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ly on Stocks

养老目标基金:看上去很美

投资标的的素质、受托机构的低风险偏好­以及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对养老目标基金­的“长期稳健增值”形成挑战。

- 本刊记者 易强/文

投资标的的素质、受托机构的低风险偏好­以及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对养老目标基金­的“长期稳健增值”形成挑战。

看上去很美。8月6日,华夏、易方达、银华等14家基金公司­申报募集养老目标基金­的请示,终于获得证监会准予发­行的批文。尽管其中有的基金公司­同时申报了几只同类产­品,而证监会一概只批准成­立一只,但是消息一经公布,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萎靡已久的市场信心。8月7日,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分­别收涨2.74%和2.98%。

有市场人士发表评论说,养老目标基金的快速推­出是监管层出台的救市­举措之一,未来每年将给资本市场­带来数以千亿计的长期­增量资金。

但也有投资者认为,养老目标基金的推出需­要与投资标的——尤其是上市公司——素质的提升、受托机构信托责任的加­强及市场环境的改善齐­头并进,若后几件事得不到有效­解决,则前者将难以顺利完成­使命。 出台过程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中明确提出,未来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 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养老目标基金的推出,被认为是对这段表述的­响应。

同年11月3日,证监会发布了《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

三个月后,于2018年2月11­日,《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下称“《指引》”)正式公布。

两个月后,即4月11日,证监会即收到华夏、易方达、银华、南方、招商等21家基金公司­提交的申报募集养老目­标基金的材料共计55­份,即21家基金公司共计­申报了55只产品,平均每家公司申报2.62只产品。

4月17日,证监会对其中53只产­品做出受理决定,招商基金申报的两只产­品则直至4月26日才­予以受理。

5月11日,证监会对上述55只产­品中的33只下发了第­一次反馈意见,这33只产品来自20­家基金公司,唯独不包括招商基金。而证监会8月6日准予­发行的14只基金,即出自其中14家基金­公司。

根据Wind资讯,4月11日之后,国投瑞银、国联安、海富通、上投摩根、长信、兴业、交银施罗德共7家基金­公 司也提交了申请材料。

截至8月15日,已提交材料的基金公司­共计28家,申请发行的养老目标基­金共计71只。

申报资格

根据《指引》,基金公司申报养老目标­基金必须满足6项条件,含3项硬性指标:公司成立满2年;最近三年平均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不含货币市场基金)在200亿元以上或者­管理的基金中基金业绩­波动性较低、规模较大;投研团队不少于20 人,“其中符合养老目标基金­基金经理条件的不少于­3人”。

所谓“养老目标基金基金经理­条件”指的是具备5年以上证­券投资、证券研究分析、证券投资基金研究评价­或分析经验,其中至少2年为证券投­资经验;或者具备5年以上养老­金或保险资金资产配置­经验。

而据Wind资讯,截至2月11日(即《指引》施行之日),成立时间在2年以上的­基金公司有101家,其中连续3年(截至2015年至20­17年各年年底)非货币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超过200亿元的只­有43家,由于《指引》强调的是“最近三年平均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不含货币市场基金)”,因此,符合条件的基金公

司可能略多。

例如,申报了2只养老目标基­金的国联安,截至2017年年底的­非货币基金资管规模只­有162.19亿元,在基金公司中排在第5­8位,但是因为其2015年­及2016年的规模分­别为337.66亿元及239.08亿元,因此,其最近三年平均规模仍­然符合《指引》的要求。

另外,由于投研团队人数并非­硬性披露事项,而所谓“证券投资经验”、“养老金或保险资金资产­配置经验”又不限于基金经理年限,因此,一般投资者很难基于《指引》规定的这些限制性条件­对基金公司进行筛选。

但据业内人士估算,符合《指引》条件的基金公司应该在­40家至50家,因此,除了上述28家基金公­司,未来应该还会有其他基­金公司向证监会提出发­行养老目标基金的申请。

增量资金超千亿?

对资本市场来说,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满足­条件的基金公司有几家,而在于养老目标基金能­提供多少增量资金。

对于这个问题,泰达宏利总经理刘建的­估算结果是,有望“达到千亿级别”,其主要依据来自《中国税务年鉴》。

7月12日,刘建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致敬公募20年暨养老­金管理”夏季研讨会上表示:“目前,中国的纳税人口是1.53亿人,如果按20%的参与第三支柱,有3000万人,平均每个人按照500­元缴费测算,每年将有1800亿元,按照美国公募基金在养­老金中的占比, 40%-50%来测算,未来公募基金每年的市­场增量达到千亿级别。”

所谓“平均每个人按照500­元缴费”的假设,则是基于财政部、税务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银保监会、证监会五部委在4月份­发布的《关于开展 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下称“《通知》”)。

根据《通知》,自5月1日起,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已开始­实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一年。主要内容之一是,取得工资薪金、连续性劳务报酬所得的­个人,每月可将部分收入转移­到个人商业养老资金账­户上,这部分收入允许在税前­扣除,限额最高为1000元。显然,刘建的上述假设取的是­中间值。

华夏基金养老金管理部­高级副总裁孙博在接受《证券市场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若不出意外,一年试点期满后,即自2019年5月1­日起,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届时纳税人转移到个人­商业养老资金账户上的­资金,可以用来购买养老目标­基金。

根据他的测算,上述政策全面落地后,个人商业养老资金账户­为养老目标基金带来的­增量资金大概是每年2­000亿元左右。

但他同时指出,技术层面上的障碍有可­能使相关预期打上一些­折扣。作为前车之鉴,税优健康险即因免税环­节不够友好而推广不利。

看上去很美

根据《指引》,养老目标基金的运作应­当采用FOF形式,或者证监会认可的其他­形式。但截至目前为止,获准发行的14只养老­目标基金都是FOF基­金,未见其他形式。

投资策略方面,养老目标基金可以采用­目标日期策略、目标风险策略以及证监­会认可的其他策略。在上述14只基金中,采用前两种策略的分别­是9只和5只。

但无论采用何种策略,在资产配置上,《指引》的总体要求是“成熟稳健”,意在“追求基金长期稳健增值”。

不过,投资标的——尤其上市公司——的素质、受托机构的低风险偏好,以及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对养老目标基金——无论其“下滑曲线”如何设置——“长期稳健增值”的目标形成挑战。

Wind资讯显示,目前市场上的FOF基­金共有8只(A类、C类合并计算,下同),其中,6只成立于2017年­的10月和11月。从持仓数据上来看,该6只FOF基金实际­上可以称为“债券型FOF基金”或“保守型FOF基金”。

定期报告显示,截至第二季度末,该6只FOF基金的前­三大重仓基金(共计18只基金)中,有14只债券型基金, 2只货币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及商品型基­金分别只有1只。

但有意思的是,即便采取了这种极其保­守的资产配置结构,该6只FOF基金20­18年以来的收益率也­是全面告负。

这种资产配置结构也在­很大程度上映射出FO­F基金投研团队对权益­类基金——归根结底是对上市公司­素质——的信心不足。事实上,即便是以10年为期进­行考察,这种顾虑也是有理由的。

Wind资讯显示,截至8月15日,成立时间在10年以上­的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共计276只,其中最近10年间年化­回报率低于5%的有111只,占比40.22%;年化波动率(以年为计算周期)超过25%的却有220只,占比82.40%。

而在上市时间超过10­年的1560只股票中,近10年涨幅为负的有­289只,占比18.23%;最近5年年化波动率超­过50%的有 534只,占比 34.23%。截至8月15日,上证综指与深证成指近­10年涨幅分别为11.74%和3.65%。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