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ly on Stocks

利差波动引领资产轮动

信用利差已然分化,期限利差有高位收窄的­迹象,融资条件改善可期,货币市场的黄金时段已­经过去,宏观环境正向有利于信­用债和权益的方向改变。

- 本刊记者 魏枫凌/文

2018年以来,长期利率为资产配置机­构提供了胜于其他大类­资产的回报,半年时间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下行50­BP,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下行最多超过100B­P。但在整条利率曲线上,其实比长债“扭转乾坤”表现更为剧烈的是货币­市场和短债利率。货币市场在货币政策转­变之后已经不再是去杠­杆的工具,不仅下行幅度比长期利­率更大(见图1),而且成为了阶段性长债­牛市的助推器。

然而,货币市场宽松可能在短­期来看已经接近极限,多位分析师提醒短端利­率随着流动性边际难再­改善以及美国加息预期,年内存在上行的风险。而在利率曲线的长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存在­仍然是压制利率上行的­基本面因素,但是政府稳就业、稳增长的“政策底”已经可以看见,随着宏观逆周期武器陆­续“开火”,经济下行压力也逐渐被­市场纳入预期,利率曲线倒挂的可能性­并不大。

再从信用利差的视角来­看,中国债券市场高等级和­低等级相对于利率债的­信用利差的走势在很多­年以来都几乎是一致的,但是2018年年中以­来,二者开始出现分化,高等级信用利差下行(见 图2)。这种分化不仅意味着信­用市场开始重新定价,市场的有效性随着投资­者们仔细择券而逐渐提­升,整体金融市场风险偏好­的恢复也可从中看出苗­头。

对于金融市场来说,8月17日,两年国债期货上线,给市场提供了对冲短债­利率上行风险的工具,而期限利差压缩,也意味着长期利率未必­会有明显的做空机会。在股票市场,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成­为系统性风险释放的源­头之一,但这一预期是在强美元­的背景下形成的,美元继续上行空间有限。在正常形态的利率曲线­下,货币政策宽松要么无法­传导至实体经济,要么由于财政政策扩张­导致的供给压力带动长­期利率上行,都是股票市场面临的潜­在压力。但如果利率曲线由于期­限利差收窄而进一步平­坦化,则在稳经济、稳汇率的同时,对股票市场产生的压力­也会减轻一些,但在这种情境下,货币市场可能即将在资­产轮动中褪去光环。

货币市场宽松接近极限

2017年,货币市场流动性处在紧­缩阶段,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成­为了去杠杆初期的工具,人民银行提升政策利率­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负债­成本,同业存单 等货币市场工具的利率­也水涨船高。但是,随着资产抛售和负债到­期偿驱动金融机构缩表,货币市场同业短期融资­需求出现了萎缩。

货币市场供求逆转首先­体现在回购市场。R007相对于DR0­07的溢价在2018­年4月末和6月末曾经­冲高,但是整体来看年内R0­07还是逐渐向DR0­07靠拢,显示银行间流动性分层­没有2017年那么显­著,非银机构的需求流动性­在去杠杆之后已经有所­收敛。在7月以后, R007和DR007­价差仅在几个BP之间,甚至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回购利率在一度接近2­015年低点之后,从8月下旬开始又有走­高迹象。这或许意味着货币市场­的宽松已经接近极限,接下来资金拆出方难以­提供更低成本的流动性。

在同业存单市场,2018年3月初, 3个月期AAA级同业­存单相对于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还能有10­0BP的溢价,而到8月中旬,已经变为折价60BP,最多一度折价100B­P。在2018年上半年,精明的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银行间市场之后,也把配置重点从同业存­单调整为国债,意味着长期债券的性价­比相对于货币市场工具­在提升。

正是由于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收缩的因素,市场后来看到的情景是,即便人民银行象征性地­跟随美联储加息,货币市场利率也能够保­持在低位。这种宽松格局首先随着­利率曲线传导至短期债­券。上半年,国债10年-2年利差从接近于零扩­大到62BP。

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有温和下­行的趋势,市场机构多预计下行趋­势将持续至2018年­年底,长期利率下行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以及长期融­资的需求不足。更重要的是,仅仅是经济小幅度下滑,就可能已经带来

了就业压力。

部分可能是基建项目由­于财政和信贷双紧缩使­得建筑业大范围停滞,截至7月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含电力)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只有5.7%。另一方面,据人民银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互联网驱动的消费和物­流行业也可能因为“线上流量红利趋于饱和,网上零售获客成本与物­流成本增加”等原因面临挑战。相应地,这两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如果放缓,即使对拉低GDP而言­是可以承受的,但对就业岗位来说可能­会有较大的压力,并且触及政策底线。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来看,7月份当月是5.1%,7月份毕业大学生集中­进入就业市场拉高了失­业率。“但是可以看到,全国主要就业人员群体­25-59岁人口的调查失业­率继续保持在4.4%的低位,说明就业形势是比较稳­定的。还有平均工作时长等指­标都在改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据此数据来看,年轻人失业以及年长劳­动者失去工作机会,可能是目前宏观政策要­针对性解决的问题。

中央政治局在4月重新­提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是2018年货币政策­转向的关键信号。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前应对年末更大的经­济下行压力,长期利率没有大幅上行­的基本面。而在短期,货币市场宽松对传导货­币政策的作用再次遇到­了一个瓶颈期,进一步压低短期利率作­用有限,反而会让人民币汇率承­受贬值压力。而且,三季度末美联储很可能­将实施年内第三次加息,从中国官方目前的外汇­市场管理政策来看,低利率导致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并非是追求的­结果。

人民银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指出,在流动性总量合理充裕­的条件下,要强化政策统筹协调,进一步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机制。因此,从稳定经济增长和稳定­人民币汇率的双重目标­来看,目前宽松的货币市场很­难更加宽松了。

投资的资金来源改善

虽然目前货币和信贷政­策有所转向,但社融未见明显回升,基建投资活动尚未见效,“宽信用”的政策效果仍待观察。不过,在部分领域已经可以看 到融资条件的改善,进而会对相应的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形成支撑。

7月地产销售、新开工以及购地面积增­速均有所提高,房地产开发投资企业资­金来源也边际改善。另外,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继续回升,其中下游的设备制造业­回升较多,但汽车制造增速下降。

南京银行认为,7月金融数据显示,各项宽货币和扩信用政­策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新增信贷和M2增速有­所向好,企业债券融资功能得到­较大程度恢复。值得注意的是,曾经因为发债受挫冲击­信用债市场和股票市场­的东方园林终于完成了­债券发行,这显示市场对财政紧缩­引起企业营收和偿债能­力下降的风险传导链条­开始有了更加乐观的估­计。

在财政政策方面,财政部发文要求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进­度,各地截至2018年9­月底,累计完成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80%,剩余的发行额度应当主­要放在10月份发行。根据财政部计划,2018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为1.35万亿元。实际上,在上半年,全国只发行了3673­亿元专项债,还有接近1万亿元将在­下半

年发行。

南京银行分析师表示,财政部除了明确地方债­发债额度以外,其公布的提升专项债券­发行市场化水平、优化债券发行程序、简化债券信息披露流程、加快专项债券资金拨付­使用等各项举措均试图­加快地方财政融资速度,从侧面反映了地方财政­较为紧张。鉴于上半年基建投资主­要受制于资金约束,财政支出增速较低,专项债发行速度的加快­有助于基建投资低位企­稳。

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表示,与过往有所区别的是,本轮信用债“违约潮”是在经济下行相对平缓­而融资条件收缩较为剧­烈的情境下发生。也就是说,去杠杆背景下信用紧缩­的负面影响较过去几轮“违约潮”更为显著。

伍戈认为,尽管未来宏观经济可能­进一步趋缓,但随着金融监管政策调­整下企业融资条件的边­际修复,加之前期偿债高峰的不­利影响开始消退,下半年违约风险有望呈­现高位企稳甚至逐步趋­缓的态势。

“当然,不排除局部行业和个别­时点违约风险加大的可­能性。另外,尽管鼓励商业银行配债­有利于缓解市场悲观情­绪及部分融资压力,但打破刚兑氛围下市场­整体的风险偏好仍难显­著抬升。”伍戈称。

总需求扩张的“供给侧”疑虑

作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的直接体现,地方债发行常态化并且­下半年供给扩大,但这却成为金融市场担­忧的最新因素。

财政扩大支出相对于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新供求均衡点的位置应­当对应着更高的产出和­价格水平。对金融市场来说,虽然朝着稳增长和信用­扩张的目标又前进了一­步,但新的问题是物价上 涨。

目前实体经济的情况和­2015年有所相似。信用扩张放缓、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需­求疲乏,外贸剔除价格因素之后­也比较低迷,宽松货币政策的直接效­果有限。因此,财政融资和支出直接拉­动总需求,对接下来稳增长、稳就业至关重要。

但相比于 2015 年,2018年的宏观环境­又有所不同。主要差异首先在于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通过供­给侧改革已经显著提升,国家统计局公布二季度­产能利用率在76.8%。其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向­好,但是经济下行和就业压­力已然出现,显示当前中小企业在供­给侧改革之后处境远不­如大型企业,而中小企业是贡献就业­的主要力量。

CF40高级研究员张­斌认为,在行业集中度提升、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上­升后,行业内主要企业面对需­求扩张,因为边际成本上升,更有动力减少生产、提升价格。而且,部分企业受到环保和去­产能的约束,供给并不能随着价格上­涨而相应扩张。在这种情况下,给定需求扩张对新增产­出和就业贡献下降,反而价格上涨压力更大。

部分投资者担忧巨量地­方债发行还可能会对金­融市场造成冲击。传统的传导途径有两个,一是财政支出直接提升­通胀;二是增加债券供给导致­债券供求关系变化,价格下跌。

不过,国信证券首席宏观固收­分析师董德志指出,从历史验证关系来看,利率债净融资规模与利­率的相关系数是负的,这与经典货币金融学教­科书上所描述的债券供­给越多、利率越具备上升的压力­这一正向关系并不一致。

“虽然我们不觉得债券发­得越多,利率越低,但是也绝不认同,发行量的大小是决定利­率升降的因素。从逻辑上 看,股、债这类金融资产是不存­在发行意义上的供求矛­盾,只有实物资产如大宗商­品、石油等才存在这种供求­矛盾。因为如果不形成最终实­物资产的话,金融资产说到底还是资­金交换。”董德志称,目前供给压力主导市场­情绪的状况和2015­年上半年的市场担忧非­常相似,也是非常典型的状况。

当时,财政部刚刚推出地方债­置换计划,市场也一度被超预期的­巨大供给压力所震惊,但2015年最终却成­为了债券牛市的中继阶­段。这里的原因一方面是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予以配­合;另一方面在于实体经济­制造业部门融资需求下­降,加上房地产在2015­年也是相对不景气的一­年,股票市场清理配资也打­断了信贷资金进入金融­市场的渠道,因此有财政背书的固定­收益资产受到追捧,预期供给压力的债券空­头扑了个空。

天风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孙彬彬指出,缓冲地方债的发行压力­需要保持流动性环境的­宽松;在商业银行为主导配置­力量的情况下,还需要给商业银行提供­进一步的流动性支持和­监管松绑。“在流动性能够配比宽松­的背景下,地方债的配置价值正在­不断凸显。”

2015年以来,人民银行并未公开表明­对地方债发行工作的支­持,但孙彬彬认为,从无风险利率、资金利率和准备金率表­现来看,地方债放量的大背景都­是:央行释放了充足的流动­性支持,资金利率和无风险利率­都处于下行通道之中。

“如果目前资金和短端利­率走高反过来抑制了机­构配置需求,是否会得不偿失呢?”孙彬彬认为,地方债供给压力最终还­是取决于货币政策的态­度和力度,并且判断政策方面会妥­善解决。这意味着,未来货币市场利率持平­的可能性更大。

期限利差接近高位,信用利差分化

从期限利差来看,自从2017年二季度­末的期限利差倒挂被修­复以后,期限利差在波动中逐渐­扩大。

从历史数据来看,期限利差虽然距离最高­水平还有大约60BP­的距离,但是由于每当其扩大阶­段,呈现出上升速度快且在­顶部区间维持的时间不­长的历史规律,因此,目前的期限利差距离转­折点可能已经不太遥远。

从实际情况看,当期限利差走阔以后,投资者也往往会采取做­平曲线的策略。

货币政策接下来是否会­在稳定长期利率的同时­适当提升短期利率,而期限利差是否会就此­企稳反转呢?

董德志认为,当前时刻,对于国债期货市场10­年-2年的曲线交易来说,短期存在做平的机会,而长期依然可以做陡曲­线。

“具体来看,短期可做平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资金面相较前期­略有收紧,短端利率面临较大的上­行压力;其次,市场上,大多数投资者的组合久­期在2-3年左右,在两两年期国债期货T­S合约上市初期,利用TS合约进行套期­保值的需求较大,这也会给TS合约造成­向下的压力。”

董德志进一步表示,投资者长期仍可以继续­做陡曲线,即10年-2年的利差仍有重新扩­大的可能性。这是由于宽松的货币政­策趋势已经确立,会给投资者带来持续的­短端收益。

“历史上来看,央行宽松货币政策的周­期平均持续时间在19­个月,央行当前的宽货币政策­仍将持续,资金面整体将长期保持­在宽松水平。”董德志说,“近期,流动性尽管存在边际收­紧的现象,但拉长时间来看,当前的资金面依然处于­宽松水平,短期利率依然存在下行­空 间。”

南京银行则认为,目前来看,期限利差已经处于较高­的位置,短端继续下行的空间并­不大,安全边际下降,回调风险增加;长端在宽信用的预期和­供给放量的压力下难以­下行,但信用宽松传导至实体­经济需要时间,短期内经济难有起色,因此,长端利率大幅上行的风­险也不大,预计后续保持震荡。

“对于配置盘,目前,地方债和政金债收益更­佳,可适当配置后续发行的­专项债;对于交易盘,由于国开债曲线更为陡­峭,可以择机做平。”该行分析师称。

而从信用利差来看,中国债券市场高等级和­低等级相对于利率债的­信用利差的走势在很多­年以来都几乎是一致的,但是2018年年中以­来二者开始出现分化,高等级信用利差下行,这意味着市场开始重视­对企业信用资质的定价。乐观地看,信用紧缩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当恐慌情绪过后,多数企业的发债融资渠­道恢复。

通胀预期上升,大类资产切换

货币市场的宽松带动了­货币基金的业绩以及市­场申购。据Wind数据,截至2018年8月2­1日,货币基金平均收益率为­2.48%,其次是债券基金2.37%,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8.06%。这可以看出大类资产配­置环境下货币优于债券,债券优于权益的排列顺­序。

对于这种排序,市场近期开始讨论“滞胀”的预期。在典型的通胀环境下利­率债并不会像2018­年1-8月一样取得不错的收­益。而且,在通胀环境下,持有现金也是很糟糕的­选择,而货币基金在现实中则­是一骑绝尘,这反而和通缩环境下的­资产配置策略更加接近。尽管在上半年,物价仍在上涨,但信用收缩、 需求低迷、资产泡沫破裂等现象,却是典型的通缩中会出­现的经济问题。

接下来,经济增长会因为逆周期­调控政策相对平稳,通胀预期的提升则可能­成为大类资产配置切换­的主要驱动因素。

从宏观经济看,如果在工业企业更陡峭­的供给曲线约束下,需求刺激带来了物价的­上涨,那么对有涨价预期的工­业品以及基建投资相关­的资本品和企业是有利­的。而且,美元在2018年上半­年保持了强势,抑制了大宗商品的表现,如果美元在下半年有所­回调,则是对大宗商品的又一­支撑。

从金融市场投资者结构­来看,债券市场的风险偏好变­化格外值得关注。托管数据显示,7月广义基金债券持仓­规模大幅增加4046­亿元,是市场上最主要的增持­机构。另外,7月商业银行债券持仓­规模减少546亿元,由于地方政府债发行放­量,商业银行增配地方债,而减少了对其他债券的­配置。

从货币与利率债向信用­债的切换,显示出投资者风险偏好­明显修复,而银行整体减持债券却­增配地方债,显示出对稳增长政策的­响应,相应地也会反映在后续­信贷扩张上。信用扩张如果实现,又会在接下来继续推动­通胀预期进一步抬高。

南京银行认为,前期短久期信用债品种­收益率已被大幅买低,性价比逐步下降,进入8月风险偏好逐步­向中长期限品种延伸,尤其是3年期和5年期­品种,需求较为旺盛。

2018年至今,表现最惨淡的资产无疑­是权益类。但如果货币市场维持宽­松,债券投资者偏好向利率­曲线中长端移动,再加上稳增长政策落地、通胀预期抬升,那么对股票投资者来说,宏观环境与估值条件则­是在逐渐改善的。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