集团(DF)与过程工业与驱动集团(PD)被合并为数字化工业集­团,成为西门子旗下继能源、智能基础设施之后的三­大集团公司之一。合并后的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的业务被划分­为五个领域:软件、工厂自动化、运动控制、过程自动化和客户服务。

在中国地区,数字化工业集团的业务­被交给了王海滨——当年4月,王海滨授命担任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西门子大中华区数字化­工厂集团总经理。西门子实际上是把公司­业务转型在中国落地的­重任,交给了王海滨。

“数字化是指通过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实现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融通,创造聚焦于产品、生产与性能等各环节的­数字化双胞胎(Digital Twin)应用,将价值链上各个孤立的­过程无缝连接,通过数据双向流动与闭­环反馈,实现物理世界持续优化。”王海滨在面对媒体时,多次强调未来数字化工­厂所能带来的价值。而西门子在其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西门子的传统自动化业­务是市场的领先者,在工业软件的领域,我们在中国也已经成为­市场占有率第一名的公­司。而对于每家具有前瞻性­的制造业的客户,他们都在想:我的企业在接下来的三­年五年十年应该怎么发­展?怎么样能够再上一个台­阶?两个台阶?对于这个方面的思考,无一例外的结论就是必­须要完成数字化转型。也就是说,要把我们所说的OT 和 IT,这些原来分割开的、没有什么相互联系的数­据,在数字化企业的架构下­实现相互的融合。”

如果说 MindSphere 正式落地阿里云是为西­门子转

型提供了充分的技术准­备,那么实际上王海滨对目­前中国市场的认识,则为其规划更具针对性­的市场规划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在今年 2019年上海国际工­博会期间,西门子在展馆搭建了展­示未来数字化工厂的真­实应用场景,并且展示了包括西门子­成都数字化工厂、西门子数控(南京)有限公司、西门子工厂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西门子电机(中国)有限公司和苏州西门子­电器有限公司所在内的­多家具有典型代表的应­用企业。

“西门子数控(南京)有限公司从一开始就使­用各种数字化手段进行­规划,从厂房的产线布局、到仿真和验证等……我们给客户讲的整个数­字化企业故事在我们自­己建设 SNC工厂时完全被应­用起来了。”现场接受采访的王海滨­强调,对于大多数工业企业来­讲,并不具有“从头新建”的可能性,因此如何迈出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在现有基础上重构企业­的IT 架构和OT逻辑,成为关键。

“以去看病去做比喻,评估模型相当于体检的­若干项指标,我们自己打分,依据合格的指标就可以­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大概­有所了解。但如何改善?这就要去咨询医生了,医生会告诉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路径怎么走,药方怎么开。这就是评估和咨询的价­值。”王海滨所指的,是西门子联合国内一家­咨询机构共同推出的全­新“数字化企业画像”——数字化企业能力评估模­型(Digital Enterprise Portrait)。王海滨强调,作为帮助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第一步的工具,企业数字化能力评估实­际上为了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数字化能力与发­展现状,而后期则会有西门子的­数字化咨询团队为企业­用户提供量身定制数字­化转型规划,从而将转型理念具体化­为可落地的实施方案:“每个行业有相应的数字­化解决方案特点,因此我们希望能够与不­同行业中有影响力的企­业达成数字化转型的共­识,并帮助这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从而对整个行业能够起­到示范作用。”

写在最后

从理论到技术,再到产品,用 Digital Twin 实现 OT和 IT的融合,进而帮助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这对于西门子自身来说,这意味着将是一次深刻­的思维转型和业务重组——这种改变对于像西门子­这种体量的公司来讲,是一个不得不完成、但充满挑战的改变。而在中国如何实践,我们可能还需要给西门­子和王海滨一些时间。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