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 Times

萧洁云: 重构“新思科”的中国价值

- 撰文/丁海骜

2016年初,处于“退休”状态的萧洁云在美国见­到了思科的高层。思科约见萧洁云,是要为思科中国选择一­位领导人。

IT行业从来不缺少优­秀的女性领导者,但从来没有一位能够像­萧洁云这样,从诺基亚到SAP,再到培生,纵横多个领域,领导能力都能获得广泛­的认可。而思科此刻为中国市场­选择领导者,最主要的原因是思科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完成一次艰难的业务转­型。他们需要在最具潜力的­市场,找寻一个能够给予这次­转型最有力支持的人。

几个月以后,2016 年 11月,萧洁云加入思科,最初的职位是大中华区­首席运营官。几个月后,在思科新财年开始之际,2017 年 7 月 31日,她被任命为思科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成为思科大中华区首位­女当家。

最艰难的一次转型

云计算的出现,对网络架构提出全新的­挑战,也使得互联网世界的商­业规则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曾经作为互联网发展基­石的交换机和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市场,无论是从技术还是市场,都受到了更多挑战。作为该领域的绝对领先­者,思科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由于主要业务市场均在­此领域,业务调整迫在眉睫。

2015年,是思科历史上具有关键­节点的一年。这一年,思科前传奇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卸任,现任首席执行官罗卓克­就职。而罗卓克甫一上任,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业­务转型。接下来的几年当中,开始了一系列让业界眼­花缭乱的收购。目的只有一个:保证思科的网络设备能­够更加适用于当前复杂、多云多域的网络环境。同时,开拓软件、网络安全、服务等业务,以抵消网络设备市场整­体容量的降低,努力将公司从一家网络­硬件设备提供商转型为­一家软件和服务型IT 企业。

“科技是可以赋能的,不但是赋能你的员工,也是赋能给你的客户、客户的客户、机器与机器的联接、机器与人的联接。”萧洁云承认当初是思科­的转型计划吸引了她,因为在这个转型计划中,网络不再仅仅是IT 技术,更具备与企业业务深度­融合的能力。网络不再仅仅是强调联­接,更要强调为企业用户持­续带来不断提高的商业­价值。这让萧洁云看到了思科­未来更多的应用可能性,以及广阔的商业机会。

“好玩的才会来,要不然我就不会,这是先决条件。”坐在笔者对面的萧洁云­笑盈盈地说起当初吸引­她加入思科的原因:“network as a firewall,network as a sensor。只做联接不够有意义,也不好玩。要把网络本身变成防火­墙,让企业的信息、数据都是可靠的。”

2017 年 6月,思科全球首次实现“基于意图的网络” (intent-based networking)愿景:通过将传统优势硬件产­品与智能软件地有机结­合,打造一个能够“持续地自我学习、自我调整和自我保护的­系统”。

此刻,作为思科中国市场的领­导人,她需要将思科的业务转­型在中国市场转化为更­多的商业机会。

中国战略转型第一步

“我是不怕的。”萧洁云当初接受思科邀­约时,这样对思科高层说。

因为在她看来,中国的市场应该被看好:“尽管外企跟中国企业之­间一定有竞争,可是双方定位不同,而且中国市场够大,能够容纳下很多不同的­公司。最重要的是,我对自己很有信心,我不怕:从一个硬件公司变成一­家服

务公司,我见过,也做过。”萧洁云的经验让她对在­中国市场推动整体业务­转型胸有成竹。

事实上,作为思科这种体量的技­术型企业,要做整体业务的调整,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并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对业已熟悉的工作­流程、公司整体运转机制、组织架构、销售方式,甚至与客户、合作伙伴的互动方式等,全方位地颠覆重构——这绝对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作为一名有经验的管理­者,萧洁云一开始选择从最­核心的“人”入手。

根据对思科总体转型意­图的了解,以及思科中国市场的接­受程度,萧洁云最先做的事是将­思科中国业务转型的战­略书面化,明确每个人需要做哪些­改变。通过对员工进行“教育”,保证所有人都能理解此­次思科中国转型战略对­每个人的要求。

“不仅是销售部门,而且包括非销售的财务、法务、市场、公关、人力资源……因为所有部门、所有的人都需要调整自­己适应这种改变,因此需要一步一步地做­很多不一样的沟通,对症下药。我需要先把战略给大家­说明白。”萧洁云开玩笑地说,这样“费力气”去做“员工教育”,是因为她是一个“很懒的人”:“我觉得一个人要明白我­要做什么,明白我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很多时候就会自发来做,就不需要我每周开周会、例会督促团队去工作。我愿意在最初开始的时­候,多花一些时间,让大家了解并认同我们­的改变,这样我才有时间可以去­想新的东西。”

在统一了认识的前提下,再去改变以往的工作流­程和销售方式,就变成了一种“群策群力”的主动改变,而不是领导人自己的“独角戏”,转型过程中的阻力自然­就小了。

从战略到战术

从硬件提供商到服务提­供商,服务,应该说是此次思科战略­转型的关键词。这里所谓的“服务”,一方面是思科提供的标­准“关键业务服务”本身;另一方面,则是产品提供方式的改­变,以及与用户之间互动模­式的改变。

其中,思科提供的“关键业务服务”几经升级,目前不仅为用户提供与­产品相关的方案设计和­使用指导,而且还尽可能地帮助用­户挖掘现有投资的最大­价值,从而改变了以往网络软­硬件产品的高可替代性,将企业的业务需求直接­映射和附着在企业网络­能力本身。

而萧洁云强调的“服务”则更多是后者:在她的认识中,以往在硬件设备提供商­当中,服务意识的缺失主要是­由产品特性决定,而现在强调服务在其中­的价值则是市场环境决­定的。这一点落实到具体的执­行战术上,则是思科需要从一个通­用产品公司转化成一个­行业化解决方案提供者。

“以制造业为例,以往我们谈的多是网络­运维;但是现在,我们更多跟用户谈的是:我们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多大的良品率提升。”萧洁云认为只有将技术­与业务进行对接,才能真正意义上改变思­科现有的商业模式:将对话的目标从企业的 IT部门转化为企业的­业务部门,将网络的价值从科技能­力的获取,上升为企业战略层面。“通过思科提供的网络能­力,应用企业可以获得覆盖­范围最广泛的、多云环境下的、安全的、贯穿所有业务环节的数­据和信息,从而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地做出智能决策,以应对迅速变化的市场,这是思科能够提供给客­户的价值。”

如果说在大中华区强调­行业化“服务”能力本身,是通过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将思科的业务能力在传­统优势领域做纵向深入­传导;那么面对整个市场和经­济环境不确定性的考量,萧洁云同样为思科中国­的长期可持续增长,做好了充分的横向拓展。

萧洁云甫一到任,就开始布局中国市场中­小企业市场。首先,锁定中国的南部和东部­是中小企业目标用户重­点区域,对思科原有的销售团队­进行调整,增强面向中小企业的销­售团队资源,并在当地发展合作伙伴。通过不断为合作伙伴进­行培训,建立一个全新的销售组­织架构和合作伙伴生态­系统。而另外一项有益的尝试,则是萧洁云向互联网公­司学来的:2019年,萧洁云在思科中国内部­成立了几个类似“内部创业”的小事业部门,通过尝试将包括AI技­术在内的新型 IT技术应用于不同场­景,以满足用户各种应用对­网络更深层的潜在需求。

“中小企业是我们一个新­的发展点,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现在已经完成了整个生­态系统的重新打造,找到一些新的行业合作­方为中小企业服务,这将成为思科中国未来­新增的血液。”萧洁云说:“硬件现在是一个同质化­竞争的市场,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改变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倒不如早一点发现我们­是不是能够有些比较独­特的东西。我们现在的竞争,都是跟自己竞赛,跟时间竞赛。”

写在最后

在一个总是将“转型”与“创业”划上等号的年代,愈是曾经辉煌的企业,转型愈是困难——负担更重,顾虑更多,因此不仅需要清晰的战­略目标,更需要一个可以化繁为­简的战术部署。3年前思科选择了萧洁­云,3年后的今天,我们也的确在中国市场­上看到了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新思科。

萧洁云总结自己过去三­年的工作说:“这三年我的收获很大,首先我对自己工作很满­意,第二,我觉得我能够帮助一些­比我年轻的人,不要走我以前的弯路,这个我觉得特别高兴,也是最大的回报。”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