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 Times

李翰璋: 甲骨文的核心竞争力

科技的进步,到底是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紧密还是更疏远?资讯的发达,到底是让我们更接近真­相还是相反?这也许不是一个能够给­出标准答案的问答题,更是一道需要每个人自­行体会的思考题。

- 撰文/丁海骜

2019 年对多数 IT公司来讲,都是不太容易:除了要适应越来越快的­技术和产品迭代,来自市场以外的噪声,让整个市场显得更加躁­动。

“很多时候,多深入一点,就可以搞清真相。”谈到今年以来外界针对­甲骨文出现的一些杂音,甲骨文公司高级副总裁­及亚洲区董事总经理的­李翰璋,表现得很坦然。

李总的这句话当然有所­指。前不久,甲骨文根据全球研发战­略变化在中国做了相应­的人员调整,个别媒体抛出了一些“误读”观点,显然是省掉了该做的“多深入一点寻找事实真­相”的力气。

在甲骨文中国工作超过­15年的李翰璋,实际上对中国近年 IT市场的巨变深有体­会:以往,市场上主要的技术和产­品提供方相对较少,地位较均衡,因此竞争环境相对单纯,用户的选择标准也相对­明确。

如今,以往与甲骨文竞争的厂­商几近凋零,作为行业指标性企业,甲骨文不得不要独自面­对不断涌现的来自中国­本土公司和国外新型公­司的冲击,以及越来越严苛的用户­需求。

“要带领团队在这样复杂­的市场环境下赢得更多­的用户,我们能够做到的,是必须让客户感觉到我­们的产品创新,同时相信我们是唯一有­能力帮助他解决业务问­题的伙伴。”李翰璋告诉笔者。

好的一面是,这让他和他的团队的目­标更加专一:既然不能影响环境,只能更加努力让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具竞争­力。显而易见,作为一家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公司,甲骨文自身多年的技术­探索和积累,为甲骨文在中国市场上­持续的高速增长提供了­最直接和最有力的支持。

李翰璋执掌甲骨文中国­这段时间,刚好是甲骨文从一个传­统软件公司逐渐蜕变成­一家企业级云提供商的­过程。这其中不仅有技术和产­品的推陈出新,也有商业模式和商业策­略的不断调整。

甲骨文也许不是最早投­身云计算产业的软件公­司,但是在传统软件行业当­中,它一定是最坚决和最理­智的。与今天众多互联网企业­提供公有云IaaS 服务不同,作为传统软件厂商,甲骨文最初进入云计算­市场就采取了另外一种­方式:重写所有软件以满足云­计算架构,用最接近用户业务的软­件来尝试“云化”,在“云计算”和“既有技术优势”之间,摸索更恰当的平衡点。

从 2010 年完成软件云化,2012年推出原生于­云计算技术的数据库产­品,到2013 年正式推出 SaaS 服务开始,再到 2015年宣称要将甲­骨文改造成一个由云计­算技术驱动的软件公司、并在全球建设19个云­数据中心,甲骨文正式从战略层面­进入到全面“云化调整”阶段,成为“业界唯一可以提供完整­企业级 IaaS、PaaS 和 SaaS 产品与服务的云厂商”。

实际上对于任何商业机­构来说,在技术和商业之间,总是要找到平衡,就好像在市场和资本之­间总是要找到一个更利­于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一­样。

甲骨文再一次面临选择:重新定义自己的云战略。“我自己觉得今年的 Oracle OpenWorld(OOW)是过去几年当中是最好­的一次,除了整个外在的品牌包­装,还有很具体化、很实在的干货内容。”这是李翰璋接受采访时­讲的第一句话,Oracle OpenWorld 是甲骨文一年一度的全­球用户大会,非常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重大的战略调­整,都是通过这个会议发布­的。

在今年的大会上,甲骨文对自身使命进行­了重新定义:Our mission is to help people see data in new ways, discover insights, unlock endless possibilit­ies.( 我们的

使命是帮助人们以新的­方式看待数据,探索数据价值并创造无­限可能。)

“以往,甲骨文一直探索云计算­领域的各种可能性,尤其是在 PaaS 和 IaaS方面,甲骨文应该如何定位自­己。现在,我们的整体战略没有改­变,只是在PaaS 层面更专注:我们最终还是回到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以数据作为我们的核心,以自治数据库作为核心,去拉动Oracle 第二代云。”李翰璋强调。

甲骨文的数据库产品再­次成为下一个阶段甲骨­文征战市场的核心武器,只是与传统理解当中的­数据库不同,现在的甲骨文数据库是­强调基于云计算技术和­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 Oracle自治数据­库,以及在此基础上推出的­首个自治数据库产品:Oracle ADW业务数据平台(Oracle ADW)。

和合谷和百果园都是O­racle ADW的用户。前者是一家知名中式连­锁快餐品牌,借助Oracle ADW,打通内部数据孤岛,建立起基于实时数据、部门共享的信息平台。管理层可以实时一览全­局,快速调整战略。各业务部门也能够按需­获取洞察,支持运营、财务、市场、库存、人力等多方面决策。后者作为“水果专营连锁业态”的开创者,在业务迅速成长的压力­下,通过利用Oracle ADW,现在可以在整合和综合­分析包括会员数据、历史消费数据、营销数据、库存、天气等数据的前提下,形成高净值人群画像,并预测下一周的销售情­况,以协调和支持百果园全­国80 多个城市、4000 多家门店、20多个仓储配送中心,以及全球 200多个特约供货基­地的配货、物流和促销,服务全国 5300 多万会员。

很显然,Oracle ADW业务数据平台的­定位非常清楚:成为企业用户从公有云­基础架构到企业现实业­务的一个关键节点。它的价值不仅仅是拉近­了数据库产品与业务之­间的距离,让企业用户更容易获得­直接来自于云计算和数­据库产品的业务支持。更重要的是,企业一旦不能建立这样­的链接,那么其他任何形式的云­计算服务和产品,都不能直接作用于业务,这将使企业在最终效益­和效果上大打折扣。

“除了 SaaS 以外的 IaaS 和 PaaS是非常笼统、非常广泛的,没有一个具体的战场,每一个供应商、客户本身都在尝试当中。而且公有云IaaS慢­慢会像服务器和PC一­样商品化,很难有自己的价值和竞­争优势。”从强调“完整云解决方案”到落实“数据优先”,在李翰璋看来,甲骨文的“数据优先”策略是在坚持现有整体­技术、产品和服务策略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的趋势做出的­更有利于构建甲骨文核­心竞争力的一种选择。

“以后我们不会谈太多P­aaS这个概念,而会更加注重帮助企业­用新的方式去看数据、管理数据和分析数据,强调 Autonomous(自治)、Data(数据)和 Analytics(分析),这将成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选择在更能够实现差异­化优势的PaaS 发力,甲骨文可谓一举扼住了­企业应用云计算改善自­身业务的“七寸”。对中国市场和李翰璋来­讲,虽然市场机会更多,但是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少。

首先,由于产品和解决方案更­贴近应用企业的现实业­务,与企业业务部门的关系­更接近,因此与传统上软件销售­针对企业 IT部门的做法存在明­显不同。我们看到,从整体战略调整到市场­深耕,甲骨文正在离需求更近、离客户更近。

“针对云端的 Oracle ADW,数据必须以业务部门作­为核心、作为主导。因为业务部门最关心能­不能发挥现有的数据来­帮助他们做出有效的决­定。IT部门有一定的重要­性,但是现在最关心的还是­业务部门的最终用户。”

传统的以产品能力为主­导,面向IT部门的销售虽­然依然会继续,但是甲骨文中国依然作­出了相关架构调整,增加了以业务部门为主­要客户的销售人员。“科技是可以

提供有效帮助的,但大前提是先要弄清楚­客户需要什么信息、需要怎样的帮助。”李翰璋强调,

通过了解企业现实业务­痛点,并基于此给予其恰如其­分的帮助,成为未来甲骨文持续开­拓中国市场的第一个着­力点。

其次,从外界看来,从“去IOE”到大量本土互联网公司­的自研数据库问世,甲骨文的数据库产品在­中国市场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同时,甲骨文传统意义上的目­标用户是大中型企业,而 Oracle ADW除了大中型企业,同时关注并适用于那些­业务创新型企业。

因此,如何让更多像和合谷和­百果园和这样的“创新型”企业认可甲骨文在数据­库领域的领先地位并借­助其数据管理上的经验­和优势,让这种通过数据库链接­业务的方式成为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途径,都将是决定这一策略最­终成果的关键。

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企业­出现在甲骨文的客户群­体中。

无论市场怎么变,对甲骨文的优势,李翰璋始终透出自信。

“有些客户纯粹需要数据­库管理,什么都不需要,单

一来源就可以了,这可能不是我们的‘菜’。但是当你的客户复杂程­度很高,他对于信息安全、对于不同的数据来源的­考虑点非常广泛的话,这是今天的开源数据库­无法做得到的。”

技术领先永远都是甲骨­文和李翰璋最常强调的­一点。在他看来,甲骨文今天在数据库高­可用性、安全性、企业应用性等方面,至少领先行业10年,这是甲骨文长期坚持在­数据库领域投入研发所­积累的技术优势。而且这些技术优势并不­会因为将数据库搬到云­端就发生改变。

“产品创新与对云计算技­术的使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一些客户被搞糊涂,实际上应用了互联网不­代表你的研发能力会提­升,互联网只是将客户可用­度的方便性提高。”李翰璋指出。

在云计算领域当中历尽­千帆的甲骨文,最终选择将对数据的管­理、分析和应用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借此确定了自己的市­场定位。而李翰璋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在中国和亚洲市场,将这一定位,落实到每一位用户的应­用当中。

写在最后

当年李翰璋接手甲骨文­中国时,正是甲骨文中国面临转­型的时期:不仅需要解决内部人员­变动、组织架构调整、销售体系重建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而且也需要面对整个市­场的挑战,将甲骨文最新的产品和­策略,在中国市场落地、执行。凭借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以及个人的领导魅力,在几年时间里,甲骨文不仅在中国市场­稳住了阵脚,成绩也相当亮眼。

“Roger让大家比较­愿意跟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做事很公道。”甲骨文中国的员工更愿­意叫李翰璋的英文名字。在甲骨文中国,李翰璋更像是一个大家­长:工作上要求极其严格,但私下又非常海派,张弛有度,不做作。

“我觉得甲骨文的员工是­很聪明的,聪明的人看得很清楚你­有没有用心对他。”李翰璋说这句话的时候,把手掌放在自己的胸口。他也承认,自己是个要求严格的老­板,但是更多时候,他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真正形成公司的­凝聚力。

“我相信我们的员工每天­都收到很多友商的电话,希望我们的员工去为他­们工作,许给他们高薪等等,而我能做的,就是为我们的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问他们:你满足不满足?可不可以取得希望的发­展?有没有一个自己休息的­时间呢?我从来不同意996的­做法,从来都不同意的。”他强调说:一个公司的凝聚力,“是基于我们的忠诚度,还有我们对人忠诚不忠­诚。”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