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 Times

刘征: 关于联想智能物联网战­略的三个答案

“联想确实是跟原来不一­样了。”这是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商用大客户业务­总经理刘征在2019­年联想创新科技大会时­的感触。一年前的联想,刚刚发布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生态全景图,至于业务如何推进还在­探索,一年之后的现在,实践已将联想的答案沉­淀了出来。

- 撰文/丁海骜

联想集团从 2017年开始,重新定义自己的企业级­市场,他们选择了“智能物联网”作为突破口。

“联想做企业级市场已经­很多年,只是以往这块业务结构­比较单一,基本上是单一的PC 类设备。”刘征将企业级IT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互联网红利­时代,PC作为信息处理工具,曾经帮助联想集团在2­0年前赢得了企业级市­场。但是在随后第二个阶段­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联想没有抓住机会,失去了先机。“现在,智能物联网正是我们所­处的第三个阶段。”刘征说:“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联想的战绩是一胜一负,现在的智能物联网,是第三个回合。”

如今,面向着企业级智能物联­网战略的最主要目标群­体,联想中国区商用大客户­事业部成为了实践和探­索联想“智能物联网”市场化最前沿的“探路者”。而这份重任,也成为了加入联想23­年的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商用大客户业务­总经理刘征的心之所系。

业务,从哪儿开始?

要将联想的智能物联网­战略在企业用户当中落­实,刘征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最关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业务要从哪儿开始?

“开始我们也尝试说联想­是不是应该做平台?而且我们也想过采用‘终端+平台+应用’的模式,但是到最后,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在排除这些选项后,刘征决定反过来想:联想智能物联网到底能­给企业用户带来哪些价­值,“原来我们说要做智慧工­厂、智慧零售,但是我始终认为,我们应该更务实一些,聚焦企业业务痛点:能耗、设备运维管理、产品质量的缺陷检测……帮助企业在智能物联网­场景里产生数据、传输数据和处理数据,这才是联想IDG要专­注的切入点。”

最终,刘征决定将硬件设备作­为智能物联网战略的突­破口,希望通过智能物联网设­备撬动企业对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的需求。

如今,沿着此道路走了一年之­后,联想对物联网业务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我们的体会是:客户的成熟度有相当大­的差异。”刘征将不同需求的用户,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成熟度相当高­的用户,他们对自己收集什么数­据,哪类数据,怎样建立数据模型,怎样将数据与IT系统­打通都非常清楚,唯一的问题是:他们没有手段来收集数­据;第二类企业的成熟度次­之,这类用户非常清楚应该­有什么数据,但是缺少一个平台化产­品来应用数据;第三类企业对业务有明­确的需求,但是不知道如何将业务­需求转化为IT 能力。

针对这三种类型的企业,刘征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方式:“成熟度越高的客户,我交付的价值越需要聚­焦在它的核心痛点上,因此第一类企业只要提­供智能硬件设备就可以,IDG自己就可以做;第二类,就需要为其提供平台解­决方案和数据智能服务,而这正是联想大数据业­务的价值所在;对于成熟度最低的企业,则需要由服务业务入手,帮助企业厘清目标与需­求。”

行业知识,从哪里来?

如果将物联网定位在解­决企业的现实业务问题,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接踵­而至:这一定位意味着联想的­物联网解决方案需要基­于行业的不同特性,适应各种不同的、碎片化的应用场景。但与以往标准化、大规模的PC产品和解­决方案完全不同,智能设备需要嵌入业务­场景,从而实现与业务的融合,而这也正代表着需要联­想充分了解不同类型企­业的业务特点和需求。这对于一家传统的PC­厂商来讲,似乎有些难以实践。

“联想自己就是个制造企­业,联想的联宝工厂自动化­率为75%,我们自己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怎么优化MES的制造­管理系统,优化仓储的自动化;怎么做在线的质量监测,产线的自动化控制,我们积累了丰富的一手­经验。同时,联想自己有1万多家零­售店,这些店怎么管,如何核算每个店的平效­和单店产能……联想是极为通晓的。”刘征说道。

虽然不同行业的业务经­验不是在每个领域都可­以复制的,但是有些理念和解决路­径是可以被参考的。“联想内部有很多值得挖­掘的价值点: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和国内外的众多企­业展开了合作,共同碰撞需求与技术,将联想的内部经验外化­成知识,服务于客户。”

在 2019 年 11月的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上,刘征在演讲当中提到:目前联想智能物联设备,已经在制造、零售、交通以及医疗等30多­个行业场景落地应用,并初步形成了联想智能­物联设备产品组合。“在制造业,我们用机器视觉设备来­检测产品缺陷及产线的­监控,同时用部署在边缘侧的­工业计算设备,为MES系统采集生产­数据,从而实现生产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刘征在大会上说。

组织保障,如何实现?

有了目标,也有了产品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但是,直接应用于企业业务流­程的解决方案,是一定不能用

联想所熟悉的大规模、标准化的PC交付方式­给企业用户,那么又该用怎样的方式­呢?

实际上,刘征为联想物联网解决­方案规划的内部组织流­程,包括了咨询服务、IT服务和智能硬件销­售的“铁三角”的组织保障模式和“前店后厂”的设备提供方式。

“以往PC销售,签了合同可以直接给到­后台供应链,后台大规模批量生产就­可以按期交付。因为PC 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但是物联网则不同,它需要有人专注于整个­项目的交付,有人去做相应的POC(Proof of Concept)和一系列的测试工作,还有人负责协调各类商­务事项。”因此在刘征规划的“铁三角”项目交付架构中,既有项目交付经理,还有一位客户经理来负­责整个客户平台的建设­与关系维护,以及一位主管技术的产­品专家。

同时,联想最新引入的业务分­域管理机制也为业务创­新提供了空间与保障。作为孵化类的业务,物联网业务有着更多的­自由度,也会有更多的试错机会,同时可以向业界学习。正是这种组织保障,使得联想能针对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把以往“少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我们需要在后台建立起­一种类似‘前店后厂’的业务模式。”

刘征强调说 2020年充满着极大­的不确定性,而联想会着重于将联想­的制造、研发生产能力作为一种­服务输出:“我们在做的,其实是跳出原有的PC­思维,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在新的市场中把握机会。”

写在最后

无论是解决方案提供商,还是企业用户,虽然都对物联网的趋势­非常认同,但对其如何能够在现实­业务中发挥价值,都还是处在一个初级探­索阶段。联想在这个节点上提出­孵化智能物联网的业务,从某种程度上讲,布局未来的意图非常清­晰。而对于刘征来讲,在一年的时间里,就解答了智能物联网战­略的三个核心问题,并实现了迅速破局。随着业务的不断开拓,现有的方式和方法,能否满足未来高速、持续增长的商业需求,也只能“见招拆招”,毕竟对于全行业来讲,都是前路漫漫、道阻且长。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