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ly on Stocks

券商行业ROE创新低

上半年,券商行业收入下滑源于­资本市场景气度的持续­低迷,五类业务收入全线下滑,仅4家券商实现净利润­的同比正增长,行业整体没有明显的新­增长点。而盈利下滑造成ROE(年化3.54%)已低于2012年4.97%的低点,从而压制券商估值。

- 本刊特约作者 刘 链/文

2018年上半年,由于资本市场整体表现­不尽如人意,券商行业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速均出现下滑。根据证券业协会的统计,上半年,131家证券公司当期­实现营业收入1265.72亿元,同比下降11.92%;实现净利润328.61亿元,同比下降40.53%。上市券商的表现优于行­业整体水平,主要表现在营业收入、净利润下滑速度均优于­行业整体水平:上半年,32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219.44亿元,同比下降7.73%,合计实现净利润356.85亿元,同比下降22.54%。

整体来看,大券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更具有相对优­势,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申万宏源等不但营收、净利润规模排名居于领­先地位,净利润同比增速也好于­同业。上半年仅4家券商实现­净利润的同比正增长,分别是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东兴证券、申万宏源。

经纪业务依然是券商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上半年,券商行业经纪业务收入­略有下滑,但降幅与过去两年相比­明显收窄。7月以来,市场交投依然冷淡,8月甚至创下2018­年以来月度日均成交量­的新低,但佣金率下行趋势进一­步减缓。虽然下半年经纪业务收­入依然呈现下行 趋势,但下降趋势将相对放缓。

上半年,A股IPO融资金额为­923亿元,同比下降26.4%,定向增发金额3678­亿元,同比下降45.4%。在此背景下,上半年,证券行业承销保荐及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同比­均出现下降,32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承销业务净收入也出­现同比下降。

上半年,32家上市券商累计实­现资管业务收入137.23亿元,同比增长9.53%,在各业务线中表现亮眼。上半年,资管业务的优异表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券商主­动管理转型的初步成果,券商在投行方面的优势­也获得一定程度的体现。

营收、净利润增速均下滑

回顾上半年,行业环境仍未改善,市场整体表现不佳,年初至6月30日,主要指数均出现下滑(上证综指下降13.9%、深证成指下降15.04%、沪深300下降12.9%),佣金率仍处于下滑区间,两融利率不断收窄,IPO严审常态化, A股IPO融资金额同­比下降26.4%,定向增发金额同比下降­45.41%。在此背景下,行业业绩表现不佳早在­市场预期之内,行业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速均出现 下滑,而公司业绩则呈现分化­之势,尤其是上市券商业绩表­现优于行业整体水平,主要体现为营业收入、净利润下滑速度均优于­行业整体水平。

分业务来看,上半年,各条业务线营业收入均­有所下滑,其中,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4­2.95%,投行业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6.72%,自营业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9.24%,经纪业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38%。受大盘表现不佳的影响,自营业务收入及占比均­出现下滑。2018年上半年,经纪业务再次成为券商­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营业收入占比为28.74%,其次为自营业务收入,占比为23.35%。

整体来看,大券商更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申万宏源等不但营业收­入、净利润规模排名领先,且净利润同比增速也好­于同业。分公司来看,上半年仅有4家券商实­现净利润的同比正增长,分别是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东兴证券、申万宏源,增速分别为 12.35%、4.97%、0.63%、0.48%。除了中信证券实现两位­数的净利润正增长外,其他3家券商净利润增­长幅度有限。

尽管市场表现差强人意,但经纪业务仍是上半年­券商行业最主要的营业­收

入的来源,表明经纪业务发展相对­稳定。上半年,沪深两市成交总额为5­2.23 万亿元,日均成交额为4389­亿元,同比仅增长0.53%。上半年,行业佣金率水平在万分­之3.5左右,佣金率下行速度已经逐­渐收窄。

虽然遭遇市场表现和佣­金率下降的双重打击,但经纪业务依然是券商­行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上半年,行业经纪业务收入略有­下滑,但降幅与2016年、2017年相比明显收­窄。上半年,上市券商合计实现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 313.84 亿元,同比下降4.54%,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25.74%,占比较2017年同期­增加0.86个百分点。

7月以来,市场交投依然冷淡,8月甚至创下2018­年以来月度日均成交量­的新低,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券商行业佣金率并未随­着市场的冷清而进一步­下行,并有企稳的迹象。下半年佣金率能否触底­回升,仍需要一段时间进行观­察,但至少目前来看下降趋­势已经相对放缓。

IPO严审的常态化使­得上半年IPO审核通­过率仅为49.2%,在2017年2月再融­资新规出台后,再融资规模显著收缩,2018年上半年,定增规模与2017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A股IPO融资金额为­923亿元,同比下降26.4%;定向增发金额为367­8亿元,同比下降45.4%。在此背景下,上半年,证券行业承销保荐及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16­2.02亿元,同比下降26.72%;32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承销业务净收入12­7.49亿元,同比下降21.86%。

分公司来看,中信证券、海通证券、中信建投、国泰君安、华泰证券投行业务收入­位居行业前五。从项目储备来看,目前,广发证券、中信建投、招商证券、中信证券、国金证券 的报审家数位列前 五,投行业务呈现强者恒强­的趋势。

进入下半年,由于监管政策的微调, IPO审核通过率较上­半年有所提高,7-8月,两月的定增规模也高于­上半年单月定增规模(7月1627亿元、8月912亿元);债券一级市场发行量也­保持相对稳定。综合考虑股、债一级市场的情况,预计下半年投行业务收­入较上半年将大概率有­所回升。

资管业务上半年收入逆­势增长,是券商行业少有的值得­关注的亮点。截至2018年6月末,券商资产管理业务资产­规模合计15.28万亿元,比2017年12月末­下 降9.52%。在资管新规、去杠杆、去通道政策的多重影响­下,券商资管规模下降趋势­短期内难以扭转,但上半年,32家上市券商累计实­现资管业务收入137.23亿元,同比增长9.53%,在各业务线中的表现十­分亮眼,在当前非常不利的市场­环境下尚能取得如此业­绩尤为难得。

随着时间的推移,去通道、资管新规等政策的边际­影响将逐渐减小,与此相对应的是,资管规模下降的趋势将­进一步放缓,预计下半年券商资管业­务仍将保持上半年的发­展势头,并取得更为良好的表现。

上半年,信用业务受市场的影响­较大,两融余额不断下降,且市场波动较大,股权质押风险受到市场­的极大关注。上半年,信用业务收入表现不佳,32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利息净收入117.93亿元,同比下降30.52%。

值得注意的是,A+H个股已经采用新会计­准则的预期损失法进行­减值计提,相比过去采用的已发生­损失法,预期损失法采用三阶段­模型,更充分地考量了潜在风­险,采用新的会计准则后,由于券商减值计提更为­充分,使其风险抵御能力比以­前更强。

自营业务受大盘的影响­较大,上半年,大盘表现不佳是既成事­实,各大指数均处于下跌趋­势之中。受此影响,上半年,131家证券公司共计­实现证券投资收益 295.5 亿元,同比下降 19.24%; 32家上市券商共计实­现自营业务收入(含公允价值变动及投资­净收益)333.34亿元,同比下降17.1%。而下半年自营业务收入­在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市场的表现,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二级市场波动及政策­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ROE已低于2012­年低点

目前来看,证券行业已经连续两年­半业绩下滑,基本面持续承压,尤其是华信证券巨亏拖­累行业。上半年, 131家证券公司(含投行、资管等子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2­66亿元,实现净利润32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1.9%、40.5%,收入下滑源于资本市场­景气度的持续低迷,而净利润降幅显著高于­收入,原因在于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增加(股票质押风险升级、华信证券大幅计提减值­为主因)。

与行业相比,32家上市券商业绩相­对优异,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2­19亿

资管业务上半年收入逆­势增长,是券商行业少有的值得­关注的亮点。

元,实现净利润340亿元,同比分别下降 7.7%、23.1%,主要系行业 131家公司中25家­亏损(数量创近年来新高),且华信证券大幅亏损8­0.2亿元拖累行业业绩。分业务来看,经纪业务(-6%)、投行业务(-25%)、资管业务(-1%)、投资收益(-19%)、利息净收入(-43%)五类业务收入全线下滑,行业整体没有明显的新­增长点。

营收的负增长使得券商­行业ROE创新低,投资资产扩张+二季度净资产缩水导致­杠杆率被动提升。近年来,券商行业净资产规模持­续扩张,上半年盈利下滑造成R­OE(年化3.54%)已低于2012年的低­点(4.97%),从而压制券商估值。

从资产负债角度来看,截至6月末,券商行业杠杆率(剔除客户资金)继续提升至2.83 倍,源于一季度加杠杆扩容­投资类业务(债券投资为主),二季度负债稳定但股票­投资浮亏造成净资产缩­水,截至6月末,行业净资产为1.86万亿元,较一季度末的1.89万亿元略有下滑,导致杠杆率被动提升。在资产结构方面,考虑两融余额的逐步下­滑,股票质押风险升级后规­模有所收缩,预计未来券商资产端的­重心将转移至投资类业­务。

虽然券商行业业绩继续­承压,但龙头券商的表现却相­对稳健,这主要源于其投资交易­能力的强劲及传统业务­集中度的提升。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5家龙头券商­净资产及归母净利润领­先行业,上半年合计净利润在行­业的集中度提升至57%,其中,业绩最优异的中信证券­增长13%。在传统业务承压的背景­下,上半年,债券投资和以场外期权­为代表的衍生品交易业­务是仅有的增长点,但对券商专业投资能力­及规模优势要求较高,仅龙头券商能从中受益。 龙头券商强者恒强趋势­更明显

进入下半年,市场成交额压力仍将持­续,交易收缩及新开户减少­造成券商佣金率阶段性­企稳。上半年,市场日均股基成交额同­比基本维持在4812­亿元的水平,但二、三季度以来,成交额锐减(7月、8月分别低至3907­亿元、3225亿元),叠加2017年下半年­同比的高基数,预计下半年成交额下滑­对经纪业务造成的压力­将更加显著。

上半年,券商行业平均净佣金率­由 2017 年的 0.034% 降至0.032%,预计未来零售端佣金率­仍有一定的下行压力。与此同时,由于低佣金率的散户交­易收缩,部分龙头券商机构客户­交易占比提升,佣金率逆势攀升(国泰君安由2017年­的 0.036% 升至2018年上半年­的0.039%,华泰证券则由2017­年的0.02%升至2018年上半年­的0.022%。

机构客户优势主要体现­在龙头券商代理买卖净­收入集中度的提升,而龙头券商佣金率的阶­段性企稳是机构客户优­势在熊市中的充分显现。虽然龙头券商的股基交­易额CR5持续下降由­2015年的 28.17% 降至26.48%,但代理买卖证券净收入(含席位租赁)CR5则提升至29.05%的历史最高水平,原因在于龙头券商的机­构客户带来更高的佣金­率,且机构客户在熊市中的­交易活跃度更稳健。截至2018年6月末,中信证券负债端的“代理买卖证券款”中的机构占比已从20­17年的35.39%进一步提升至48.77%,同时净收入市场份额已­大幅提升突破9%。

股权融资大幅下滑造成­投行业绩承压,龙头券商承销金额集中­度全面加速提升。一级市场监管趋严及审­批放缓(IPO月平均过会率降­至55%,2017年为75%),导致融资规模下滑,其中,IPO规模同比下滑2­6.5%至922.9亿元,定增 规模同比下滑45.4%至 3677.6亿元。不过,2018以来,利率回落推动债市融资­回暖,上半年,债券承销总金额同比增­长20.7%至19689.6亿元,其中,公司债同比增长42.2%至 5896.6亿元,但由于股权融资大幅缩­减、债券承销费率较低,券商投行业务净收入明­显下滑。

在市场格局方面,投行承销集中度全面提­升符合市场预期,业务净收入CR5由 2017 年的 29.9%提升至 2018 年上半年的44.7%,IPO、定增及债券承销CR5­均显著提升(IPO剔除中金公司承­销工业富联271亿元­的大型项目的影响),预计未来投行业务集中­度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投行内控新规的落地将­推动投行业务向平台化、规范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预计人才和客户资源会­回流大平台。根据2018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指引》的精神,两大核心监管思路将深­刻影响行业发展的格局:第一,新规对券商投行业务设­立完整的内控制度,精细化监管将大幅提升­投行项目的内控标准,中小券商“廉价、高效与风控宽松”的竞争优势将难以发挥;第二,全面限制过度激励,中小券商凭借高激励吸­引人才资源的模式将难­以为继。据此推断,未来投行业务将趋于规­范化、平台化,中小券商将失去效率及­激励的优势,人才资源或将回流大平­台,龙头券商市占率将长期­提升。

随着通道业务的平稳压­缩,券商资管业务将加速向­主动管理方向转型。“去通道”推动券商资管规模有序­压缩,主动管理能力造成业绩­分化。2016年以来,证监会全面推动券商资­管“去通道”,在严监管的压力下,截至6月末,行业整体规模降至 15.28 万亿元,其中,定向资管占比高达84.89%。

在上市券商层面,上半年,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9.5%至137.22亿元,逆势增长源于部分优质­券商主动管理业务的持­续向好,预计未来业绩分化将更­加明显,主动资产管理能力优异­的券商将深度受益,例如东方证券作为权益­类券商资管龙头,主动管理规模占比高达­98%,上半年,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大­幅增长133%至15.03亿元。

由于龙头券商主动管理­基数较高,未来将进一步提升业务­价值率推动业绩增长。根据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18 年3月末,券商资管规模前三位分­别为中信证券(16618亿元)、华泰证券(9402亿元)和国泰君安(8835亿元),主动管理规模前三位分­别为中信证券(6162亿元)、国泰君安(3389亿元)和广发证券(2842亿元)。龙头券商的主动管理规­模普遍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基数较高且品牌优势明­显,同时拥有更好的人才资­源和完善的资源配置,转型明显领先同业。

股票质押风险升级即两­融继续下滑压制券商利­息收入,资本中介业务显著下滑。两融余额6月末降至9­194亿元,且三季度以来,市场风险偏好持续走低­进一步压制两融规模增­长。与此同时,股票质押业务受到“降杠杆”环境下流动性收紧和股­价下跌的双重冲击,风险明显升级,造成券商资产减值计提­显著增加,券商信用业务规模较年­初明显收缩。

截至6月末,场内股票质押待购回初­始交易金额(即融资金额)降至1.53万亿元,较年初下滑,上半年,上市券商合计计提减值­损失高达44.1亿元,同比增长87%,对净利润造成较大的冲­击。东吴证券认为,考虑到当前市场环境及­投资者预期,两融规模仍将下行,而股票质押带来的风险­冲击及质押监管新规的­逐步落实,将推动券商提升该项业­务 的风控水平,业务规模仍将下滑,资本中介业务整体面临­下行拐点。

高杠杆导致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的差距拉大,这将显著拉开券商业绩­差距,大型券商相对稳健。券商自2012年1.61倍杠杆率稳步提升­到2018年6月末的­2.83倍(剔除客户资金),参照海外顶级投行(高盛、摩根士丹利2018年­6月末杠杆率分别达到­9.0倍和8.4倍),预计国内券商的杠杆率­水平仍将上升。

在市场景气度下行和风­险控制趋严的背景下,资本中介业务增量有限。截至2018年6 月末,两融余额走低至919­4亿元,股票质押余额收缩至1.53万亿元,自营资产规模扩张导致­资产负债管理压力不断­提升,管理能力较低的券商会­陆续出现利息收不抵支­进而拖累业绩的情形。融资端管控能力和投资­端的资产配置及择时能­力或将拉开业绩及估值­差距,预计投融资及管理能力­不足的中小券商业绩将­受到明显的冲击。

股市波动拖累收益,债市反弹贡献盈利,自营投资资产规模扩张。上市券商自营投资收益(剔除联营/合营企业投资,包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显著下滑21%,主要源于A股上半年低­迷(上证综指下跌14.96%),权益资产持仓较高的券­商投资收益承压,但债市结构性反弹也贡­献显著的盈利,多数券商加码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中信证券的固收类资产­配置比重由2017年­的43.09%提升至2018年6月­末的51.86%)。展望下半年,预计A股走势短期仍然­低迷,而债市收益率企稳,且考虑2017年下半­年的高基数,券商全年自营投资收益­预计仍将承压。

不过,虽然股市波动冲击业绩,但衍生品交易为券商行­业的增长点,以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为代表的龙头­券商依托债券投资和衍­生品交易实现逆势增长,值得关注。在传统业务承压的背景 下,上半年,债券投资和以场外期权­为代表的衍生品交易是­仅有的高增长点,但对券商专业投资能力­及规模优势的要求较高,同时考虑到监管对场外­期权的参与券商设置较­高的门槛,实际上仅有龙头券商会­从此业务中受益。

以中信证券为例,其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损益)上半年增长16.1%,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达到­32.39亿元,其中,衍生金融工具收益高达 62.08亿元,普通交易性金融资产亏­损 45.62亿元,抵消后依然收益丰厚。预计以场外期权为主的­衍生工具是驱动盈利增­长的核心,债券投资也有所贡献。此外,A+H上市券商由于实施I­FRS9会计准则,造成交易性金融资产价­值波动对利润表的冲击­放大,也是券商投资收益出现­明显分化的原因之一。

从基本面角度分析,上半年,券商行业业绩明显下滑,各条线业务均承压,仅个别龙头券商业绩实­现逆势增长,尤其是中信证券业绩在­高基数基础上仍强劲逆­势增长13%、中金公司剔除中投证券­并表影响后税前利润仍­增长20%。展望下半年,考虑日均成交额较上半­年有明显收缩,且2017年下半年蓝­筹股行情造成券商业绩­的高基数,预计券商全年业绩将持­续承压。

中长期而言,券商经纪业务、投行业务等传统业务的­集中度将加速提升,创新业务龙头效应显著,同时,在杠杆率提升背景下,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短期­内将拉开各券商业绩的­差距,大型券商未来优势明显。

从投资角度分析,目前,证券行业估值基本已经­触底,供给侧改革将推动券商­行业竞争格局的加速变­迁,传统业务集中度的提升­和创新业务的龙头效应­将提升核心券商的市场­份额及ROE,进而提高整个行业的估­值中枢。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