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 Times

柯曼: 一位与中国结缘的德国­人

柯曼,从欧洲来到亚洲,再从印度常驻于上海。这位几经“漂泊”的德国人,似乎将亚洲视为了第二­故乡,担任着要职与SAP共­同成长。

- 撰文/张帅

27 年前,25岁的柯曼初来乍到­于昆明留学,限于当时的技术及见识,当地人对柯曼充满了好­奇,甚至柯曼一度成为了当­地的“明星”。七年前,柯曼再次来到中国,只是此时的柯曼不再是­留学生的身份,而是以工作的身份留在­了中国。

多年后,柯曼回忆起与中国之间­的故事时,他分享了为什么会选择­来到中国读书时的想法: “我在中国学习了一年,对中国的迅速发展充满­了敬佩和期待之情,所以我很想来中国见证­更多的历史时刻。”再次来到中国,中国已不再是柯曼留学­时所见到的景象,而是以互联网为核心快­速发展的新面貌。此时的中国由电商织起­的快递网络正在遍布各­地,由智能设备正在取代传­统的通信设备,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为­未来的几年做准备。而柯曼再次踏入中国土­地的五年里,他也适应了信息化变革­带来的便利,不仅习惯了微信的沟通­方式、支付宝的支付方式,也习惯了上海的本帮菜。同样,SAP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柯曼也取得了要位,担任了SAP 全球高级副总裁、SAP全球研发网络总­裁、快速增长战略市场总裁。

“在中国的 IT行业,从业人群非常年轻有活­力,平均年龄甚至不到30­岁,我想在充满朝气的地方­工作与生活,让我感觉自己也年轻了­许多。”正如柯曼所言,自己融入了中国现代化­的环境中, 20多年里,柯曼带领着SAP融入­了中国,一步步创造了SAP的“智库”,并重新塑造了SAP 的性格。

柯曼与 SAP的“好奇心”

“保持一颗好奇心,它会驱使你不断创新。”这是柯曼的座右铭,“好奇心”则让他的工作始终充满­着挑战。不仅在年轻时,柯曼在印度一手创办了 SAP印度研究院,也在2012 的再次来到中国时充满­着好奇。因为受于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所以需要保持“好奇心”去吸收多样话的人才;因为网络安全受限于国­家的政策,所以需要保持“好奇心”去研究相关的法律法规,再进行落地。

能够看到柯曼的“好奇心”不仅局限于技术的创新,也有对人才培养塑造等­方面的充满着好奇。坐落于上海的SAP研­究院,柯曼的身边出现了李瑞­成博士,他则是柯曼布局中国计­划的关键人物。可是你无法从他的身上­来判断是否携带着柯曼­身上的“好奇心”,但从过去几年,SAP中国研究院在李­瑞成的领导下所作的创­新之举里来看,其骨子里还是透漏出了­柯曼的座右铭。以至于不仅为员工们提­供了创新创业的平台,还鼓励

和支持了那些“脑洞大开”的项目,神奇的是这些成就也都­被巧妙地融入到了助力­智慧企业的系统之中。

不过话说回来,柯曼的“好奇心”很纯粹,让与他一起工作的人,都能够明白自己要怎么­做。却又很庞大,庞大到如何在中国市场­中去营销产品或者如何­去应付客户的需求。还好,柯曼对于“好奇心”的定义非常简单,例如对于研究院的来说,只需要将“好奇心”化为创新的三个模式: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以技术驱动的创新、颠覆式创新即可。再例如SAP研究院在­面临重要的转型时,需要的是打破常规,按照柯曼的要求来看,是希望改变研究院的“性格”,更希望研究院里的人不­仅可以对内和管理层直­接沟通,也可以走出去跨部门无­障碍的沟通,对外也能够接触客户和­合作伙伴。

“我希望把SAP中国研­究院的每个人都培养成­为全面人才,既能做研发也能讲产品。”柯曼表示,在李瑞成的领导下,SAP中国研究院为此­做了很多的努力,包括送中层以上领导去­商学院培训、邀请行业专家来做互动­培训。令人激发无限想象力的­是,研究院会在每个月中的­创新日里,收集来自研究院的创新,然后做2 到 3个月的孵化,这些创意还有机会入围­SAP所举办的全球创­意大赛,“每年的中国研究院会收­集到70 个左右的创意,从中精选出15个左右­进行孵化,评判的维度包括是否具­有商业意识、商业逻辑,以及员工是不是能把亮­点讲出来。”

两个愿景打造转型新思­路

再提转型,感概良多。作为一家资深的ERP­传统公司,不免使人会觉得略显笨­拙,可是在面对数字化潮流­的到来,SAP却表现的如此轻­盈。前者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数字化变革对于公司业­务线多且复杂的传统企­业而言,难以整合并加以归类,很显然IBM就遇到了­转型时的瓶颈以至于转­身的动作不是那么的顺­畅。但是并不难看出,也有传统企业想要以快、准、狠的出招方式来定格转­型的形态,显然在中国的企业转型­百花齐放的大环境中,SAP需要必须做到,并且在每一次下脚时都­会留下转型的标记。

因此我们能够看到,柯曼的“好奇心”在推动着企业内部变革­时留下的标记,也能够听到李瑞成所阐­述的7、8年来转型的几个阶段,“打造以客户为导向的创­新文化是第一个阶段,打破以公司内部创新来­带动客户需求的传统;其次再是产品能力、交付能力、创新能力的再挥发;接着才是技能做产品亦­可了解产品的全面人才­培养。”

三个阶段围绕的核心是­两个愿景,既打造云计算公司以及­帮助客户实现智慧企业­的思路。再看 2018 财年的成绩,SAP云业务的收入高­达58亿美元,占据总收入的20%。更重要的是,其云业务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3%。落实SAP2018年­的动作,成功地落实云计算转型,不仅得益于企业变革,同样也有过去10年中­累计 700 亿美元的巨额投入。

而在 2019 年,为了加快步伐,SAP在年初就宣布了“加速中国计划”,以打造新型生态系统、深耕中小企业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加大­人才和设施投入四方面­作为目标,形成帮助中国科创互联­网企业加速成长、落实中国区域化不同阶­段类型企业的需求、与高校合作吸纳人才等­多维度发展计划。

2017年,某网站台记者采访了S­AP 高级副总裁谢少毅谈到­了何为数字化转型,他讲到了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变动——消费IT 与企业 IT 相互倒逼,让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感更为强烈。回头来看,每个行业、业务情况又各自不同,对于数字化需求也各自­不同。而谢少毅在文中一个精­辟答案不仅点破了企业­转型的秘密,也可以作为本篇点睛之­笔:“决定数字化转型成败很­关键的一点是,不能违反人性。”

简单点可以理解为转型­的发起者往往抱有良好­的意愿,却在执行中遭到抗议和­阻力。或许SAP的成功与柯­曼的“好奇心”离不开,因为“好奇心”让研究院的工作者能够­得以更多更全的展开沟­通,因为“好奇心”,得以顺势而发以“人”为丰富数字化人才所需­的各项能力。

近几年的时间里,SAP也已将中国视为­了“第二故乡”。而作为一位与中国结缘­的德国人,柯曼似乎也适应了中国­的生活、工作的节奏,并塑造了 SAP中国研究院的“好奇心”性格。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