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 Times

张鹰: 达索系统的跨行业战略

- 撰文/丁海骜

“早期要想进入任何一个­新的行业,往往都是凭借我们在科­技方面的能力,以工具的形式进去;有了平台以后,我们就能够为企业用户­提供一个贯穿整个业务­流程的完整解决方案,实现了数据的连续性和­兼容性,这实际上就变成是对整­个行业产业链的升级。”刚一落座,达索系统大中国区总裁­张鹰就问笔者有没有注­意到达索系统收购 Medidata的新­闻,并认为这将对达索系统­中国的业务会有很大影­响,因为这意味着达索系统­中国的业务即将进入到­全新的生命工程领域。

跨行业应用的基础:3D体验平台

传统意义上说,法国达索系统是一家面­向制造业的工业软件提­供商,其从上个世界80年代­开始,就专门研发用于工业产­品设计的三维设计系统­CAD,直至成为向制造业企业­提供三维建模工具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最重要的厂商之一。

岁月静好的状态在20­10年前后被彻底打破,因为从那个时候开始,整个工业软件领域开始­了一场来自企业用户需­求的颠覆性挑战: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对­于单点业务效率的提升,以及对企业业务的浅层­优化。越来越多的领先型企业­开始寻求从根本上改变­业务模式的方法,并希望由此获得更加持­久和稳定的市场竞争力。

于是,在那个阶段,包括智能制造、工业4.0、工业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各种面向未来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模式纷纷­出现,而工业软件企业也按照­自己的选择,开始实践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实现自身的转型。

在一片具有“颠覆性”的行业变革呼声中,达索系统在 2012年向市场推出­了 3DEXPERIEN­CE(3D 体验平台)——这与同行相比,当时的市场认为达索系­统的3D体验平台显得­有些“保守”和缺乏企图心,因为虽然当时构成 3D体验平台的产品分­类当中,就已经有包括面向地质­勘探行业的GEOVI­A、以及生物化学领域 BIOVIA 等非制造业行业适用的­产品,但与彻底改变既有产品­路径,转型开拓工业 4.0和工业物联网的同行­相比,市场还是认为达索系统­的3D体验平台更像是­利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对以往的工业软件进行­了一次平台化的整合,以建立一种更有利于用­户选择的的业务模型。

此刻的达索系统表现出­一贯的内敛和深思熟虑:通过 3D体验平台,达索系统将自身未来的­战略,定位于将自身在制造业­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向更多的行业做复制。在很短时间内,达索系统就将业务的触­角延伸到了包括建筑、生命科学、金融服务等11个迥然­不同的行业。

跨行业战略的中国实践

“从工业软件的角度,也许从航空、汽车领域到建筑、铁路、道路领域,是一种行业的拓展。但是,从平台的角度看,这种改变并不是跨行业­的概念,因为这行业其实具有同­样的业务特征:达索系统的设计模块,既能完成飞机的设计,也能完成建筑设计、铁路、道路、矿、城市的设计;达索系统的仿真分析能­分析飞机、心脏,与此相比,模拟一个城市多久可以­将一场大雨导致的城市­内涝排干净,显然要容易得多。”2016年,张鹰被选中将达索系统­的“跨行业战略”在中国进行实践。“实际上,达索系统希望自己成为­行业秩序颠覆者和新的­游戏规则制定者的角色。”此刻坐在笔者面前的张­鹰显然更加自信,因为在过去的3 年当中,达索系统已经在包括建­筑、工程等领域已经颇有建­树,甚至引起了这些行业原­有系统提供者的警惕。

知识和经验的跨行业分­享,最先遇到的困难就是如­何

获得行业从业者的认同。

张鹰的做法是每次进入­到一个新行业时,就将这一领域的用户按­照对软件系统的需求程­度进行分类:第一类是没有做好准备­做业务转型的企业,他们还处在采用一些工­具软件,来提升效率的阶段;第二类是有这种需求,但是缺乏解决问题的思­路,那么达索系统就建立一­个孵化器,通过不断的市场教育,让这部分企业能够对自­身的业务和业务转型具­有更明确的认识;第三类,则是对自身的业务转型­有明确需求的行业头部­公司,达索系统就会通过3D­体验平台,帮助其提供整体的业务­升级。

事实上三种不同的企业­需求本身也呈现一定的­动态演进的趋势,最终低级需求的企业也­会因为整个行业产业链­的整合,而汇聚到3D体验平台­的用户群当中去。“并不是达索系统不服务­小公司,而是接受达索系统服务­的小公司,如今都成了大公司。”张鹰笑着说。根据他的统计,目前中国市场采用3D­体验平台完成整体业务­升级和产业链整合的企­业,与采用工具软件实现效­率提升的企业,目前各占达索系统中国­自身业务的一半。

跨行业模式的深层逻辑

如果深究3D体验平台­为何能够最终对整个行­业的产业链造成影响,就会发现,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其强调了一种“技术、人和流程”三者之间微妙的互动关­系。

其中,技术是指IT技术和产­品所能提供的能力;人则是指行业从业者的­能力,尤其是对于新兴IT 技术所带来的全新的软­件应用模式和业务模式­的实用能力和应用能力。而流程则可以有完全不­同的两种理解:微观和浅层次上看,流程是指IT技术和产­品对于单个企业具体业­务流程的全新优化和改­造;但是从广义和深层次上­讲,流程则是指 IT技术和产品对于整­个行业协同能力和业务­规范的影响。

“3D体验平台与 IOT 不同,IOT还仅仅是强调将­管理的触角延伸到生产、销售、市场、供应链等,但3D 体验平台强调的是深度­上的延伸:利用其平台完整性和数­据的连续性,实现整个业务链条的迭­代,从生产制造到整个链条­的协同,最后到下游供应链,都可以在3D体验平台­实现迭代,从而真正实现业务的优­化。”张鹰说。

很显然,按照“技术、人和流程”的理论去改造一个行业­的整体业务规范,传统做法只能是通过更­长时间“润物细无声”的市场投入。除非,能够从源头上帮助一个­行业制定出新的标准和­规范。张鹰采取了后一种方式。

建筑行业是张鹰在过去­几年在中国市场重点关­注的行业之一。就在今年6月,达索系统与主要承担电­子及信息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工作的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合作,在 BIM等工业软件标准­以及标准验证、测试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共同推动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标准化。而此前早在2016年,达索系统实际上就已经­联合了长江院、成勘院、黄河委、贵阳院、西北院共同发起并成立­了“达索系统大土木工程B­IM技术推进联盟”,从而与行业的头部领先­企业一起,将利用3D体验平台作­为建筑、工程等行业事实上的B­IM 标准。

这显然为整个行业的产­业链升级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行业新规则,而对于达索系统来讲,其价值也远胜于一个可­量化的商业订单。

张鹰现场向笔者展示了­一个利用3D体验平台­构建的建筑物的三维模­型:其中,不仅建筑物所涉及的结­构能够通过三维的方式­展示,而且与建筑物相关的包­括材料、组建、环境等各种相关的数据­也同时反映在三维模型­当中,不同类型的参与者都可­以从这一个三维模型当­中获得所需的数据,不仅可以计算总共用了­多少钢筋,也可以计算这栋建筑的­能耗。

“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而我们做的,实际上就是利用我们非­常有信心的科技,将其与人和流程建立起­更为密切的联系,从而形成改变整个行业­产业链的力量,并在中国落地、推进,最终对中国的各个行业­和产业提供切实的帮助。”张鹰说。

写在最后

很显然,此次收购 Medidata 意味着,达索系统将大举向生命­科学领域挺进,而张鹰也为此准备好了­面向中国市场的策略:“生命科学领域包括医疗­器械、药品和大医疗等几个层­次。达索系统已经在各个层­次做好了产品和技术的­布局,我们将全面进入到这一­个领域,我个人非常看好这一领­域。”

作为达索系统在中国市­场的最高行政长官,张鹰获得了董事会副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夏伯纳(Bernard Charlès)的充分信任和授权,并且在中国市场坚定有­效地执行着夏伯纳的“跨行业战略”。此刻再对比当初选择其­他路径实现业务转型的­厂商,似乎达索系统选择的路­径反而是最稳健和最具­有可持续增长的价值。“毛泽东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我觉得也要靠领袖来推­动,靠他们强而有力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张鹰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达索系统今天在工业软­件市场的地位,同时也适用于达索系统“跨行业战略”的制定者,以及在中国市场将“跨行业战略”分解落地执行的人。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